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位,就不闭塞落后了。”

  这一章我们也要体会夫子的存心,和那种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子欲居九夷』,孔子想要到九夷这个地方去居住。九夷这个地方到底在哪,现在已经没办法考证,这个也并不重要。从经文当中,我们能够推测得出来,九夷这个地方一定是比较鄙陋的,文化很落后,百姓不是很懂得礼仪这么一个地方,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属于没有开化、不太文明的地方。孔子要去那个地方居住,为什么要去那个地方?我们也能够想象得出来,孔子一生志在行道,哪里能够推行圣贤之道,他就会到哪里。如果没办法推行他的圣贤之道,他也不会怨天尤人,总是到有缘的地方去。什么叫有缘的地方?如果那个地方的人能够听从夫子的教导,能够依教奉行,这个地方就有缘。如果这个地方即使文化再先进,经济再发达,但是这些人不想学习圣贤之道,圣人也就离开这个地方,因为你不需要他,他也不必要在这里待着,他不求名、不求利,他只是一个念头,要推动圣贤教育。如果这里的人不愿意这么做,他也就离开,找有缘的地方。所以孔子他这一生周游列国,到了很多地方。

  在这里说他「欲居九夷」,这个欲,也是他有这么个意思,不是说他真有这个欲望,他非要这么做,不是。《论语》里面,我们看到夫子已经放下了意、必、固、我。这个意就是自己一定要怎么样做,这个意思;必就是必定要这样,这是执着;固是固执;我是我的见解,我见、我执。夫子已经放下了意、必、固、我,他自己不会有什么欲。他这个欲,只是有这么一个意思,这个意思是什么?感到那个地方众生跟他有缘分,这也不是他自己的意思,是那里众生的意思,众生有感,圣人就有应,所以夫子就要到九夷那个地方去居住。

  正在此时就有人问他,『或曰』,「或」是有人,有人说,『陋,如之何』,「陋」是讲九夷这个地方很鄙陋,不开化,那里的文化落后,人民百姓没有什么礼教,这叫陋。那个地方既然鄙陋,为什么你还要去那个地方?「如之何」,那就会怎么样?如果那个地方大家都不学礼教,你到那个地方会怎么样?夫子回答说,『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君子这是懂礼义、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他的使命就是推行圣贤教育,他不仅是言教,而且是身教,做世间人的好样子,所谓「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这种人叫君子。君子内心中已经放下了自私自利。

  你看看,《论语》里面,「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小子心里面才会想自私自利,君子心中没有自私自利,他心里只有道义。所以,所作所为合情、合理、合法,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想想,一个没有自私自利的人跟你在一起,你会不会觉得很欢喜?因为他能够处处为你着想,他不会自私自利,他只会想着为别人。那么他的心胸宽广、坦荡,没有烦恼,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为什么他坦荡荡?他心里放下了名闻利养,放下了五欲六尘的享受,放下了贪瞋痴慢,所以心中坦荡荡,无私无欲,无我无求,所以他乐观、他豁达。他的生活不亦悦乎,不亦乐乎,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他不会受环境的影响,即使是在最鄙陋的地方,他一样很快乐。所以夫子讲,「君子居之,何陋之有」,我到那个地方去居住,那个地方就能够受君子的教化而改变原来的鄙陋,变得有文化、有礼教。

  就像在历史上记载的商纣王的叔父箕子,他离开商纣王,商纣王是个昏君。离开商纣王之后,到了朝鲜,在朝鲜居住下来,朝鲜那个时候,你知道商朝末年,那是三千多年前,真的是非常非常落后,没有文化。箕子到了那个地方,教化朝鲜人,所以使朝鲜也就不再鄙陋,在历史上称为「东方君子国」。这个流风,这种社会的风气,流风余韵,一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得到。朝鲜能够在箕子的教化之中变得不再鄙陋,而变得有文化、有礼义,人民懂得如何相处,过起了文明的生活,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所以君子到哪一个地方,绝对不会抱怨这个地方适不适合我修学,他没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还不是君子。君子怎么想?哪个地方需要我,我就到哪个地方去,即使他那个地方人都不懂得礼教,没有文化,我去到那里就能够改变那里的风俗。在《无量寿经》里面,我们看到有这样的经文,说「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佛是什么?大智慧的觉者,他觉悟了,他所过的地方,那就是推行佛陀教育,推行圣贤教育。所以那个地方一定是能够移风易俗,人民懂伦理、懂道德、懂因果,一定是天下和顺,建立礼义之邦,真正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人民相亲相爱。人心能够断恶修善,能够变得纯朴,这就感得气候环境都变好,所以日月清明,风雨以时,我们讲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是圣贤教育推行的效果。所以不怕那个地方原来的基础差,怕是怕没有去推动圣贤教育,而做为一个君子,他的使命就在于推动圣贤教化。

