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成熟了,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

  这里孔老夫子给我们讲『君子有三戒』。这个戒是要戒除的、要防范的,这「三戒」是依人生从小到老三个时期而说,少之时、壮之时、还有老之时,这三个时期。虽然说三个时期,不是说这三个时期当中每一个时期只戒一桩事,不是这意思。每一个时期都要把这三桩事戒除。但是每一个时期因为有每一个时期的特点,哪一个毛病会比较突出,所以孔老夫子就特别就那个毛病来讲。

  首先『少之时』,就是少年的时候,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刚刚进入青春期这种孩子。女孩子十二、三岁,男孩子十三、四岁,这是少年开始了。一直到三十岁前这都属于少年之时。到三十岁就可以说是壮年。少年的时候,『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按照中医的角度来讲,「血气」,血属于阴,气属于阳,《黄帝内经》讲阴阳。人的身体要阴阳平衡才是健康的,所以阴血和阳气在身体中去流行,让它能够通顺,没有阻碍,这样能够维持好身体的生存健康。少年的体内血气还没有充实,就是发育还没有完全,所以孔子特别提醒我们要戒色情之欲。这个「色」是男女之色,因为色欲最损耗血气。一般来讲男子要养精为主,女子要养血为主。如果男子精亏了,女子血亏了,这都是百病之源。可能年轻的时候不太觉得,上了中年以后,这些毛病统统都会出现。这些中年以后的毛病,往往都是年少的时候不懂事造成的。而所谓损耗身体最大的那就是色欲,可以说是一切疾病的根源。如果在少年的时候就不注意,年纪还很小就纵欲,因为身体发育不完全,这个时候往往就会导致很重的疾病,甚至会夭折。所以要「戒之在色」。

  在古代按照礼法,这个礼,男子是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这都是有戒色的意思。男子到三十岁,他的整个血气都已经发育很完全了,这个时候再娶太太。女孩子二十岁以后才嫁,太早了真的会伤害身体。现在我们看到由于社会种种的污染,年轻的男女就纵欲,非常普遍。我看到有不少的这些调查报告,说女孩子中学堕胎的都很多。要知道堕一次胎,那对这身体的损耗不知有多大。好像看到一个报导,一个十六岁的中学女孩已经好像是第十几次的堕胎了,这身体基本上就完了。我们看到丁嘉丽老师在去年四月份来香港,在我们协会给我们讲述她学习传统文化忏悔分享。就说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也不懂事,丁嘉丽真是非常的难得,著名的演员,但是她能够这样来深刻的剖析自己,给我们来讲解不注重学习传统文化的害处,所以我们真的非常佩服她。她就说自己因为曾经堕过胎,还不止一次。有一次堕胎之后受寒了,在外面拍戏,在雪地里面受寒,刚堕完胎就在雪地里这么来工作,觉得肚子非常的疼,但是那个地方又偏僻,找不到大医院。后来到了大医院去一检查,医生告诉她这已经是慢性盆腔炎,只能是一生带着它,一着凉那就会肚子很痛。所以这是也给我们提供一个血的教训。很多妇科的疾病往往都是什么?跟纵欲、跟堕胎有关联。

  男子当然也是如此,我们听到彭鑫博士给我们的讲解,色欲对身体的危害,真是触目惊心。他跟我们讲,他有一位病人,三十二岁的年轻企业家,事业做得很好、很大,很有福报。但是就是欲望太强,所以找情人,搞到肾亏。去彭鑫博士那里给他号脉检查,彭大夫就告诉他,说你因为房事太过,已经损了肾精,肝肾不足。中医上讲肝肾不足就是肾气不足。肾气不足有什么表现?小便比较频,晚上,一个晚上起来都得好几次小便,这是男子肾亏的表现。还有一个是什么?走路那个脚底好像踩着棉花上,软绵绵的不着力。另外精神头就差,脑子不太好使,很容易疲倦。为什么?因为肾主髓、主脑。中医上讲的,肾它那个肾气可以滋养骨髓,如果肾亏了,骨髓也亏,脑髓也亏,所以脑筋就不那么好使,而且很容易疲倦。

