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大学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作者:佚名大学[挑错/完善]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朱夫子对这节经文的解释说,「引此以明上文之意」,这是继续把上文的意思给我们说明,「言虽幽独之中,而其善恶之不可揜如此,可畏之甚也」。这节经文告诉我们,虽然我们自己在幽居独处之中,内心的善恶都掩饰不了,就好像有十只眼睛盯着我们、十只手指着我们那样,「可畏之甚」。『其严乎』,就是真的让人汗毛直竖,不能不起畏惧之心。底下朱子又说,「胖,安舒也」。讲心广体胖的胖,这个胖(音盘)不念胖,它不是肥胖的胖,这里是指安舒的意思,安稳舒泰。他有一种安然、自然的神态,为什么他能够安然?因为内心里面没有不可告人之事,也没有违背良心的恶,对得起良心,对得起父母祖宗,对得住天地鬼神,所以他身心安然。

  这句话,『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是言「富则能润屋矣,德则能润身矣,故心无愧怍,则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德之润身者然也。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如此,故又言此以结之」。他用个比喻,就是模拟,讲房屋要修饰,用什么修饰?当然你要用财物,你富足就可以把房屋修饰好,这个润是滋润,使房屋更美丽、更庄严。「德润身」,这个身好比屋一样,也需要修饰,也需要庄严,用什么来修饰、庄严?用德。能够做到「心无愧怍」,内心里面没有任何的愧疚,就是他没有做对不起天地鬼神、对不起父母祖先、对不起别人、对不起自己的这些事,他就没有愧疚、愧怍。内心没有愧疚,所以他就能够心地广大宽平,而体常舒泰。广大是讲他内心能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对人不会有任何的强求。宽平,宽是宽容大度,心中没有不能容之事、没有不能容之人,平是平等,见一切人都是圣贤、都是君子,为什么?因为人人本来本性本善,在性上讲跟圣贤无异。只是他现在稍稍胡涂,迷失了自性,不能够诚意正心,所以他才变成一个像小人的样子,实际上在本性上讲与圣人没有差别。所以他看一切人都是圣人,平等的,因而对人礼敬,自己也不会有傲慢。心里无愧意,没有做错事情,所以无愧,身体、举止就自然常舒泰。待人处事接物,他的心是安的,他的行为很自然,没有丝毫的造作,为什么没有造作?因为心地没有丝毫的虚伪,所以身体、举动就没有丝毫造作,这就是讲用德行来滋润自己的身,这是修身。修身是什么?就是诚意正心而已。这是所说的「盖善之实于中而形于外者」。内心中有真实的善念,所以外表自然而然就显露出善心。他不需要刻意来伪造,你有刻意,意就不诚。这是小结这一段的经文,提醒我们君子必诚其意,诚意是这么个讲法的,内心与外表完全吻合,同归于善。

  曾子这里讲的(曾子就是曾参,相传《大学》是他所作的),按照孔老夫子的意思写出来的,所以『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也必定是孔老夫子原来的意思。那我们会问,难道真的我在独处的时候有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吗?我在独处的时候没人在旁边,哪来的眼睛看我,哪来的手指来指我?大概这是讲比喻,应该不是真的。要知道事理它是圆融的,有其事必有其理,有其理就必有其事。曾子这里所说的理,固然他是比喻,但是理也必有其事。

  清朝史洁珵先生编的《德育古鉴》,「存心类」这一章里面讲到个故事,是讲宋朝有位卫仲达先生,他刚开始做翰林院的一个职务。结果有一天被鬼卒把他的魂摄持到了阴间,见到了阎王,阎王就派鬼卒把他善恶二录拿出来。原来每个人他这一生造作的行为善恶都被阴间的鬼神记录下来,善的编在一起叫善录,恶的又编在一起叫恶录。把这善恶二录都搬出来以后,摊放在大庭院里头,就发现恶的那个册子布满了全部的庭院,而他善录那个册子只有一轴,很薄很少,这个册子就像一支筷子那样,只有这么一卷。然后阎王又命鬼卒把他善恶两边的册子分开,放在天平上秤一秤。发现那个像根小筷子那么少的善录,重量竟然比那个布满全庭院的恶的册子还重。结果卫仲达就很疑惑,他问,我还没到四十岁,怎么会犯了这么多的恶,写的这册子都布满整个庭院了?阎王就告诉他,什么叫恶?一念不正就是恶。没等你去犯,你起了恶的念头,阴间就把你的那个念头的恶行记录下来,所以有这么多。卫仲达又问,善的册子里头写的是什么?阎王告诉他,说在过去曾经有一次,朝廷要大兴土木,建设三山石桥,这是很劳民伤财的。你上书劝告皇帝,不要去修这个三山石桥,这是为民着想,所以记录在这里面,那是你的初稿。卫仲达听了之后就很疑惑,说我当时虽然是劝皇帝,可是没劝成功,皇帝还是修了这个石桥,于事无补,为什么善力这么大,秤起来比那个满院子的恶录还要重?阎王就告诉他,朝廷虽然当时没听你的劝谏,但是你这一念起来是为万民着想,所以有这么大的力量。如果你当时劝谏成功,皇帝听取了你的意见,那你的善力就更大了。