  所以我们要学夫子的存心,存心在什么?挽救世道人心,而自己一定是什么?随遇而安,到哪里都是非常的快乐,非常的乐观、豁达,他自己的心可以转环境,而不被环境所转。佛法讲得究竟,说「一切法由心想生」,「一切唯心造」,你的心里面不鄙陋,环境又何陋之有?我们自己心里面如果有那些肮脏的、龌龊的、鄙陋的念头,环境也会随着我们的心念变得鄙陋了。所以古德讲得好,智人(智慧的人)除心不除境,愚人除境不除心。智慧的人他都是行有不得反求诸己,看到环境有不理想的地方,有不如法的事情,有不受教的人,他不会埋怨这个人事环境,他只会反求诸己,是我自己修得不够,德之未修,感未至也。所以他自己认真的修自己,除去心中的烦恼,他不会去改变境界,境界随着心就改了。而愚人,愚人是凡夫,没有智慧,迷惑颠倒,他除境不除心,所以受境界影响。好的境界,他就欢喜,欢喜也是烦恼,这是什么?受境界所转。不好的境界,他怨天尤人,也是受境界所转。

  我们看蕅益大师批注中说,「卓吾云」,卓吾是李卓吾先生,蕅益大师同时代的大儒,蕅益的《四书解》里面引用了他很多的话。他说,「先辈谓当问其居不居,不当问其陋不陋,最为得之。」先辈是先儒,这些古代的圣哲们看到这一章《论语》,说「当问其居不居,不问其陋不陋」。夫子他只看这个地方要不要去居住,怎么看?这个地方的人能不能受教化,跟我有没有缘,跟我有缘,肯听我的教化,我就理应去居住,而不问那里的地方环境会不会鄙陋。这是君子存心淑世的精神,这是我们应当学习的。他讲到这一句话,「最为得之」,这是点出了夫子的心态。

  我们也想到了我们的恩师,他老人家八十四岁高龄,他在世界云游了很多地方,他的足迹比孔子当年是大得多了,孔子只能坐马车,现在我们恩师是坐飞机周游列国,交通工具不一样,可是存心是一样,都是什么样?存心淑世,挽救世道人心。他老人家选择哪个地方,也不是看那个地方环境好不好,适不适合养老,适不适合居住,不是看这个。如果看这个,他最应该选择的是澳洲,澳洲是最适合养老的地方,环境又好,又清净,过得很舒服,我也很喜欢澳洲。你看,我们师父在Highfield那个地方,多大的田园,天天只能听到鸟声,车的声音都很少听到,真的是人间仙境一样的生活。可是他舍掉仙境,下凡去了。你看现在住在香港,弹丸之地,那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早在一九七0年代,汤恩比博士曾经到过香港,他就说了。现在比他当时更差了,大家都只能住在鸽子笼。如果你们去看看我们恩师住的那个房子,他住在二十九层,真的脚都不挨地的,房间,睡的卧房非常非常小,床也很小。论居住环境来讲,那真的是跟澳洲没得比了。可是老人家不在乎这个,他现在居住在香港,为什么居住在香港?老人家怜悯亚洲,尤其是中国两岸三地的众生们,那里的众生多,毕竟人数远远超过其它地区,所以老人家是不辞生活的不方便,选择在那里。如果你问他,「陋,如之何?」那个地方的人心里,你看,都追求着名利,香港人个个都是想的利,那个地方环境也确实不适合居住,也是陋,如之何?你要是问恩师,恩师还是一样答复你,「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我自己原来也在澳洲生活过四年,在昆士兰大学教书,昆士兰大学也是有很好的校园,它算是澳洲校园最美的一个校区,很大。每天我跟我母亲在工作之余,都出来散散步,走走草地,环绕着布里斯本河散散步,也是很惬意。工作也并不是很繁忙,一个礼拜上六个小时课,其它时间自己安排。还加上一年除了两个学期教课以外,有三个月的假期,工资照拿,过的生活也是很舒服的。后来在恩师的劝勉之下,把工作舍掉了。工作舍掉了之后要修学,现在确实比在大学任教的时候更忙了,大学的时候我一个礼拜只上六个小时课,现在我一个礼拜至少是上十四到二十个小时课,在香港的时候都能上二十个小时,一个礼拜。

