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说:“学生们为什么不学习《诗》呢?学《诗》可以激发志气,可以观察天地万物及人间的盛衰与得失,可以使人懂得合群的必要,可以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上级。近可以用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主;还可以多知道一些鸟兽草木的名字。”

  这一段夫子还是劝我们好学,真正这是圣贤的秘诀。在这里夫子劝导弟子们要学诗,《诗经》。『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小子」是孔老夫子称呼他的弟子们,这很亲切的称呼,不是轻视,不是这小子、那小子,小子是就像看自己的儿女一样,儿子一样,称呼他们。「何莫学夫诗」,何莫就是何不,何不去学《诗》?这个夫是语气助词,没有意思的,就是学《诗》。《诗经》,孔老夫子会集的。他会集的标准,《论语》里面也讲了,「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这三个字,这就是会集《诗经》的标准。思是思想,邪是邪恶,思想里头没有邪恶,这就是《诗》的标准。所以读了《诗》之后,能够帮助自己提升德行、提升智慧、提升学问,当然也能提升知识。所以,《诗》非常重要。儒家十三经、五经都把《诗经》做为其中之一,是必学科目。夫子在这里劝大家学《诗》。

  劝完这句以后,底下就说学《诗》的好处了。『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我们一条一条的来说明。第一个「可以兴」,这个兴的意思,在《诗经》当中,它有六种不同的体例,就是体裁,所谓六诗。这六种体例分别是风、雅、颂、赋、比、兴,《毛诗序》里面就说,这叫六义。这六种风、雅、颂属于诗的异体,它的体裁;赋、比、兴是属于诗文的异辞,就是讲它的修辞,这是怎么来写诗的,这个修辞。这个风、雅、颂就是指《诗经》里面有国风,这是风,小雅,大雅,周、鲁、商颂等等这些诗体。在修辞上来讲,就是赋、比、兴。

  赋,赋税的赋,它是指铺陈善恶。诗文是直接把这个事情说出来,直接陈述,没有用譬喻,没有用其它的赋辞、修辞,就是等于平铺直叙出来。比就是比方,它用一个物来做譬喻,来把那个意思表达出来,这叫比辞。兴,其实跟比有点相像,它是托事于物,借着一桩事情把意思表达出来。兴就是起的意思,兴起,用一种譬喻、用一种模拟的方法,来启发自己的心智。一般这种诗先说其它的事物,然后引起自己的心声,把自己所要表达的讲出来。就好像《诗经》第一篇,「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个大家都听过,它头两句是用一桩事,也是用动物做比喻。

  关雎是一种鸟,叫义鸟。义鸟就是一夫一妻制的,牠不会乱找配偶。找到配偶终身都不会改变,这叫雎鸠鸟,关关雎鸠,关关是牠叫声。把这个事情描绘出来,有这么一种义鸟,雄雌雎鸠在一起。在河之洲,洲是河流里头那种凸出来的陆地,就像小岛,牠们欢唱的声音。用这个事物来兴起感叹。「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是美好,什么美好?品德美好。所以淑女是讲有美好品德的女子,不是讲美貌。现在人把它讲成苗条淑女,搞错了,身材很苗条、很美貌,这搞错了,那不一定是淑女。德行很好的女子,她能够相夫教子,她能够兴旺家业,所以君子好逑。逑是配偶,好逑就是好配偶,君子的好配偶。这首诗,它就是用这种比兴的手法写出来的。当然其寓意很深,我曾经在过去此地讲过《窈窕淑女的标准》,三十个小时,讲女德教育。一开端就讲这首诗,讲了很长时间,大家想要详细听,可以听一听。

  比和兴,两个虽然相似,但是还是稍有不同。一般来讲,比是显喻,很明显的譬喻;兴是隐喻,隐藏着的,没有那么明显。讲到比兴,往往都是用草木、鸟兽来做为譬喻。就好像刚才讲的雎鸠,你不读《诗经》不知道雎鸠鸟,原来是一种义鸟。所以后面讲的,可以『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有这个意思。你可以懂得很多常识,但是这是最后的利益了。前面我们讲到可以兴,是懂得怎么去做模拟,这是其中之一,一个好处。说话和思考问题,懂得用兴这种方式,对自己的人格培养也是有好处的。

