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源头《易经》 第一讲、这样的认知是学习《易经》的正确方向

作者:猴哥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源头《易经

  第一篇、读《易经》前的思想准备

  第一讲、这样的认知是学习《易经》的正确方向

  一、 中国哲学研究的正确方向

  当八国联军打破中国的文化大门之后,中国的文化开始动摇,中国人的人心渐渐低落。自此以后,我们把西方文化抬得很高,这种伤痛对于我们每个人的心理都有后遗症。这种后遗症就是崇外媚洋,把自己的文化看得很低,把人家的看得很高。这是我国被八国联军侵略所造成的创伤。

  近百年来我们自我矮化,把西方看得很高,甚至把中国的哲学西方化。其实,中国的哲学和西方的哲学不搭调,完全不同。很多学习西方哲学的中国学者就喜欢用形而上、宇宙论、唯物论、唯心论来框中国哲学,受这些术语的分割,使得中国哲学精气全消、面目俱非。试看这一百年来,我们中国哲学趋向西方哲学,中国哲学家都在研究西方哲学,但研究西方哲学的这些人没有一个有很高的成就,使得他们的名字能够写在西方哲学史上。

  至于西方哲学家,有没有真正了解中国哲学、欣赏中国哲学的呢?几乎没有。他们大多把中国哲学当作点心、小吃,并不是非常热心、非常重视。当然,除了一个人,那就是荣格。荣格对《易经》非常赞叹,他认为《易经》是东方精神的伟大结晶。荣格对《易经》的喜爱,据澳门城市大学申荷永博士说,尤其到晚年,荣格几乎每件事情都要问《易经》。当我读西方哲学史的时候,看到那些欧洲哲学家都自以为是,因为他们定位的体系,你跟他讨论时,就要跑到他的体系里面去。尤其是黑格尔(很抱歉,我要批评黑格尔),

  他轻视东方心灵,认为东方的心灵是低级的,他们的文化才是绝对的观念,甚至于把中国哲学排除在哲学之外。这些哲学家们不承认中国哲学,把中国哲学当作宗教。

  但是,今天西方哲学没落了,心理学走了,科学不理它了,宗教也离开它了,西方哲学变成了空洞的东西,变成了观念的游戏。所以,我认为中国哲学要赶快脱离西方哲学的道路,要和西方的心理学,尤其是荣格的心理学结合,因为荣格崇拜我们。我们要拿中国哲学的修养(《易经》也是修养),来弥补西方心理学的不足,让西方心理学跟中国的哲学能够结合,走向世界的舞台。这是我过去一直主张的一个思想主题,从这个主题也可以看出,我为什么要强调《易经》的诚和谦,就是要这种修养哲学的《易经》能够借助西方的文化去改变他们。

  二、 所有学问到最高阶段时是可以融会贯通的

  对我影响很大的有两位教授。一位是张起钧教授。他是以研究《老子》著名,但是他自己说,我讲道家是骗饭吃,儒家才是我的真正面目。

  他认为现在很多写老子的文章毫无价值。为什么呢?很多写老子的文章百分之八十在讨论老子是什么人,《老子》是在哪个时代成书,和老子的思想毫无关系,所以没有价值。他进一步说,我们现在研究老子,是要了解老子如果生在今天,面对今天的问题他会如何处理;至于老子是什么人,《老子》是哪个年代成书,这根本不是重要的问题,不要把精力都放在无聊的问题和考据的问题上。

  张起钧教授的这个观点很重要。我们研究思想就要了解其对我们人生的意义。可见,老师的一句话、一个指示就可以影响学生。这也就是我为什么不赞成研究《易经》只讨论那些通过地下考古发掘的东西,来说明《易经》是什么样子;真正的研究方向应该是《易经》对我们的未来、对这个世界究竟有什么影响?我的学习研究方向一直秉承这个原则,这是张老师给我的启发。

  对我影响很大的第二位教授,是吴经熊老师。吴老师是著名法学家,是民国时期宪法的起草人之一,他在美国的法学院做过教务主任,他的著作《自然法》是学院的教科书,这是他在法律方面的造诣;他又是天主教徒,他翻译的《新约圣经》,第一句话就是“太初有道”,非常有名,这是他宗教上的贡献;在他退休之前二十多年对禅宗又产生了兴趣,著有《禅学的黄金时代》。大家想想看吴老师所研究的,一个是法律,一个是天主教,一个是佛学,这三者完全不搭调,完全没有关系;但是,他能把它们凑合在一起。有一次他讲禅宗,有学生问他说:“老师,您是天主教徒,现在讲禅宗,写关于禅宗的书,是不是有点叛教啊?”他笑了,说不是,他是为天主教多开一扇门,使信天主教的人可以从禅宗进去,就像六祖慧能一样替印度佛学多开一道门,变成中国的佛学。

  吴经熊老师曾经说过,我们现在就像从地上往下挖,在地上有南半球、北半球,每个国家不同、距离很远,但是当我们挖到地心深处的时候就碰头了。因为地心只有一个。如果我们研究学问,研究到最高境界,不管是天主教的上帝、佛教的佛,还是儒家的圣人,都是一样的。这番话大大地启发了我,说明学问到最高阶段时可以融会贯通。吴老师是天主教徒,很虔诚地信仰天主教,坚持去教堂做礼拜,但他也喜欢禅宗,讲禅宗也不会和他的天主教信仰冲突。可见,当你的研究做到最高的境界,如找到地心的时候,你就可以贯通。不然,就是南辕北辙。做学问研究到深处,都归于一、归于同,这一点很重要。

