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十一讲、孔子追随鲁昭公没有成功

作者:猴哥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

  第二模块、孔子中年失意

  第十一讲、孔子追随鲁昭公没有成功

  你好,欢迎来到“猴哥带你读懂孔子”。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了解春秋历史。

  在上一讲里,孔子下决心去齐国投奔流亡的鲁昭公。那他能不能实现自己的心愿,给昭公效力尽忠,同时也给自己创造个好前途呢?这一讲,我们一起来看看。

  既然孔子去齐国是追随昭公,那他的前途如何,首先得看鲁昭公混得好不好。如果齐国见死不救,甚至跟三桓勾结、对昭公下毒手,那孔子肯定也不会有好下场。

  这个担忧,说起来,在当时发生的几率很小。因为按照春秋时候的国际惯例,别管是国君还是贵族,如果在政治斗争失败后逃到了外国,那这个国家就有接纳的义务。孔子的祖先,也就是这么从宋国逃到鲁国安家的。

  对于流亡的国君,其他的诸侯国不仅要收留,还要尽量帮忙。比如进行军事援助,或者是施加外交压力,帮助他回国掌权。

  我们今天常说,国家之间互不干涉内政,但春秋时候不一样,因为当时列国的贵族社会是一个整体,关系很密切,它们当然有义务互相帮助。

  齐景公的国际义务

  鲁昭公这次逃亡的目的地是齐国。作为在当时很有影响力的大国,齐国照顾昭公一行人,可谓是尽心尽力。

  这时候,齐国的国君是齐景公。他得到鲁国动乱的消息,连忙派人到边境上接待昭公一伙人,不仅提供食宿,还派军队保护他们,抵抗三桓的追兵。

  安顿好了以后,齐景公又派使者到各国通报:鲁国发生了大臣叛乱,把国君赶到了我们齐国,希望列国尽快提供救援,平定鲁国内乱,帮助鲁君回家。

  齐景公的这些表现,可以说是严格遵循了春秋国际惯例,非常仗义。

  只可惜,其他国家的援助一直没有出现。不过,这也不能怪别人,只能怪鲁昭公逃亡的时间,实在是太不凑巧了。

  就在这期间,远在洛阳的周天子家也在闹内战。这周王家的事情,当然要比鲁国重要得多啊,各国都在忙着调解王室内乱,顾不上鲁昭公这头。

  更倒霉的是,当时的诸侯盟主也没空管鲁国。因为就在最近,晋国内部几个大贵族关系很紧张,就要打内战了,根本顾不上履行自己作为盟主的义务。

  既然盼不来国际援助,齐景公干脆自己派军队去进攻鲁国,试图打垮三桓势力、护送鲁昭公回国。但很可惜,并没能打进鲁国去。

  毕竟,齐国只是帮外人的忙,打起仗来自然有所保留,不想受太大的损失。但三桓却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在拼死抵抗。

  既然一时半会儿无法用战争解决问题,齐景公就决定,在齐国跟鲁国交界的地方,划出一小块地方,把鲁昭公跟他的流亡小朝廷,就安置在那里。

  小朝廷里难谋职

  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叫孔丘的、名不见经传的小贵族来投奔流亡政府,希望谋个一席之地、为国君效力,他的愿望能够得到满足吗?

  理论上好像问题不大,流亡政府嘛,反正官位都是虚的,给孔子个有名无实的职位应该不难。但这只是局外人的猜测,要真了解内情,就没这么乐观了。

  要知道,这流亡小朝廷里面关系也很复杂。就说现在的鲁昭公吧,他的一群儿子们整天围在他身边,吵吵嚷嚷地,都想争夺太子的位置,斗得很是激烈。

  至于其他的大贵族,更是各怀鬼胎。每次遇到什么大事,像是有新人来投奔,或者是三桓那边派人来求和,流亡政府的上层人物都要吵成一团。每个人都想保护自己的利益、坚持自己的主张,从来都达不成一致。

  比如说,三桓里面排第二的叔孙昭子,有一次专门赶来调解,希望鲁昭公这群人回去。结果,流亡政府里面吵得不可开交,还有人想暗杀叔孙昭子,把他吓得立马就跑回了鲁国。

  不久,主和派叔孙昭子就病死了。这下,三桓和鲁昭公彻底没法和解了。

  这么说起来,鲁昭公现在的境况并不比从前好多少,以前是被三桓操控,现在是生活在流亡贵族们的争夺之中。

  其实,这些上层政治斗争,在鲁国宫廷里早就有了。但那时的孔子没机会接触到。现在,这些人都扎堆在了一个小地方,可以争夺的资源更少了,内讧自然就更激烈。就像俗话说的,“庙小神灵大,坑浅王八多”。

  那么,如果这时候,35岁的、没权没势的小贵族

  孔丘来到流亡朝廷,自称要给国君效力,这些流亡高层会怎么看待他呢?

  肯定是把他看成半路杀来的竞争对手,不会给他任何机会。这些人甚至会觉得,孔子的行为很可疑。

  毕竟,你以前连一官半职都没有,凭什么觉悟就这么高呢?再说,你在孟孙家当着家庭教师,衣食无忧,不是混得挺好的嘛。如今跑到这里来蹚浑水,究竟想干什么?当卧底吗?