  结果彭大夫就劝他,「你要赶快戒除这个,你要是不戒除,至少一年要断欲,否则的话可能会引发中风」。因为中风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肾气亏空。本来中风是晚年才会容易得的,三十二岁怎么可能得中风,他不信,不相信彭大夫的忠告。他说他也是没办法戒,戒不了。结果还是依然故我的纵欲,结果一年之后真的得了中风,嘴角都歪斜了,手脚都不能正常的运动,只能坐轮椅。事业是一落千丈,所赚得的钱只能是给他做医药费了。他是住院,每天他家的佣人推着他出来,就是轮椅推着他出来晒晒太阳,说话说不成串。你看三十多岁,这身体就这样亏空掉了。

  我们还看到陈大惠老师他在各地带着汇报团去做汇报的时候,还打出些照片给我们看,纵欲的果报。很多是什么?因为亏空了血气,所以下肢血气不流通,到最后脚就开始烂,这叫坏疽,烂到最后要截肢。这都是什么?色欲的问题。所以古德讲的,真的「色字头上一把刀」,「万恶淫为首」,一点没错。唐朝吕洞宾有一首诗就讲,「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催人骨髓枯」。这个讲得非常的形象,二八佳人,二八十六岁,女孩子很漂亮、很诱惑人,但是自己要是把持不住,没有定力,放荡自己,没想到这个杀人都不见血的刀,色字头上的刀,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催人骨髓枯。为什么骨髓枯?因为肾亏了,肾亏了之后骨髓就枯,因为肾主髓。甚至到最后就夭折了。

  所以古圣先贤都常常叮嘱我们要戒色欲,儒家如此,道家也是如此。你看《太上感应篇》上提醒我们,不要「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连念头都不能动。这一动念头,实际上这种欲念本身都已经在伤害血气。不仅说要戒之,在事上要戒,连心上也要戒,欲念一起这个人的阳气就开始亏。所以一个人如果淫心特重,你看他满脸都是阴气,没有阳气,像个鬼一样,鬼是阴气,满脸是灰黄灰黄色,没有精神头。那些淫欲心淡的人,他的心志清明,容光焕发,精神头很好。曾经我们看到历史上记述有一个长者,他到了八、九十岁仍然是精神焕发,面貌光泽就像年轻人一样。就有一些当朝的官员向他请教,说「您老人家为什么能够到这么大年纪了还不显得有老气,还这么的青春常驻,有什么秘诀吗」?这老人家笑而不答。问了好几次终于告诉他,说「我从三十岁开始就吃独睡丸,吃到现在」。什么叫独睡丸?就是你自己一个人睡,这叫独睡丸,这是最好的滋补,所以到老还是这么样的精神矍铄。

  你看看我们师父上人,你就能看到现前的例子。老人家是三十多岁出家,他一生没有结婚,非常的清净,就是钻研佛法。今年八十五高龄,周游列国,没有看到他说他累。那个精神、体力,说老实话许多年轻人都赶不上。你跟他比试比试,你的耐力都不够他来。我们就曾经比试过,在去年,去年他老人家八十四岁,曾经带领马来西亚五大宗教的领袖代表团,到意大利的罗马访问梵蒂冈,访问教皇,去做宗教联谊的工作。当时我也有幸参加。结果我们从马来西亚起飞,到泰国曼谷转机,是晚上深夜的飞机,转机之后到凌晨,第二天早上六点半到,当地时间六点半到。这是非常的劳累,这个飞行,大家已经觉得很疲倦了。结果当地的导游又特别的热情,让我们下了飞机就要带领我们去参观梵蒂冈的那些大教堂。结果我们连早餐都没吃,行李都带着,然后就去参观大教堂。大教堂又特别的大,走起来那是基本上一整天下来都可以说走不完。我们从六点半下飞机就一直开始做参观,一直参观到下午四点钟,都没吃饭。最后有人提出来,「实在不行了,我们能不能休息一下」?晚上在飞机上也没怎么睡,然后又走了差不多一整天,实在是累得受不了,我们师父老人家也是陪着一起走。结果大家都累得哎呀妈呀的,就看到老人家还是那么样的怡然自得,拿着把扇子摇啊摇,没看到他累的样子。结果把其它宗教的长老们都佩服得不行,因为整个团里面我们老恩师岁数是最大的,但是他又是看起来是最年轻、精神头最好。所以我们真的是自叹不如。

