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子谓韶(1):“尽美(2)矣,又尽善(3)也;”谓武(4):“尽美矣,未尽美也。”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讲到“韶”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美极了,内容也很好。”谈到“武”这一乐舞时说:“艺术形式很美,但内容却差一些。”

  这是夫子评价韶跟武这两个乐章。《朱子集注》当中说,「韶,舜乐。武,武王乐」。韶乐,是舜那个时候所作,这是圣人的音乐;武,是武王那个时候作的,武王也是圣人。这两个乐章都是尽美。「美者,声容之盛。善者,美之实也」。声容之盛,盛是盛大。音乐是心之声,韶乐和武乐都是表现圣人光明盛大的心量,普济众生的这种仁慈之心。那说到善,是美之实也,善比美的境界要更深一层,这是完善、圆满没有一丝毫缺陷了。

  朱子解释说,「舜绍尧致治,武王伐纣救民,其功一也,故其乐皆尽美。然舜之德,性之也,又以揖逊而有天下。武王之德,反之也,又以征诛而得天下,故其实有不同者」。舜王他是继承尧王的政治。武王他不是继承商纣王的政治,商纣王是一个昏君、暴君,虐待百姓,使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所以武王起义师,讨伐纣王,将人民百姓从苦难中救出来。舜跟武王所做的做法当然是不一样,但是他们的功绩相同,都是爱民。所以舜时期的韶乐跟武王时期的武王乐,都讲到尽美了,因为讲到他们的功业是一样的,都是爱民救民。

  但是舜的德行,他是随顺着自性,这个自性是随顺谦让之德,舜是继承了尧的帝位,尧是禅让给舜,所以「揖逊而有天下」,他不是靠武力去得到天下。讲到武王之德,却是反过来,他是用武力讨伐纣王,诛杀了纣王,然后得到天下。所以朱熹朱夫子讲,这个「其实有不同」。实在讲,这是他一家的见地。对《论语》的这种解释,所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们来看看雪公老人他是怎么解释。雪公这里引用《礼记·乐记》里面的话说,「王者功成作乐」,古代的圣王得到天下以后,必定作乐,所谓作乐崇德,来崇表王者得天下的功德。这种用音乐所表达的功德,当然是与事实相符合。舜得到的天下,是尧王禅让给他的,所以这个乐听起来和平,尽善尽美。武王得到天下,是因为伐纣而得到天下,所以这种乐章演奏起来,还有这种杀伐之声,在这一点上讲,武王的音乐不如舜王的音乐那样调和。但都是反映了圣人的这种功德,所以都是尽美,只是武王的音乐当中有杀伐之声,就未尽善。

  虽然未尽善,但是武王伐纣,深受孔子、孟子称赞。孔子在《周易》的解释当中说到,「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孟子》里面也说到,在「梁惠王篇」里讲,齐宣王他有一次向孟子请教武王伐纣这回事,就问孟子说,「臣弒其君可乎?」因为文王和武王当时都是商纣王的臣子,封侯,他起义师革命,这是不是臣弒君?臣子杀害君主,这还可以吗?孟子说,说:「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他讲纣王是残贼,不能够再称他为君,他没有君之德,只能称他是一夫。所以我们只听说武王诛杀一夫,这个人是纣,没有听说武王弒君。纣王已经不配做君,武王应该把他推翻。所以可以见得,孔子和孟子都是非常称赞武王伐纣。

  这里可以看到,夫子所讲的「未尽善也」,不是讲武王他本人,不是讲他的德行,而是指他当时这个乐章,武王乐是未尽善,是就音乐而讲的,不是就人讲的,这个跟朱子所说的不一样。我们想想,还是雪公老人讲的有道理。朱子说,是武王之德跟舜王之德有不一样,所以讲它未尽善。这里实际上不是讲武王之德,而是讲武王之乐,音乐未尽善;在德行上,两者相同,都是圣人。

  蕅益大师跟雪公老人的见解是一样的,他在解释当中说,他引觉浪禅师的话说,「觉浪禅师曰:此评乐,非评人也」。觉浪禅师是明朝末年的高僧,承嗣禅宗曹洞宗衣钵,他是曹洞宗第三十三世祖师,他也有讲过《论语》。可见得,古时候的高僧大德都是通儒典的。他在此处就点出来,说夫子说的尽善和尽美,实际上是就音乐而言,不是就人而言。蕅益大师下面说,「盖韶乐,能尽舜帝之美,又能尽舜帝之善。武乐,能尽武王之美,未能尽武王之善。舜武都是圣人,岂有未尽善者」。这个就讲得非常清楚。韶乐这个乐章,能够表现出舜帝之美,又能表现出舜帝之善。那武乐,它只表现出武王之美,而未能尽武王之善。舜王和武王都是圣人,都是尽善尽美,只是他们的乐章表现,就有的尽善尽美,有的尽美而未尽善。

