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读懂儒家思想第二十八讲 怎样做到知行合一

作者:猴哥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读懂儒家思想第二十八讲、怎样做到知行合一

  上一讲,我介绍了心学和理学,并且说它们都不是一个成体系的学问,现在所有要详细比较理学和心学的研究,都是用现代的哲学框架往上面去套的。这些研究,如果朱熹陆九渊王阳明听了,也会目瞪口呆。对这些学术研究,就我个人来讲,我没有兴趣。我所关注的,都是日用常行,而不是那些宏大叙事,所以,最后我们还得聚焦到知行合一上。

  知行合一,要我说,它可能是人类最后的哲学。

  维特根斯坦说:“哲学是基于语言的思辨,而语言有它的边界。绝对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都在语言边界之外。语言边界之内的,全部属于科学。语言边界之外的,属于艺术、宗教和生活。其间没有哲学的位置。”

  简单说就是,他认为哲学的本质就是语言。语言是人类思想的表达,是整个文明的基础。

  所以,他还说:“凡是能说清的,都已说清;凡是没有说清的,都无法说清。”所以哲学结束了,就结束于语言的边界。

  那么,在语言之外,真的没有哲学了吗?我说,等一等,还有,五百年前就有,就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在我看来,科学替代了哲学之后,知行合一就是人类最后的哲学。能不能知行合一,也是人与人的区别。

  在知和行之间,不需要语言为媒介,不需要描述,知可以直接诉诸于行。知行合一,更准确的说法是“知行即一”“知即行”。不是这两个东西合二为一了,它们本来就是一回事儿。

  举个例子,当你说你知道的时候,你知道的是什么呢?你得说出来,用语言表达出来,对不对?

  但是,你说出来的,不一定是你知道的;你知道的,你不一定能说出来。而行呢,行动了就是行动了,行动了,自然就证明你知道,什么都不用说,你也是知道的。

  这就是“知行合一”的真哲学了。

  怎么修炼这个知行合一呢?

  第一点要做到的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不扯谈。

  知行合一,还得从语言开始,从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开始,从不扯谈开始。只说自己知道是什么意思的话,不说自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的话。

  你可能觉得奇怪了,我自己在说什么,我还不知道吗?你是说我整天都在扯谈吗?

  是的,我就是这个意思。

  还是引用维特根斯坦的话,他说,思想是命题,命题是语言,人有能力构造并使用语言,但不能从日常语言中获得语言逻辑。语言掩盖着思想,就像衣服掩盖着身体,因为衣服的设计并不是为了显示身体的形状。

  “衣服的设计不是为了显示身体的形状”,就像你所说的话,不是为了真的体现你的所想。

  我举个例子,有些媒体采访,我就发现,很少有记者能知道他在问什么问题,大多数都是在说梦话,在扯谈。

  比如,关于品牌营销,有记者会问:“有观点认为,过于强调‘超级符号’会导致产品物理层面、产品核心诉求、消费者需求三者之间没有真正链接清楚,你怎么看待这个说法?”

  你看问题里的这些词——“超级符号”“产品物理层面”“产品核心诉求”“消费者需求”“真正链接清楚”,这些词根本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问题。可以说,他都不知道这些词是什么意思,他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扯谈的问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那就是不关心真假,只关心利益。“问出这个问题显得我有水平”,这就是记者的利益。至于这是不是个有效问题,他并不关心。

  就像在课程一开始,我们讲“二十四孝”的故事,什么埋儿奉母、卧冰求鲤,说了一千年,却根本没人关心它的真假,大家只是为了延续“孝”的传统,就这么代代相传地扯谈下去。悲哀吧?

  我们平时的工作生活里,也有太多的扯谈,特别是在工作会议上。很多人明明对讨论的议题既不没搞懂,也没有观点,偏偏要发表一点“看法”。而他的看法一旦说出来,就成为了他的财产,联系着他的情绪、面子,甚至权位,扯谈就进入攻防阶段。每个人都在为誓死捍卫自己的权位扯谈,只有那个对工作结果真正负有责任的人着急。有体会吧?

