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孔子说:“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这个「位」是一般讲官位,因为古人读书都是求功名,所谓「学而优则仕」,官位是一切读书人他们的希求。「立」是在官位而有建树这个意思。孔子在这里告诉我们『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就是「勿愁无官位,但愁如何建树」,这是李炳南老先生给我们做的解释。这是雪公,李炳南老先生外号号称雪庐老人,所谓我们尊称他雪公。雪公的意思也是总结了先儒的这些批注,所以我们在这里直接用他的解释就省事。我们不能够愁自己没有官位,只是愁如何建树。
「勿愁我不为人知,但可求其可以为人知之之道」,这是『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所以我们担心的不是别人不知道我,我的名气不够大,君子不会愁这个事,这是名利心,要放下。我们所希求的是有什么东西值得让人知道,有什么品德可以做为人家学习的榜样,要不然人家知道你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没有利益。真正我们有给人效法、学习的美德,确实帮助社会,这是引导社会好的风气。那么有这个名气,也不拒绝,因为这个名气是可以帮助社会大众。自己要不要名?自己不需要名,只需要自己立德修身,同时兼善天下。这个都是自己内心中先把名利放下了,然后一味修德、立身,自自然然就会感得你名声慢慢传播出去,所谓「实至名归」。就像我们的恩师,他老人家是世界名人,人家真有德行,所以确确实实大家只要了解他,知道他,都能受他的益处,品德都能提升。
换句话来讲,要有所建树,是不是一定要有官位?不一定。李炳老这里讲的,「建树不必有位,立德立功皆是」。就像我们恩师,他没有做官,出家人,是两袖清风、四大皆空,什么都没有,没有官位。可是却能够立德、立功、立言,为这个社会真正复兴传统文化教育,使到社会大众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他老人家伟大的建树。你看他在香港协会摄影棚里面,摄影棚这个地方很小,但是通过网络、卫星播放出去这些讲经教学的视频,还有流通这些光盘利益亿万众生,这个建树真不小。而老人家有没有求出名?没有,他真的名闻利养一切放下。但是他也不拒绝,只要真正能利益大众,他也可以接受。就像澳洲大学给他荣誉教授、荣誉博士,印度尼西亚的大学也给他荣誉博士,他也接受。为什么?可以用这种做为方便,参加联合国的教科文组织和平会议,可以以教授的身分、学者的身分来将我们传统文化介绍给他们,介绍给这些和平人士,利益大众!
下面看李炳老讲的「求为可知,学仁义可耳」,这是点出来可知的意思。我们不是担心别人不知道,担心什么?自己没有仁义道德。你没有仁义道德,你要出了名,这不是变成恶名了吗?臭名了吗?你臭名远扬。现在确实也有这类人,很喜欢出名,甚至以什么?打破仁义道德为能事来出名。现在媒体也特别喜欢报导那些恶事恶人,所以他们就有可乘之机。你看杀父害母的,现在报纸上一登,他也出名了。地震的时候不肯去救人,去跑跑,跑掉了,他也出名了。这种叫做臭名,圣人所不耻。
所以圣人教我们学仁义,真正有仁义道德。你德厚,你将来自自然然就会有人跟你学习,不愁没有机会来帮助大众。特别是什么?现在远程教学工具很方便,你看恩师教我们天天在摄影棚里讲课,眼前只有摄影机,没有别的人。但是通过这个网络传播出去,我听说还是很多人听,走到外面好像很多人都认识你了,你不认识他,他认识你,好像有点小小的知名度了。我们并不想要这个名,可是自自然然,为什么?因为现在社会真正讲传统文化的人少,太少,人们又特别渴望听。现在做的人更少,你去行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人,那简直是凤毛麟角。你稍微行一点、做一点,大家觉得特别想亲近你。这都不是自己求,不要自己有心想有这个名誉度,知道自己比圣人差远了,甚至连君子还谈不上,可千万不能够生起傲慢心,沾沾自喜了,以为自己还真成了个圣人,人家都对你特别的恭敬,见到你就九十度鞠躬。千万自己头脑得冷静,现在是讲的人少,做的人少,你是刚刚起步,没什么了不起的,比起人家孔子、孟子真的是万分之一都未必有。
蕅益大师在这里解释说,「此对治悉檀,亦阿伽良药也」。这是引用佛法的名相。这个「悉檀」,「檀」是梵语,悉是汉语,这是梵华合译的。这个悉就是普遍的意思,檀是布施的意思,悉檀就是普遍的布施,那用什么普遍布施?悉檀讲了四种,第一种叫世界悉檀。世界是讲这世界的众生,他们所能明白的这些道理,你随顺他们所理解的来讲,这是世界悉檀。他们听了很欢喜,觉得很有受用。为什么?这是他们能理解的,圣人的境界他们未必能理解,可是他们能理解世俗的一些道理。但这道理是正的道理,我们跟他们讲,让他们很欢喜,然后慢慢的进步。