  所以孔夫子在这里教我们戒之在色,其实除了色以外还有任何的欲望都包括在内。不仅是少年之时要戒,一生都要戒。一般讲五欲,所谓财色名食睡,这五欲都要戒。欲望愈淡愈好,纵然你不能够完全断除,也要降到最低,这是永葆青春的秘诀。这是讲少年之时要戒的,当然壮年、老年都得戒,不是说光是少年要戒,中老年就不戒,不是这意思。但是少年这个问题最突出,一进入青春期了,好奇心就增长,特别现在这社会这么污染,年轻人也是很可怜。所以这就需要有正面的引导和教育,让他们最好少看电视、少上网,电视里头的、网络里头的那些污染的内容确实也很多。让他们提起学圣、学贤的兴趣和爱好,要立志做圣人,要做君子,要胸怀天下,不要为这些男女之间的情欲所纠缠。所以鼓励年轻人要立大志,这个重要。让他们能够有自己防范过失的能力,就是免疫力。如果心无大志的人,往往他就会跟着自己的情欲走。少年的时候不注意,把身体弄坏了,基本上这一生就废了。特别是肾乃先天之本,这先天之本给损坏了之后,他这一生智力就会衰。智力衰了,他做什么事业都很难成就。真的提醒年轻人,更要提醒这些父母们,要格外留心注意。

  圣贤教育要大力的去提倡,实在讲圣贤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最好?从母亲怀胎的时候就要开始了。如果是胎教没有注意,往往就让孩子在娘胎里面已经受到污染。我母亲曾经认识一个朋友,这是一个女性,她的孩子上小学二年级,这个孩子是个女孩,上小学二年级就能够给男孩子写纸条说我爱你。你看这麻不麻烦,父母为此也很苦恼。这孩子从哪学的?我妈妈说,这一定是从电视里学的。她说,电视她也没怎么看电视。我妈妈问,是不是做母亲的在怀孕的时候比较爱看这些卿卿我我的电视。这母亲突然醒悟了,确实,怀孕的时候没事,休假在家,就成天看电视,看的都是那些所谓的爱情片。结果那孩子你看胎教都是给她教这些,所以这一生出来可不就会,不用人教,无师自通。所以你给她胎教教什么内容,就决定她这后天整个基调。所以要给她奠定最好的基础,胎教的时候最好是什么?天天读《弟子规》,天天读《论语》,天天读儒释道的经典,或者是看讲经,确确实实非常的管用。

  我这么多年,凡是遇到怀孕的女子,她来请教我,我就告诉她,妳回去好好的读《地藏经》,好好的听蔡礼旭老师的《弟子规》,先给这个胎儿胎教。结果孩子生下来之后,这个母亲又回来看我的时候,跟我讲,这孩子真的很奇妙,如果他哭闹的时候,孩子本身也很好养,很听话。偶然有哭闹的时候,给他放个《地藏经》的光盘,他就不哭不闹;或者是放放蔡老师的光盘,他也不哭不闹。你看这胎教使然,他看到这个他就自然有那种兴趣,他喜欢学习圣贤文化,母亲胎教做得这个基础。后来也有的母亲在怀孕的时候就跑来跟我讲,说很希望将来她生的这个孩子不管是男是女,「就跟锺老师您学习」。我说那得看有没有缘分。她说「一定会有缘分的,我现在每天都看您的光盘,让我肚子里的孩子也感受,听您的法」。这个就是很聪明的母亲。所以少年之时戒之在色,它的远因是在母亲胎教里就要去种下,母亲自己就要戒除。孩子出生之后三岁之内,都是要非常注重对他的保护,保护他的清净心,那些污染一定不能让他接触。父母给他做最好的样子,夫妻之间都相敬如宾,家庭营造和谐的氛围,让这个孩子的性情就得以养得非常纯正,将来必定是君子,好好的教育他,能够成圣成贤。

  下面一句,『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到了壮年,这是指三十岁以后称为壮年,血气已经刚强起来。刚强的表现是什么?就会好斗、好争、不肯服输、不肯让人、不能低头、不堪受侮辱。广东话说忍不下那口气,就是他不能忍那个气。一朝之忿他不能忍,就会与人争斗,这一斗必定就会招致凶祸。所以孔老夫子在这里提醒壮年之人,「戒之在斗」。戒斗,当然最重要的首先戒争,争斗,因为争才会有斗。戒争怎么戒?修礼让,学礼、学让,这个是通过学习圣贤教育才能够得到。所以从小到大到中年都需要不断的学习,把自己的注意力精神都用在圣贤文化的学习上,都用在自己正当的事业的奋斗上,不要跟这些人过不去,尽量的要谦让。你看孔老夫子五德,温良恭俭让。温是温和,良是善良,恭是恭敬,俭是节俭,让是礼让,这是圣人之德。

