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说:“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由诸侯作主决定,大概经过十代很少有不垮台的;由大夫决定,经过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天下有道,国家政权就不会落在大夫手中。天下有道,老百姓也就不会议论国家政治了。”

  这段是夫子给我们讲天下有道还是无道的特征。『天下有道』当然就是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各得其所,就是我们现在讲和谐社会。这有什么特点?孔子举出一个例叫『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个「礼乐、征伐」都是由天子,就是皇上来发出的,也就是说这些制度、这些命令,由天子来决定。如果『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发出。按照古礼,这是在《礼记.中庸篇》里面也有提到,「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虽有其德,苟无其位,不敢作礼乐焉」。这个是按照礼是这么讲的。真正一个国家安定太平,必定是上下各有其职,不会乱的,在下位的不会僭越礼法去代替上位的人来做决定。所以不是天子不能够去改变礼,也不能够决定那个制度,只有天子才有这个权力。这是过去君主时代是这么个制度,天子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这么一个代表。

  现在不是君主时代了,换成是民主时代了,这个当然就完全不一样。古代的天子都要求有圣德,他代表的是什么?代表天,他是天之骄子,所以他要替天来行道。如果不是圣人,怎么能够做好这项工作?所以古时候的帝王非常重视培养后代。因为如果天子无道,那这个王朝就要被颠覆,所以家天下这是皇上都希望自己的家业能够长久。所以他们知道要基业长久必须要培养下一代,他真有德行、真有学问才能够治理好天下。在上位的人真有德行和学问,下位的人当然会臣服于他,会心悦诚服,然后为他努力工作,尽忠职守。所以这上下自然就井井有条。

  在下位的人也遵守礼度,虽有高尚的道德和学问,但是如果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这是孔老夫子也讲的。做礼乐征伐这种命令,那必须是天子才有权力,否则那就是颠倒了。征伐也是指战争,战争不能够随便去用。这个征特别是讲上伐下,不是指去讨伐外国,是在上位的来惩处下位的。下位的人如果犯了错误,那么在上位的人就要进行惩处,这叫征。伐是对外国,那都是什么?那个国家无道,太不象话了,那才会真正出兵去帮助那个国家。战争不是随随便便用的,它要符合道义。就像汤武革命,那都是什么?民心所向。汤王、武王他们自己并不想着要革命,因为一打仗肯定要死伤人,遭殃的还是老百姓。汤武的革命确实不一样,它是什么?这仗是不用打的,革命军所到之处,敌军是立刻就瓦解了。为什么?因为敌军已经军心涣散。就像历史上记载,武王起义推翻商纣王的时候,因为商纣王恶贯满盈,人民都恨透这个天子,他没有资格再做天子,所以都鼓动武王起义。武王是被动的,没办法,人民要求。结果出军的时候,武王的军队打到东边,西边的老百姓不满意,就说为什么先打东边,不打我们这边,赶快解放我们这边;打西边的时候,东边的说怎么不先解放我们这边。你看这个民心所向,所以这仗是不用打,一下子就将商纣王给推翻了。所以武王就立为天子,周朝这样就产生。

  如果礼乐征伐之权不由天子而由诸侯擅自发出,这就是「天下无道」。为什么?诸侯已经不听从天子的命令了,专权,当然这种违礼之事不可能长久。礼讲什么?讲自然之序,它是自然的,它是永恒不易的真理,就好像太阳系九大行星各行其道,这是自然法则,不能乱的,乱了就会有灾难。孔老夫子在这讲,『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如果礼乐征伐之权由诸侯来发出,大概诸侯传到十代就要亡国了。这一世就是当一代人这么讲。这个「希」是稀少,也就是说传十代都不亡国的是非常稀少。这个话讲得委婉,实际上传不到十代,到十代肯定就要亡国,或者有动乱。

  再底下,『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诸侯是在天子领导之下,他们自己有国家的主权。以前一个国家很小,像周朝八百诸侯,每一个诸侯他的方圆大概也就是几十里到几百里,并不是很大的,跟我们现在讲的一个县,甚至一个镇差不多。诸侯,一国之君,他底下也有臣子,是大夫,大夫是讲家,所以大夫这个家是讲家族。像鲁国有三家大夫专权,鲁国的国政不是由国君来掌控,由这三家掌控。这是「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确实到了五世也就到头了。如果再更违礼的是『陪臣执国命』,那是讲大夫家的家臣,对诸侯来讲这叫「陪臣」。如果陪臣把持国家的政令,那传到三代,能够不失政的也是非常稀少。底下是做一句总结,天下如果有道,那么政权不会由大夫掌握;天下如果有道,『则庶人不议』,庶人是平民老百姓,就不会去议论政治。为什么?用不上议论,天下都国泰民安了,议论它干什么?所以庶人所议论的是自己的生活怎么过得更幸福、更快乐,都是这些事,这叫安居乐业。

