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一行)在陈国断了粮食,随从的人都饿病了。子路很不高兴地来见孔子,说道:“君子也有穷得毫无办法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虽然穷困,但还是坚持着;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

  孔老夫子在周游列国的时候,在陈国遇到麻烦了,在陈国断了粮食。根据《孔子家语》的记载,当时是楚国楚昭王想要聘请孔子到楚国去,孔子很高兴前往。因为周游列国当中能有一个国家国君会赏识他,想要重用他,这是很难得、很可贵的机会,所以孔子就往楚国走。楚国是个大国,如果是用了孔子,那周边的小国很可能他们担心会受影响。所以周边有个陈国、有个蔡国,这两国大夫都在商量,说孔子是个圣贤,他对于诸侯各国的问题都看得很清楚。如果他在楚国被任用,那对陈国、对蔡国是一个很大的危机,所以不能够让孔子到楚国去。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念头,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为孔子去帮助楚国一定就会危害到自己。其实孔子绝对不会这么做的,孔子的思想、他的心愿是令天下大同,是让百姓安宁,绝不会让任何一个国家遭到危机、威胁。但是没办法,别人不理解他,害怕他,所以陈蔡两国的大夫派了兵,把孔子一行包围住,不让他走。结果包围住他,他们粮食吃完了,绝粮七日,七天都吃不上东西,跟外面又中断了联系,只能靠吃那些草根、野地里的东西来充饥,七天。到后来楚国派兵来救,才解了围。

  『从者病』,从者就是跟从的人,孔子的弟子们。里头有谁?有子路、子贡、颜回这些人。确实绝粮七天,吃的东西又是这些烂草根,那好人都会病,都病倒了。结果孔子自己本人却是保持着精神抖擞的状态,跟从的人『莫能兴』,「莫能兴」就是都饿得起不来了。确实饿了七天,这真的是力气都没有

  「汝以智者为必用也,则王子比干不见剖心」,子路你认为有智慧的人一定会有被人用的时候,就是都会得到重用,那也未必。如果都是这样的话,那王子比干呢?王子比干是纣王的臣子,他要劝谏殷纣王,结果纣王大怒,把他的心挖了出来。比干也是智慧的人,他知道纣王这样的无道,一直下去,这天下一定会灭亡,所以劝阻。但是纣王不听,所以不用比干,这是比干他没遇到明主,遭到这样的厄运。「汝以忠者为必报也,则关龙逢不见刑」,你以为一个人能够尽忠就会有善报吗?那关龙逢呢?关龙逢是夏朝末年的贤臣。夏朝最后一个皇帝夏桀,夏桀是好酒好色,他做了一个酒池,长夜大饮,在那里穷凶极欲,饮酒作乐。结果关龙逢他进谏,请求桀不要这样做,站在那不走,桀不听他就不走,结果被桀给杀害,先对他用刑然后杀害。忠者也未必一定会有好报。

  「汝以谏者为必听也」,你以为劝谏的人一定会被人听取吗?意见就会被人听取吗?「则伍子胥不见杀」。伍子胥在这,是《孔子家语》里面引他做为孔子的话,这个似乎有一点问题,因为伍子胥他所处的年龄和时代略后于孔子,可能这是作《孔子家语》的作者后来给添加上去的,不过这个意思是符合孔老夫子的意思,用这个事例就有一点牵强。但是我们把这个故事来给大家报告,把孔子的意思能理解就行。伍子胥是春秋末年,他曾经服务于吴国,这很有名的人。当时吴国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伍子胥就劝夫差要把越王勾践杀掉,把越国灭了。当时越国投降,夫差当时就没有杀勾践,没有灭越国。伍子胥就预见到这两国不能共存,今日要是不灭越国,来日越国东山再起,那可能就要把吴国灭掉。

  后来夫差想要率兵去攻打齐国,越王勾践率着大众来朝贺。我们知道当时越国已经是奴隶国了,都听命于夫差,所以是属于臣子的身分来朝贺。那为什么朝贺?其实伍子胥看得明白,如果夫差去打齐国了,吴国它自己就空虚,正是越国下手的机会,所以伍子胥再度力劝夫差不要先攻打齐国,要先灭掉越国,以除心腹之患,但是又遭到夫差的拒绝。当然这中间还有一个环节,就是范蠡,这是越王勾践的臣子,给勾践出了一条美人计,把西施送给了夫差。这美人计让夫差也是神魂颠倒,因此也就碍于情面不能够对越王勾践来下这个狠心。结果最后确实,越王他自己也是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把国力复兴起来,后来就灭了吴国,夫差也就死了。当时伍子胥劝谏夫差的时候,夫差不听,而且旁边又有一个人,是个太宰叫伯嚭,诬陷伍子胥,结果伍子胥被夫差赐死,他自杀身亡。夫差给了把剑,让伍子胥自杀。伍子胥死的时候对旁边的人讲,说我死了以后,要将我的眼睛挂在东门之上,我要看着越国的军队来灭吴。果然他死后十几年,他的话应验了。

  所以这个就是孔子所说的「汝以谏者为必听也」,你以为劝谏的人那个意见,一定会被君王听取吗?如果是这样,伍子胥也不会死了。所以孔子举出四桩事情,四个例子,来做左证,为善者、仁人君子未必是一帆风顺的。底下就点出主题,「夫遇不遇者,时也」。遇就是得到重用,这要看天时,看能不能够得到重用,看能不能有施展抱负的机会,这是看天时、看命运,我们现在讲的看运气了。遇到明君,这就自自然然能够大展宏图;如果是遇到昏君,没有智慧的人,那当然也就很穷困潦倒,道就行不通了。「贤不肖者,才也」,才是指自己,自己的才华很好,是贤者;才华不好,是不肖者。贤与不肖,这是看自己。我只需把自己做好,以等待天时。

