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说:“(人的修养)开始于学《诗》,自立于学礼,完成于学乐。”

  这章孔子讲了三条,我们来看《雪公讲要》里面他引用《集解》,这是三国时代何晏的《论语集解》,《集解》又引包咸的批注,这是东汉的经学家。「包曰:兴,起也。修身当先学诗。礼所以立身。乐所以成性。」这讲到学习主要是这三方面,一个是诗,一个是礼,一个是乐。『兴于诗』的兴当起字讲,就是最初下手处要先学诗。为什么学诗?《尚书.舜典》里面说到,「诗言志。」换句话说,学《诗》是为了要立志,学贵立志。要学你首先得立志,所以要先学《诗》。什么叫志?根据「毛诗序说」,《诗经》是大毛公他所会集,他在每篇诗前有一篇序,有大序、有小序,他这个序里头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所以诗以言志,《诗经》里头其实是表达内心中的志向。孔子删订的《诗经》,三百篇《诗经》,「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每首诗讲的都是正念、正见,所以读了诗之后,真正让人发起学圣贤、学君子的志向。这个志向,孔子讲「志于道」,道在人间来讲是伦常之道,五伦关系这是大道,这是就人与人之间关系来讲。就整个宇宙来讲,这就《中庸》里面讲到的,「率性之谓道」,率性就是顺着自性,也就是你能够回归自性,你能顺着性德,那你才是真正证道,这都是诗所言之志,所以「兴于诗」是先要立志。

  「礼所以立身」,所以『立于礼』;「乐所以成性」,就是『成于乐』。什么叫「立于礼」?诗和礼要同时学,为什么?《中庸》里头说到,「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这讲我们的情,情会发出来,喜怒哀乐之未发是叫中,发了之后要中节,这叫和。中节就是要用礼做为度数,诗一般都是任情而发,没有感情很难写诗,所以「诗发乎情,而止乎礼」。所以礼和诗要同时学,这才能够达到中和。「发而皆中节,始得温柔敦厚之旨」,这就是圣人他要学中和,得到温柔敦厚之旨,旨是精神。精神是什么?温柔敦厚,不暴力,也不哀伤,温良恭俭让的圣德才能养成。所以学《诗》最高的境界在志于道,但是道必须要用礼才能够成就。

  《礼记.曲礼篇》里面说,「道德仁义,非礼不成。」道、德、仁、义,最高的是道,德、仁、义这都是讲德,要用礼来成就。所以孔子教导颜回一生克己复礼,复就是回归,遵守,一生遵守礼,礼是性德,自性中性德流露。圣人他不用学礼,他自然做出来的就是礼,你把他的这些行为记录下来那就是礼,因为他是性德流露,自然而然。我们凡人迷失了性德,就要用礼来规范自己,按照性德的规矩来做,做得自然了,你也就回归性德,这叫克己复礼,克服自己原来那些毛病习气,回归礼。所以这是讲「立于礼」,要学圣道,非礼不立,非礼不成。

  「成于乐」,乐是音乐,学《诗》、学礼还不算完备,还要学乐以成其性,这是养我们的性情。在「乐记篇」里面,《礼记·乐记》这是一篇很重要的文章,说到,「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这是讲到礼和乐的关系,音乐天地之和,和有调和的意思。美善的音乐像天地所调和出来的旋律,十分的和谐,真正听进去了,可以入天地人合一的境界。像记载里面讲的,舜王那时候制作的韶乐,你看孔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真正听进去了,吃什么味道都不感觉到了,整个人身心跟天地合而为一,真正的乐有这样的效果。「礼者天地之序」,序是秩序,天地中讲究秩序,你看日月星辰它非常的有规律,早上太阳按时它就起来,到黄昏它就下山,月亮就起来,非常的有规律。还有现在我们了解的太阳系九大行星各行其道,各有各轨道,互相不会乱。这一乱那就会碰撞,那就麻烦了。规矩不乱,这就是礼,天地自然界本来就是守礼。所以人能够学礼也能够回归自然,与天地合一。所以《皇疏》,这是皇侃的《论语义疏》讲到,「必须学乐,以和成己性也。」这个性是讲性情,我们必须要学音乐,这才能够跟天地融为一片,才能涵养自己的性情,成就自性之德。所以「成于乐」就是为了成就自己的性德,成己性。你看,诗、礼、乐都是帮助我们回归自性的,这才是真正圣贤学问。

  不过谈到乐,我自己本人就是外行,虽然小的时候学过一些钢琴,大了都忘掉了,对于乐也没有什么敏感度,很可怜。不像孔子那时候,他们真正有好的音乐,那个乐真正调和身心、性情,可以使我们跟天地融为一体,那是圣人作的乐。现在既没有圣人,而且想找圣人的音乐也难了。现在你说孔子作的乐,甚至舜王作的韶乐,流传下来的早就已经变调了,很不容易。所以要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前面两个就是礼、乐,学六艺是为了成就自己的道、德、仁。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学六艺是为了成就道德仁。我们现在六艺只能是什么?像我这样的,只能选择一样了,选书,书就是经典,我们认真学习经典,只能学这一艺,其它的也找不到真正的好老师

  所以这里头圣贤的学问,很可能就跟过去的不一样,有没有失传,我们现在不敢说,除了书以外,书是经典的记录,这个可以保存得很好。礼,礼是要人与人之间这样传的,你记录在书上,那你也未必会习礼,未必会行得出来。乐也是。射、御现在也不谈了,书、数,数也是非常难找到真传,所以我们只能够在书上下功夫,钻研圣贤的经典,在经典上悟入,也行!这是什么?没有办法的办法,当然要费的功夫肯定多。你看这里讲到孔子当时是教人学诗、学礼、学乐三管齐下,那个快。我们现在只能在一门上下,没有辅助的,但是相信只要肯用功,还是能够入道。这是讲到诗、礼、乐这三门是孔门共学的学科,是圣人之学的基本修养,必须要学习。