  雪公《论语讲要》举出当时春秋时期,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十代亡国的事证。根据孔安国的批注里头说到:在周朝,西周最后一个天子周幽王,因为他迷恋美色,他宠爱褒姒,结果亡国,为犬戎所杀。犬戎谋反,所以杀了周幽王,夺了褒姒,西周灭亡。周平王东迁,这就成为东周,迁都。结果周朝从那时候开始就衰弱,诸侯自己开始作礼乐。以鲁国为例,从鲁隐公,隐是隐藏那个隐,鲁隐公到鲁昭公,总共十世,十世就失政了。本来一国之政掌握在国君,但是到鲁昭公,真的我们就看到,政权就已经落到了大夫手上。鲁昭公想要收回三家的权力,结果收不成,反而自己逃亡外国。鲁昭公是最后逃往齐国,死在外国。当时三家专权,就是所谓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这三家最早都是鲁桓公的儿子,跟鲁庄公四个兄弟,鲁庄公是长子,所以他继位做国君,三个儿子就封为大夫。结果后面三家他的政权掌握在手里。

  《雪公讲要》又引了刘逢禄《论语述何》,里面说到。刘逢禄是清朝的经学家,江苏人,他有一个《论语述何》,他有这么一段话,我们简单念一念,就大概知道了。确实春秋时期礼乐征伐从诸侯出,真的只有十世就衰落,诸侯失政,这也是果报。所以春秋其实也是一部因果的最好的例证。他这段话是说,「齐自僖公小霸,桓公合诸侯」。齐僖公当时他很抓住时机,开创了春秋霸业之始,所以称为小霸。桓公,齐桓公九合诸侯,这个是春秋霸主。结果「历孝、昭、懿、惠、顷、灵、庄、景」,到齐景公为止,「凡十世,而陈氏专国」。到了齐景公以后齐国就被大夫专权了,陈氏专权。所以真的诸侯也就是十世就失政了,政权不是自己掌握了,落到大夫手里。

  下面又说,「晋自献公启疆,历惠、怀、文,而代齐霸」。原来齐桓公称霸,后来晋文公称霸,他也是春秋五霸之一。又历「襄、灵、成、景、厉、悼、平、昭、顷,而公族复为强臣所灭,凡十世」。从晋国也可以看到,礼乐征伐从晋国国君而出,它也只能够有十世,周天子已经没有政权了。鲁国也是一样,「鲁自隐公僭礼乐灭极,至昭公出奔,凡十世」。鲁隐公开始就僭坏礼乐了,本来鲁国应该是最讲求礼乐的,因为鲁国都是周公之后。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周公制礼作乐,所以鲁国应该是最讲求礼乐的这么一个国,结果他还僭越礼法。最后果然到昭公出奔,刚才提到的,被三家赶出去了,从此三家权力就紧紧掌握着,鲁君没有政权,这也是凡十世。历史可以说是一部很好的因果教材,孔老夫子这《论语》里面的话就是经典,经要配合史来看,就很有意思。《春秋》是史,也是孔子所作,《论语》是经,是孔子所述,一个是讲理,一个是讲例证,这一配合真的是如此。换句话说,僭越礼乐最后的结果就是灭亡。这是刚才举出几个例子,是诸侯他们十世就衰亡。

  大夫也是如此,大夫如果掌控政权了,这也是僭礼,「五世希不失矣」,五世就失政。刘逢禄《论语述何》上面也说到,还是引鲁国的历史为证。「鲁自季友专政」,就是季氏家族,季友子专政,这是鲁庄公的弟弟,桓公的儿子。季友专政以后,「历文、武、平、桓子,为阳虎所执」。季氏家在鲁国专政,季友子到季文子、季武子、季平子、季桓子,你看正好五世,他的政权也被阳虎给夺去了。阳虎是谁?季氏家的家臣,你看那个政权就被下面的人夺走,自己还是失去了政权。为什么?因为自己的祖先就是这样夺国君的政权的,所以自己的政权就被下面人夺走了,因果报应。从五世当中就可以看出来。所以这是《易经》上孔老夫子文言当中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余殃是后面子孙要受的。诸侯、国君如此,国君夺天子之权,他十世见到果报,他的权也被夺。大夫夺诸侯之权,违礼,五世他就见到果报,被陪臣夺权。

