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孔子说:“审理诉讼案件,我同别人也是一样的。重要的是必须使诉讼的案件根本不发生!”
这是讲孔子『听讼』,他「听讼」,就是判案子,他自己说,『吾犹人也』,就是我跟别人没有两样,跟人家差不多,意思是在听取双方讼词以后,判断谁是谁非,当然孔子断案应该是很明断。当然能够像孔子那样明断的人,估计当时也不少,像子路那肯定也是这样,前面刚讲的,「片言可以折狱」,孔子说我也不外乎如此而已。但是孔子不同于子路,或者其它的听讼者,在于『必也使无讼乎』,这是圣人的能耐,使人无讼,就是以德化人,让人家不用诉讼、不用打官司了,换句话说,把别人的对立、矛盾全给化解了。
在周文王的时候,周文王那时候是商朝的一个诸侯国,在西伯这个地方。当时附近有两个小的邻国,两个国君为了争田地,争不下来,互相之间谁都不让。这两个国,一个是虞国,一个是芮国。于是两个国君就相约到周国,就是周家,那个时候还没有称国,没有成为周朝,到西伯那里去找周文王评理,看这田地应该给谁。结果,他们还没有去见到周文王之前,进了西伯的边境以后,就看到这里的人,无论是士农工商,是什么人,都互相的礼让,彬彬有礼,绝对不会为一些小利去争。这两个国君看到之后,都感觉到很惭愧,你看人家市井之辈,在这里都能够做到这么样的谦逊有礼,咱们做国君的怎么还能争!于是他们两个人也就不再找周文王去论理了,就回去了,互相都要把这田让出来,结果所争的田就变成闲田,就是大家都不要,就不属于这一家,也不属于那一家,闲田。这就是周文王以德化人的、使人无讼的一个史证。这个比听讼要高,周文王有没有去听讼?有没有给他断案,你这田是归谁的?即使是再明断,另一方,输了的那方肯定都不服,他那个对立没有化解,不如能够使他无讼,他不再争了,这个一定要用德行去感化。
在《论语·为政篇第二》里面,孔子说,「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道之以政,就是用政治来领导人民。齐之以刑,就是用这些刑法来使人民遵守,让他们守规矩,不能乱来。这是什么?用强力、用政治、用国家机器,强制人民遵守法令。当然也能有效果,就是民免而无耻,免就是免于刑法,人民百姓他不敢犯罪了,怕刑法。是能茍免了,但是他无耻,就是他没有耻心,虽然他能服从政令,不敢犯法,但是心并不是诚服的。他不会以犯罪为耻,这一旦刑法松弛下来了,人民百姓他就会犯罪,他能钻法律的漏洞。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你虽然导之以政,你用政令来压他,他有对策,他没有羞耻心,他不觉得这是错误的。因为什么?他没有礼教,不知道道德仁义,那不如什么?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就是用道德来领导人民。首先做领导的、做国君的,自己要守道德。你譬如说,你希望人民百姓都能够遵守道义,你首先要表现出这个样子,「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你要是显现对利看得比义还重要,人民百姓更加是变本加厉了,他会比你做得更凶,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企业也是如此,导之以德,你做老板的有道德;齐之以礼,就是用礼来整饬自己的下属。像胡小林老师,你看他做老板,底下一百多个员工,他用什么来整饬?他用《弟子规》,《弟子规》就是礼,齐之以《弟子规》。导之以德,齐之以《弟子规》,他自己先做到,率之以正,谁敢不正?大家自动就学习、就效法,所以有耻且格。有耻就是有羞耻心,知道不道德的事是羞耻的,所以他耻于作恶;且格,格是正的意思,人民百姓自然归于正了。这就是上位的人,他自己表现的样子,身教、言教很重要。
