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事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事。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孔子又说:“赐,你也有厌恶的事吗?”子贡说:“厌恶偷袭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己的知识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
子贡在这向孔子请教,『君子亦有恶乎』?君子是否对人有所厌恶、憎恶?君子当然是指像孔老夫子那样的贤德之人,本来一般说君子爱人、仁者爱人,怎么会厌恶人?看一切人都是好人,没有厌恶人的时候。所以子贡在这问,君子会不会憎恶人?孔子在这答复子贡说,『有恶』,君子也有他所憎恶的人。如果用憎恶来讲这是一种说法,后面我们也看到有批注说这个「恶」可以当作恶(音饿)字来讲。先讲这个憎恶,君子憎恶哪些人?所憎恶的人当然都是有缺陷的人,品德上有缺陷。君子他的能耐在于看到这些有缺陷的人,他立刻倒过来想自己有没有,他不会一味的去讨厌他、憎恨他,不是。见贤思齐,见不贤则内自省,这是君子。所以这个憎恶只是停留在能够判断善恶,也能把这个恶,当作恶(音饿)字讲,就不念悟念饿,就是君子会有恶吗?那就是反省自己有没有毛病。那这两种说法都可以讲得通。
大部分批注都用憎恶来讲,我们就来看在《雪公讲要》里面他的解释。第一个『恶称人之恶者』,「称人之恶」就是宣扬别人的恶行,这个当然是很不好的,基本做人之道都没有了。一个善人他即使看到别人有恶行也不会到处讲,所谓是隐恶扬善,这是优点。如果爱说别人是非的人,说明自己是非心很重,所以他才会老看人家的过失,老讲人家的过失。那真正有智慧的人他就明了,称人之恶者一定他也是恶,来说是非者必定是非人。他没有是非的心,怎么会看那些是非?怎么会说那些是非?这是一种人,君子之所厌恶。
第二种,『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有的版本没有这个「流」字,像我们讲义里面就没有流字。根据阮元《校勘记》说,阮元是清朝的著名的文学家,他在很多方面都很有贡献,像经史、数学、天算、编纂、金石、校勘等等都有非常高的造诣。他有一个《十三经注疏校勘记》,这部书可以说是对十三经的一个很全面系统的、正本清源的一个工作。这个《校勘记》里面就说,「汉石经无流字」。汉代,就是出土的汉朝的石经上面,这段《论语》当中没有这个流,就是「居下而讪上者」,没有说「居下流而讪上者」。所以有的版本批注是没有流字,有的用流字,反正意思大同小异。
这个讪就是毁谤,「居下而讪上」,就是在下级毁谤上级。那他之所以毁谤,肯定是什么?他看到上级的过失了,看自己领导的过失、看自己老师的过失、甚至看自己父母的过失。他不是去悄悄跟他劝谏,而是在外面去毁谤,这就是大错特错了。看到自己上级、尊长过失应该怎么?像《弟子规》上讲,「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这就对了。你要是不劝谏也是不对,对父母之过你不肯劝谏那是不孝;对尊长、师长、领导之过你不劝谏,不忠。劝谏是要劝谏,但是是一种孝顺心、忠顺心去劝谏的,你是令他真正能够改过,很真诚的。那一般的人只要没有失去理智,看到你这样来劝谏,他都会采纳,如果你是对的。如果自己不对,劝谏错了,那当然上位的人也肯定是不会采纳的。所以有时候不一定是自己是对。劝谏不要过三次,一般两次,看到他没有动静,不改,那就作罢了。对至亲的人才劝到第三次,这是人情世故,如果过了三次就让人讨厌了。那么这一种人居下位,他不在上位的人面前劝谏,反而在背后毁谤,心地刻薄,所以君子憎恶这种人。
再看第三种,『恶勇而无礼者』,有勇而无礼,《皇疏》,就是皇侃的《论语义疏》当中就引了前面《论语》的话,说「勇而无礼则乱,故君子亦恶之也」。勇而无礼则乱,在《论语》当中这种话出现了至少三次,证明礼多重要!礼是按照规矩来办事,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办事,按照自己的意思很勇猛、冒进那就是乱了,那效果是适得其反,所以君子厌恶。所以我们的行为要深思而后行,不可鲁莽。
下面第四个,『恶果敢而窒者』,这个「窒」就是窒塞、不通的意思。果敢的人,但是他不通事理,那往往就败事。不仅败事,还损人,让人生烦恼。所以这种人就会令人厌恶。往往是什么?没有智慧、很冲动,想到就做,没有去想那个后果,没有想到要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来去办,所以往往会得罪人。得罪人了那当然没人帮,这事情也就败坏了。我自己反省,过去也是经常犯这种毛病,做事情有时候很快速,动作很迅速,一不做二不休,想到就做,但是没有考虑很周全,所以往往在这个当中就得罪人。一下没照顾到人家的情绪,或者没有照顾到各方各面的他们的那些处境,这就会非常难堪。所以这修养确实要不断提升。孔子说了这四种君子之所恶的人。
