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一群野鸡在那儿飞,孔子神色动了一下,野鸡飞翔了一阵落在树上。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他们拱拱手,野鸡便叫了几声飞走了。

  这个应该是念嗅(音菊),三嗅而作,因为它这个字是古音字,待会我们会说到。这一章,『色斯举矣,翔而后集』,这是两句诗文。这两句诗出自于哪里,没有办法考证,不是出自于《诗经》,是属于逸诗,不知道谁是作者,也不知道出处。这两句诗是弟子记录的时候,先把它写出来,揭起两句诗,为了引出下面的意思。往往诗都有这样的一种写法,像赋、比、兴,这个兴,就是先讲出两句,兴起后面的意思,这是属于「先经起义」法。

  根据《论语集解》以及清儒刘宝楠《论语正义》,这些批注当中说的,色就是指颜色,是人的颜色,他的面色;举就是起飞,那是鸟起飞,那是什么?当鸟见到人面色不对,态度不友善了,立刻就飞走了,「色斯举矣」是这个意思。「翔而后集」,这个翔是飞翔,在天空里回旋飞翔一段时间之后,又落到了树木上。这个集就是鸟,一群鸟又落到树枝上。这就引申为止息的意思,就是鸟飞了一段时间,观察、看到没什么危险了,就落到树上栖息。这两句诗文是比喻人事对于进退都要合乎时宜,是这个意思。

  我们来看下面一节,『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这个「曰」,是孔子讲的话,「山梁」是山涧上的桥梁,「雌雉」,雉就是野鸡,雌就是母的,一个母的野鸡。这个话是讲孔子经过山梁,经过那个架在两个山之间的、山涧上的那个桥梁的时候,看见那个母的野鸡悠然自得,于是就感叹,这个野鸡能得其时,「时哉时哉」,是讲牠们能得其时。当然,孔子这种感叹都是藉物喻人。

  底下子路,大概子路跟着孔子,听到夫子这样的一种感叹,『子路共之』,这个共应该是念共(音拱),第三声,是拱手的意思,就是拱手作揖。这个『三嗅而作』,这个字现在我们念嗅(音秀)字,口字边一个臭。根据古注,这个嗅字,「据集注」,就是《朱子集注》,引刘聘君的意思,当作「狊」(音菊)字。所以这个字实际上通假,真正的那个字是上面一个目字,下面一个犬字,它的音念狊(音菊),意思就是鸟张起翅膀这个意思。也有一个意思,根据《刘氏正义》,刘宝楠的《论语正义》,说这个狊字,上面一个目,下面一个犬,「从目从犬」,根据《说文解字》,这是讲犬视,像狗一样的看。狗牠看东西,往往是忽然之间提起神来看东西,这往往是什么?有了惊吓,牠会惊视,这是犬视的意思。因为这个狊字跟那个臭字,臭字上面是个自己的自,那个写法非常的相像,后人不知不觉就写了那个臭字。到了唐朝以后,甚至还加一个口字,那个字已经愈变愈不一样了,那我们现在也不必改,但是要把原意讲出来,是应该作狊字讲。

  所以这两句话的意思,「子路共之,三嗅而作」,根据清儒江声他有一个批注,他说,「子路以夫子叹雉之得时,肃然改容,竦手上共。雌雉见之,疑将篡己,遂三振翅而起」。子路看到他的老师见到那个母的野鸡得时了,就是感叹牠「时哉时哉」,妳得到时机了。子路其实不知道有没有完全明白老师的意思,但是听到老师赞叹,必然是肃然起敬,所以肃然改容,容色就变了。竦手上共,甚至子路会向那个野鸡来拱手,给牠作礼。雌雉见之,这个野鸡见到子路向牠拱手,当然牠不知道来者善不善,于是振翅而飞走了,三振翅,「三嗅而作」。这个嗅,两个意思都可以讲,一个是犬视,突然被惊吓了,牠看,然后两个翅膀三拍就飞走了。这种讲法雪公比较赞赏,应该这样讲。

  这一章我们看起来到底什么意思,闹不明白,这里头含有很深的意味,真正是浅人看浅、深人看深,就跟禅门里面很多时候那种机锋话,那种动作都一样。譬如说历史上记录的一指禅,有人向他请教佛法,他就竖一个手指,什么话都不说,结果有人就开悟了。这是什么?不以音声来作教义,动作也是教义,所以这一章记录的里面的深义,我们自己要好好体会,看能不能体会出来。特别要注意「时哉时哉」,这四个字含义深远。

  根据《刘氏正义》,刘宝楠的《论语正义》,「引刘氏逢禄」,刘逢禄《论语述何》这部书说,「孟子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圣之时者也。乡党篇记孔子言行皆准乎礼,而归之时中。礼以时为大也」。这里《论语述何》引用了孟子的话,说君子可以出仕的时候就出仕,出仕是做官;可以止则止,什么时候把官辞掉就辞掉。孔子当年就是这样,他任鲁国大司寇,看到鲁君沉迷于酒色,齐国送来女乐,鲁君也就不上朝了,立刻就辞官了,周游列国,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你让他久处官位也可以,让他马上离开也可以,他总是看时节因缘。这个因缘不是看,不是从自己出发,而是从整个大局出发,看看我适不适合在这个大局里面扮演这个角色,如果不适合了,就赶紧离开,这叫识时务者为俊杰。所以圣人识时务,知道进退的学问。

  这里是孔子跟子路师徒二人藉野鸡做比喻,孔子说出来了,子路把它表演出来。孔子说这野鸡很懂得时务,子路立刻来一次示范,一拱手,那野鸡立刻就飞了。那是什么?野鸡见来意不善,立刻离开了,然后看到来意并没有什么太不善的,就止在树上。所以这是可仕则仕,可止则止,可久则久,可速则速。这野鸡当然只是个比喻,人不能只跟野鸡比,这是用这样的一个表法。所以,「乡党篇」这里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行,皆准乎礼,都符合礼。而归之时中,所以这一篇到最末一章讲到圣人识时务,这说明什么?孔子一生倡导礼,但是最重要的礼以时为大,是让我们有智慧,看清楚时务。这个智慧哪来的?当然也是守礼而来的。礼是戒,因戒生定,因定开慧,你不守礼,你怎么可能有定?怎么能够开慧?你怎么能够识时务?

  我们再来看蕅益大师的批注,他说,「也是实事,也是表法」。子路跟孔子在这里他做的这个事情,看到野鸡,子路一拱手,野鸡飞走了,这是真的是有这个事,但这也是表法。表什么法?底下说,「只一时哉时哉四字」,这是本章的章眼所在,关键词在这里。

  【评析】

  这里似乎是在游山观景,其实孔子是有感而发。他感到山谷里的野鸡能够自由飞翔,自由落下,这是“得其时”,而自己却不得其时,东奔西走,却没有获得普遍响应。因此,他看到野鸡时,神色动了一下,随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色斯举矣:色,脸色。举,鸟飞起来。

  翔而后集:飞翔一阵,然后落到树上。鸟群停在树上叫“集”。

  山梁雌雉:聚集在山梁上的母野鸡。

  时哉时哉:得其时呀!得其时呀!这是说野鸡时运好,能自由飞翔,自由落下。

  共:同“拱”。

  三嗅而作:嗅应为狊字之误。狊,音jù,鸟张开两翅。一本作“戛”字,鸟的长叫声。

论语,乡党第十
阅读全文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色斯举矣,翔而后集。曰:“山梁雌雉,时哉时哉!”子路共之,三嗅而作。原文解释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