  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这个陪臣三世也有例证,就用鲁国的史实而说,根据刘逢禄《论语述何》和刘宝楠《论语正义》,他们都说「南蒯、公山弗扰、阳虎,皆为鲁国季氏家臣,皆是及身而失」,这个果报更快速。南蒯、公山弗扰、阳虎这三个都是季氏家的家臣,先后当过季氏家臣,都是很厉害的人物,专权霸道,把主人都不放在眼里。结果他们三个人都是及身而失,就是他不用传给下面一个自己的儿子,自己就垮台,被收拾了。孔老夫子为什么讲三世而失?他们三个人是及身而失,有的说法就说,这三个人因为是接二连三接下来的,就称为三世,三代专权的家臣,可以说这个因果报应愈来愈快速。如果我们自己做出不义的行为、违礼的行为,那么看我们不义到什么程度,如果程度很厉害,可能我们现报就会有。即使是能够这一生还算顺顺利利过了,那我们的子孙肯定会遭殃。孔子这段话就是给我们揭示这个道理。

  蕅益大师批注当中说,「卓吾云:明诛臣子,隐责君父」。这里引李卓吾先生的话,在表面上看孔子这段话好像是诛臣子的,就是批判那个臣子。譬如说诸侯是天子之臣,那你违礼当然你自己就会有报应,你的权,你看看十世之内就会被夺走。大夫如果僭礼、夺权,五世之内就被夺走,就失势。这好像在责骂那些臣子为什么这么不义,「隐责君父」,这个是什么意思?这些诸侯,诸侯叫君,一国之君,父是对家而言,父子。君和父都应该是做自己子民的好榜样,怎么能够我带头来做违礼之事?如果我做了一个坏样子,上梁不正当然下梁就歪。所以要使自己家道长久,一定要符合礼。非礼勿动,不仅身不能动,口不能言,连念头都不能动。想要夺取政权、自己专权这个念头不能动,动了之后都有果报。所以鲁国的国君曾经问孔老夫子如何为政,就是怎么治理国家,孔老夫子告诉他「政者正也」,你自己正了就行。这个政治的政就是正确那个正,心正、身正就能为政。所以夫子讲,「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你做正的一个表率,谁还敢歪来。如果自己不正,要下面的人正,不可能。自己不正,说老实话,以为占了便宜,得到名、得到利、得到权势了,不能长久。你看看大夫最多是五代,陪臣他过不了这一代。

  从这里我们也联想到,我们为人处事确实要符合道义才行。如果不符合道义,以为赚了便宜,实际上吃了大亏。譬如说我们赚钱,如果我们老老实实、正正当当的赚钱,赚了钱也缴足国税,这怎么样?你的企业能长久,你的生意可以长长久久。如果我们用坑蒙拐骗、偷税漏税,见利忘义,那企业很快就倒台了。

  在这次金融海啸,二00八年开始的这个金融海啸当中,我们也看到不少的大的金融机构倒台。其中我们看到雷曼兄弟控股公司,这是一百五十多年的大企业。一般我们讲,如果用二十年作一世,一般二十年就是一代人,那你这一百五十年都七、八世了,七、八世倒台了。为什么倒台?一个企业也好,一个团体、国家乃至个人,遇到灾殃之前必有征兆。什么征兆?你看它二00八年倒闭的,二00二年这个公司曾经发行了一种迷你债券,这个债券实际上不是债券,因为债券比较来说安全,风险系数小,比较安全,它是你买了这个债券它将来会还你的本,给你利息,你还可以做买卖,在二级市场上买卖债券。

  但是这个雷曼兄弟公司的迷你债券它不是债券,叫迷你债券,实际上是什么?是一种金融衍生产品,风险度很大,出现了危机的时候,这个公司是不会还本的。这种有点像期权。这种金融衍生产品,它的这种定价是很难做计算的,风险很高,怎么定价,说老实话可以在金融博士班开课,普通老百姓更加不知道来龙去脉。听到说是雷曼兄弟公司,这么好的公司,发行的债券,没问题,就买了,这公司是赚了不少钱。有的国家是法律禁止,不让这种迷你债券发售,因为风险太大。但是有的国家,你看像新加坡、像中国香港、台湾就有发售。结果金融海啸的时候,真的很多的投资者买了这种迷你债券的,血本无归。这是什么?这公司坑人。你看二00二年发行这种债券,当时起这念头,那是什么?只是为了利,而没想到投资者万一血本无归怎么办,它不管这个。凭着自己公司信誉好就发行这个,是赚了钱,但最后倒闭了。所以《左传》上讲,「多行不义必自毙」。什么叫不义?自利不利人,损人利己这叫不义。公司是如此,国家也是如此,我们看到夫子二千五百年前就说出这个道理。所以可不能贪图眼前这么点利益,更不能为自己子孙做不好的榜样。