第二个是为人悉檀。就是讲我们说法,跟人家讲课,要对众生之机,就符合众生的根机,让人家都听得懂,每个人都有受益。像我们现在讲课,说老实话真不容易讲,这个叫大讲堂。为什么?在座的人,各种根性的都有,有念到博士学位的,有可能文化只有小学程度的;有对于《论语》非常深入的人,也有一无所知的人;有力行力行得很好的人,有的是对这个完全不了解,对传统文化一无所知的人。这个根机是很复杂,各种人都有,你怎么能够让每个人听到都欢喜?这真的是要智慧,让每个人都能够听了之后信受奉行,增长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为人,考虑到人,所以我们的讲课要有浅的,又得有深的,两头都得照顾。这个确实我们自己没有能力,我们恩师教我们要讲课,要用真诚心讲,要用仁爱心讲,真正上了台,替圣贤、老祖宗来讲课。自己没有能力,求老祖宗加持,上了台,等于把身体借给老祖宗用,把这些圣贤之道供养给大众。因为有真诚心,上了台,好像就会讲了,下台的时候这个文可能看不懂,上了台竟然能讲得挺顺,人家听了也觉得挺有道理,都能赞同,这个不是自己的能力,老祖宗的加持!是听众人本身善根深厚,他有好学之心,他能跟老祖宗感应道交。
第三悉檀叫对治悉檀。对治就是对治众生的烦恼。譬如说对贪欲很多的人,教他多布施,多慈悲救济苦难众生。对瞋恚心很重的人,教他多修忍辱,「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是对治悉檀。这是什么?应病与药,他得了什么病,你给他什么药。圣贤之道就像药一样治病的,病好了你就不能再吃药了。有病你再吃药,没病就不要乱吃。那我们现在有什么病?我们看看社会这些大众,再看看自己,自己跟大众差不多都有这些病,贪瞋痴慢疑,种种的烦恼病,自私自利的病,贪着五欲六尘享受的病,名闻利养的病。这些病自己以前患过,现在自己拿这个药治,同时也能够帮助别人治。正所谓久病成医,你自己病了,老是病老是用药,用久了你也就知道别人患这个病你该怎么治,对治悉檀。
第四是第一义悉檀。第一义这是讲实相,诸法实相,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实相无相,不可说。老子《道德经》开始就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就是实相,说不出来,能说出来的已经不是真道、不是常道,也不是第一义。所以我们说怎么说?这太难说了,刚说就已经不是,只好什么?用各种比喻让听众领悟第一义。所以我们学圣道,最终极的道就是第一义。孔子讲的「志于道」,道是本体,宇宙的本体,我们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据于德,德是什么?德是可以看得到,随顺道的叫德。德我们能看得到,但是道看不到说不出。所以我们讲只能讲德,让大家从德当中去领悟道。大家听课也得会听,怎么会听?不能执着语言文字,叫离言说相、离文字相。你执着语言文字,你绝对得不到道,因为什么?「道可道,非常道」,你所能执着的都不是常道。不仅不能执着语言文字,连自己的想法都要放下,叫离心缘相。就是你不要去老想,老去寻思,你听懂了就懂,听不懂就先放着,反正《论语》很长,二十篇我们才讲到第四篇,这些道理我们会重重复复的讲。第一遍不懂,第二遍,反正你一直都在听,不缺课,一堂一堂的听,总有一堂你突然明白,你悟道了,那你就得到第一义了,所以这叫第一义悉檀。这是我们学圣贤之道最终目标,要悟道,要证道。
「阿伽良药」,这也是梵文,它叫「阿伽陀」。中文的意思叫普去、无价、无病这个意思。就是普去,什么病都去掉,都去除;无价的药,无病的药,就是什么病都能治,这叫阿伽陀药。所以阿伽良药就是能治百病的药。蕅益大师在这里说,「此对治悉檀」,对治是对治众生的病。这也是阿伽良药,可以医好众生一切的病。我们就晓得众生得什么病,你再看看「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这是药,病是什么?病是这一般人都想著名位,名闻利养,名利心重,这是众生的病,通病。古人讲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全都是为了名利,这是通病。有名利心就不能做圣贤,甚至君子都做不到。所以这是对治,把我们的名利心给放下。这是孔子教我们「不患无位」,我们不要忧虑没有那个名位,「患所以立」,患你有没有真正的德行,有没有真正立德立功。不要担心没有知名度,只是担心自己仁义道德不够,德不配位,名不符实,所以这是对治。换句话说,真正谁能够入圣贤之道?一定要把那个名闻利养的心彻底放下的人,这个人才有可能入圣贤之道。还有名利心,这个圣贤的门就关起来了。
【评析】
这是孔子对自己和自己的学生经常谈论的问题,是他立身处世的基本态度。孔子并非不想成名成家,并非不想身居要职,而是希望他的学生必须首先立足于自身的学问、修养、才能的培养,具备足以胜任官职的各方面素质。这种思路是可取的。
83年猪女40岁后命运开始好,40岁的猪命最好
4-2983属猪的人十年大运
4-2983属猪的一生婚姻外遇
4-291947年的猪寿终是哪年
4-291959年属猪的是什么命,属猪人运势好不好
4-291971年猪十年大运预测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