  在刘宝楠《论语正义》里头,「刘氏并引焦氏循《毛诗补疏序》」,焦循也是清朝的一位大儒,刘宝楠是刘氏,引他的《毛诗补疏》。这是《诗经》的一篇注疏、补注,里面有一篇序文。这样说到,「夫诗温柔敦厚者也,不质直言之,而比兴言之。不言理,而言情。不务胜人,而务感人」,这就是可以兴的好处。学了《诗》之后也会变化气质,气质会变得怎么样?温柔敦厚,温和、柔软。温和是讲态度,对人态度;柔软是讲心地,心地仁慈,所以柔软;敦厚,就是厚道,待人不刻薄,常常替别人着想,这就是敦厚。那读《诗》往往会养自己这样的一种德行,说话不质直言之,而比兴言之。因为你已经养成温和、柔软的这种心境,所以不会直来直往,说话都非常的(我们讲)有艺术性,不会一下直来直去,听起来就不柔软,很生硬,甚至有时候很难接受。

  学了《诗》,你讲话就会用比兴,比和兴就两种修辞方法,比兴言之,藉物、藉事来表达自己的意见,这就柔和。所以特别是在劝谏人当中,要懂得这种艺术,往往会达到、收到非常好的效果,这就是会说话。会说话,那都是因为自己真有德行、真有学问,不愿意伤人,而愿意成就人,改过自新。所以在讲话当中,不言理,而言情。不是只讲道理,有理往往会伤人,特别是得理不饶人,虽然你有理,但是你跟人就结怨了。有几个人能够说这么明理的,不讲个人的那种情感,那不可以,要懂得人情。以情感人,然后以理晓人,这样自自然然就能够让人回头。不务胜人,而务感人,说话不一定说要道理上胜过别人。胜过别人,人家还都未必是服气,要以情感动人,这是最上策。学了《诗》就会这样言语,所以夫子讲「不学诗,无以言」。

  我记得唐太宗的皇后,长孙皇后,就是一位非常有德行的女子。她辅佐唐太宗,帮助唐太宗能够处处都以正理而行事。唐太宗有一个优点,就是善于纳谏。特别是他的谏臣魏征,常常给他提意见,唐太宗都能够接受,在君主里面这是不多见的。所以他有「贞观之治」,这了不起!纳谏这就是福报,不肯纳谏、不肯受谏,不能听别人意见的人没有福。但是皇帝毕竟是皇帝,总是会有心高气傲的时候。所以有一次魏征给他劝谏,魏征也会直言,甚至有时候让唐太宗接受不了。结果回来之后气呼呼的,看到长孙皇后就对皇后说,「我今天非要把魏征杀了不可」。结果此时长孙皇后二话不说,回去里面内室换了一套盛装出来。这个衣服那都是在很正式的大场合里面才会穿。唐太宗就觉得奇怪,「为什么皇后今天突然换了盛装出来见我」?皇后就跟唐太宗讲,说「陛下,臣妾要恭喜您」。「恭喜我,有什么好恭喜的」?说「因为臣妾听说,一个英明的君主必定是能够善于纳谏的,所以他就会有这些敢于直言进谏的臣子。您今天有魏征,说明您也是英明的君主,那是朝廷之幸,百姓之福」!

  你看这样一说,唐太宗的气立刻就没有了,他就心平气和了。一想想,「对呀,人家来进谏,那也是为我们这天下着想,怎么还对他要报复?不可以」。你看长孙皇后用这种方式,先以情感人,她是藉一桩事情,回去换衣服、换盛装,引起唐太宗的那个疑情,今天怎么回事?然后告诉他,原来如此,以情动人,以理感人。所以《诗经》里面统统都是用这种方式,以真实的情感来表达,让人能够提升德行和智慧。所以夫子说一定要学《诗》,不学《诗》就不懂得这些方法。学《诗》就可以兴了。

  底下说「可以观」。这个观,根据郑康成的批注说,「观风俗之盛衰」。《诗经》都是表达自己心志的文辞,常常要配合乐曲来唱出来,这就是音乐、诗歌。往往通过这些乐曲,能够听出这一国的治乱兴衰。譬如在春秋时期,吴国的公子季札,这是一位贤者,他在鲁国观乐,去听那里的音乐,就知道这个国家的治乱兴衰。孔子听到郑国的音乐,知道这种音乐,靡靡之音,代表郑国会衰亡。而美好的音乐,像韶乐,这是圣人作的乐,舜王做的,居然国家已经不崇尚了,就说明国家也会衰落。这都是善于观察社会的风俗,然后从这里可以了解政治上的兴衰。那么对于一个做官的人就很重要,因为诗歌里头很多都是民谣,人民百姓唱的。如果一个国家兴盛,人民百姓唱的这些歌,就是这些艺术节目,都是欣欣向荣的。如果一个国家将乱,那么这个艺术的节目,那都是变成让人起狂乱心智的、迷惑颠倒的心理。所以这个艺术节目是社会状态的一种反应,这叫可以观。