  江谦补注里头有这么一段话,「上承天道,下子庶民,谓之天子」。什么叫天子?这个人是上承载天道,就是继承天道。天道是什么?圣人之道。天道就是自然,是性德,道法自然,性德流露。能够证得自性了,性德能流露得出来,这种人就是圣人。他对于庶民老百姓就像对自己儿子一样那么关爱,这是天子。「非桀,纣独夫之所能混同也」。桀是夏朝最后的一个王,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夏朝末年,桀是无道、暴虐、贪于酒色,置人民于水火之中,所以汤王革命,放逐了桀,建立商朝。纣王也是无道,商到最后,纣王也是贪于酒色,昏庸无道,所以武王伐纣。这两个人不能叫天子。为什么?他不配叫天子。天子是谁?上承天道,下子庶民的人。他们也没继承天道,对人民老百姓也一点不关心,只顾自己享乐。所以孟子曾经说,这就是一个独夫,一夫而已。有人曾经问过孟子,「臣弒其君,可乎」?他是用汤王放逐夏桀,周武王伐纣这个事情问孟子,这种是不是臣弒君?因为汤当时是桀的臣,武王是纣的臣,这不是臣杀君吗?他们是不是违礼?孟子说,「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夏桀和商纣两个人他们是违仁违义,只能叫残贼之人,只能叫一夫,不能叫天子。所以只听说诛一夫纣而已,没有听说是臣弒君,没有这样说法。因为什么?他们已经不配做天子了,所以不能跟天子混为一谈。

  底下江谦补注又说,「好善如春之生,恶恶如秋之肃。好善如母之慈,恶恶如父之严。礼乐征伐,即好善恶恶之事也。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故庶人不议,庶人议而天下之乱可知矣」。这里讲到做为天子,就是治国的人,治天下的人要好善恶恶。这个善包括善人、善事、善行,所以喜欢善,不喜欢恶,乃至「昼夜常念思惟观察善法」,「不容毫分不善间杂」,这心地纯净,行为纯善,这种人做天子,人民之福。他做了个比喻,如春之生,好善就好像春天生育万物,愈多愈好,树上全都发芽了,一片生机。恶恶,第一个恶就是厌恶,第二个字念饿,就是恶人、恶事、恶行,包括自己的恶行。如果自己有恶行,那就得坚决去改掉,有一念不善,坚决斩除,不能够因循苟且。所以如秋之肃,秋天有肃杀之气,万物你看入秋的时候都要凋零,树木落叶子,这是肃杀之气,就比喻什么?对于这些恶习气,不能够让它再长久留存下去了,对自己的毛病、习气、恶念斩尽杀绝,你看圣人!一直到什么?纯净纯善,无恶。

  好善如母之慈,母亲是慈爱,对待善人我们要对他特别慈爱,像母亲一样的关怀照顾。恶恶,对待恶人如父之严,严是严厉,父亲表现出严厉的那种行为,但实际上严也是慈,不能够纵容他的恶。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断恶,自己断恶行善才能够服众。所以要首先对自己严厉要求,看到下属如果犯了错误,也要严格的来帮助他改正过失,使到上下都非常的有秩序、有纪律,这个国家就自然好管、好治理。这是什么?出于对百姓一片慈爱。如果官员有腐败、有犯了很多罪行,那百姓遭殃。对他们的慈爱还是最重要要教育他们,自己身教做榜样,然后还要用言教,把教育办好。教育办好了,官员自然就不太会犯罪,即使是犯罪也是少数,明知故犯的那就得严处。

  底下说礼乐征伐,即好善恶恶之事也。礼乐是善,善事,我们应该大力提倡。一个社会如果礼和乐都很完整、很健康,说明这个社会很进步、很和谐、很美好,这是治世。如果这个社会礼乐都不好,所谓礼崩乐坏,这叫乱世。自古以来历史上这么多的王朝,每一个朝代建立,你看皇上立即要做的事情就是制礼作乐,从周朝就开始。我们看到周公制礼作乐,现在留下来的《周礼》就是周公所作。《周礼》是国家制度方面,就像宪法一样;还有《仪礼》,《仪礼》是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准则;还有《礼记》,《礼记》是讲这些行为制度它的理论,都讲的很多礼。所以周朝制礼作乐,它能够长盛不衰,成为历史上最长久的王朝。一个王朝要是不去制礼作乐,这个就是乱世。你看秦始皇统一了以后,他不制礼作乐,他只追求什么?法制,用苛刻的法令去整治国民,结果他只有十五年就亡朝。这个我们要晓得。