  我们现在看到这个社会,争斗好像是愈来愈厉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争斗,族群与族群之间的争斗,宗教与宗教之间,人与人之间等等,政党之间,你看都是有争斗,很少听说有礼让的。现在好像把礼让都看作是懦弱的表现,整个世界观、价值观都被扭曲了。这是什么?是西方教育蔓延,腐蚀了全世界的人的头脑。东方人都是讲让,西方的所谓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里面要争,竞争。你看孩子从小就培养他竞争意识,要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那你要知道竞争升级就是斗争,斗争再升级就是战争。所以你看大国看到谁不顺眼了,就出兵打它。打完之后就没事了,霸权主义。这种意识怎么来的?从小就培养竞争意识,全错了!

  现在战争那是没有什么输赢的,你看看美国打伊拉克,你说谁输了?谁赢了?我看没有什么输赢,两个都输了,而且美国输得更惨。人、财物、伤亡损失非常严重,输得惨。而且什么?自己声名也都损害了,威信被破坏。哪有什么赢?战争那真是只有同归于尽。尤其是现代的战争,那不是常规战争,如果是动用什么原子弹、生物武器,那全都是大家一起死。现在的原子弹,你看美国好像听说有七千个核弹头,每一个核弹头它的威力都超过在二战时期长崎、广岛那两个原子弹的威力,超过一百倍。所以这七千个弹头,基本上就是可以把地球毁灭不知多少次了。现在还要发展军事,大家都进行军事竞赛,最后搞什么?你的核弹头可以把地球毁灭一百次,我的核弹头能够把地球毁灭一次,这两个打起来,就够了,同归于尽。这里头没有什么强弱,也不会有输赢,就是一起输。

  尤其是现在这些年轻人,你看他很喜欢上网玩杀人游戏,杀人游戏都是最热门的。孩子把杀人当游戏,觉得这很好玩,他长大了之后他就能用真刀真枪去杀人,他认为是游戏。所以现在我们常常看到报导,忽然之间就有人拿着枪到处乱扫射,特别是美国。或者是你看,我也听说日本也常常有这种报导,孩子就会开着大卡车横冲直撞,撞死了几十个人。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做?好玩!他就觉得好玩,因为他从小就玩这个长大的。等到他再长大一点,他有了科技知识,他去做原子弹的导控中心的主任,好了,他认为发射原子弹也是挺好玩,那就毁灭世界了。所以最好是什么?现在赶紧把核弹头都销毁掉,别留给他们,留给他们将来大家都是同归于尽。所以戒斗,戒斗这种心一定是从小就得开始戒,「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里孔子说壮年的时候戒之在斗,因为壮年是最容易好勇斗狠,所以特别要戒,但是少年都要防范。说老实话胎教就得防范,如果是母亲怀孕的时候就喜欢看暴力色情的这些片子,行了,她那孩子长大肯定都干这些事情。

  我们再看下一句,『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是讲到了老年,老年在《礼记.曲礼》上讲是指七十。「七十曰老,而传」。传,就是要把事情交代出去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到七十岁就不能再有什么牵挂了,遗嘱都得立好,准备求往生。其实求往生的事是愈早愈好,像我妈妈五十五岁就把遗嘱立好,这都是慎终。到老的时候,为什么说血气衰了,「戒之在得」?这个得,解释为贪求,贪得无厌那个得。因为老人家血气衰了之后体力不济,他曾经在年轻的时候辉煌过,事业有成;或者是他没有这么辉煌的事业,他总觉得可能还不够,到老的时候他都有贪求的心理,贪求、嗜功,希望有所得。但是身体又不能适应,想办的事,心有余而力不足,要办又办不好,但是又放不下,就要戒除这种心理。

  我有一位亲戚,今年应该是七十一了,心脏不太好。但是他老人家又很喜欢做事,从前他也是做过处长,算是一个官,也比较喜欢管事。结果退了休之后,还「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还不甘心,还要继续做事。身体还行,还做一点可以,当然也不是做什么不好的事,都是工作上的事。譬如说他继续挣钱,挣外快;或者是他会想做一点帮助弘扬传统文化的这种事情,当然也是好事。但是问题在于什么?因为身体体力不支,常常因为体力不够就烦恼。虽然他自己因为曾经做过处长,所以他品味还是挺高的,要求挺高。所以要做的事情都要要求质量,要求水平。但是自己体力又不够,又达不到自己的标准,就因此会烦恼。一烦恼又加重了心脏病。所以确确实实到了老年,尽量就要他少做事好,少做事多念佛。六十岁以上的人就得办往生大事,其它都得放下。这是到了老年,戒之在得。不管是好事,坏事是不能做了,好事呢?好事也都要量力而行,不能做的千万不要去承当。一承当了,做不好反而误了自己的慧命。所以孔老夫子在这,你看,都是很懂得健康养生之道,提醒我们要注意。

