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第十六讲、乾卦:元亨利贞是四德

作者:猴哥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

第二篇 解读《易经》六十四卦

第十六讲、乾卦:元亨利贞是四德

在讲六十四卦之前,我要先说明从哪几个方面去讲六十四卦。我有我个人的经验、知识和心得,大家可以知道我讲《易经》的特点:第一,我是用“诚、谦”两德来诠释、转化、代替阴阳的性能。第二,我是把转化用在《易经》上,我讲转化,是每两爻之间的转化,如第三爻是应变的关键,它怎么转化下面的两根爻往上走,还有第四爻如何转化下面的三根爻,这就是爻与爻之间的转化。传统的《易经》注解,好像不太注意两根爻之间的感应和转化。第三,我是拿老庄、儒家或偶尔用禅宗

的思想来发挥运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原始的《易经》。我说发挥运用,比如王弼的《周易注》,他只是用老子的思想,程颐、朱熹则是运用儒家的思想,他们都提到道德这些名词,但都没有引证老庄、儒家的话来证明、发挥《易经》的思想。第四,我强调《易经》的人生运用,不讲考证。很多的《易经》注解,只是讲考证,只考证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凶,为什么吉,讲得最多的是这些;而我讲的是运用,就是要如何把凶转成吉,不然你学《易经》干什么?学《易经》就是为了要趋吉避凶,要知道怎么做,不是让《易经》来判断你,把你判死了。

看卦的次序外,先要看卦名,因为卦名代表了整个卦的意思。第二要看六根爻由两个卦组成,下面三爻是内卦,上面三爻是外卦。这是八卦。这两个八卦合在一起,因为八卦是八种气,两个卦相叠就是二气相交而产生变化。由内卦外卦的作用,来看为什么取名?第三要看卦辞,卦辞是一卦的总纲,它说明了一卦的性能和精神。第四再看爻。程颐等易学家常常要看第二爻和第五爻,如果二爻和五爻,一阴一阳能相应,这个卦多半好。

如果不相应,两爻都是阳或都是阴,就有缺陷、有问题。第二爻是在内卦的当中,第五爻是在外卦的当中,都是一个中心思想。接下去,我们从第一爻往上。由下往上看每根爻的性能,我们就要了解如何把前面的一些原则运用在六根爻的解释上,所以这六根爻的爻辞,无论是吉凶、悔吝,还是无咎,都有它的道理。

乾卦第一

我们先看乾卦。“乾”字,左边当中是太阳,上面跟下面代表草丛、树丛,太阳进了树丛里面,把树丛里面的气蒸发出来;“乾”字右边就是个“气”字,气往上升。所以,“乾”的本义就是阳光入草丛使得气往上升。乾不是一物,是纯阳之气往上升。接着,我们看看组成乾卦的两个重叠的卦,内卦是乾,外卦也是乾,纯阳,阳气太盛。乾卦的纯阳,以及后面的坤卦纯阴,在现象界是没有的。现象界的任何东西都有阳有阴,没有纯阳,也没有纯阴。所以乾、坤两卦是一个抽象的观念,下面的六十二卦,才是现象界,这两个卦不在现象界。

乾。元亨利贞。

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

我们先看“元”字,篆字为

上面就是一个人的头,下面是脚,所以元就是首,如“元首”。元也是开始,还有大的意思。但开始多半是小,跟大怎么合在一起用,这两个关系怎么会放在一起呢?我认为在开始的时候,有大的发展潜能的种子,在开始的时候就种下了大的潜能。就像一粒种子,开始是很小的,但是种子里面就有潜能,将来可以变成大树或大的东西。所以,“始”与“大”可以合在一起,这个观念后来我就用在《老子》书上的道。我认为老子的道本身不可知,“道”的作用有两个,一是道的作用由小变大,任何东西都是由小变大,这是宇宙发展的一种规律。二是任何东西都有空间,空间由小变大。这是我对老子思想“道”的一个定义。这个定义,后来我发现《易经》的原则就是由小变大。这就是“元”的意思。

接着看“亨”字。“亨”的最早字形是祭祀的模式,有祭祀的意思。现在我们讲亨通,如生意亨通,为什么讲亨通?因为祭祀是一种交流。祭天是跟天交流,祭万物则跟万物交流,所以“亨”是通天、通万物。这个“亨”字就解释为亨通。“通”在《庄子》中是非常重要的。大通是大道的作用,庄子说“道通为一”(《庄子·齐物论》),宇宙现象不同,但是道使它们相通为一体。以前我们讲气,元是气的开始,“亨”则是气的通达万物,上下相通。