  征伐就是互相的斗争,上下斗争,人民百姓互相斗争,还跟外国老是打仗,这些都属于不好。像春秋时期,这征伐之事就很多,说老实话,没一个是正义的、是符合道义,没有说替天行道的。所以古人讲的春秋无义战,真的是这样。这些征伐没有一个是自天子出,都是自诸侯出、自大夫出、自陪臣出,所以这叫乱世。这是恶,我们要厌恶,就是我们要驱除它。人民百姓喜欢礼乐,不喜欢征伐。哪个人喜欢战争不喜欢和平?除非是思想有问题的。所以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老百姓所喜欢的,我们做天子的人要跟着也喜欢。所谓喜欢是什么?我们去推动,我们去完善,这是要通过大兴教育而去完成。所以《礼记.学记》上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办教育,这就是民之所好,国家领导人好之。

  我们现在看到传统文化正在祖国各地复兴。最近我们还看到天安门广场上,九点五米高的孔子像树立起来了,是建国以来第一桩,第一次,好!孔子就是推行礼乐的代表,现在由国家领导来推出来,多好!树立在天安门广场上,这是一个很好的标志,民之所好好之。果然能够推动礼乐的教化,传统文化的教育,尤其是伦理道德因果教育,社会和谐一定能够实现,这是天下有道。民之所恶恶之,所恶的是征伐,那国家领导人也厌恶它,不要战争,不跟任何的国家去起冲突。别人对不起我,我们也不要去报复他。因为报复,冤冤相报是没完没了的。你看看美国打伊拉克、打阿富汗,这就是一个例证,打到最后自己也是筋疲力竭,没什么好处。实际上怎么打也没有真正说把恐怖分子都打光,似乎打不光,还可能愈打愈多。而真正受害的就是老百姓,所以征伐是民之所恶。如果国家领导(天子),能够真正做到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这是《大学》里面所说的,人民自自然然就幸福快乐。

  所以故庶人不议,老百姓也就不会在那里评议政治了。如果看到老百姓都很爱评议政治,这就说明这国家是不是有问题了。庶人议而天下之乱可知矣,本来老百姓按道理他们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生活,民以食为天,他衣食饱暖,生活幸福,谁当天子都一样,他就不议了。你只要让他吃得好、穿得好,他就非常快乐了。庶人要是议,那说明他不平,心里有怨恨,这就可以知道是天下之乱了。所以《孝经》上讲的「上下无怨」,上下无怨是天下有道,下面的怨上面的,上面的又怨下面的,互相抱怨这就是天下乱象。实际上愈议是愈乱,人心是愈来愈不平,社会是愈来愈乱。底下又说,「乃至庶人不敢议,而天下之乱益甚矣」。还有比这个更乱的,那是什么?庶人都不敢议,不是不想议,是不敢议,不敢说话。为什么?天下无道至极,不敢讲话,怕说错话了被逮住,就受害了。这是什么?那个国家领导人听不进去人家的谏言,这个天子一意孤行,刚愎自用,最后的结果肯定是灭亡。

  现在很多的国家都是民主制度,绝大部分的国家都是民主,国家领导人由人民选举而产生,所以人民百姓就能够议政。特别是很开放的民主国家,谁都能够评议,对总统、对国家领导人那都可以骂的,这实际上也是一种乱象。人民百姓不尊重国家领导,国家领导当然也要反求诸己,为什么我没有被人民百姓尊重。如果真有德行,真是为民做主,能够一心一意大公无私来治理国家,肯定能把国家治好。自己又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劝谏,特别是周围臣子很多也有忠臣,接受他们的劝谏,不需要百姓去议政,百姓只会享受政策的利益,他们会很欢喜。所以还是孔子说得好,「政者正也」,自己确实,领导人本身修身关系到一国之运。

  【评析】

  “天下无道”指什么?孔子这里讲,一是周天子的大权落入诸侯手中,二是诸侯国家的大权落入大夫和家臣手中,三是老百姓议论政事。对于这种情况,孔子极感不满,认为这种政权很快就会垮台。他希望回到“天下有道”的那种时代去,政权就会稳定,百姓也相安无事。

论语,季氏第十六
阅读全文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原文解释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