下面孔子又问子贡,说『赐也,亦有恶乎』?「赐」是子贡的名,孔老夫子问子贡,你有没有所厌恶的?反过来问他。子贡就回答了,底下是子贡的话,『恶徼以为知者』,这是第一种。他回答了三种所厌恶的人。「恶徼以为知」,这个知是智慧。徼,根据孔安国的批注,「徼作抄字讲」,就是抄袭他人的意见、意思而据为己有,这种人就可恶。譬如说大家一起做事情,有人建议了一个好的建议,那么后来团体采纳了这个建议,做事做得很成功。之后领导要论功行赏,问你这个建议是谁出的?明明是别人讲的这个建议,如果我说这是我提出来的,好像就很有智慧了,其实不是自己的智慧,那你是偷袭人家的、盗版的,这个就很可恶了。还有一种批注,郑康成的批注,「郑本作绞」,就是绞丝旁的绞。这个绞字是讲急迫的意思,做事很急迫,非得按照他的意思,限定时间要完成。这种也不是智慧。这两种说法都可以参考。
第二个子贡说,『恶不孙以为勇者』,这个「孙」是同谦逊那个字,是相通的,不孙就是不谦逊、傲慢。以傲慢、不谦逊为勇,这样的人也可恶。不是他有什么能耐,是他自己目中无人、目空一切,以为自己很有能耐,那种就不是真的勇。
下面『恶讦以为直者』。根据包咸的批注,包咸是东汉人,他的批注当中说,「讦谓攻发人之阴私」,讦人之私。通过揭发人家的阴私来表现自己所谓的率直。直言自语、直心直行,这种直是伤害别人的直,也是可恶。当他揭发人的阴私、批评人家、攻击别人的时候他很直,但是说到自己,他肯定就很委曲。责人之心很强的人,责己之心肯定是很弱的,这是小人。反过来君子责己之心强,要求自己很严厉,而且自己做了错事敢于发露,他不隐藏。这种人才是真正的正直,勇于承认错误、勇于改过。他把心思都放在自己的反省检点上了,当然对别人也就要求不高了,所以责人之心就很少,事事他能够反求诸己。譬如说跟人有不和谐的地方,他马上想到是我的问题,不关他的事情,这是君子。小人反过来,遇到不顺心了,首先责备别人,为什么你不这么做?为什么你不那么做?他没有反过来想自己。这些人都是君子之所恶。
这一章前后两段,孔老夫子讲了四种人是君子之所厌恶的,子贡讲了三种人是君子之所厌恶的,合在一起就七种了。我们应该来做为修身、检点的一个明镜来对照自己,看看自己有没有被圣人、被君子厌恶的这些毛病,有则改之,无则嘉勉。《礼记.大学》篇里面说,「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仁人君子能爱人,也能恶人。这个爱人是仁者的存心,「凡是人,皆须爱」。那为什么他还能恶人,就是厌恶人?爱人之心应该不会厌恶人的,那君子为什么还会有厌恶人?他这个厌恶还是爱!他厌恶人并不是说憎恨一个人、舍弃一个人,不是的。厌恶的是他的不好的习性,君子会修己来教人,把自己修得更好,给他做好榜样来教导他,而不是单纯的厌恶、憎恨、舍弃不要,不是。
老子《道德经》上讲,「圣人常能救人,而无弃人」。一个人有这些毛病缺点确实是可恶,但是圣贤人不是说舍弃他,舍弃他了,那是小乘,还是自私。圣人会什么?会救他、教导他,帮助他改过自新。所以圣人的心量不一样,真正平等。对好人也爱,对坏人也爱,他心中没有这些分别执着,真是「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所以圣人在凡人眼中看起来好像这人傻傻的,好像连善恶都分不清楚。善人可以亲近,恶人应该远离才对,为什么圣人都没有去远离这些恶人?那凡人觉得这圣人不辨善恶、不明是非,傻子一样。凡人心里就执着、分别,看不起圣人。圣人不然,他的心量、他的境界非凡人可以领悟的,他不弃人,就是不遗弃人。他内心当中没有爱憎、没有善恶分别,清净、平等、真诚、慈悲,他能爱人。唯有这种人才能真正配恶人,恶人是他教学的方法。
像我们昨天看到孔老夫子对宰我的一番批判,宰我认为三年之丧时间太久了,应该改成一年,被孔子是一段臭骂。别人看了这是宰我很可恶,那孔子对他的这种狠狠的批评,看起来是恶人,实际上是爱人。不仅是爱宰我,更是爱大众。他的这样的示现告诉我们大家,不能丢失三年之丧这种礼,更不能够丧失了孝心。孔子对宰我没有离弃,还是教他,对他赞叹也是教,对他骂也是教。从这里我们去体会仁人那种存心,真只有爱,他没有对立,看一切大众都是一体的。
蕅益大师批注当中讲,「大须各自简点,莫使此二人恶」。大须就是必须,必须我们每个人各自检点自己。千万不能够说,孔老夫子厌恶这种人,子贡厌恶这种人,我看我周围哪些人是这种人。这就完了,那谁最可恶?自己最可恶。这就是「讦以为直者」。所以要检点自己,不要被这二人(就是孔子和子贡),被这两位圣贤厌恶。被圣贤厌恶就是违背自性的,从这七方面各自检点。
恶:音wù,厌恶。
下流:下等的,在下的。
讪:shàn,诽谤。
窒:阻塞,不通事理,顽固不化。
徼:音jiǎo,窃取,抄袭。
知:同“智”。
孙:同“逊”。
讦:音jié,攻击、揭发别人。
83年猪女40岁后命运开始好,40岁的猪命最好
4-2983属猪的人十年大运
4-2983属猪的一生婚姻外遇
4-291947年的猪寿终是哪年
4-291959年属猪的是什么命,属猪人运势好不好
4-291971年猪十年大运预测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