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哥带你读懂史记》
第三板块、《史记》群星闪耀的华夏经典人格
第三十四讲、超前的商业认知货殖
上一讲我讲了游侠群体的人格力量,今天我要借助《货殖列传》为你讲讲司马迁笔下的商人。
“货”是货物的货,在古代有商品、货币、财富等多重含义,“殖”是繁殖的殖,代表增长。“货殖”的意思就是通过商业行为增长财富。
商业很重要,在今天这是不证自明的常识,但是古代可不是这样。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国古代基本上是重农抑商的。
之所以重农,是因为在农业文明下,农耕是最大的生产力来源。之所以抑商,是因为农业文明生产力低下,物资本身是稀缺的。而商人不事生产,赚钱却比农民多,如果不抑制,任凭大家去搞商业,结果种田的人少,吃饭的人多,那就会引发社会动荡。所以在农业文明下,商业和农业容易形成竞争关系,重农抑商是必然的选择。
但问题是,抑商抑到什么程度算是合理?这是一个难题。
事实上,在古代,经常出现矫枉过正的情况。不仅过度抑制商业,甚至妖魔化商业和整个商人群体。比如,秦始皇和汉武帝时代,遇到带有惩罚性的苦役时,就会把商人和罪犯一起,作为优先征发的群体。这种情况,和当时官府妖魔化游侠,有某种类似之处。
正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司马迁不仅写了《游侠列传》还写了《货殖列传》。
在《货殖列传》中,他记录了很多优秀的商人,给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当时主流观点的判断:商人群体和政治、文化领域的成功人物一样,值得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这是一种罕见的史学眼光。可以说,司马迁最早也最深刻地把握住了中华文明中的商业基因。
如果说司马迁给游侠立传,是发现了游侠身上的闪光点,为侠义精神正名。那么,司马迁又在商业和商人群体身上发现了什么,要专门载入史册呢?下面就让我们结合《货殖列传》,一起来找一找答案。
司马迁的商业观
首先我要提醒你的是,读《货殖列传》需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和其他“列传”主要是叙事不同,这篇文章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篇幅是议论,甚至于里面描写的人物也是为议论服务。所以这一讲,我不只要讲商人的群像,还要为你讲讲司马迁对商业的看法。
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去看司马迁的商业观。
第一个方面是商业对人类群体的贡献。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叫“上则富国,下则富家”。的确,在传统社会,农业是根本,但如果能在不损害农业的前提下,用非农业渠道,为国为家增加财富,那不是大好事吗?司马迁从整体视角出发,提出来商业的根本价值就在于此。
在富国的层面,他举了两个例子,都和“春秋五霸”有关。
第一个例子是齐桓公。前面我讲齐桓公的时候也讲过,齐桓公刚即位时,齐国的财政状况非常不好,后来管仲变法,特别注重商业,比如推行国家垄断盐铁,通货积财。齐国有了钱,齐桓公才有实力召集诸侯会盟,成为盟主,发动战争,成就一代霸业。
第二个例子是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能够打败吴国,报仇雪恨,并且成为“春秋五霸”中的最后一位霸主,是因为卧薪尝胆吗?当然不完全是这样,卧薪尝胆是勾践个人的自我磨炼,更重要的是因为他重用范蠡。范蠡这个人很有商业思维,后来退出政坛后还成了大商人,后世说到有钱人,就说他是“陶朱公”,说的就是范蠡。
范蠡主张,官府要控制物价,平衡好农民和商人的利益,保证国家关税充足。如此治理十年,越国富足起来,有足够的财力犒赏战士,支持战争,这才有了后来的霸主地位。
这两个例子都是“上则富国”。至于“下则富家”,司马迁举了更多例子,告诉我们,商业不仅能改变国家的命运,也能改变普通人的命运。
这就是我接着要讲的第二个角度,商业对普通人的意义。
前面我提到过,在分封制的体系里,人被分成贵族和平民,平民没有受过教育,出路狭窄。而随着分封制逐渐崩溃,新的社会秩序逐渐形成,社会阶层的壁垒被打破。在这个变化里,通过商业改变自身命运,成为新兴庶民阶层的一个选择。
司马迁在《货殖列传》里写了很多这样发家致富的普通人。
即便是在高度重农抑商的秦始皇时代,也有靠商业改变命运的普通人。比如,在当时的乌氏县,也就是今天甘肃省的平凉地区,有个叫倮(luǒ)的人,就是靠商业和畜牧业的结合,发家致富,还给国家贡献了大量优质的战马和牲畜,以至于秦始皇特许他可以和贵族平起平坐,可以和朝臣一起进宫朝见。这在春秋时代是不可想象的。
正是商业,让这些平民实现了社会阶层的跃迁。
其实如果翻到《太史公自序》,你就会发现,司马迁很看重这一点,他特别写了一段话来解释为什么给商人立传。他说:“布衣匹夫之人,不害于政,不妨百姓,取与以时而息财富,智者有采焉。”意思是,普通百姓,不妨害政治,不影响百姓,靠商业手段增加财富,是值得肯定的智慧。
这里他强调了布衣匹夫之人。实际上,在当时,很多平民确实是通过商业改变了人生,而司马迁把握住了这种时代潮流,特别彰显出这种商业价值。
为商人正名
好,说完了司马迁对商业的看法,接下来看看,他又是如何看商人的呢?
