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贡问孔子:“子张和子夏二人谁更好一些呢?”孔子回答说:“子张过份,子夏不足。”子贡说:“那么是子张好一些吗?”孔子说:“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这里子贡向老师提问,他问两个同学,子贡比较喜欢看人,他问师与商这两个人,哪个更为贤明?『师』是子张,『商』是子夏。子张和子夏两个人谁比较高明?子贡他问这个问题。夫子就回答了,『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孔子对弟子们都非常了解,他讲到子张(师)过之,子夏不及。那子贡又问,『然则师愈与』,愈就是胜过,那是不是子张就更好?过了,是不是更好一点,胜,就是胜过子夏。那孔子就跟他解释说,『过犹不及』,你过了,跟不及,这两个都是平等的,两个是一样的。就好像走路,你要以到达目的地为准,你过了目的地,像我们开车在高速公路上走,没到目的地,你在前面那个路口下车了,你开出那个出口了,这就不及;或者你过了那个出口,到下个出口,那也过了。过了和不及都是一样的,都没到目的地。所以过跟不及都一样,这是夫子讲求中道,要无过、无不及。
《朱子集注》里面,他这一大段解释也很好,我们提出来学习。他说,「子张才高意广,而好为苟难,故常过中」。这是解释为什么孔子说子张「过」,他是才华很高,「意」是他的志向很广,也包括他的兴趣很广泛,这是一个很能干、很聪明的人。所以他做事好为苟难,喜欢挑那难的做,就是喜欢挑战自己,所以做起来往往会过中,这个度数就掌握不好了。「子夏笃信谨守,而规模狭隘,故常不及」。子夏跟他刚好相反,这两个人性格是刚好不同。子夏是笃信谨守,这个人很老实,他什么东西、做事都是中规中矩,非常的谨慎,他不会妄动。所以他的规模就显得狭隘,比较小,心量也不那么大。子张正好相反,他那个人意气风发,有时候有点张狂,子夏跟他完全不同,他非常的谨小慎微,所以常不及。
朱子下面又说,「道以中庸为至」。所谓圣贤之道,圣贤所追求的是道,这个道最究竟圆满的境界,就是中庸。中庸是什么?无过,无不及,这是中庸。「贤知之过,虽若胜于愚不肖之不及,然其失中则一也」。贤就是贤人,贤人他们有没有过失?当然也有过失,没成为圣人之前,都会有过失。那么我们看到贤人,他们比那些愚人、不肖的人,这些凡夫俗子,可能会胜过他们,这些愚不肖之人不及。可是「贤」,贤人如果过了,那都是一样的过失,所以「其失中则一也」,失中是失掉中道,偏离了中道。圣人的标准是中道、中庸,失了中庸的标准,都是过失。「一」就是可以一视同仁,都是过失。
底下引「尹氏曰」,这是宋儒尹彦明讲的,「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夫过与不及,均也。差之毫厘,缪以千里。故圣人之教,抑其过,引其不及,归于中道而已」所以,圣人的德是中庸之德。中庸的德,叫「其至矣」,至就是圆满,没有超过中庸之德,圣德。那是什么?圆满的智慧处理事情,才能够有中庸。所以过之和不及,那「均也」,这是一样,这过跟不及是一样的。「差之毫厘,缪以千里」,差一点就差,那就不是中庸,那就不是圣德了。所以,圣人教育我们都是什么?「抑其过,引其不及」,如果我们过了,走过火了,他就把我们稍微抑制一下,让我们回到中道;如果不及,他引我们往中道上靠拢,目的都是「归于中道而已」。
怎么才能够成为中道?我现在想要中道,能不能到达中道?那我可以告诉你,你肯定到达不了中道。为什么?中庸之德是性德,你要证得自性以后,这个性德自然流露,那就是中庸。如果你想要去行中道,你有这个想、有这念头,已经不中。禅门里面讲的,「说似一物即不中」,你刚要想说一个东西,已经离开中道。为什么?你起心动念了。一起心动念,就偏离了中道。所以,中道讲什么?讲自性。你有起心动念,你就离开自性,所以起心动念障碍了性德流露。你怎么样回归中道?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你就自然从容中道。所以这个境界我们知道了,但是不能执着,下手处就是放下,不断的放下内心里面的分别执着、起心动念而已,连那个中道也要放下。中道不放下,那还是偏离。
下面我们看《蕅益解》。蕅益大师引卓吾先生,这是明朝李贽,他号温陵居士,这是他在《四书评》这部书里面写的,他的评语,「然则师愈,子贡却呈自己供状。过犹不及,夫子亦下子贡钳锤」。蕅益大师这里引卓吾先生说,「然则师愈」,这是子贡的话,就是当夫子评论「师也过,商也不及」,这两个人一个过、一个不及的时候,子贡就说了,那「然则」,就是那么师胜商一筹了?是不是过了的人比较好,讲这个话,实际上已经把自己心中的意思暴露出来了,这是「子贡却呈自己供状」,他把自己内心的想法招供、招出来了。圣人真的是视思明、听思聪,听话都很会听,你这一讲,他马上知道你心里想什么。子贡这个人有点比较喜欢自我吹捧,所以他藉用这两个同学他们的特点来请问老师,其实心中有点想要老师肯定肯定自己。子贡也很会说话,子贡言语第一,所以他不直说,借着两个同学的特点来请问老师,然后就问问老师是不是子张比子夏要好,因为子张过之。实际上,子贡跟子张是一类人,都是过之。他自己的想法现在招供出来了。
结果,没想到老师给他一句断语,叫「过犹不及」,这是「夫子亦下子贡钳锤」。所以老师在这里,就顺着子贡的意思给他一棒。钳锤,钳子和锤子那是比喻,比喻是严厉的教诲。夫子给子贡一个严厉的教诲,我们讲当头棒喝,你这过犹不及,别以为你自己了不起,实际上什么都不是,你反正没到中道,过失是一样的。批评子贡,同时当然也是劝勉子贡,要继续努力,不能够生满足心,也不能够生高下心,看不起那些不及者,你过者,跟不及者是一样的。这也是看出老师善教,学生善问,老师又善教。言语的艺术,可以说在《论语》里面都是登峰造极了。
【评析】
“过犹不及”即中庸思想的具体说明。《中庸》说,过犹不及为中。“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这是说,舜于两端取其中,既非过,也非不及,以中道教化百姓,所以为大圣。这就是对本章孔子“过犹不及”的具体解释。既然子张做得过份、子夏做得不足,那么两人都不好,所以孔子对此二人的评价就是:“过犹不及”。
师与商:师,颛孙师,即子张。商,卜商,即子夏。
愈:胜过,强些。
83年猪女40岁后命运开始好,40岁的猪命最好
4-2983属猪的人十年大运
4-2983属猪的一生婚姻外遇
4-291947年的猪寿终是哪年
4-291959年属猪的是什么命,属猪人运势好不好
4-291971年猪十年大运预测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