  《雪公讲要》里头引翟灏的《四书考异》,他这个《四书考异》,翟灏是清朝人,乾隆年间好像是进士,在台湾做官,好像是,他有个《四书考异》。这里头讲「《淮南.诠言训》」,这里面说,「凡人之性少则猖狂,壮则强暴,老则好利,本于此章」。《淮南.诠言训》里头的话,它的根据就是此章《论语》。凡人之性,人的性情。这个性情是习性,不是本性,本性是本善的,没有这些不好的因素,这些是讲习性。少年的习性张狂,就是心浮气躁。另外欲念很容易发生,自己自制能力就比较的弱。壮则强暴,到了三十以后,强暴的习性就比较厉害,我们说比较刚强、比较强势,控制欲、占有欲、执着特别强,所以很容易跟人家斗,很容易跟人对立冲突。这个时候身体又是最强壮的时候,他的势也很强,所以也就很喜欢跟人斗争。老则好利,到老年的时候贪婪的心就愈来愈重,愈来愈喜欢利养,放不下身体、放不下对于人事物的那种占有的欲望、有所得的欲望。这个话确实跟本章《论语》是相应的。

  学圣学贤没有别的,就是将这些不好的习性戒除,回归本有的、本善的本性。所以在每一个年龄段,我们要尤其注意那个最容易发生的问题,当然要兼顾其余。每个人的习性他各有不同,每个人的欲望也各有不同,都是要知道自己,要有自知之明。然后要克服自己最难克服的烦恼,而且要克就得从难克处克将去。譬如说有的人很贪财、很吝啬,这是他对大的特点,那就得要从这个开始克。怎么克?学布施,多布施,把自己贪吝之心断除。有的人好色,好色就要好好修养心性,多读圣贤书,尤其是因果。我推荐大家可以看周安士先生的《欲海回狂》这部书,这部书是《安士全书》里面的第三部分,专门是讲戒淫的,非常的好。

  民国印光大师将《安士全书》称赞为「善世第一奇书」,要挽救世道人心这是第一奇书,最好的。我记得我在讲《文昌帝君阴骘文》的时候,就是用这个《安士全书》上半部。它上半部是专门详解《文昌帝君阴骘文》,下半部是包括三部,第一部是《万善先资》,教戒杀;第二部《欲海回狂》,教戒淫;第三部《西归直指》,教我们念佛求生净土,这很圆满。我讲《文昌帝君阴骘文》讲得很详细,讲了一百小时,这篇文章不长,只有五百多个字,我讲了一百个小时。其中就讲戒淫的专门有一集,两个小时,大家都可以拿来参考。还有讲到《朱子治家格言》里面也特别讲到戒淫的,差不多也是讲两个小时。《朱子治家格言》里面特别有一句格言,就是「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这句,讲戒色。有的人好名,那就要学谦卑。好名的人通常都比较骄傲,都比较高调,要低调、要谦卑。有的人好吃,好吃的人有少年、有中年、有老年,都有,要节制饮食。尤其是老年人,如果饮食不节制,身体又不能消化,那三寸之舌很喜欢吃,结果整个身体负担又很重,常常会出现什么三高症状,血压高、血糖高等等,血压、血糖三高,这些病统统都是吃出来的多,病从口入。