再看“利”字。“利”字右边一把刀,左边一个禾,万物秋天长成,用刀把它们收割下来就有利。但是,这个“利”不是个人的利,而是大家相和的利。

最后看“贞”字。“贞”原始的字是一个鼎。鼎有两种,一种小一点儿的是煮饭用;一种是大的鼎,代表国家,

传说夏禹铸九鼎,象征九州,也是全国。

鼎是代表重的意思,所以也代表本性,即正道。我们讲贞节,也就是要讲正道。

“元、亨、利、贞”四字,为乾卦的卦辞,也是乾卦的四个德,四种特性。

这四个字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乾卦,其他卦也有,如坤卦也有这四个字。其他卦,有时候三个字、两个字或一个字。这四个字可以看出一个卦的特性,所以称为天道的四德。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在四个字里面,“元、亨、利”三字,百分之百是好的,你碰到元,碰到亨,碰到利,都是正面的。而“贞”有时候吉,有时候不吉。因为贞是个人的本性,在爻里面有“贞”字,是阳爻,我认为贞是“诚”;是阴爻,我认为贞是“谦”。这个贞是个别性,个别性要看你当时如何去做。有时候诚到过分的话,就变成固执了;谦过分了,又太软弱。所以,“贞”在《易经》里面有好有坏,要看该爻的处境而定。

此四字的解释,旧注颇多歧见,以《子夏传》的“四德”说较为通行:“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贞,正也。”宋程颐 《程氏易传》卷一:“元亨利贞,谓之四德。元者,万物之始;亨者,万物之长;利者,万物之遂;贞者,万物之成。”这里说的是自然万物生成的全过程。此过程同时也是贞下起元、周而复始的运动,故又可以解为春、夏、秋、冬。“元”相当于春时万物之发生,“亨”相当于夏时万物之长养,“利”相当于秋时万物之成熟,“贞”相当于冬时万物之收藏。支配这一运动过程的机制,是阴与阳的和谐统一。

《系辞上》曰:“乾知大始,坤作成物。”所谓“元亨利贞”,无非是对乾与坤创生万物功能的赞语。乾坤合一,天地交通,这就是元亨;阴阳相应,协调配合,成和而物生,这就是利。利,是元亨的基本出发点,其尺度是人的需要,天地生物以利人,即乾坤两卦的“利”之所在。贞,指事物获得了正定。

《易传·文言》云:“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西方人说《周易》是代数学。“元亨利贞”可以看成公式,它可以代进春夏秋冬,也可以代进仁礼义正。《文言》的解释是拿人伦道德相附会,较之原义多少走样,但它开启了两汉以后以儒理释易的先声,元亨利贞也就被赋予了道德规范的涵义。我们可以说,“四德说”虽非《易》之本理,然多年以来已经深入人心,也曾有效促进《易》之义理的推广。

《文言》是对《乾》、《坤》二卦所作的阐释,通篇贯穿以德释卦的思想。《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由此可见,“元”是万物的开始,因而构成了“云行雨施”的仁义;仁是人的各种德行的核心,也是统率人的各种德行的总则,所以才会说:“元者,善之长也”。“亨”,通也;“嘉”,美也。孔颖达对“亨者,嘉之会也”的解释是:“言天能通畅万物,使物嘉美之会聚,故云嘉之会也”。世界万物只有发生交感作用,才能亨通。人与人之间也只有进行沟通交流,才能达到美好的会合而行动一致。“利”,义之和就是利。“义者,宜也 ”(《中庸》);“义者,正也” (《墨子·天志下》);“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上》)。所谓“义”,就是人的行为要合于仁的原则,要合于礼的规定,要合于道德的和法律的规定。换言之,凡是合于仁的原则、合于礼的规定的利,才是真正有“利”。可见原儒在讲到义利问题时,“义”字本身就包含了正当适宜的利益因素,合情合理的利就是义,公利公益更是大义。“贞”,正也。“干”,树之正身,主干。纯正而执,是做事离不开的主干。“贞”正是一种美德,只有“贞”正才能树立威信,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和支持,才能无往而不胜。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描述了君子的四个特征,完全可以用来要求领导者。“体仁”,实践、履行仁爱之德。“长”,领导、管理、指挥、统治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让他人成长。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家或一位管理者,只要实践仁爱之德,就有足够的条件去进行领导或管理。

“嘉会足以合礼”,良好的因素集合起来,才可以合乎礼仪,形成良好秩序,这就要做到上下沟通、左右沟通、内外沟通,把各种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信息协调起来,找出它们之间的中介点,求得共识,达成行动。荀子说:“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荀子·王制》)。对于领导者来说,《周易》所强调的“交感亨通”的价值和意义,是怎么说也不过分的。

“利物足以合义。”朱熹《周易本义》说:“利者,生物之遂。物各得宜,不相妨害,故于时为秋,于人则为义,而得其分之和。”也就是说,长远的真实利益,来源于人们对于合宜性的考虑。

“贞固足以干事。”朱熹《周易本义》说:“贞固者,知正之所在,而固守之。”君子有坚持正道之德,便足以办好事情。《周易》把“贞正”看得很高:“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知正守正,其品德的高尚性,和圣人差不多了。

以上所阐述的仁礼义正,叫“四德”。君子行此四德,就能干大事,成大业。后来儒家进一步发挥,把正变成了智,再加上一个信,就成了我们耳熟能详的“五德”——仁义礼智信。

猴哥带你探索易经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成语字数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周易起名三字成语先秦诗人立春古诗词考题属鼠元旦祝福语春天诗句搬家吉日古诗十九首五行缺什么四字成语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雨水属牛小年祝福语柳树诗句战争诗句读书诗句惜时诗句婉约诗句山水诗句写山诗句写水诗句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的源头《易经》第十六讲、乾卦:元亨利贞是四德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