  在香港居住,我住的地方很小很小,也是个鸽子笼,比师父的那个更小,住在香港最繁华、最热闹的中心,尖沙咀。每天都是听着那些汽车的噪音,人山人海的噪音,很不适合居住。在民国时代虚云老和尚,我们近代的高僧曾经到过香港,结果他住了一段时间就不在那住了,他说香港不适合修学。这是老人家给我们表法,说修行人应该选一个适合修学的清净地方。可是我们把工作辞掉,舍掉澳洲的工作,恩师老人家让我到香港去居住、去修学。那我就明白了,这是炼我们的修学功夫,看看我们的心会不会受环境影响,你能够炼到在一切境界中心都是定的,你就成功了。

  所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那是什么?他心定了,定在圣贤之道上面,他心中真的如如不动,绝不受环境干扰,天天会法喜充满。就像颜回,他也做到这种境界,你看夫子赞叹他,箪食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颜回也是居住在一个陋巷里头,生活很艰苦、很简单,但是他不改其乐。这都是什么?入境界的人。我们要学,学《论语》就得学孔子、学颜回,学得跟他一样,这我们学《论语》才算真学。不是说懂得点知识,学点文化常识,那就不是我们学习的目的,那只是搞儒学,没有真正学儒。

  学儒是你学得跟他一样,他怎么做、他怎么修,你也怎么修;他怎么存心,你也怎么存心。我们现在比起颜回已经算好的了,颜回是箪食瓢饮,我们吃饭还有碗,喝水还有杯子,还不至于用箪、用瓢。夫子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吃饭只能吃很素淡的粗茶淡饭。我们现在也是吃素,但是吃的饭菜都不错。夫子饮水,茶都没有,更没有说什么饮料、可可、咖啡,那些更没有;「曲肱而枕之」,连枕头都没有,拿个手臂曲着来当枕头,但是他老人家也是「乐亦在其中矣」,乐在其中。可见得,我们修学有没有效果,就看我们有没有这样的乐?真正得到了这种法乐,我们不会退转,就是你不会退步,你只会进步。这种乐是你修学最好的动力,你会勇往直前。真正古人讲的,「世味哪有法味浓」,你认同这一点了。

  现在我可以说也浅尝到一点点了,你让我再回头,即使来澳洲这么好的一个生活环境里生活,我并不会动心。我当时辞职的时候,我在昆士兰商学院,院长跟我讲,他说你条件这么好,年年拿奖,学校对你也很重视,给你破格提升,你做了副教授,又给你终身教职,拿Tenure,马上第二年要给你当正教授了,你为什么还要辞职?他这个话没讲得那么直,我想他心里想的,你是不是头脑有毛病了?他没有说出来,他说「这样吧,你好好考虑,我给你一年时间,我把你的职位留空出来,你这一年要是后悔了,回头还来得及」。我很感谢他的诚意,可是现在已经将近四年了,都没有回头。真的,你浅尝到一点法喜之后,那是九牛都拉不回头。这桩事情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绝对不是世间物质生活享受所带来的那种快乐,可以比拟的。现在真有点像颜回所说的,「欲罢不能」,你现在让我停止讲课、停止学习,我没有办法,我是欲罢不能。这是我们也能想到,真正入了境界的人,他不会有任何对环境的执着。

  在佛法里面,我们看到地藏王菩萨,你看他能够到地狱里面去度众生,地狱可以说是法界里面最不适合居住的地方。可是地藏菩萨为什么偏偏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他就喜欢入地狱,他入了地狱他不会受苦,他依然还是法喜充满,乐在其中,不改其乐。你要问问地藏菩萨,「地狱陋,如之何?」他也会回答你,「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他在地狱里面是度众生,他的享受跟极乐世界没两样,为什么?极乐世界在他心中,心是净念相继,眼前的环境那就是极乐世界,地狱里面的烈火,在他眼中是红莲,这叫转境界了。然后你就懂得中峰国师讲的「净土即此方,此方即净土」的真实义,看你会不会转。

  【评析】

  中国古代,中原地区的人把居住在东面的人们称为夷人,认为此地闭塞落后,当地人也愚昧不开化。孔子在回答某人的问题时说,只要有君子去这些地方住,传播文化知识,开化人们的愚蒙,那么这些地方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九夷:中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

论语,子罕第九
阅读全文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全唐诗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全宋词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

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原文解释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