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红楼梦讲解

第二十二讲、《红楼梦》中“女儿性”是指人性中“真、善、美”的人格

作者:猴哥红楼梦讲解[挑错/完善]

第五板块:哲学大观

第二十二讲、《红楼梦》中“女儿性”是指人性中“真、善、美”的人格

对《红楼梦》稍微有所了解的人,一定知道一句话:“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这话出自贾宝玉。

有些人据此判断,曹雪芹极度崇拜女性。而他对男性的贬低,也的确让不少男性读者不怎么舒服。

的确,除了刚才那一句,贾宝玉还说:“原来老天生人为万物之灵,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钟于女儿,须眉男子们不过是些渣滓浊沫而已。”

甚至脂砚斋在《红楼梦》开篇第1回的评点中说,作者的主旨,是要记下见识行止胜过自己的所有女子,不让她们泯灭。仿佛,这是纯然要为闺阁女子立传的宣告。

“女儿”的另一层意思

但你如果因此把《红楼梦》看作一部女性小说,把曹雪芹定义为一个打算跟男性阵营决裂的女性崇拜者,首先就解释不通,小说里有北静王水溶、秦钟、柳湘莲、蒋玉菡这些被宝玉欣赏的男子,也有夏金桂(也就是薛蟠之妻,宝钗的嫂子)那样的悍妇,更有云儿那样的风尘女子。

其实,要真正读懂宝玉这些话,你得注意作者用词的精细之处。

构成和“男人”对比的是“女儿”,而不是“女人”或者“女子”。

这不是我咬文嚼字,作者明确借宝玉的口说过:“这女儿两个字,极尊贵,极清净的。”

什么是“女儿”?通常指的是尚未出嫁的、闺阁中的女孩子,所以,她们并不是女性的全体。

你听宝玉怎么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在《红楼梦》里,女儿一派天然,风流灵秀;结了婚的婆子,只知功利计较,昏聩糊涂。就像是两个物种。

但如果你轻易地下结论,说作者偏爱未婚的年轻姑娘,歧视已婚和年长的女性,就又落了俗套。

宝玉真正区分的,其实并不是有没有出嫁,更不是有没有变老。

在宝玉眼里,女儿之所以是人上人,是因为她们代表着天地间的精华灵秀,她们代表着没有被世俗功利污染的天真和天然。

在红楼作者眼里,女儿是理想人格的化身。而其他所有人,都是女儿的对立面,代表世俗和污浊。

这种对比,也存在于功能化的空间安排上。女儿们聚集的大观园,是一个理想国,大观园之外的世界,则是作为对照的世俗污浊的现实社会,包围着大观园。

我们在前面的课程里也讲过,“女儿”这个词在《红楼梦》里,可不是一个现实性的表达性别的名词,它不完全等同于女性,它其实是一个象征性的符号。

与其说,曹雪芹崇拜女儿,不如说,曹雪芹崇拜“女儿性”,也就是推崇女儿所代表的一种理想化的人格属性,它的本质是人性之美和善。

所以,在小说里,曹雪芹真正在讨论的,根本不是男性跟女性的高下。

女儿性与自然性

为什么作者偏爱“女儿”,会被我放到哲学版块来讨论呢?这是因为作者以这个群体定义的“理想人格”,它是自然灵性和清洁人格的统一。

说到自然性,你也许已经想起前面道家思想的那讲里,中国文化的原命题就是“天地人”,人在天地间,得天地灵气,与万物相通。

所以,听到贾宝玉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女儿得山川日月的精华,钟灵毓秀。你就可以知道,“女儿性”在红楼里,高于普遍人性而更接近“天性”,也就是天然性灵。

那什么是清净人格呢?在红楼语系里,清净就是“未染”,就是还没有受到社会性、功利性的沾染。

所以太虚幻境,这个哲学性的真境界,被作者称为未经污染的“清净女儿之境。”

