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 第七讲、 关于《易经》的一些基本问题

作者:猴哥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

  第一篇、读《易经》前的思想准备

  第七讲、 关于《易经》的一些基本问题

  下面我简单告诉大家一些关于《易经》的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周易》?

  《周易》有两种说法。一个说法是说“周”就是普遍,因为道理是普遍性的,故《易经》是普遍性的、周流不息的。另一个说法就是周代的《易经》。我的看法就是要简化,即“周”就是周代。周流不息是一个比较抽象的观念,那是哲学的说法;而我们古代的书,尤其是最早的书,哪有用哲学的观念作为书名的呢?老子的书就叫《老子》,庄子的书就叫《庄子》,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就叫《论语》,很简单。“周易”二字在《左传》中出现了三次,在变成一本占卜之书后就流行这个名词了,差不多在东周时期就运用了。

  《易经》,这是汉代的叫法,凡是称为经的,《诗经》《书经》等都是从汉代开始的,汉代的博士就讲经。《易经》变成了六经之一或者五经之一,经是汉代的名词。汉代以前,如老子和孔子那个时候,只有《周易》这个名称。在《易经》经文中,没有“易”字;学说本于孔子的“十翼”(《易传》)则讲到了“易”,这个“易”就是《易经》,没有用“周易”二字。

  二、《易经》是不是神的话、神的指示?

  当然不是,《易经》没有神,《易经》的背后不是神,所以《易经》不是神的话。《易经》要到东周以后才变成占卜的书,它原是一本哲学的书。《易经》如果是周文王所写,从周文王开始,它本身就是一本哲学的、智慧的书,当时还没有变成占卜之书。因为我们看到,从周文王、周公到文王的孙子成王,都还没有用《易经》占卜。所以,《易经》有两个发展路线:一是《易经》被老子拿去用,老子受到《易经》的影响很深,后来又被孔子拿去用,儒、道二家同源于《易经》,这一条路子是哲学路子,以“象”“理”为主。这条路子一直走,通过汉《易》,到王弼讲易理,宋明儒家也讲易理,直到今天我们讲的易理。我讲的《易经》也是从儒、道这条路线而来,这条路子是《易经》的康庄大道。二是走向占卜,到了汉代变为象数之学,讲灾异,再后来拿来算命、预测,这是另外一条路子。这两条发展的路线,它们的好坏比较姑且不论,都源于根本的《易经》是没有问题的,《易经》本身也是哲学的智慧,所以不是神谕。如果相信神,就没有《易经》了。

  三、什么是《易经》里的道?

  提到“道”,大家就想到老子,老子的书特别把“道”哲学化,讲得很深。但是在《易经》里面,“道”出现了四次。这四个“道”,有三个是指我们人生的路径,《易经》六十四卦就是人生的路径。另外一个,则是复卦中的“反复其道”,宇宙反复,由阴变成阳,这叫宇宙变化。所以,《易经》里的“道”字,本身是很简单的,不是很复杂的,是宇宙人生的路子而已。

  四、什么是《易经》里的德?

  “德”字在《易经》中共出现五次。跟道德的“德”不一样,这个“德”是指内在的德。道德的“德”是指在外在的德。“道德”二字从《老子》而来,《老子》又称《道德经》,上经第一个字是“道”,下经第二个字是“德”,本来是称为《老子》的,后来因为要称“经”了,不能称为“老子经”,所以把道德合在一起称为《道德经》。在《老子》书里面,道和德是不同的,道是道,德是德。道是宇宙的变化,德是人生的修养。但是道和德合在一起后,到现在就是纯粹的“道德”,变成外在的了,和德是内在的这一点不同。我跟很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讲到“道德”时,他们都皱眉头,认为这是外在的东西加在身上,压着他们,勉强他们去做。后来我就说“德”是指内在的德,《老子》《易经》就偏重于内在的德。这里我把《易经》中几个跟我们德有关的字挑出来跟大家讲一下。

  第一,是“敬”字。敬是一种德,是内在的。我们常说的尊敬,是外在的,譬如别人有智慧、有学问、有文化,我们尊敬他。但是“敬”是内在的,所以我不因为别人比我高,我要敬他,即使别人地位较低,即使是一草一木,我都要存着敬的心来对待它们,因为敬是内在的一种德。

  第二,是“恒”字,《论语》中孔子也引证过,即“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出自第三十二卦恒卦的第三爻。“恒”也是内在的一种德。

  第三,是“贞”字。这是《易经》的专有名词——“元亨利贞”。“贞”本来是指正道。在我讲的《易经》课中,凡是在某个爻中出现了“贞”字,如果是阳爻,我就说用诚;如果是阴爻,我就说要用谦。