  有的人贪睡,贪睡也是个麻烦事。睡眠我们要求质量高,睡得好、睡得安稳,精神体力能够很好的恢复,不是说睡得愈多愈好。睡得愈多,质量反而会下降。那就是要自己掌握好时间,晚上早点睡,最好是十点钟左右睡,不要超过十一点钟睡,晚上。超过十一点钟睡,往往睡眠质量就会受影响。为什么?十一点钟以后是子时,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是子时,一点到三点是丑时。子时、丑时这两时,四个小时肝胆经开。肝胆经开的时候需要用睡眠来调理,促进它的新陈代谢,这时候睡眠才能够比较促进它的新陈代谢。如果那时候不睡眠,就会伤到肝胆经。第二天早上就没精神,你总觉得睡不够,总觉得很疲劳,实际上你睡眠的时间没调好。睡眠前不要想太多东西,不要做很强力的脑力活动或者体力活动,要安静。打打坐、念念佛,你可以听听经。有的人说一听锺老师的讲课他就爱打瞌睡,那这个时候你最好睡觉前可以放放锺老师的光盘,该睡的时候就可以睡了,让你的心情安稳下来。所以睡眠质量要保证,但是不要太过。财色名食睡这五欲都要淡,这样就好。

  这里讲到的少年、壮年、老年三个时期,讲戒色、戒斗、戒得。看起来好像是养身,其实是养德。不仅是养身,养德和养身是一不是二,你的德养好了,身自然就养好。所以《大学》里面讲的,「富润屋,德润身」,你富贵了,你可以拿钱去装饰房屋,让房屋很好看。但是身体不好,那个房屋好看没啥用。应该是什么?好好修德,让身体好看,德润身,滋润你的身体,让你的身心健康。纵然你没有房屋,你自己也是会快乐。就像我现在这样,我没有房产,没有什么财产,我只能靠德润身了,我是贫,不能富润屋,但是我也很快乐。所以修德最重要,其实修身就是修德。

  我们再看蕅益大师有一段批注,「有戒,则能御血气。无戒,则被血气使。一部易经,三戒收尽」。这是讲有戒,就是不管戒色、戒斗、戒得,这都讲戒,人只要有戒就能够御血气。御是调御,让血气调理得非常的顺畅,所以身体健康。儒家讲礼,佛家讲戒,礼和戒实际上都是有益于我们的身心。不是说圣人故意拿这套规矩来规范我们、约束我们,让我们好像被绑着手脚一样,受束缚,不是那样。这个戒和礼都是帮助我们身心到最健康的状态,血气流畅而充盈,那就是百病不生,长生不老。所以你看《黄帝内经》里面就讲这个道理,你的血气充盈顺畅,就是群邪都不侵。你能够养身就能够治国,所以《黄帝内经》不仅帮助你治身,它也帮助圣人治国,可以平天下。因为是一个道理,都是以养德为根本。孔子讲「为政以德」,所以治国平天下跟调理自己的身心道理是相同的。无戒就被血气使,使是役使。无戒是什么?自己没有节制、没有戒律、没有礼节,放纵自己,骄奢淫逸,这样就被血气役使,血气做了主宰。血气是习性当家,自己的本性就被埋没掉,所以本善就出不来。因此戒是帮助我们把习性压服住,让本性彰显出来,是这样的一个做法。不是说圣人来故意约束我们的,是让我们通过这样的一种修行彰显本性。彰显本性的人就是圣人。所以被血气使,简单的来讲,我们讲被欲望驱使,被欲望所奴役,那这个人就很苦。

  一部易经,三戒收尽。《易经》,孔老夫子有批注,《易经》是伏羲八卦,文王作的卦辞,周公作的爻辞,一个卦里面六爻,作爻辞。爻辞就是批注那个爻的,爻是什么意思。一个卦,文王作的卦辞是讲整个卦什么意思;周公作爻辞;孔子又批注卦辞和爻辞,合在一起叫《易经》,也叫《周易》。因为是周朝文王、周公、孔子,孔子也属于周,东周春秋时期,所以这是叫《易经》,《周易》。这部《周易》,儒家十三经之一,是一个传承古圣先贤智慧的宝典,完全是将天理给我们彰显出来。我们读了之后能够帮助我们改过,帮助我们成圣成贤。《易经》,你看蕅益大师有批注,他批注的是全都注了,卦辞、爻辞、孔老夫子的《批注》,叫十传,有十个传,批注经的叫传。蕅益大师对《易经》研究得很深。《易经》我们研究它,不是把它只当作一个好像算命、算卦的这么一个典籍,你把它用小了。《易经》是帮助人成圣人的经典,怎么样你能成圣人?改造习气,革除习气,回归本性,这就是成圣人。

