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说:“可以和一个鄙夫一起事奉君主吗?他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已经得到了,又怕失去它。如果他担心失掉官职,那他就什么事都干得出来了。”

  孔老夫子在这里说,「鄙夫」是指没有品行的人,贪图名闻利养、自私自利,行为卑鄙,这种人就叫鄙夫。孔子在这里提出个设问,『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意思就是说鄙夫可以「事君」吗?这个事君就是事奉领导。底下夫子自己回答,说明这种人不可能事君。这个「可与事君」的与有两种解释,一个是根据南北朝皇侃的《论语义疏》,讲这个与字,是跟谁、与谁的与,意思是说鄙夫这种人,我们可与之一起事君吗?但是在《论语讲要》当中,我们叔公李炳南老先生引了王引之《经传释词》当中的意思,说可与这个与字应该当以字讲,也就是说可以这个以字。过去的文法也有这么用过,所以「可与」就当作「可以」讲,这种讲法应该更为合适。因为鄙夫他不可以事君,当然也包括不可与之事君。这个事君,也就是说他为国服务,办政治,现在我们讲做公务员,当然也泛指事奉一切领导。领导不仅是政治上的领导,每一个团体都有领导人,就像学校校长是领导,企业老板是领导。

  为什么夫子说鄙夫不可以事君,底下特别就指出来了,『其未得之也,患得之』。这个意思根据何晏的批注说,「患得之者,患不能得之」,这个患得就是患不能得。意思就是说,鄙夫他追求名位利禄,追求自己的名闻利养,还没有得到的时候就唯恐得不到,所以不择手段去攀求。『既得之,患失之』,等得到了又恐怕失掉,这就是患得患失。『茍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这个「无所不至」的意思,根据郑康成的批注说,「无所不至者,言其邪媚,无所不为」。这个人他追求自己名利的时候,可以说使出浑身的解数,要夺取名利,心地邪曲,形态谄媚,无所不为就是不择手段。这种患得患失的鄙夫,因为他心里面只有自己的名利,而没有真正想着为国家、为人民。因此这种人要是从政的话,那一定是祸国殃民,他既然只想自己就不可能想着别人。所以这句话对从政者来讲,或是做事情的人来讲,都是一种警醒。

  蕅益大师在这里评论说是,「照妖镜,斩妖剑」,六个字确实是点睛之笔。妖是什么?不是外面的妖魔鬼怪,是我们自己内心自私自利、名闻利养、邪曲、谄媚,这些种种的心态叫妖。我们不是拿着这个照妖镜去照别人,要照自己才对。《论语》通篇要记住,不是用来看别人的,是用来反求诸己的,看看自己有没有。我心里面还有没有自私自利?还会不会追求名利?如果有,这心里有妖,那就要用斩妖剑把它斩除。确实这桩事情在现在,妖邪非常多,有几个人说没有自私自利的?如果有自私自利,夫子在这说不可以事君,换句话说,你就不能够做为国为民的事情,要做了你肯定在造罪、造孽。一定要有大公无私的心,那才真正叫有资格从政。

  从政者都要有这样的品性,如果是从事弘扬圣贤教育的人,自己发心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出一分力,首先要把自己心中的妖邪斩除掉。我们师长常常劝化我们,从事弘扬圣贤教育的工作,自己要有圣贤的品德,首先要斩绝掉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以贪为根本,自私自利,这是贪;名闻利养,这贪图也是贪;五欲六尘,这都是贪。瞋也是因为贪而不得才会瞋;痴就是这里讲的患得患失,就是痴,还是基于贪。所以要把这个贪心斩除掉,这才能够入圣贤之门。夫子讲有登堂的、有入室的,像颜回这属于入室弟子;子路登堂也未入室也,都是不错了,都是圣贤人物,为什么?他们都把自己的妖斩除掉了。如果这个贪心还没有斩断,那门都没入,不要说登堂入室。

  所以我在五年前把工作辞掉,发心走弘扬圣贤教育的道路,工作原来很不错,在大学里做教授,我自己没有家累,生活很自在,发心之后把这个工作舍掉,很多人觉得也是挺赞叹的,觉得你很了不起。我自己觉得没什么了不起,是原来不怎么行,原来什么?心中罣碍这些,这心中有妖。现在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刚跨出去。虽然说把身外物能够舍了,但是对于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享受,感觉到还没舍干净。这妖还有一点尾巴在,要把它斩除掉,斩除了之后方可说到门口。古人讲要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世界是指身外物,身是身体,心是心中种种的忧虑、罣碍、贪着、烦恼,贪瞋痴慢,这些都得要舍掉。我自己反省,现在真的才做了一点点,只是身外物能够放得下,但是身体还不能完全放下。

  身体放下的人是怎么样的?真正是不怕苦不怕累,为了社会大众、为了弘扬正法他可以舍身。舍身不是说我的身体不要了,去任意的糟蹋它,不是这意思。这样任意糟蹋就不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这个舍身是指不怕艰苦、不怕劳累,持之以恒的去弘扬正法,行起来要中庸,不可以偏激。有的人偏激得很,他要不就不学习,要不然一学起来,没日没夜的,结果把身体搞坏了,这叫短期行为。他有没有舍身?没有舍身,反而把身体搞坏了之后,自己障碍自己,前进就慢了,这种贪快心也是得失心,夫子在这讲的患得患失,就是「未得之,患得之」。我这事情做不成功的时候,我就怕我不能成功,所以就很偏激、很激进的在那做。结果能不能成功?不能成功。他愈是患得患失,愈是不能成功。要想真正成功你要坚守中道,不急不缓,以持之以恒的态度来去做,恒心要紧。

  我自己就体会到恒心就是圣贤的心,我们可以一天乃至一个月能够非常的精进、非常勇猛,这不难,难是难在你能不能够一辈子持之以恒的努力。而有的人他一下定决心的时候,勇猛得不得了,一天可能只睡两个小时,完了之后只能坚持个一个月顶多,就败下阵来,然后就一直拖下去了,为什么?他精进不起来了。好比早起,练早起的人,我自己就这样的感受,一天、二天突然早上能够二、三点起来,这不难。但是往往起早能够一个礼拜不错了,一个礼拜之后就变成四、五点起来。再过一个礼拜,闹钟叫,很顺手就把闹钟关掉,然后继续睡,一睡睡到七、八点,八、九点,这是没有恒心。倒不如你就老老实实的,我就早上先从四、五点开始,天天都这样坚持,坚持个三年,那种恒劲更为可贵。

  所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中庸,中就是不偏不倚,不极左也不搞极右;庸是平常,以平常心来对待自己的生活,对待自己的学习工作。这就是道心,这就是在行圣贤之道。否则夫子在这里批评鄙夫,恐怕我们也有分。所以夫子在这很不客气,当然目的都是为了点醒我们,把得失之心彻底放下。即使是做好事,我们也不要有得失之心,有得失还是贪,贪做、贪功,贪功德这都是属于贪。圣贤要我们放下是贪心,不是让我们改一个贪心的对象,我过去是贪名利,现在不贪名利,我贪功夫、功德,这都不对,那心还是不清净。所以《论语》常常读的好处,细细的去品味圣贤人的存心,对照对照自己,我有没有圣贤人所批评的这些缺点,有则改之,无则嘉勉。

  【评析】

  孔子在本章里对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种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的。

论语,阳货第十七
阅读全文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全唐诗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全宋词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原文解释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