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二十五讲、孔子在宋国被人追杀

作者:猴哥带你读懂孔子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

第四模块、周游列国(13讲)

第二十五讲、孔子在宋国被人追杀

你好,欢迎来到“猴哥带你读懂孔子”。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了解春秋历史。

我前面说过,孔子的祖先是宋国的国君家族,在当年地位挺高的。不过到了孔子这一辈,他们家族已经在鲁国落户二百多年了,孔子之前也没什么机会回老家看看。

现在呢,既然卫灵公这里没有发展前途,孔子就想,不如去老家宋国试试,反正是到处找工作嘛。而且,也该回去看看祖先的家园了。

但现实很残酷,别说在宋国受到什么欢迎,孔子甚至还遭到了追杀,差点儿连命都没了。有点奇怪,为什么老家人会这么对待孔子呢?

这一讲,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东方联盟”的外面

宋国在卫国的东南边。孔子告别卫灵公以后,路上没走几天,就到了宋国的都城商丘。没错,它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商丘市,这个地名三千年都没变过。

这时候的孔子刚57岁,干劲儿还很足,觉得老家应该会重视自己,可以找到个满意的职务。

但他忽视了一点,就是他在鲁国从政期间,主导过“东方反晋联盟”这个项目。而宋国呢,不巧,它是晋国的忠实伙伴,也就是鲁国、齐国这些国家的对手。

所以,宋国人并不喜欢作为政治人物的孔子,哪怕他是国君的远房亲戚。

当然了,孔子已经离开了鲁国政坛,宋国人没必要为这些记仇,去抓他、驱逐他。但孔子要想在这里打开局面,就很难了。

来自国防部长的仇恨

孔子一行人刚到商丘的时候,别说国君,甚至都没有贵族愿意接待他们。这样的冷场,完全超出了孔子的预料,也不符合春秋贵族社会的礼俗。这背后肯定是有人在使坏。

谁呢?

就是宋国现任的大司马,对应到现在的官职,就是国防部长。这位大司马的名字叫桓魋,魋表示某种鬼怪。

但你别把桓魋想象得很丑陋、很凶恶。其实,他是个很年轻的贵族,长得很漂亮。那他跟孔子会有什么恩怨呢?

我认为,这可能牵涉到桓魋和宋国国君宋景公的关系。从史料来看,这两个人之间很暧昧,谁也离不了谁。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对同性情侣。

本来呢,这在孔子时代的贵族圈子里并不算少见,也不干孔子什么事儿。但有时候,事情之间,总会有出人意料的关联。

让我们把时间往回倒几年。

那时候,桓魋和国君算是在热恋期,宋景公会经常拿走一些大贵族的好东西,送给桓魋。这一来二去的,桓魋就得罪了不少人,最后还跟一些贵族打起来了。

桓魋有国君撑腰,自然占优势,失败的贵族就只能离开宋国。其中,有些人就逃去了鲁国。

这些事发生的时候,孔子正好在鲁国当官。那桓魋很可能为这个记恨孔子,觉得他支持自己的敌人。

另外呢,还有一个可能性,就是孔子的理论学说让桓魋很不喜欢。因为孔子对于男女关系、家庭伦理非常保守。别说男人之间的恋情,他连男女谈恋爱都管得很严。

我前面提到过,他在鲁国当政的时候,街上的男男女女都不敢牵着手走路。

而桓魋跟宋景公,不但不符合传统的家庭伦理,而且还是君臣之间的私情。孔子呢,一直都主张君君臣臣,就是君臣之间,应该是严格的雇佣关系,不能牵扯别的私人感情。

那你想,要是孔子在宋国掌了权,肯定要搞道德建设,让宋景公注意私生活,那桓魋得活得多难受啊。

所以,不管是因为政治上、还是道德伦理上的原因,桓魋都不可能待见孔子。那他凭借本身的势力,给孔子一个下马威,就说得通了。

倒霉的大树

但孔子也没那么容易被吓倒,他当过鲁国的高级官员,也经历过不少世面。之前在匡城被劫持了五天,他都没服软,现在到了自己的故乡,就更不甘心示弱了。

所以,他还是安心地在商丘住着,整天给弟子们开班上课。

按孔子的打算,如果能吸引一些年轻人来拜师求学,那他就能建立起本地的关系,然后慢慢寻找机会。山不转水转,桓魋也不可能永远一手遮天吧。

很快就到了夏天,天气很热,孔子租的房子又很简陋,连个像样的院子都没有。所以,孔子只好带着弟子们,去临街的大树底下练习“礼仪”。

这本来是没办法的事儿,但在桓魋看来,孔子这简直就是在示威啊:我这堂堂的国防部长,国君的爱人,怎么能镇不住一个外地来的老学究呢。

于是,桓魋放出话来,说孔子不会有好下场。同时,他还让人砍了孔子家旁边的那棵大树。这样一来,房东先怕了,不敢让孔子再住下去了。

学生们也觉得很危险,劝孔子赶快离开。到了这时候呢,孔子也没法坚持了,但他还端着架子,故意慢腾腾地收拾东西。他对学生们说,“我有老天赐我的德行,桓魋他能把我怎么样!”