  下面「可以群」。群是讲群居,跟人群在一起。我们人不能离开社会,我们是社会群体,跟人交往要懂得合群。要合群,学《诗》可以帮助我们。这里《雪公讲要》里面引了焦循的《论语补疏》上说,「诗之教温柔敦厚,学之则轻薄嫉忌之习消,故可群居相切磋」。《诗经》里面这些诗歌是教温柔敦厚,刚才已经讲到了,这种良好的性情。学了以后可以把轻薄的、还有嫉妒、嫉恨这些习性消除,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气,用诗歌来陶冶自己的性情,断自己的烦恼和习气。所以跟人交往自然就合群,就和谐,群居相切磋。这切磋还有大家能够互相勉励、共同进步的意思,意思就是说可以促进和谐社会,至少是和谐小区。从一个国家的角度来看,如果能提倡良善的节目,艺术节目,诗就是属于艺术,那么这样就可以促进和谐社会。所谓「移风易俗,莫善于乐」,乐一定是跟诗配在一起的。要构建和谐良善的社会风俗,那就是要用这种艺术节目,用媒体来倡导、来净化社会风气,改善人们的心灵。

  底下讲「可以怨」。这个怨,根据孔安国的批注讲「刺上政」。刺是讽刺,上是领导,一国之君,乃至天子的政治。「邢昺疏」里面讲,说「诗有君政不善则风刺之,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可以怨刺上政」。在《诗经》里面有不少也是在讽刺这些国君的政治,以及他们自己的行为。如果他们有不善,《诗经》里面它就有唱这些讽刺的话。那么言之者无罪,因为这是民谣,不可以去追究。真正的好国君,他会反求诸己,想想要怎么改自己,不能追究别人责任。我们现在讲的言论自由,那个时候周朝就有言论自由。那闻之者足以戒,这些国君、领导听到之后,自己要警戒自己,这叫怨刺上政。所以《诗经》里面有一部分是这样的,既有歌颂君王的美德的,也有讽刺君王的不善的。这说明《诗经》对于资政也是有很多的好处,帮助国家领导人能够改过,能够常常想到利民。

  《毛诗序》里面,孔颖达《正义》说,孔颖达有批注过《毛诗》,《毛诗》就是《诗经》。在《毛诗》一开头有一篇序,是大毛公所作。《诗经》是大毛公他搜集的,叫《毛诗》。孔颖达有批注叫《毛诗正义》,说到「王道始衰,政教初失,而有变风变雅之作」。这种怨刺的诗歌都是因为王道开始衰落,政教出现了误,所以就有变风变雅之作。风是国风,雅是小雅、大雅,这都是《诗经》里面的体裁。变风变雅,本来风和雅都是歌颂君王的,变风变雅就变成讽刺了。所以那时候因为周朝周王的品德开始渐渐衰落,但因为周朝的子民们尚且知礼,所以他们不会用那种极端的手段,而是用这些诗来表达。他们很懂礼,因此用礼来救世,作这些变诗来讽刺王政。因此这种怨是属于变诗,它不属于违礼。所以夫子在这里讲可以怨。可以怨就是懂得怎么样来劝谏当政之人。

  底下又说到,『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迩」是近的意思,就是这里近可以「事父」,远可以「事君」的意思。事父就是讲尽孝,事君就是尽忠。无论是尽孝还是尽忠,都需要懂得劝谏他们的过失,他们父母有过失、君王有过失,懂得劝谏。《弟子规》上也讲,「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这就是劝谏。所以劝谏要懂得这个道理,懂得方法,才有效果。譬如说闵子骞遭到他的继母的虐待,「闵损芦衣」,继母给自己的亲生儿女用棉花做棉衣,结果给闵子骞拿芦花做棉衣,不暖和。后来让他父亲知道了,父亲很生气,要休了他这个继母。闵子骞就跪在地上,代他的继母求情,说了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就是母亲在,只有一个儿子受寒冷,这个儿子就是闵子骞。母亲要是走了,那三个孩子都要变成孤单。因为继母还有两个亲生儿女,三个孩子,总共,加上闵子骞。所以这两句话就感动了他的父亲,打消了休太太的念头,而且还感动了他的后母。最后一家人都变得非常的和睦,这个母亲待闵子骞也像自己的亲生儿子一样。