底下我们回归到这一章的批注当中,我们看《朱子集注》,朱熹朱夫子他引用了「范氏曰」,范氏是宋朝的大儒范祖禹,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史学家。他在批注当中说到,「听讼者,治其末,塞其流也。正其本,清其源,则无讼矣」。听讼者,是所谓的统治阶级、上位的人,当然这是个广义的,不仅是对国家,这是上位的人,对一个团体、一个企业也是,乃至一个小小区,像大陆,一个街道居委会,常常也会帮着解决一下这条街道里面这些居民的纠纷,这也是听讼。重要在哪里?一定要治其末、塞其流,这个末是末流、枝末,枝末我们要治。什么是枝末?这已经发生问题了,有诉讼案了,有纠纷了,你是要去治理,你是要听讼,要判案子,要解决纠纷,但是这是末,没有治本。塞其流,这是什么?像河流,你给它堵,河流泛滥了,你给它堵上,把这坝建高了,是能解决一会儿的问题,暂时的,都是治标不治本。所以,光是听讼、判案子,出现问题了才去补漏子,解决纠纷,那是治标、治末,这属于塞其流的工作,它没有疏导。光塞其流,不行,你看大禹治水,跟他父亲不一样,他父亲治水治不成功,就是塞其流,拼命堵,堵不了,那水得要让它引导,所以大禹他是引导、疏通,自然就治好这个水。
所以这里下面讲了,正其本,清其源,则无讼矣,正本清源,这才是根本的解决方案。本是什么?本是道德。现在我们大家都知道,国以人为本,国家领导都这么提倡,中国我们都要以人为本。没错,那人是国的本,什么是人的本?本,我们还要找本,人的本是德,所以《大学》里面讲,「君子先慎乎德。……。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所以我们国家提倡以人为本,不是说让人发财,让人经济生活富裕,都进入小康了,进入发达国家的水平了,这就是满足人的需要了,不行的,这还是枝末上的问题。《大学》里面讲的,「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财是属经济问题,那是末,枝末,本是德,君子先慎乎德。所以德是人之本,所以要正本,必须提倡道德教育,让人回归道德。
那我们再问,道德的根本又是什么?《孝经》上回答,「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所以德之本是孝道,这就是正本了,国以人为本,人以德为本,德以孝为本,找到根了,提倡孝道教育,就是前面讲的提倡父父子子的教育。父父子子的教育提倡了,君君臣臣自然就解决了,这是正本清源的做法。所以《论语》真的是,无怪乎古人讲的,「半部《论语》治天下」,这依我看,这一、二句《论语》都能治天下,你只要找到了它里头的精髓含义,你都明白了,你治国都没问题。正本清源,这才能够使民无讼。无讼就是和谐了,没有纠纷了,上下无怨了,这就是无讼。所以使民无讼,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构建和谐社会。好,构建和谐社会,从这里可以看到,最重要是德育而不是法治。
现在我们确实也要提倡以法治国,可是法治还是枝末。这里讲得很清楚,听讼这是法治,那是治其末、塞其流的工作。当然有问题还得要去解决,枝末的问题也得用枝末的方法解决,但是根本是德育,那是使民无讼。光用法治,不能使民无讼,你只是听讼能够明断,像孔子一样,这些法官都跟孔子一模一样,做得最好、最圆满了,那只能是明断而已,但是不能使民无讼,不能使社会完全和谐。完全和谐,除了教育以外没有其它途径,而这教育最重要的就是伦理、道德、因果教育。