  以上就是对我影响颇深的两位教授,之所以告诉大家,就是希望大家做学问,不要着重在枝节的考据上,而是要面对现实的人生,要能够贯通所有的学问,要研究深刻,触及根本。所有学问都是一样的。

  三、《易经》是整体生命哲学

  整体生命哲学是具有非理性主义特征的哲学思潮,以揭示人的生命的性质和意义作为全部哲学研究的出发点,进而推及到人的存在及其全部认识和实践,尤其是人的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再从人的生命和存在推及人的历史和文化,以至人与周围世界(社会和自然)的关系。简单地 说,就是从生命的揭示推及到对整个世界的揭示。整体生命哲学家都没有将生命视为物质或精神、感性或理性的实体,而是看成主体对自己存在的体验、领悟,也就是心 灵的内在冲动、活动和过程。整体生命哲学家强调生命和激情对理性和经验的超越,因而具有非理性主义倾向,但是却又没有完全否定经验和理性在一定范围内的作用。

  我曾经从中国哲学里面去研究整体学。经过我的研究发现,中国的哲学完全是一种整体生命哲学,《易经》《庄子》《老子》都是整体生命哲学。如果用图形来表示整体学的话。

  就是等边三角形,我用等边的“道、理、用”三个观点来研究中国哲学(如图)。我稍微解释一下。由“道”到“理”,这是中国哲学家体验天道来建立“理”。朱熹说“继天立极”(《大学章句·序》), “继天”,继承天德;“立极”,立人之极,即人的标准,人的标准就是理,一套仁义道德的理。但是,“理”不是空洞的“理”,还要“用”,把它用出去。理用了之后呢,又必须扣紧“道”,要回到“道”;不然的话,“用”一旦直线发展,就有问题。“理”在中国哲学来讲就是理气、天理。这个理也包括了理论,哲学也好、心理学也好,一切理论都在这一块。但西方很多哲学家、心理学家研究的理论,不一定能够继承天道,他们甚至不谈天道,也不知道什么是天道。他们拿到“理”马上就来用,没有回到“道”上。像科学一样,不能回归到“道”。没有这个“道”, “用”就一直发展,不知“用”到哪里去了。

  今天科学的毛病,就是听任科技的发展,不知道回头,也无法回头。一位神学家说,我们今天骑在“老虎”背上下不来,“老虎”就是科学。骑在科学的虎背上下不来了。譬如我们现在用手机,小孩子两岁就会玩手机,我们能把手机丢掉吗?丢不掉了。我去饭馆时,看到一个小孩子,妈妈不给他手机玩,他就一直哭,直到把手机再给他才止住哭。我们现在、将来可以制造机器人,机器人可以帮助人,减少劳工,机器人是种发明;但是机器人发展到最后,有一天会反过来消灭人类。《易经》里面的坎卦即是明证,坎就是危险,孔子给这个卦注解的一句话非常好:“天险不可升也。”天设的危险不可升,我们不能超越天道。天的最高处,有一道危险的红线,我们不能越界。我们人要超越这道红线,就像人要制造人一样,是很危险的。

  可见,《易经》是整体生命哲学,就像等边三角形一样,从“道”到“理”再到“用”,这是中国的哲学家从体悟的道,转成理,理也包括了德,然后在人生运用上再回到道,这是一个循环。另外还有一个循环,即道本来在日常生活中,就如《易经·系辞上传》所讲的“百姓日用而不知”,道不曾离开我们,一直在我们的生活里面,只是一般人不知道而已。哲学家从我们的生活里把这个道提出来,变成理或变成理论。无论是老子还是孔子,都要回归于道。这是我讲的道、理、用的两个循环,在后续的章节中我还要讲到它们的转化。

  在此,我再稍微提一下第二个循环中的“用”,即“百姓日用而不知”。《孟子·滕文公上》里是说,上古时候曾经有不安葬自己亲人的人,他的亲人死了,就把尸体扛起来丢到山沟里。后来路过那里,看见狐狸等野兽在撕食尸体,苍蝇蚊子也聚来叮咬。他的额头上就冒出了汗,斜着眼而不敢正视。于是这人就返回去拿藤蔓野草和灌木来掩埋尸体,那么,这一盖,到后来就演变成所谓的坟墓。

  坟墓的出现,到后来就变成了亲人死亡后所实行的礼制,即葬礼。丧葬之礼,在中国的礼制中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这个礼是回归到道的,又是一个循环。这两个循环,我称为中国整体生命,这个生命不是个人的生命,而是中国文化的生命。道、理、用,循环在中国历代文化中,使得中国的文化不断发展成长。总之,“用”就是我们的日常生活。理就是六十四卦卦辞与三百八十四爻爻辞所体现的观念,是文王所写的文字,理要通过道来用,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才产生重要的作用。如果不通过道的话,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就会变成了占卜,变成了后世的预测学,失去了《易经》的精神和生命。

猴哥带你探索易经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成语字数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周易起名三字成语先秦诗人立春古诗词考题属鼠元旦祝福语春天诗句搬家吉日古诗十九首五行缺什么四字成语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雨水属牛小年祝福语柳树诗句战争诗句读书诗句惜时诗句婉约诗句山水诗句写山诗句写水诗句

猴哥带你一起探索中国文化源头《易经》 第一讲、这样的认知是学习《易经》的正确方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