刚才讲的,《史记》和《论语》里都有记载。其中,有个细节值得我们注意,就是孔子肯定知道,现在局势很危险,那他为什么看起来一点儿都不急、不害怕呢?

因为他很清楚,桓魋在商丘城里动手的可能性不大。毕竟,那样就太丢宋国的面子,不符合春秋贵族社会的规矩。

战国的《孟子》这本书记载,桓魋的确没准备在城里动手。他的计划其实是在城外半路上设下埋伏,好像孔子很不幸,遇到了图财害命的劫匪。这样,宋国和自己就不至于太丢脸面。

可是桓魋没算到,他有个堂兄弟,叫司马牛,因为很崇拜孔子的学说,已经偷偷拜在了孔子门下。桓魋的这些打算,也都被他透露给了孔子。

收到警报之后,孔子师徒就改变了策略。《孟子》里说,他们是“微服而过宋”。意思是,大家换上了穷人的衣服,打扮成流浪汉,然后逃离了宋国。

你看,真到了需要的时候,孔子就不再端架子了。这种现实主义的聪明劲儿,孔子平时不太显露,但关键时刻都能用得上。

逃生的智慧

那接下来,孔子会去哪里呢?稳妥一点的话,他可以回到卫国,毕竟卫灵公对他很不错嘛。但孔子放不下面子。

当初,是他觉得卫灵公不重视自己,才主动离开的卫国。如今要是在外面混不下去,灰溜溜跑回去,这种事儿孔子可干不来。所以他决定,去西边的郑国。

而且,去郑国也有安全方面的考虑。因为当时的人都知道,孔子在卫国曾经过得不错,都会觉得他现在大概率应该是回卫国。所以,桓魋可能会在这条路上设下埋伏。

那相比之下呢,去往未知的郑国,是个出人意料的选择,说不定可以正好躲开桓魋的暗算。

同时,根据史书的记载,宋国到郑国的这条路,在当时是比较荒凉的,有一大片无人区,没有村落和旅店,只能风餐露宿,过纯粹的野外生活。

这样来看,孔子的选择,的确是真正的不走寻常路了。

于是,孔子就带着弟子们,朝着郑国方向急忙赶路。

小结

好,那讲到这里,孔子在老家宋国的经历,就算结束了。

本来呢,他是满怀期望回的老家,但没想到,因为跟桓魋的个人冲突,差点儿搞得性命不保。而在这之后,孔子也没有再到过宋国,哪怕是绕路也要躲着。毕竟,宋国有桓魋嘛,他没必要去硬碰硬。

至于那位偷偷仰慕孔子的司马牛呢,后来他离开了宋国,一直跟在孔子身边,著名的“孔门七十二弟子”里面,就有他。

在后世的人看来,孔子回老家这段经历,可能显得有些荒诞,有拉丁美洲小说《百年孤独》的感觉,不像是真实的历史。

其实呢,这种荒诞感,恰恰是宋国的独特气质、是它的常态。这一点,跟拉美文化也有些类似。你要是有兴趣,可以去看看背景知识,去了解下宋国的独特历史和个性。

至于孔子,他下一站在郑国会有什么样的经历呢?这里先给你剧透一下,他在郑国遇到了冷暴力的排斥,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一条“丧家狗”。至于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下一讲继续。

最后,给你留个小问题,就是在春秋的时候,像孔子这种当过大官的高级贵族,如果因为私人原因出国,到了其他国家,一般都会住在当地的大贵族家里,而不是自己出钱找地方住。

这是为什么呢?欢迎你在微信群留下你的猜测,跟大家一起来讨论。

好,我们下一讲见。

划重点:

1. 因为政治立场的不同,老家宋国人并不欢迎孔子的回家,这加大了他在宋国打开局面的难度。

2. 因为政治斗争跟伦理倾向的缘故,宋国的大司马桓魋处处跟孔子作对,甚至还差点儿暗杀了他。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成语字数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周易起名三字成语先秦诗人立春古诗词考题属鼠元旦祝福语春天诗句搬家吉日古诗十九首五行缺什么四字成语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雨水属牛小年祝福语柳树诗句战争诗句读书诗句惜时诗句婉约诗句山水诗句写山诗句写水诗句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二十五讲、孔子在宋国被人追杀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