  蕅益大师解释中说,「读诗而不能兴,读礼而不能立,习乐而不能成,何用诗礼乐耶?」读到蕅益大师的解释,我们最重要的反观自己,我们读诗,读着《诗经》,能不能兴起圣人的志向?那你读这诗才管用。读了之后,只是在文辞上欣赏欣赏,而没有真正发起那个志向来,读诗不能兴等于没读,何用?你读也没用。「读礼而不能立」,也是如此,《礼记》都在,三礼,这些经典在,可是我们能不能立?能不能够掌握其精神?礼,我们要掌握精神,而能够从习礼当中去领会圣贤的精神、存心。乐,我们习乐,现在很难再找到一个真正的古圣先贤所创造的乐、乐章,很可能失传了。即使给你找到了,我们能够习乐,能不能成?就是成己性。可不可以用这个乐能够成就我们自性之德?如果不能,「何用诗礼乐耶?」这个事情难在哪?难在找不到真正的老师,圣贤的老师找不到,所以这些诗文、礼文、乐章是存在典籍上。但是,「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这些道要靠人去弘扬,没有真正入境界的人来传这些诗礼乐,那诗礼乐就断掉了。虽然有这些文字在,但是没有人能得真传,所以难!

  那我们这一代,现在是等于补习传统文化,从小就没怎么学,现在补习。补习关键是有好老师,现在好老师也难,找不到了。我很幸运遇到恩师,这真正是好老师,可是他也不能够教我诗、不能教我礼、不能教我乐,我跟他学,学的是经典。能不能成就?只要你有真诚心,你有真正的志向,还是一样可以成就。关键还是我们要有真诚心,诚而能够感通,至诚感通。因为我们要相信圣贤的性德人人本具,每个人都不缺少,本来就有,但是我们现在不能通到自性,中间有障碍。如何突破这些障碍?这些障碍都是自己内心当中的障碍,总的来说就是妄想分别执着,要去突破它唯有用至诚,至诚感而遂通。

  你可以在经典这一门上下功夫也能通,通到自性,一通就一切通。你通到自性了,诗也通了、礼也通了、乐也通了,六艺都通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为什么?因为自性中本具万法,一定要自己通。通的关键是自己十足的真诚心,而且对老师十足的恭敬心。我对恩师,那是把他看作圣人,这是我讲心里话,我把他看作佛一样,别人看他不是佛是别人的事,我心目中他就是佛,什么佛?阿弥陀佛。这是我内心里真是这样想的,圣贤教我们至诚感通,一切法由心想生,你这心里头想他是什么,他对你就是什么。所以我想他是佛,我想他是圣人,他对我就是圣人,那我可以直接得到圣人的教诲,所以也可以通了。你要看他是凡人,那你只能得到凡人的教诲,那你说你想得到圣人的教诲好,还是凡人的教诲好?这你才明白为什么古圣先贤教我们尊师重道。尊师,讲得最明显的佛经《沙弥学戒仪轨颂注》上讲弟子事师如同事佛,「事师如事佛」,把老师看作佛一样,那你真正得到佛的教诲,你心想生。

  这种虔敬之心自己真得利益,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就能通。当年孔子学琴、学音乐,他跟师襄子学习,这是他的老师。师襄子是一位乐师,老师教他琴,教他弹琴,弹一首曲子,孔子学会了。学会之后,师襄子说,「你可以学第二首了」,孔子说,「我还没有真正领会到这个音乐的内涵」,所以继续努力的钻研,每天就在那里弹奏。弹奏了一段时间,老师跟他讲,你可以改换一个新的课程,学另外一首曲。孔子说:不行!这首曲我还没有得到乐里头的志,作乐人的那个心志是什么,我还没有得到,然后他又继续的演习,天天练,天天沉浸在这里面。过了一段时间,老师问他怎么样了,他说:我已经得到作乐人的心志,但是还没有真正感通,就是看不到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为人,还继续努力。又过了一段时间,孔子忽然就悟了,在乐上悟入,他登高望远,非常的振奋,跟他老师讲我已经得到其为人,说这个人长得是什么样子的,他有什么样的一种气势、气质,这个人除了文王以外,那还有谁?师襄子听了之后非常的感叹,他说:你所弹奏的这个乐章正是「文王操」,是圣人所作,是文王。你看孔子从乐当中就能悟入,感而遂通。他怎么感通?十足的诚敬心,悟入到自性当中,一通一切通。

  从这里我们看到孔子从乐悟入,他只能从一样来悟入,他不能同时学两样,这样很难悟。诗书礼,他是学了一样再一样,心专就能入。你看孔子就学这个「文王操」,老师都说你毕业了,你可以去学第二首,他都不要,就专在这一门上面,为什么?他觉得没通,他不改换题目,真正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所以他入得就深,他的成就超过他的老师,老师未必有他的这种水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所以我们求学不能是抱怨我没有老师,还是要看自己是不是有十足的诚敬心,而且方法就是一门深入、长时熏修。我们现在学经教就是一门深入到底,直至证得自性而后已,这是最快速的。

  【评析】

  本章里孔子提出了他从事教育的三方面内容:诗、礼、乐,而且指出了这三者的不同作用。它要求学生不仅要讲个人的修养,而且要有全面、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兴:开始。

论语,泰伯第八
阅读全文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原文解释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