  《易经》里头三戒收尽了,换句话说,涵盖了戒色、戒斗、戒得的教诲,它能够帮助我们改过自新。因此,你看孔老夫子在《论语》里面说,他晚年学《易》,获得了《易经》,如获至宝,说一句,「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如果说天再给我几年寿命,五年也好,十年也好。数年,举了个例子,可能五年也好,十年也好,我学这个《周易》就可以无大过了。孔老夫子发出这样的感叹,证明什么?孔子深得其要领。他从《易经》里面获得的智慧,观照自己的言行和起心动念,从言行、起心动念里面预知吉凶祸福,所以能够趋吉避凶,可以能够防止大过失,可以避免灾难。所以《易经》讲的是天理,讲的是因果。告诉我们你动一念、行一事,这个卦象必然招感什么样的果报。所以懂这个义理的人他就能推算,有这个因必有其果,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一点不会差错的,所以能算得很准。

  我们再看江谦先生的补注,「是即贪瞋痴三毒也」。江谦先生把这三戒归纳成戒三毒:贪、瞋、痴,这叫三毒烦恼。贪是贪欲,瞋是瞋恚,痴是愚痴,三种极重的烦恼。这一切的烦恼都从这三毒当中产生的。「自少,而壮,而老,一切时,皆当戒之」。少年,戒之在色,色是贪,贪爱;及壮,壮年的时候戒之在斗,斗是瞋恚,有瞋恚心才会跟人家斗;到老,戒之在得,得是愚痴,不量力。所以贪瞋痴,实际上每一时都要戒,不能说我每一时期只戒一个,其它两个不用戒,不是这意思。所以一切时皆当戒之,这个皆是包括三戒。「分举三时者,以其易犯耳,语偏而意圆也」。你看这说得就很圆满。为什么孔子分举三时来讲,少时、壮时、老时?因为所戒的在分别这三时当中都有易犯的时候。少年的时候容易犯色,色欲;壮年的时候容易犯跟人斗狠;老年的时候容易犯贪得、贪求。所以孔子讲的语言虽然像是偏了,三个只讲一个,每一时只讲一个,但是意思是圆满的。所以我们读《论语》不能够读死书,学呆了,要体会孔子的话中之话,言外之音。

  「知三毒皆由血气所为,则知非本性所有」。所以贪瞋痴这三毒烦恼怎么来的?血气使然,血气就是习性、习气。这个是什么?无始劫来养成的,不光是这一生,过去生就已经养成。过去生中喜欢发脾气的,这一生还喜欢发脾气,习气。或者是胎教的时候,母亲喜欢发脾气,孩子出生以后他的性情就很暴躁,这都血气所生。它不是本性,本性纯净纯善,没有那些贪瞋痴。佛家讲的自性,自性本自清净。你看六祖惠能大师明心见性之后说了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每个人都有。「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是自性的体相用,这里头没有贪瞋痴。

  「能悟性者,戒之非难。性体虚空,何有于色。性量一如,何有于斗。性具万有,何事于得。是之谓顺性修戒」。佛法里面重视修戒,儒家里重视修礼,礼和戒意思相同,这都是性德自然的流露。证得本性的人,他自然就是这样的一个语言行为,他不是刻意说我遵守什么规则,没有,他是自然就是这样的。我们没有真正明心见性的人,得先从这些戒,先从规矩学起,等我们学到自然了,自然合规矩。就像孔老夫子到七十岁了,从心所欲不踰矩,就契入,契入到自性。那个时候你不用刻意去守戒、去守礼,自然都符合。所以古圣先贤他的修学目标是悟自性,明心见性。能悟性者,戒之非难,戒就不难了,为什么?他自然就是这样的一种行为。圣人他是这么做的,你把它记录下来那就是戒,那就是礼。你问他是不是刻意这么做,他说没有,他自然就是这样。所以能够悟明心性、自性的,那个戒自然就守得住,自然就能够「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因为非礼是跟自性不相应。这个戒叫道共戒,那是开悟了以后,他的行为自然符合戒律。没到道共戒,我们自己要遵守那个戒,持戒就能得定。得了定就心地清净,那叫定共戒。心地清净的人,他的戒律也都能够符合。这里讲的是道共戒,更高。

  性体虚空,何有于色。性体,底下讲性量,还有性具,这个是江谦先生用佛法来做诠释。性体虚空,性体,这是天台家所谓的「一境三谛」,三谛就是真谛的谛,性体是中谛。三谛是讲空、假、中;或者是真、俗、中。有真谛、有俗谛、有中谛。一心三观是讲空、假、中三观,对应三谛。性体就是中谛,就是儒家讲的中庸。真谛、俗谛、中谛,我们介绍一下。

