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子曰:“有教无类。”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子曰:“有教无类。”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不分族类。”

  这四个字,非常简单,这个也不难懂。这个「类」字根据马融的批注,这个类就是指类别。人有各种类别,譬如说有智愚,有人有智慧,有人愚蠢;有善恶,有善人,有恶人;有富贵,有贫贱,种种的类别。教育来讲是没有这种类别的分别。换句话说,只有单纯的去施教,不去论求受教者是哪一种人。这是孔老夫子教学的存心,这就是仁,没有分别执着,你只要来学他就一定教。哪怕是一个恶人,什么时候他有向学的心,孔老夫子一定是全心全意教好他,让他断恶修善。『有教无类』跟前面「述而篇」里头有一章,意思是相同的。那章是讲,「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个话的意思就是,束修,有的说是束修之礼,就是带着拜师之礼来拜师,就是诚心诚意来学的。孔老夫子未尝无诲,就是没有不教他的,诲是教诲,这就是「有教无类」。只要你有尊师重道,你向学的心,他就教你;当然你不肯学,他就不能教你了。另外束修,根据郑康成的《批注》,说这个束修是少年十五岁以上,他就可以自行来束带修饰,就能够行自己束带修饰之礼,这叫自行束修。以上,就是十五岁以上的人,他就能学习的人,只要来学,孔老夫子一定教,这就是有教无类。这就是圣人之心。圣人在这个世间就是来教学的,所以孔老夫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蕅益大师批注里面说,「佛菩萨之心也。若使有类,便无教矣」。佛菩萨之心就是圣人之心,孔老夫子有教无类的这种存心就是佛菩萨之心,以慈悲为本,不管谁,肯学他就教;唯有不肯学的,那就没办法教。所以佛教里也讲,「佛不度无缘之人」,没有缘分的,谁没有缘分?他不肯来学那就没缘。你肯来学、肯听课,肯接受他的教诲,他一定会教你,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即使是你来谋害他,你来杀害他,你用恶毒的心对他,他还是来教你,慈悲心不会改变,这叫有教无类。你看像当年提婆达多跟阿阇世王,这两个人合起来害佛,损害僧团。提婆达多后来堕地狱。阿阇世王后来忏悔了、改过了,向佛忏悔,佛就教他,教他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依教奉行,他真的往生了,而且往生极乐世界上品中生,很高的品位。这就是佛慈悲,绝不说记恨。所以夫子说忠恕,这个恕道,佛是做到最圆满的。如果有类,就是有分别,看到好人才教,坏人就不教,分等级;富贵人我就教,贫贱人我就不教,这就无教了。什么叫无教?你拿什么教?自己都是分别执着,自己就是个凡夫,你何以教人?你怎么有资格为人师?所以当然你就无教,你也不能有这个资格教人。所以只有自己放下分别执着,你才有资格教人。

  江谦先生有一段补注,他引《列子.冲虚经》,列子是战国时期一位很有成就的思想家,他也属于道家的人。相传他有能力御风而行,乘风可以飞去,所以在唐朝的时候,他就被皇上封为冲虚道人。他有个《冲虚经》里面讲到,「太古神圣之人备知万物情态,悉解异类音声。会而聚之,训而受之,同于人民。故先会鬼神魑魅,次达八方人民,末聚禽兽虫蛾。言血气之类,心智不殊远也。神圣知其如此。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列子所谓太古神圣者,非三界大师四生慈父之大觉世尊乎」?列子那个时期是在释迦牟尼佛之后,但是佛教还没有传到中国来,佛教是在汉朝汉明帝永平十年,皇上正式迎请才正式流入中国。当时列子是战国时期,所以他们没有接触到佛教。但是列子是一位圣者,他也有神通能力,刚才讲他能乘风而走,像仙人一样可以飞,他也有这种能力可以知晓。

  所以在这里他讲了一位太古神圣之人,这个人实际上就是佛,他知道西方有佛。西方是指印度,有释迦牟尼佛。这位神圣之人可以备知万物情态,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悉解异类音声,像鸟兽的语言他都能够知道,都能明白。会而聚之,训而受之,他讲经说法。我们知道释迦牟尼佛讲经四十九年,说法三百余会,天天跟这些弟子们上课,所以会而聚之,聚集大家来一起学习。训而受之,他教导弟子,弟子能够受教。同于人民,跟人民一起生活而教育众生,这叫和光同尘。故先会鬼神魑魅,他能够教导鬼神,而且他教学先把鬼神教好。这个魑魅就是传说里面的山林当中的妖怪,这些我们讲的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肉眼看不到他,但是他们存在。佛讲经说法确实很多其它道的众生都来,有天道的、有阿修罗道的、有鬼神道的,都有。次达八方人民,他的佛法也教化四面八方的人民,你看佛教后来也传到中国来。末聚禽兽虫蛾,他的教育还能够及禽兽虫蛾,牠们都能听得懂。你看看《无量寿经》这里头就有,讲到阿弥陀佛现身的时候,当时在场的一切蜎飞蠕动生灵都心生欢喜,所以六道一切众生都能受他的教化。

  言血气之类,心智不殊远也,血气之类就是一切有情众生。心智不疏远就是他们的心智都没有什么分别,疏是分别,远是远离,不会有很大的差别,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神圣知其如此,这位神圣能够通达这些宇宙人生真相。故其所教训者,无所遗逸焉,也通达一切众生的心智与语言。所以他的教化可以普及各类的众生,不光是人,六道众生都包括在内,无所遗逸,就是没有遗留的,一个不漏都能教化。正所谓「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江谦先生这里说,前面是《冲虚经》上列子的话,底下是江谦自己的话。「列子所谓太古神圣者,非三界大师四生慈父之大觉世尊乎」?这是指释迦牟尼佛,他是三界大导师。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就是六道。四生是胎、卵、湿、化,这是讲一切的众生他们的生命形态。有胎生的,像人、哺乳动物都是胎生;有湿生的,像些蚊虫,湿气就能生出来,一些小虫子;化生的,像天人、像地狱的众生就是化生;还有卵生的,像鸡鸭这些都是卵生。他是一切众生的慈父,这个慈父是比喻他的大爱惠及一切众生。所以佛真正是做到有教无类。

  【评析】

  孔子的教育对象、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他办教育,反映了当时文化下移的现实,学在官府的局面得到改变,除了出身贵族的子弟可以受教育外,其他各阶级、阶层都有了受教育的可能性和某种机会。他广招门徒,不分种族、氏族,都可以到他的门下受教育。所以,我们说,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开创了中国古代私学的先例,奠定了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思想。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阅读全文
《子曰:“有教无类。”》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子曰:“有教无类。”原文解释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