  所以底下讲,「君子博学深谋而不遇时者,众矣,何独丘哉」!丘是孔子自己的名,他自称。君子博学深谋,这是他自己修养道德学问,以备大用,等待机缘。但是如果运气不好,没遇到好时节,像孔子当年遇到是乱世,所以没人用他。这是时运不济,那孔子绝不怨天、绝不尤人,绝对不会生烦恼。所以孔子在这讲,像我这样的人也有很多,众矣,就是很多,你看前面举的四个人都是这样的。如果是博学深谋而又遇到明主的,这因缘非常殊胜,碰上了。正如像禹遇到了舜,舜遇到了尧,伊尹遇到了汤王,周公遇到了武王,管仲遇到齐桓公,这些都是遇到天时,受君王的重用,所以能够使天下安宁,这是能推行圣治。但是孔老夫子在这说,我是没遇到天时,这也没什么,不止我一个人,何独丘哉,哪里止我一个人,很多这样的人。

  底下一句话更经典了,「且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为穷困而改节」。我觉得这两句话可以写成座右铭了。芝兰生于深林,兰花生在幽谷深林当中,兰花很香、很美,但是在深林幽谷当中没人去见它,没人看它,没人赏识它。但是它不以无人而不芳,一样吐露芬芳。君子修道立德,君子就像兰花一样,他只是自己好好修道立德,修身以俟命,等待天时。有这样的机会能够出来为天下服务固然是好事;没有,也绝不为穷困而改节。这就是孔子在《论语》第一篇第一句话就说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知道他,不认识他,不赏识他,你不会因此而愠恼,这就是君子,不亦君子乎?子路就愠了,他就是为了别人知道他、赏识他,他才会不愠。别人不赏识他,道行不通了,他就愠了,还埋怨老师来了。所以孔子是教化他要做君子,只是自己修道立德就好了,至于能不能遇到天时,随缘,绝不攀缘,更不会因穷困而懊恼,而改变自己的操守和抱负。在困境当中,更显得圣人他的德行之伟大。

  所以「为之者人也,生死者命也」。为之者,就是你能不能够去修道立德,你的作为就在于修道立德,这是你人的事情,修不修是在我。但是穷困还是通达,这是看命,生死者命也。孔子说这话正是绝粮七日的时候说的,饿了七天,真的,人都快死了。该死的就死了,这是命。既然是命,我就乐于接受,乐天知命。孔老夫子,你看多么的泰然。真是君子坦荡荡,既来之,则安之,绝不会烦恼,烦恼也没用。你烦恼改变节操了,夫子认为不如死了好。所以孔子讲,要能够做到杀身成仁,孟子讲舍生取义,生命跟仁义比起来,仁义更重要。为什么?生命这一期结束了,还有下一期,生生世世,无量无边。可是你这个义理之身,你的法身慧命,却是非常的要紧。如果改节了,造恶、做小人,这是堕落。这个命能不能延?也是不能延,该死还得死,那何必要做小人!所以孔老夫子真的他乐天知命,乐天知命是什么意思?就是明信因果。所以永远都是欢喜接受一切考验,而在考验当中还是不断的提升自己,这是真君子。

  蕅益大师对这一章的批注说到,「只消愠见,便是滥。若知乐在其中,那见有穷可愠」。这一个评注是说只消愠见,便是滥,这是对子路而言。子路,你看愠见,就恼了。这个见也可以读成现,现就是现出来了,愠色、恼怒的样子现出来。这一现出来便是滥,『小人穷斯滥矣』,「滥」就是胡作妄为了。什么叫胡作妄为?你起烦恼就属于滥,换句话说,这就是小人。你在这个境界里面,你过不了关,你退转了,不肯做君子,去做小人去了。若知乐在其中,那见有穷可愠,夫子做到乐在其中。

  《论语》夫子自己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吃饭吃粗茶淡饭,睡觉曲肱枕之。我们想象得出来连枕头都没有,曲肱就是把手臂曲起来,睡在曲臂上,有点像佛门里面的吉祥卧。就是这样生活得清苦,但是他乐在其中。只有颜回能跟得上孔子,颜回能够做到箪食瓢饮居陋巷不改其乐。这师生俩这一条,他们是有共同点。所以孔颜之乐乐在哪?乐在道。自己修道立德,管他外面对自己了不了解,管他有没有遇到天时,能不能够受到重用,这些浑然不放在心上。

  所以,你看《论语》里面孔子也说过一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古之学者是圣贤,圣贤的学问就在于求自己,修道立德。现在的人,孔子评论现代的那种学人,那我们自己想想我们是不是?今之学者为人,为谁学的?不是为自己修道立德学的,为了向别人炫耀,向别人显示自己是个国学家、国学大师,这样来求学。为人学,不是为自己学,不是自己想作圣作贤,只是自己想为名闻利养,要人尊重、要人赏识,不一样。为什么要为自己学?不用管为别人?实际上根本没有别人,只有一个自己。孔子明了整个宇宙就是一个自己,跟自己完全是一体,自己以外没有任何一物,完全是一体。所以自己能学好了,修身必定齐家,必定治国平天下,以修身为本。自己修好了就行了,你这个家国天下就是个自己,都好了。一好,一切都好;一个不好,一切都不好,跟自己是不二,所以只是为自己学,自己修道立德,哪有人我之分?

  【评析】

  从本章开始,以后又有若干章谈及君子与小人在某些方面的区别。这里,孔子说到面对穷困潦倒的局面,君子与小人就有了显而易见的不同。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愠:音yùn,怒,怨恨。

  固穷:固守穷困,安守穷困。

论语,卫灵公第十五
阅读全文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原文解释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