首先,司马迁反对从唯道德的视角去看待商人。
很多人诟病商人唯利是图,但在司马迁看来,不是这样的。人的欲望是根植于天性之中的,追求财富是人的本性。这再自然不过了,没有什么好遮掩的。从华夏文明有历史记载以来就是如此。
这里,司马迁以历史的眼光,承认和肯定了人的欲望。为了进一步说清这个道理,司马迁甚至在《货殖列传》一开篇,就挑战了老子的观点。
他认为,老子所期待的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是违背文明发展规律的。对个体来讲,清心寡欲、淡泊名利,这没有问题。但是,如果整个群体都这样,就会让社会丧失活力。所以说,真正的道,不是“老死不相往来”,而是要顺应人的欲望。商人通过贸易,满足人的欲望,这恰恰是合乎道的。
今天我们都知道,欲望是人的本能,但在当时,这是一个相当独特的观点。想想看,道家主张清心寡欲,儒家赞美安贫乐道,一千多年后的宋朝,还在宣传“存天理、灭人欲”,你就知道司马迁有多么超前了。
其次,除了替商人逐利辩护,司马迁还赞赏商人的智慧。
在有些人眼里,商人成功,靠的是投机取巧,倒买倒卖,甚至认为这是不道德的。然而司马迁不这么看。他认为,商业背后有一套规律,也就是,“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意思是,商品的价格波动巨大,最昂贵的,可能变成最不值钱的;最不值钱的,也可能变成最值钱的。能把握住这个规律,看准商机,其实也是一种智慧和决断力。而顶级的成功商人,尤其具有运筹帷幄的能力。
这里司马迁引用了白圭的一句话。白圭是战国大商人,被汉代奉为“商人之祖”,他说,我做生意,可以和伊尹、姜太公谋划天下,孙子、吴起统兵打仗,商鞅变法相类比。
这就意味着,通过商业活动,商人也能展现出不输给谋略家、军事家、外交家的智力。
商人的理想品格
除了白圭,在司马迁笔下还有一位商人,我要特别提醒你注意,那就是子贡。
为什么呢?因为孔子能够扬名天下,子贡功不可没。
子贡是孔子的学生,孔门弟子遍布天下,而子贡是当中最有钱的一个。他出行排场很大,用的是四驾马车。驾是驾驶的驾,四驾指的是四匹马拉的车。在春秋战国时代,天子六驾,而四驾,是地位显赫的高级贵族才能享用的礼仪。
子贡访问诸侯,都带着重礼。因为他有这样的财力,所以无论走到哪个国家,国君都非常尊重他。而子贡面见这些国君时,不遗余力地宣传老师的理念。所以司马迁说,“此所谓得势而益彰者”。孔子当然非常了不起,但是也因为有子贡这种“得势者”,孔子的思想才能传播得更远。
子贡身上实际上体现了司马迁对于商人理想品格的寄望,那就是,不仅有商业智慧,还有超越商业的人生理想和社会责任。
《货殖列传》实际上也塑造了中国传统商人的商业伦理,后世论良贾、贾道、义商、儒商的文章,基本上都会追溯到《货殖列传》。
总结
好,我来总结一下这一讲的内容。
今天这一讲,我立足《货殖列传》,为你介绍了司马迁是如何看待商业和商人的。他支持重农,但反对过度抑商,尤其反对妖魔化商业和商人群体。这些洞见,在当时近乎离经叛道,所以引发了很多非议和攻击。《汉书》的作者班固就指责他写《货殖列传》是“崇势力而羞贫贱”,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拜金主义。甚至连生活在北宋这样商业大发展时代的司马光,也还在用类似的观点批评司马迁。但是,历史的发展最终证明,《货殖列传》是一篇具有大智慧的文字。活在重农时代的司马迁,对商业和商人的洞察,远远超越于他的时代。
最后再给你留一道思考题,你觉得,中国历史上让你印象最深的商人是谁?为什么?欢迎和大家分享。
83年猪女40岁后命运开始好,40岁的猪命最好
4-2983属猪的人十年大运
4-2983属猪的一生婚姻外遇
4-291947年的猪寿终是哪年
4-291959年属猪的是什么命,属猪人运势好不好
4-291971年猪十年大运预测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