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孔子思想

作者:爱孔子思想[挑错/完善]

“爱”的含义很广泛,其一是指爱护的行为。例如,孔子说:“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论语·学而篇第一》);樊迟问仁,孔子答曰:“爱人”(《论语·颜渊篇第十二》)。他还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篇第一》);“君子学道则爱人”(《论语·阳货篇第十七》)。由以上例句不难看出,“爱人”是仁学的核心或根本,孔子所以用“爱人”来规范“仁”,一方面是春秋以来重民思想发展的结果,另一方面是残留的氏族社会原始人道主义影响所致。所谓“爱人”,即意味着承认他人的人格,承认人与人之间人格上的平等,也意味着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在物质与精神上具有相等的分享权利。因此,这种爱便超出了家族的界限,甚至也超出了阶级和等级的范围,从而含有“博爱”的性质。而这恰是孔子所向往的“大同”世界的特征之一。

从“爱”的思想出发,在政治上孔子主张实行仁政德治,他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篇第二》),“古之为政,爱人为大”(《礼记·哀公问篇第二十七》)。他还说:“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篇第十二》)他甚至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篇第十三》),“苟正其身矣,于从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同上)。为改变社会现实,他宁肯采取“正名”的办法,而不愿进行暴力革命。在具体施政过程中,他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反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论语·为政篇第二》)。

在教育上,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方针,并亲自实践了它,承认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人人均可通过后天的习染而完善自己,出身与地位并不是命运的决定因素,因为孔子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篇第十七》,强调人在其先天本质上的平等,从而打破了“学在官府”、教育为贵族所垄断的局面。孔子“爱”的思想在其教育理论中的体现,也正是其教育思想的本质和意义所在。

爱还指喜爱的感情。在孔子向往的社会里,“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篇第五》),充满了情和爱,而唯有尽孝才能使“老者安之”。孝所表现出来的爱是平等无差别的,这就把父子之间人格上的隶属关系归结为人伦之爱,利于人们心理的接受,这固然是孔子的贡献,但是,孝为历代统治者利用,作为巩固其政权、施行强权政治的手段,原因也在于此。当然,孔子重孝所表现的爱,对于中华民族尊老爱幼这一民族性格的形成,也具有积极意义。

阅读全文
《爱》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