  真谛是从理体上来讲,本性空寂,万法没有自性,一切都是因缘所生。我们观察到这个现象,知道万法无有自性,就叫得了空观,得到根本智。这种智慧能够认识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一样是真实的存在。像现在量子力学家他们也懂得这个道理,你看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普朗克博士他就说,说这个世界真的没有物质存在。所谓的物质是什么?是来源于精神意识的波动,或者说振动,没有真实的物质存在。这种波动物理学家把它称为弦振动,像琴弦一样,一叩那个琴弦,琴弦就在那动,振动。振动产生音符,这种音符好比是基本粒子,一个音符就是一个基本粒子,基本粒子组合成物质。所以一切物质因缘所生,分到最后是基本粒子组成,而基本粒子本身又是意念的振动。所以哪有真实的物质,只是个念头而已。所以这叫真谛,告诉你真相,但是这个不好领会,因为我们凡人总是看到面前都有物质,怎么能说没有物质?量子力学家他能够知道,这真的没有物质,全是振动产生的虚幻相。真谛,这是从事实真相来说。

  俗谛这是从我们一般凡人的角度好理解,从这方面来讲,这叫假观。从相上来讲,相是假相。但是如果你只讲真的,讲空,一般人听不懂,好像听你讲天书一样,什么空?我明明看到有,明明有这些现象,怎么能说空?真的是空,他听不懂,你得给他讲点假的,把这假相的道理讲出来。譬如说因果,因果是相,它真有,它真的相续。你要是不戒色,你身体就出毛病,你肾亏,跟你讲确实有其事,这真有因果。那是什么意思?那是念头念念相续产生的现象。讲真的,每一个现象都是念头所生,因为这个念头在连续的生灭,所以那个现象就好像在连续的产生、在相续。实际上,那个相续是假相,相似相续,不是真的相续。这个相续的力量就是因果。所谓因果从哪来的?念头生的。你前一念是恶念,后一念被这个恶念带起来的底下那个念头往往也是恶念,如果是恶念相续,那它所现的现象就是恶的现象,就是苦的现象,那就是恶有恶报。如果我们意识到因果报应了,前一念是恶念,后一念我马上断掉,我不让这个恶念相续,我改成善念,这个果报也跟着改。所以断恶修善,你就改变命运了,改变你的环境了。像了凡先生,你看他断恶修善,他把自己命运改了。我们现在想要拯救地球,不要那么多的灾难,行不行?可以,大家一起断恶修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真的可以把地球拯救回来,要有这个信心。从俗谛上就是讲因果。

  中谛上,中观,真俗不二,真俗一如。即不着空观,也不着假观,不着空也不着有,空有二边都不执着,走中道。这个才是真正的圆满的智慧。佛就是中道,圣人是中庸。所以中道也好,中庸也要好,这是究竟圆满的智慧,不着空也不着有。如果着了空,小乘阿罗汉,他是偏空涅盘。着了有,就是我们凡夫,烦恼、痛苦。阿罗汉着空,他没有大悲心,不能普救众生,不能圆满。空有二边不执着,自利利他、自觉觉他,成就圆满菩提。所以性体虚空,这是讲中观。

  何有于色,就是这个体是,刚才讲的空寂,空寂没有物质,色是物质。江谦先生把「戒之在色」意思更广泛化了,不仅是男女之色,还包括一切的物质,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讲这个意思。性量一如,何有于斗,性量是讲真谛,空观观一切法皆空,又是一如。一如是什么?从自性中所现,不离自性,所以大家都是一体,整个宇宙众生都是一体,还斗个什么?难道你的左手跟右手还斗吗?不斗,因为是一体。我们跟众生都是这样,一体的,有这个觉悟自然就不斗了。性具万有,何事于得,性具是俗谛,假观,从相上来讲,万有,那都是你整个心性所变现的,都是你的,你贪求个什么?所以明白道理的人知道宇宙都是我的,我还要什么、贪什么,不用贪,它本来就是你的,是你自己心性变现的。是之谓顺性修戒,你看戒色、戒斗、戒得自然就戒了。你明白了就能够随顺性德,那个戒不修而修,你自然做到。所以最重要的要觉悟。

  【评析】

  这是孔子对人从少年到老年这一生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作出的忠告。这对今天的人们还是很有必要注意的。

论语,季氏第十六
阅读全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全唐诗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全宋词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原文解释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