曹雪芹把女儿性和天然性连接起来,创造了“女儿”这个富于诗意的象征意象。这个符号里其实包含了一个哲学命题,人在自然性和社会性两者间的归属性,究竟归于哪里。

你当然知道,社会性是人的重要属性,但是在明清的时代环境中,过于严密的社会性已经构成了对自然人性的桎梏,所以曹雪芹走向了它的反面。

再加上前面讲过的真儒家精神,从而形成了《红楼梦》独特的价值选择,跟当时的正统价值观正面冲撞。

所以,《红楼梦》这部书貌似女性至上,其实是理想至上。“女儿”的象征意义,远大于性别意义。

女儿与草木花朵的隐喻

既然“女儿”是一个象征符号,那么,跟它关联的“男子”只是不那么走运地成为了意义相对的另一个符号,象征着污浊、功利,代表作者的人格批判。

这只是他使用的一种艺术手段,如果有男性读者因为介意而错过欣赏这部小说,实在是很大的遗憾。

但小说家不是哲学家,他不能只摆出抽象的理念,真正高明的是要把理念融化进人物和情节里去。那曹雪芹是怎么做的呢?

对于我们这个农耕族群而言,最灵动的想象,就是把美好的形象和赖以生存的植物连结为一体,所以,作者的入手点,是把女儿比喻为花朵。

但这可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比喻,而是一整套的象征符号,精心布局,让自己关于理想人格的哲学理念落地。

这个落地的重点,首推林黛玉。

从黛玉的前世前身,作者就开始布局了。注意绛珠仙草这个意象,它是一株生长在灵河岸边的草,然后,这株仙草修成了一位仙子。这位绛珠仙子下世为林黛玉,自然和女儿就连通起来了。

而且,仙草生长在灵河岸边,得天地精华雨露滋养,对应于女儿的灵性源出于自然。

所以,曹雪芹让黛玉姓林,这位林姑娘也称自己是“草木之人”。林姑娘惜花、葬花,用诗写着菊花梅花、桃花,写着自己的命运。

女儿性和自然性相通的命题,女儿与草木花朵的隐喻,在红楼第一女主角黛玉身上体现得最集中、最典型。

所以,不管你喜不喜欢林黛玉的性格,反正作者自己最钟爱的红楼女儿,就是这位“草木之人”林姑娘,他把她看成女儿中的女儿,花朵中的花朵。

当然,女儿跟自然的对应关系,不光是林姑娘这个个案,作者还把它延伸到了红楼女儿整个群体。

还记得我们前面说过的贾家四位小姐名字里“春”字的寓意吗?

它来自一组象征符号——春、红、香、玉,这其实一个完整的女儿—花朵的象征体系,作者在对太虚幻境的描写中,完整展示了这组符号的含义:

太虚幻境坐落在哪里?

——放春山,遣香洞。

宝玉在那儿喝的什么茶?

——千红一窟。“窟”谐音“哭”,为众女儿的命运而哭泣。

那里的酒叫什么名字?

——万艳同杯。“杯”谐音“悲”,是说所有红楼女儿最终都不免悲伤的命运。

她们闻的香又叫什么名字?

——群芳髓。群芳,点明了这香是全体女儿的精髓。

千红、万艳、群芳,这都是在说万紫千红的花朵,在春天开放。

你看,哲学性和象征性在太虚幻境交汇,这里正是《红楼梦》的哲学话语和象征符号的策源地。

如果你关注一下太虚幻境正殿的名字,会在第12回从渺渺真人口中知道它叫“空灵殿”,来自道家思想、代表着自然之清明灵秀的“灵”字,跟来自佛家思想的“空”字,同时被置于这个哲学天地的最高地位。

小结

《红楼梦》抑男扬女,并不是一般人所误会的男女之争,更大程度是人性的高扬,是对超越了性别界限的理想人格的探讨。

为了实现这个哲学设定,作者把女儿和草木花朵连结,把女儿性和自然灵性连结,红楼女儿,是天地的灵气,自然的女儿。

思考题

你是怎么看待《红楼梦》的这种性别观的?欢迎在微信群里分享你的精彩观点。

下一讲,我们讨论一个问题,贾府的男人是一代不如一代吗?

红楼梦讲解
阅读全文
《第二十二讲、《红楼梦》中“女儿性”是指人性中“真、善、美”的人格》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第二十二讲、《红楼梦》中“女儿性”是指人性中“真、善、美”的人格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