  我用“诚、谦”二字把“贞”给具体化。

  第四,是“和”字,出现在《易经》的兑卦中。“和”是中国哲学里非常重要的一种德,讲阴阳相和,也是内心的和,不是外在的。

  上述所讲是《易经》里面跟“德”有关的字,我先提出来,在讲具体的卦时,大家再用心体会。

  第五,《易经》里面还有几个重点字,是判断语,常常会遇到,我稍微讲一下。

  “吉、凶”二字是最常用的,是一个判断语,就是你做的什么事情是吉,什么事情是凶。但是在《易经》里面,吉凶并不重要,吉凶是可以改变的,吉凶只是你对所做的这些事情的判断,是结果,不是动机,也不是过程。汉代的象数派《易经》,主讲吉凶,灾异吉凶就是一个判断。占到一个卦,若是吉还好,凶就完了,但没有讲你该如何应对?只说“吉凶”二字。常常有学生占卦时占到一个爻是凶,就直皱眉头,说“完了、完了”,其实不是这样,凶也是可以改变的,所以我研究《易经》注重“处变”,要把凶改变掉。

  “悔”字在《易经》中出现了很多次,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事情做了以后“有悔”,就是后悔,当然不好,即悔于后。另一种就是悔于前,你知道有悔,就不会做这件事情,这就叫“悔亡”。所以,悔在后,就像凶一样,没办法;但是悔在前的话,知道会有悔,不去做,就不会有悔,不会有后悔的结果,便不会有凶了。

  “吝”,是不好意思,有点感到羞耻。这是心理的问题。吉凶是外面的判断,吝是一种内心的羞耻。吝也可以转变,我常常把它转变为耻,转成羞耻的耻。本来吝是不好的,但是转变到耻之后,就如儒家所说的“知耻近乎勇”,反而成为一种德。

  “咎”, 《易经》里面常常出现“无咎”二字。“咎”是外在的责备,是外在的,不是内在的。“无咎”非常重要,做事情问心无愧就是“无咎”;尽管咎还是有,外在还是有责备,但是你问心无愧的话就不在乎了。所以,无咎是一种修养,一种功夫,比吉凶还重要。

  “厉”,是代表危险。大家碰到“厉”字不要担心,凡是讲“厉”的都是外在的危机。外在的危机不要怕,可以避免,要学会怎么样做才能避免危机。“厉”是一种警惕,告诉我们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危险性,要小心,要避免受到伤害。

   五、 “诚、谦”二德如何运用?

  《易经》有两个基本的德,一个是诚,一个是谦。用诚和谦来解释阳爻和阴爻。有朋友问我这两个字那么简单,怎么用呢?举个例子,《易经》第六十一卦中孚卦,中孚就是内在的孚。孚就是诚,是内在的诚,但如何把内在的诚运用出来呢?

  第一,诚必须通乎天道。天道是生生不已的,所以我们修诚也必须生生不已,即所谓的“自强不息”。

  第二,直道而行。直道就是专一,诚者专一,诚无二心。在孔子思想里,直是一个德。

  第三,纯净心念,没有邪念。诚在你心里面,只要没有杂念、没有欲望,还是诚。说纯净其心,在《系辞传》中称“洗心”,洗掉心的杂念。

  第四,把握原则。诚一定要根据原则,在中国哲学中就是理。

  第五,以德感人。常言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诚是一种气,诚元之气,这种气能够感化人,是以德感人。

  第六,择善而固执。我们要把握善的行为,不要三心二意,要始终如一地走下去。

  第七,以敬待人对事。

  第八,要有自信心。

  综括这些诚的运用,可以看出和儒家心性修养有很大的关系。

  接着我们讲“谦”字。《易经》第十五卦是谦卦,谦不是我们普通所谓的礼貌、谦让,在《易经》中,它是一种德,是能解决问题的。在运用上,有以下的做法:一是效法地道的生养万物;二是间接地解决问题;三是遮盖你的才能和光芒;四是知止可以不殆;五是开放自己;六是不要执着;七是无为而为。其实这七点归结起来,全是老子的思想,由此可知老子是由“谦”的运用把《易经》的思想完全表现了出来。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成语字数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周易起名三字成语先秦诗人立春古诗词考题属鼠元旦祝福语春天诗句搬家吉日古诗十九首五行缺什么四字成语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雨水属牛小年祝福语柳树诗句战争诗句读书诗句惜时诗句婉约诗句山水诗句写山诗句写水诗句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 第七讲、 关于《易经》的一些基本问题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