  这个故事是历史记载下来的,有的人可能觉得这是迷信,但是它确实是被记录在案的一个典故。我们且不评论鬼神有没有,我们只看卫仲达这个例子,说明什么?一个人的念头都会有它的果报。这个果报是什么?所谓天理昭彰。人起了善念,你看,虽然这个善念还没有成功,但是他确实是志在天下国家,志在万民得福,他这个善念虽然少,只有一个,但是它的力量很大。如果是起恶念,这个恶念虽然是小,但是积小成大,积少成多,它也会变得像卫仲达的恶录一样,遍满了庭院。所以杨震四知所说的「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不正说明了曾子这里讲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吗?

  我跟大家再讲一个故事,在春秋时代,有位楚国的宰相叫孙叔敖,他还没有发迹的时候是个一般的老百姓。有一天他出游(这是他很小的时候),回到家里就很苦恼,跟他母亲说,我的命就要完了。他母亲问,你干什么了?他说,我今天见到一条两头蛇,我听人讲,见到两头蛇必死无疑。大概这个蛇的毒性很大,不待咬你,你见到牠,在牠的磁场当中,牠的毒已经攻到你的身上了。他母亲就问他,现在两头蛇在哪里?孙叔敖说,我因为怕别人再看见牠,也像我一样必死,所以我就把牠杀了,把牠埋起来,不给第二个人再看到。他母亲这时候神色就舒缓下来,对儿子说,「你不会死。我常常听说,有阴德的人必有善报,你这一念想到别人不要再遭殃,把这蛇杀了之后埋起来,你没有为自己。所以我看你不仅不会死,而且将来后福无穷」。他母亲很有智慧,果然孙叔敖日后被楚怀王举用,真正成为了定国安邦的名相。

  孟子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这一篇章里面还提到他的例子,说「孙叔敖举于海」,他是在海边被任用,后来成为杰出的政治家。所以你看看,孙叔敖一念是善。什么是善?想到别人,不想自己,这种善念很真很纯,所以上天给他好报。这就是所说的「其严乎」,这个严正说明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叫严。所以有德君子明信因果,正如《书经》所说的,「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他明白这个道理,他很高兴的去断恶行善,而得到上天垂下来的吉祥,他的灾殃从此就免掉了。

  蕅益大师对这段经文的批注比较简单,但是义理却讲得很深刻,我们来看。「十目十手,正是慎独诚中处。润屋润身,正是形外处。心包太虚,故广,体露真常,故胖」。曾子所说的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正是说到君子慎独。他的观念当中,自己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就如同天地鬼神在监察,所有的父母、祖先在看着我们,所以他不敢造次,不会生恶念,这是「诚中」,诚于中,内心有真诚。有内的真诚,必有外的形态,润屋、润身,屋是讲我们的依报环境,身是我们的正报环境,正报、依报都随着我们人心在转,这是形外处。这里讲的内外,内是讲我们的心,外包括身和物,也就是宇宙和人生,依报正报都含在这个外里面。也就是一切法由心想生,一切唯心造,一切唯心转。

  「心包太虚,故广」,这里讲的心广体胖,这个心是讲真心,遍一切处。太虚是讲宇宙,宇宙都是心变现的,所以哪一事、哪一物没有真心?这叫心包太虚。这个广,广到极处。「体露真常,故胖」,真常是自性,这是讲到事事物物都显露自性,这个体不仅是身体,包括一切的事物,这叫胖的意思。所以祖师,开悟的人为人作印证,会问你一句,你见性了没有,心在哪里?被考问的人如果真正也见性了,他随便拿起一物,这就是心。确实心包太虚,所以哪一处不是真心?宇宙是心性所变现的,哪一物不体现自性?这叫体露真常,这个是胖的意思。胖是什么?自性显露,处处都显露,那是什么境界?明德完全显明,止于至善的境界。所以君子修行用功就在不自欺,在慎独,一直修到圆满,都是做这个功夫,这是诚意。

大学
阅读全文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原文解释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