  蕅益大师又引方外史先生的话说,方外史是明朝万历年间的一位大儒。他说,「王阳明谓金之分两不必同,而精纯同。以喻圣之才力不必同,而纯乎天理同。此是千古至论。故孟子曰:『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亦是此旨。」蕅益大师引方外史先生的话,也是表达他自己的这个观点。蕅益大师对王阳明先生也是非常的称赞。明朝王阳明先生是大儒,他的「阳明学说」跟朱子的学说,可以说是分庭抗礼,同样的受到后人的重视。朱子学说核心是理学,宋朝的程朱理学。王阳明先生的核心在于心学,讲到心是宇宙的根源,这个跟佛法非常的相似。可以说他的见地高过朱子,这是后后胜于前前。王阳明先生他说到金子(黄金),它有分、两不一样,重的、轻的,一个金项链可能是轻一点,一个金手镯就重一点,分两不同,也不需要相同,做成不同的器具,何必要相同?但是它的纯度都相同,都是九九九九的真金。用这个比喻来说明,圣人的才力不一定要相同,他们的做法不一定相同。

  像舜,他是受尧王的禅让,那是因为什么?他遇到尧王,尧王也是圣人。武王遇到的不是圣人,是纣王,这是个暴君,那他当然不可能禅让给武王,所以武王是应民心、顺天道、起义师讨伐纣王。做法不一样,但是都是本乎天理。在天理上讲相同,所以他们俩都是圣人,这个是所谓的千古至论。王阳明先生讲的这个话真的是讲到了要害,对于这一句,夫子评韶乐和武王乐这个评论,在这里一看我们就能明了,是讲到乐不同,不是讲他的德不同。

  蕅益大师这里引孟子所说的话,「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这是《孟子·公孙丑上》这一篇。这一篇当中,公孙丑问孟子说,伯夷和伊尹,跟孔子是不是等齐的?孟子回答说不同,不是等齐的。伯夷,这是商朝末年的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他把王位让出去了,他不做君王。后来遇到了武王伐纣,因为伯夷是原来商纣王的臣子,商纣王的诸侯的儿子,结果武王伐纣,等于推翻他自己的君主。所以伯夷最后宁愿饿死在首阳山,也不肯出来帮助周武王,不吃周武王的粮食。这是他的气节,他的这种忠贞。

  伊尹是商朝初年的大臣,后来得到商汤王的重用,帮助汤王灭了夏朝,建立商朝。汤死了以后,伊尹又辅佐汤的儿子和孙子继位,几代的君王都是他来辅佐。最后汤王的孙子太甲继位的时候,因为太甲不遵守汤王的规定,横行霸道,结果被伊尹流放。伊尹是几朝的重臣,他有这种威德,把国君帝王都流放。流放的目的,是让太甲能够认真的悔过自新,重新学习汤的法令。结果三年之后,太甲真的改过自新,于是伊尹又把他接回来,给他复位。说明伊尹自己本身并没有谋夺帝位的野心,他完全是成就太甲,让他改过自新。

  伯夷和伊尹都深受孔子的赞叹。所以公孙丑这里问,伯夷和伊尹跟孔子来相比,能不能够说相同?孟子是私淑孔子,最敬佩孔子。所以孟子说,没有,不能这么说,伯夷和伊尹不能跟孔子相提并论,为什么?说「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这个话是对孔子极度的赞叹。结果公孙丑就问了,「然则有同与?」那有没有相同的?就是说,孔子之前的这些圣人,有没有跟孔子相同的地方?孟子说:「有。得百里之地而君之,皆能以朝诸侯有天下。行一不义、杀一不辜而得天下,皆不为也。是则同。」

  古代君王或者是诸侯,他有他自己的领地,或者是天子有他的天下。真正是圣人,一定是处处循义而行。如果说要做出一样不义的行为,或者是要杀害一个无辜的人,就能够得到天下的话,那圣人会不会这么做?不会。这是圣人仁义之心,在仁义之心上来讲相同,孔子跟过去的古圣先王存心上相同。所以伯夷、伊尹,乃至尧舜禹汤,在存心上跟孔子相同,在德行上跟孔子相同,只是什么?因缘条件不一样,所以他们的做法不一样。那做法不一样,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也就不一样。

  那我们想一想,孔子对人类的贡献如此之大,乃至于后世之人称为孔子是「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他做到什么?跟他德行相同的人,有,不是没有!为什么别人没有称为是万世师表,而孔子被称为是万世师表?仔细想一想,原来孔子一生做的是教学的行业,所以教学的功德是第一大。《礼记》当中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佛家里面讲的「一切供养中,法供养最」,法供养就是教学,教学是最殊胜,功德最大。

  教学当中,首先自己要先做。先做到了再说,用身教辅以言教,那这个教学真正才有效果。你看,佛家《华严经》末后「普贤行愿品」当中就讲这个法供养,七种法供养,第一种就是「如教修行供养」。夫子就是如教修行,他恪守先王之道,克己复礼,一生都是这样做。然后随缘教学,走到哪里教到哪里,所以有三千门徒跟着他。这门徒中最杰出的有七十二位,七十二贤,他们来一起将夫子之道弘扬出来。所以这个功德无比的殊胜,这是我们应该效法的,使到我们这一生的事业也向着尽善尽美的方向去发展。

  【评析】

  孔子在这里谈到对艺术的评价问题。他很重视艺术的形式美,更注意艺术内容的善。这是有明显政治标准的,不单是娱乐问题。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1)韶:相传是古代歌颂虞舜的一种乐舞。

  (2)美:指乐曲的音调、舞蹈的形式而言。

  (3)善:指乐舞的思想内容而言的。

  (4)武:相传是歌颂周武王的一种乐舞。

论语,八佾第三
阅读全文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原文解释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