  孔子还真没法澄清这些质疑。他这么做,很大程度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但很可惜,这打动不了流亡政府里的大人物。毕竟,彼此都没在一个频道上,根本没法产生共鸣。

  进不了流亡政府的话,就意味着孔子之前的构想全都落空了。更惨的是,没有工作,他也就没有工资来应付生活,得抓紧时间另谋生路。

  他运气还不错,很快就在一个齐国大贵族家里找了份工作。这个大贵族叫高昭子,是齐国很有名的老贵族世家。以孔子当时的能力,可以给高家做点文书工作,或者继续当家庭教师。

  自从有了这份工作,孔子就在齐国都城临淄上班了。这里离鲁昭公的小朝廷很远,坐马车至少要走四五天。这样一来,他跟流亡政府就更打不上什么交道了。

  这次在齐国,孔子生活了好几年,除了他的雇主高昭子,他还认识了齐国的国君齐景公,丞相晏婴等等。

  那孔子会因此得到什么机遇吗?让我们接着往下看。

  君君臣臣是什么

  在高家,孔子作为有文化、懂礼仪的雇员,时常会陪自己的主人会见访客。这些客人里最尊贵的就是齐景公。因为齐国国君不爱端架子,一直有到大臣家里做客的习惯。

  有一次齐景公来高家,孔子恰好在会客现场,他甚至还陪国君聊了几句。

  对三十多岁的孔子来说,这是很难得的经历。要知道,这可是他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国君,第一次跟国君对话。《论语》和《史记》对此都有记录。

  齐景公之前听说过孔子,知道这个年轻的鲁国小贵族很有学问。于是他问孔子:搞政治搞到什么样,才能算成功呢?

  孔子的回答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意思是,国君要有当国君的样子,臣下要有当臣下的样子。父亲、儿子,行为也要符合自己的身份。

  有人可能会觉得,这不就是句大实话么?感觉没什么高深的道理。但别忘了,这段对话发生的时候,鲁昭公还在齐国流亡呢。

  在这个大背景下面,齐景公这么问,其实也是想吸取鲁昭公的教训,不要重蹈覆辙。

  孔子的回答呢,也是根据自己的见闻来总结的。毕竟,他现在已经见识过了三桓、鲁昭公和昭公身边那群人,知道君没个君样、臣没个臣样会有怎样的后果。

  你看,这段对话其实是非常有针对性和时效性的。

  齐景公听到孔子的回答后,很是赞同,说:是啊,当臣子的要是不像个臣子,那农民收的粮食,还轮得到我吃吗?

  这样来看,孔子的回答应该很对齐景公的胃口。那齐景公会因此赏识、提拔孔子么?

  《史记》里说,齐景公这次和孔子聊得很开心,想赏赐给孔子一块封邑。这就意味着孔子有机会成为齐国大夫、也就是高级贵族了。但是,齐国丞相晏婴出于妒忌,说了孔子的坏话,搞黄了这事,让孔子失去了一次飞黄腾达的机会。

  这听起来很有戏剧性。但我告诉你,这件事第一次出现在史书里,是在《史记》。更早的文献,像《论语》跟《礼记》里,都没有写。

  这就很可疑了。

  我个人认为,这件事并没有真的发生过。根据史料来看,这时候孔子的身份并没多重要。再加上,此时的齐景公已经在位三十多年,见过很多大世面,都快成精了。君君臣臣的这个大道理他早就知道了,根本不用等孔子来告诉他。

  齐景公最根本的目的,其实是想转弯抹角、打听鲁昭公流亡朝廷里面的一些具体动向。但孔子并没有在流亡政府里当官,这方面他很难满足齐景公。所以,他也不可能因为这次对话,获得一块封邑、变成高级贵族。

  封邑的这个传闻,很可能是后人出于猎奇心态、创造的故事,然后被司马迁贸然写到《史记》里面去了。

  小结

  总之,孔子在齐国虽然认识了不少上层人物,但并没有找到什么发展机会,只能给大贵族当个临时雇员。听起来,前途不是很光明,但他现在站到了三桓对立面,鲁国已经是有家难回了。

  那孔子就这样一直在齐国待下去么?之后会不会出现什么转机,让他可以重新回鲁国呢?我们下一讲见。

  划重点:

  1. 春秋的时候,列国的贵族社会是一个整体。国君或者贵族要是在政治斗争失败后逃到了外国,那这个国家就有接纳的义务,甚至还要尽量帮他回国继续掌权。

  2. 孔子追随昭公到齐国后,并没有如愿进入昭公的小朝廷,为了生计,他只能去给齐国的大贵族打工。

  3. 孔子在齐国见到了齐景公,还讨论了政治问题,提出了著名的“君君臣臣”这一论点。但这并不是齐景公最想打听的,所以孔子也没能因此得到什么新的发展机会。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成语字数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周易起名三字成语先秦诗人立春古诗词考题属鼠元旦祝福语春天诗句搬家吉日古诗十九首五行缺什么四字成语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雨水属牛小年祝福语柳树诗句战争诗句读书诗句惜时诗句婉约诗句山水诗句写山诗句写水诗句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十一讲、孔子追随鲁昭公没有成功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