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三十二讲、孔子被“困于陈蔡”

作者:猴哥国学知识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

  第四模块、周游列国(13讲)

  第三十二讲、孔子被“困于陈蔡”

  你好,欢迎来到“猴哥带你读懂孔子”。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了解春秋历史。

  在上一讲,孔子告别了叶公,带着团队去往蔡国。在孔子周游列国的这些年里,他在蔡国的经历是最特殊的,最后的结局也是最危险的,整个团队都差点送命。

  这就是孔子著名的“困于陈蔡”的典故。

  那他们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

  这一讲,就让我从头给你讲起,先来看他们怎么到蔡国的。

  淮上多隐士

  从楚国的叶城,到蔡国的新国土,也就是从今天河南平顶山市,到安徽省的凤台县。这段路程可不近,几乎有五百公里,跟从叶城回鲁国差不多了。

  孔子周游列国这么多年,这是他们单程走得最远的一次。

  根据我们上一讲的分析,孔子去蔡国的目的,主要是替楚国人探听消息,扩大楚国的政治影响力。这些工作自然不容易被史书记载下来,但我们还是能找到很多蛛丝马迹。

  比如,《论语》的《微子》篇记载,在蔡国宫廷里,孔子至少认识一位盲人乐师。我前面介绍过,春秋时候,各国的盲乐师群体就是一个个信息集散中心,很有价值。那孔子很可能会通过乐师来搜集信息。

  再比如,《论语》和《史记》都写道,孔子在蔡国的时候,经常在乡下奔波。请注意,孔子在其他国家从来没有这么做过。我推测,他可能是想寻访一些有用的人,来打听情况。

  说到这,有个细节很有意思,就是孔子和弟子们在蔡国乡下迷路的时候,如果去找人问路,总会受到各种“隐士”的嘲讽。

  那这些隐士是些什么人呢?其实都是在田地里耕作的农夫。之所以叫他们“隐士”,是因为他们都知道孔子,还能说一套大道理,这明显不是普通农民的水平。

  比如,有人嘲讽他们说,你家孔子,整天教别人行“道”,还用得着找人问路吗?

  也有人说,现在这世道,就跟滔滔河水一样,谁也改变不了走向。你们与其东奔西跑,还不如跟我一块当农民呢。

  还有人说,你孔丘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称得上夫子!

  在当时,夫子是用来尊称有学问的人的。那他这么说,其实就是瞧不起孔子的学问,普通农民肯定是不会有这种见识和自信的。

  按理说,这些隐士跟孔子无冤无仇的,干嘛这么嘲讽他呢?

  我推测,可能事实上,孔子师徒是想借问路,来结识和拉拢他们。但后来,到孔门弟子写《论语》的时候,他们不好意思公开自己跟楚国的工作关系,就隐晦地只保留了问路这层信息。

  而这些隐士呢,对孔子的好意都不感兴趣,因为蔡国人一直生活在楚国的威胁中,对楚国没什么好感。

  不过,他们也只是过过嘴瘾,不会真的得罪孔子师徒。一般在抱怨之后,隐士们还会管孔子师徒一顿饭,甚至提供住宿招待一下。毕竟山不转水转,不能把路都堵死了。

  那面对这些批评,孔子又是什么反应呢?

  他当然要为自己辩护。

  孔子是这么说的:人需要活在社会里面,不能逃避各种社会关系。天下越是动乱,才越需要有人出来改变它吧?君臣关系,就像父子关系一样,是永远逃避不了的,就算我的理想难以实现,也要把我该做的都做好!

  孔子和隐士们的这些交往,大都记载在《论语》的《微子》篇。有兴趣的话,你可以点开文稿,看看原文。

  《论语·微子》: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夫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是也。”曰:“是知津矣。”问於桀溺,桀溺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是鲁孔丘之徒与?”对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行以告。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论语·微子》: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好,这是孔子跟普通人打交道的情况,那他有没有走过高层的路子呢?史书里,没有蔡国高层人物跟孔子来往的记载。看起来,至少在公开层面上,孔子没能让蔡国人倒向楚国。

  当然,楚国的势力很大,蔡国高层就算猜到了孔子有楚国背景,想在蔡国有所企图,也不太敢把他怎么样,最多是敬而远之。

  除了完成叶公布置的任务之外,在蔡国期间,孔子也还没忘记自己的老本行,他招收了一些新学生。

  《史记》里说,“孔子迁于蔡三岁”。这里的“三岁”,是古人虚岁的算法。事实上,他在凤台的蔡国住了两年整,也就是从 61 岁到 63 岁这两年。

  后来,孔子说自己“六十而耳顺”。意思就是,自己过了 60 岁以后,什么消息都想听听,听到什么都觉得有点道理。这倒是很符合他在蔡国的工作状态。因为工作的关系,他需要探听各种信息,自然听到什么都是收获。

  陈蔡绝粮的危机

  听起来,孔子在蔡国生活得还算可以,虽然没什么机会当官,但至少没遇到什么风险,也有足够的收入来维持生活。

  那他为什么只待了两年就走了呢?