  这就是懂得怎么来事父母,侍奉父母,特别是要懂得劝谏。如果父母有过,我们不能劝谏,或者不善于劝谏,而使父母不能改过,这就让父母陷于不义,这就不是孝。孝道还要懂得几谏,「事父母几谏」。几就是及其微小的过失,我们看到了要善于劝谏。劝谏最重要的「怡吾色,柔吾声」。不能太刚硬,直裸裸的这样揭发、批评,这肯定没有效果,反而会让父母生气,他就改不了过失。事君,更是要这样。对领导,因为君跟父之间有不同的地方,君更有威严。而父母更多一分亲情,所以相比起来,谏君比谏父更难。特别在古代,所谓伴君如伴虎,讲错话了被杀头的都有。所以要懂得劝谏,这个很重要,这都是要通过学《诗》才能够做到。

  《皇疏》里头引江熙的话来说,《皇疏》是皇侃的《论语义疏》,也是批注《论语》的一部书。里面说。「言事父事君以有其道也」,所以读了《诗》就懂得如何来事奉父母,如何来事奉领导。你就有其道,道是方法。这是又一个好处。所以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懂得事父事君之道,这五个好处。最后还有一种,「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识,这个不念食,念智,识是记忆,就像《论语》「默而识之」那个识,一样的意思。就是你能够记得很多鸟兽草木的名字,这是属于常识。所以《诗经》里面还有这些科学,自然科学成分。不仅讲人伦、讲道德,而且它里头有自然知识,有动物学、有植物学,用我们现在话来讲。所以学《诗》有很多的益处,可以增广见闻。因此学《诗》好处孔子跟我们讲出来,对自己的道德、学问、知识有很大的裨益。

  蕅益大师讲,「今人都不曾学诗」,这个话很有讽刺味道。现在人都不曾学《诗》了,所以是什么问题出现?不懂得兴、不懂得观、不懂得群、不懂得怨、不懂事父事君之道,甚至常识都很少。这都是因为不好学的缘故。现在人确实常识从其它渠道也可以学来,但是学来的只是常识,不像读《诗》,他还懂得人伦道德,懂得这些言语进退。做人的学问,现在人学不到了。因此不懂得事父母,跟父母怎么相处不晓得,跟父母在一起不和谐;不懂得跟家里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交往;出去外面也不懂得跟领导来交往和打交道;跟同事也不知道怎么相处。家不和谐了,那社会也会不和谐,原因就是不肯好学。

  因此前面这一章讲好学,后面教学《诗》,连在一起看,我们就懂了。学《诗》,我们要知道它也可以泛指一切圣贤的经典。今人都不曾学圣贤经典,所以做人都不知道怎么做。我们自己希望得到幸福的人生、和谐的社会,得要去学习圣贤经典,要认真的学习,虚心的学习,不能够看不起古人。现在人比古人,除了多了一点常识、科技以外,其它都不如古人。所以我们怎么能不谦虚?怎么能说这古人的经典里面很多糟粕,要批判?错了!什么叫糟粕?你自己看不懂的,你就把它定义成糟粕了。如果它真有糟粕,这经典能传几千年吗?传到几千年之后的今天给你发现了这是糟粕,古人这几千年没人发现它是糟粕,你是这全历史上最智慧的人,这未免太狂妄了!所以今人不曾学经典,读都没读,就去说它是糟粕,这很可悲!我们不要做这种人,我们要好学。

  好学就能得到夫子在这里讲的种种益处,前面这一章讲到的,你就能够得到德行,仁、知、信、直、勇、刚,这都是德行。这个第二章,刚才我们讲的这个是懂得言语、政事、文学。所以可以兴,这就是言语;可以观、可以群,这就是政事;可以怨,也是言语。迩之事父,远至事君,这也是属于德行。还有鸟兽草木之名,这都是文学、常识。所以好学,孔门四科都从好学中来,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兴:激发感情的意思。一说是诗的比兴。

  观:观察了解天地万物与人间万象。

  群:合群。

  怨:讽谏上级,怨而不怒。

  迩:音ěr,近。

论语,阳货第十七
阅读全文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全唐诗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全宋词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原文解释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