  开会的时候,经常看见两个人因为观点不同争论得面红耳赤,实际上,双方都没有什么真正的观点。他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他开会发言的时候,是意识到自己要帮助公司解决问题吗?不是,他只是要表现自己,刷存在感而已。所以,他所说的话和他之后的行为,就绝对不可能知行合一。

  好了,现在我们知道了修炼知行合一的第一条:知道自己在说什么,不扯谈。做到《论语》里孔子说的“夫人不言,言必有中”,也就是说,这人不说话,一说话,必定一语中的。还是维特根斯坦的话:“凡是能说清的,就把它说清;凡是不能说清的,就保持沉默。”很多时候,你把嘴闭上,就是对单位、对国家最大的贡献。这就是知。

  做到知行合一的第二点是:切己体察,事上琢磨,切实笃行。

  你觉得一句话有道理,你就切己体察,就是对照自己,检查体会。事上琢磨,就是把道理放在自己的事情上琢磨。最后,切实笃行,一条一条地琢磨怎么践行好它。这就知行合一了。

  12个字,看着简单,真做到不容易,因为干扰因素太多了。今天体察到的道理,明天的事上,你不一定能做到。

  我自己有一个好的方法,可以帮助你排除干扰,那就是养成一个习惯:“凡是你不准备效仿的事,你就不要赞叹,因为跟你没关系。”

  打个比方,几年前有一个新闻说,任正非在虹桥机场排队打的士,举国点赞。我就不点赞,因为我平时都是需要司机接我,我从来不去排队打的士。那我就不能去主动点赞这种行为,更不能羡慕他因此获得的美名。因为我做不到。

  同理,猴哥每天早上5点起来静坐、运动、读书,日日不断,你也不用赞叹,除非你也准备照做。

  “只关注自己的行为,只关注自己能做到的事,切己体察”,先养成这种习惯,你就慢慢地接近知行合一了。否则,你赞美别人就是扯谈,那就没有意义了。

  怎么做到“事上琢磨,切实笃行”呢?其实就是把自己知道的道理,在事上体现出来。

  比如,一个人最应该知行合一的,举几个我自己的例子吧:

  1.我知道读书有好处,我基本上每天都要读书;

  2.我知道千古名文《腾王阁序》,上周在家里疫情隔离期间,我就把它全文背下来了;

  3.我知道《红楼梦》是中国文学的颠峰之作,这几十年几乎每年我都会去读一读;

  4.我知道锻炼对健康有利,我每周坚跑步五天,每天五公里;

  5.我知道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所以我在群里或平时与朋友相处,我会把自己的观点亮出来,如果你不听,我也不会再争论。

  6.我知道糖份会引发糖尿病,我平时生活绝对不碰糖,面粉类、稀饭类也不吃。

  ........

  这一讲,我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为你说明了,生活和工作中如何完成知行合一。

  简单来说,知行合一,就是认真对待自己的话,践行那些最简单的道理。我今年55岁,我知行合一的,主要有这样一些道理: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专注坚持,一生只做一件事;

  日日不断,滴水穿石,不拔苗助长;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刻苦钻研,勤劳致富;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

  ……

  我觉得这些道理,都是最朴素的道理,但也是最妙不可言的道理,是人类无与伦比的智慧。

  有一句话说:“为什么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很简单,因为那些道理,他们一条也没有照做,没有知行合一。但凡能做到一条,都能过好一生。

  你呢?有哪些你真的知道,也能坚持践行的道理呢?

儒家思想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成语字数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周易起名三字成语先秦诗人立春古诗词考题属鼠元旦祝福语春天诗句搬家吉日古诗十九首五行缺什么四字成语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雨水属牛小年祝福语柳树诗句战争诗句读书诗句惜时诗句婉约诗句山水诗句写山诗句写水诗句

猴哥带你读懂儒家思想第二十八讲 怎样做到知行合一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