  因为吴国跟楚国又打起来了。

  就在孔子 63 岁这年夏天,吴王夫差带着军队来了,准备占领陈国。陈国一直都是楚国的附庸,楚国人当然不能坐视不管。

  于是,楚昭王也率领军队到了陈国,驻扎在城父这个地方,也就是今天安徽省的阜阳市。它距离孔子所在的蔡国很近,只有一百公里。

  这场即将开始的吴楚大战,核心就是争夺陈、蔡两个小国。如果吴国人打赢了,他们就能占领陈国;楚国人赢了呢,就能占领蔡国。所以,现在孔子师徒所在的蔡国,也要被裹挟到大战之中。

  《史记》记载,楚昭王到达战区之后,秘密派人给孔子送信,请他到军营做客。以前,大家都觉得这是楚昭王礼贤下士,尊重孔子。

  但这种说法有个问题。你想啊,都要开战了,楚昭王哪里顾得上一个在吴国势力范围内的异国学者呢?

  但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孔子一直在替楚国做秘密工作,那楚昭王的这个举动就好解释了,他是想通过孔子来了解蔡国那边的情况。

  再说孔子,他收到邀请之后,就立刻带着学生们出发了。但他们刚走没多久,蔡国上层就知道了,他们当然不想让孔子投奔楚王。

  要知道,孔子师徒在蔡国活动了两年,早就把这边的政治局势跟山川地形都摸熟了,这些消息可不能让楚国人知道。

  于是,蔡国派出的武装部队紧赶慢赶,终于在孔子师徒进入陈国边境的时候,追上了他们。不过,他们也不敢直接杀孔子,因为这样就等于公开得罪楚国,后果也会很严重。

  所以,蔡国人只想迫使孔子跟他们回去,不要去跟楚国人打交道,可孔子不答应啊。这样一来,两边就只能这么对峙、僵持着。

  你可能纳闷,孔子既然都已经进入陈国境内了,怎么还会被蔡国人给追上包围呢?

  这是因为,春秋那时候地广人稀,两国交界的地方经常是无人区。而且,淮河流域在当时算是南方,属于蛮夷的世界,人口比黄河流域更稀少。

  所以,陈国人没能及时发现孔子他们的遭遇,不然,哪怕没能力去救援,他们至少也会给楚王报个信儿。

  而孔子师徒呢,被蔡国人围困了整整七天,特别惨,都没法生火做饭。《庄子》跟《荀子》这两本书里说,他们是“七日不火食”,也就是七天里没法生火做饭。

  这可能是因为没有干柴,或者遇上阴雨天,没火种了。那怎么办呢?只能生吃。但到最后,连能生吃的都没有了。

  孔子团队的这段遭遇,《论语》的记载是“在陈绝粮”,战国的《庄子》《墨子》《荀子》这几本书里,写的是“困于陈蔡”,或者是“厄于陈蔡”。

  虽然用的字词不太一样,但意思差不多,都表示他们在陈蔡两国的交界处被围困得很惨。

  讲到这,我想澄清一个《史记》里的错误。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里说,围困孔子的,是陈国和蔡国贵族们的私家武装。贵族的私家武装这一点没错, 但把陈国也写进来,就是严重的错误了。

  因为在当时陈国和蔡国属于不同的阵营,不可能一起来对付孔子。

  《史记》的这个错误一直没什么人指出。

  只有在清朝,有个叫全祖望的学者,才发现了这个疑点。他说,陈国服从的是楚国,它和蔡国明明是对立阵营的,凭什么要跟孔子作对呢?

  这个质疑抓住了关键,但可惜,不管是在当时还是在后世,都没什么人回应全祖望。

  因为陈蔡两国,作为邻居,它们俩的关系太复杂了。蔡国人搬家以前,他们在陈国的西南边,搬家以后呢,虽然挪到了陈国的东边,但还是挨着的。

  如果不是特别熟悉春秋历史,的确很难分清这俩国家的区别,也就没法回答全祖望的这个疑问。

  但你现在应该知道答案了。事实上,围困孔子的只有蔡国人,没有陈国人。

  小结

  好,在这一讲里,我们了解了孔子在蔡国这两年的经历,他虽然没能成功实现政治渗透,但也努力搜集了不少情报。

  同时,我们还知道了孔子“困于陈蔡”这个典故的来历,澄清了司马迁的一个小错误。

  那在这里,我想请你替孔子先筹划一下,他现在能有什么方法,来化解眼前的危机呢?

  欢迎在微信群里跟大家分享讨论。

  至于答案,我们下一讲揭晓。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成语字数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周易起名三字成语先秦诗人立春古诗词考题属鼠元旦祝福语春天诗句搬家吉日古诗十九首五行缺什么四字成语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雨水属牛小年祝福语柳树诗句战争诗句读书诗句惜时诗句婉约诗句山水诗句写山诗句写水诗句

猴哥带你读懂孔子第三十二讲、孔子被“困于陈蔡”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