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子张问怎样做才算是明智的。孔子说:“像水润物那样暗中挑拨的坏话,像切肤之痛那样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明智的了。暗中挑拨的坏话和直接的诽谤,在你那里都行不通,那你可以算是有远见的了。”

  『子张』,是孔子的弟子,在这里『问明』。「明」是什么?是智慧,聪明、开明。孔子跟他讲了一个具体的事,『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这个「谮」、「愬」是什么意思?就是谗言,谮和愬是同义词,就是谗言,人家来讲谗言、讲是非的。这个「浸润」和「肤受」,根据郑注的,就是郑康成的批注,「谮言如水,渐渐滋润,令人接受而不自知」。就是这种谗言,让人听了之后,就好像水一样,水滋润着人,我们在水里久了,好像没感觉到水的存在,不知不觉接受了,而不自知,就受它影响了。根据皇疏批注,这个皇侃注疏,「谓肤受犹如皮肤之受尘垢,当时不觉,久之始见」,这个是肤受之愬,就像皮肤,它这个尘埃会落到皮肤上,但皮肤不知不觉沾上尘埃,也不觉察。可能时间久了,譬如说你三天不洗澡,你可能看得出尘埃,但接受尘埃污染的时候,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不知不觉。当时不觉,久之始见,久了你才能见到。

  这是讲到,如果有人遇到的这种谮愬的谗言,譬如说来说是非的,说某人怎么不好不好,张家长、李家短,或者说某人怎么坏,来进谗言的人,跟我们说这些谗言、坏话,说得可能很善巧,我们很不容易觉察。如果你能觉察,就是这里讲的,『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不行焉」,就是让这些谮愬、这些谗言在这里行不通,那你就是个明白人,你就是个智慧的人。所谓谣言止于智者,那谣言走到我这就停下来了,我即不受它影响,也不会给它传,这是智者,这是「可谓明也已矣」。

  底下孔子还强调,又说了一遍,『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这个「远」,代替了明字。远是什么?有远见的人,这个人有智慧、有远见,所以不受谗言的侵害。孔子对子张问明的时候说出这番话,当然也是对治子张的毛病,肯定是子张容易喜欢听谗言,容易受影响。所以夫子这里连说了两次,就是反复叮咛的意思。

  蕅益大师在《批注》当中说到,「一指能蔽泰山,不受一指之蔽,则旷视六合矣」。一个手指就能够遮蔽泰山,你把这手指放到眼球上就挡住了,真的,泰山都看不见,泰山在前面都看不见。这比喻什么?谗言的厉害。假如一个人是很好的,很有德行的人,有人给他说谗言,你听了他的谗言,你就对他的印象就不好,他再好,你也看不到,这是一指能蔽泰山。所以谗言的危害很大,我们一定要有智慧、有远见,不要听谗言。所以不受一指之蔽,则旷视六合矣,你能够不听谗言,不受这个蒙蔽,这个一指拿掉了,你就能看到泰山,意思是说,你能够不听那些谗言、两舌、是非的话,你就能跟任何的人,都能够和合。

  这六和,就是佛家讲的六和敬,「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旷视是什么?你所见到的一切人,无不跟他和。所以讲究和,要求自己跟别人和,不要求别人跟我和。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没有不能和的。只要你把这个是非的心拿掉了,你就能和,看一切人都是好人,一切人都是善人,没有不善的。人人是好人,事事是好事,你就跟一切人和。首先内心要和,内心里你要有对立,看这个人不好,听了谗言,对人印象就不好,这是你心里有对立。有对立,这已经不和,那你跟任何人都不能和,这就是一指蔽于泰山。这是特别对我们修六和敬僧团的人一个很重要的提醒,我们不能听谗言、不能传是非,更不能自己讲是非,断两舌之过。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浸润之谮,谮,音zèn,谗言。这是说像水那样一点一滴地渗进来的谗言,不易觉察。

  肤受之愬:愬,音sù,诬告。这是说像皮肤感觉到疼痛那样的诬告,即直接的诽谤。

  远:明之至,明智的最高境界。

论语,颜渊第十二
阅读全文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全唐诗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全宋词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原文解释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