下面《朱子集注》里面又引「杨氏曰」,这也是宋朝的大儒杨时,他是程颐的弟子。「子路片言可以折狱,而不知以礼逊为国,则未能使民无讼者也。故又记孔子之言,以见圣人不以听讼为难,而以使民无讼为贵」,这个点评也是很好。这一章放在前面「子路片言可以折狱」之后,说明子路能够断案子断得很明断,但是子路的毛病在于他不够礼逊。礼是守礼,知礼守礼;逊是谦逊,谦德,谦德很重要!特别是听讼者,在上位的人,治国的人,企业的老板,单位的领导,这些都是上位的人,那最重要的是礼逊。如果不能够以礼、以德来治国,即使断案子断得再清楚,也未能使民无讼,就是不能够真正达到和谐。最多是没办法,大家都心中不服气,但是不敢发作,最多是这样,好像挺规矩了,实际上心不然。所以在「子路片言可以折狱」这章后面,又记录孔子之言,就说听讼和使民无讼之间是什么关系,孔子讲得很清楚。
又见圣人不以听讼为难,这断案子不难,相对来讲,当然也不是容易事,像子路这样的人忠信、刚直、明断,他才能够听讼,贤人可以听讼。可是圣人使民无讼为贵,圣人重视的,这个贵是重视,重视的是使民无讼,让大家从心里到口上全都服气,这是心中要和谐。除了道德的教育之外,其它什么方法能够转化他的人心?真的只有教育可以做到,所以国家应该怎么样?提倡全民教育,利用媒体(现在媒体发达)、网络这些工具,进行伦理道德教育。
我们师父曾经应邀到印度尼西亚访问,二00三年第一次到印度尼西亚,那时我跟着去的,是印度尼西亚的副总统邀请,请我们恩师到那里去请教。副总统请教,说我们这个国家,现在经济很不景气,社会很动乱,应该怎么办?我们恩师告诉他,你这两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更重要,经济问题摆在其次,重要的是社会动乱的问题。如果使社会不动乱,能安定下来,经济自然就能繁荣。因为投资者有信心,他就能够来投资,经济就能发达,所以社会安定是首要问题。副总统请问,怎么样能够达到社会安定?师父告诉他,办教育,他建议副总统,这印度尼西亚是伊斯兰教国家,伊斯兰教里面也有很多价值观跟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一样,所谓普世的价值观,包括孝养父母、尊敬尊长,这五伦的、八德的,这些其实每个宗教里面都有。
印度尼西亚这个以伊斯兰教为主的国家,伊斯兰教的信徒占全国人口百分之八十五以上。那就应该怎么样?请伊斯兰教的这些阿訇,真正有道德、有学问的这些宗教徒、讲师,他们来把《可兰经》里面关于这些基本做人的道理,在国家媒体里面进行讲述,利用国家电台、电视台,每天不断的讲,教导国民。如果真正如此这么做,我们恩师说,你这个国家半年就能见到效果。过去恩师在他的家乡庐江,办的庐江文化教育中心就是这样,半年效果就出现了,人民立刻他就回归自己本善了,他就能够知礼,能够懂道德了。所以人心真的是本善,很好教,就怕你不教他,一教他就回头。所以半年就能有效果。如果有两年这样的教育,这个国家就一定能安定,经济自然就会繁荣。
所以圣人是以使民无讼为贵,贵就是这是重点。你看,孔子没有说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他是以使民无讼为中心,为贵,贵就是中心。证明什么?伦理道德教育比经济建设更重要,不能光强调经济,经济应该摆在次要的位置,经济是为教育服务,所有其它的部门都应该为教育部门服务。你看自古以来,宰相,宰相等于现在说的总理,总理属下很多个部,什么礼部、刑部、吏部、兵部,这些都是各种部,跟我们现在都一样的。礼部是什么?就是现在的教育部,礼部是摆在第一位,其它的部门都摆在其次。假如宰相要是不能办公了,突然譬如说病了,礼部尚书,就是现在的教育部长,接替总理的位置,总理下来就是教育部部长。教育是放在最首要的地位,它能够使民无讼。这是孔子教我们如何来治国,如何来构建和谐社会。
听讼:讼,音sòng,诉讼。审理诉讼案件。
使无讼:使人们之间没有诉讼案件之事。
83年猪女40岁后命运开始好,40岁的猪命最好
4-2983属猪的人十年大运
4-2983属猪的一生婚姻外遇
4-291947年的猪寿终是哪年
4-291959年属猪的是什么命,属猪人运势好不好
4-291971年猪十年大运预测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