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鲁哀公问有若说:“遭了饥荒,国家用度困难,怎么办?”有若回答说:“为什么不实行彻法,只抽十分之一的田税呢?”哀公说:现在抽十分之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实行彻法呢?”有若说:“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呢?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怎么又会够呢?”
这一章是鲁哀公跟有若的对话,有若是孔子的弟子,鲁哀公在这里『问于有若』,向他请教,他说『年饥、用不足,如之何』?「年饥」,是遇到了收成不好的这一年,饥荒年,「用不足」。这是什么?因为年头不好了,鲁哀公这是国君,他的费用就不足了,那该怎么办?有若说了,『有若对曰:盍彻乎』?这个「盍」字就是何不,「彻」,就是用彻这种赋税制度。根据《雪公讲要》里面引的《皇疏》引《孟子.滕文公篇》,《皇疏》是皇侃的《论语义疏》,他引用了《孟子》的「滕文公」这一篇里面说的,「夏朝用贡法,殷朝用助法,周朝用彻法」,这都是税法,就是征税的这种法律。「其实都是十分之一的税法」,换句话说,税率是十分之一,人民百姓,这是农民要缴税,就是缴十分之一。有若在这里劝鲁哀公实行缴十分之一的这个彻法,就是沿用周朝的税收制度。当然,夏商周三代都是十分之一的税。
根据《雪公讲要》这里讲的,「鲁国自宣公十五年」,就改变了这个税制,本来是周朝沿袭下来的税制,他改了税,改成收十分之二了,百分之二十的税收,一直到鲁哀公都是这样,所以缴的税,赋税就重。所以有若在这里建议哀公,恢复到原来周朝应用的彻法这个税收制度,就是征十分之一的税。结果鲁哀公就说了,『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这「二」就是十分之二,现在我征十分之二的税,我的费用都不足了,你还教我恢复到十分之一的那个彻的税法,那怎么可以?有若就跟他回答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改变了税法之后,人民百姓那就少缴税了,少缴了税,那百姓就足了。他少缴税了,剩的钱就多了,他就会富一点了。即使是鲁君他的税收收入大大减少了,可是,「君孰与不足」?
根据《皇疏》,皇侃的《义疏》,引江熙先生的话。江熙是晋朝时代的经学家,他也有一个《论语集解》,跟何晏他的题目是一样的,都叫《论语集解》。何晏的《论语集解》,主要是反应汉朝时代大儒他们的注疏这种思想;江熙的《论语集解》,是反应了晋朝这个时代主要的这些先儒的批注,也是很有价值的。他这里讲,「为家者,与一家俱足,乃可谓足,岂可足一己而谓之足也」?为家者,这就是当家的,像一国之君这是当家的,或者是大夫,他是为家者。应该是什么?当家的这个人,就是家长,他要跟一家人一起富足起来,这才可以叫足。怎么能说我自己一个人足了,足一己,那怎么能叫谓之足?自己满足了,自己收入多了,那岂能叫足?你自己收入多了,家人要是收入少了,那就还是不足。假如家人都丰足了,你也跟着足了,因为你是当家的。所以有若跟他讲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都丰足,百姓就像一家子家人一样,家人都丰厚起来了,你不就是水涨船高了吗?你也就丰足了。换句话说,『百姓不足,君孰与足』?百姓要是贫穷了,你又岂能够说丰足?你跟百姓是一体的。
当时鲁国,我们都知道三家专权,季氏为带头的三家,所以他们的势力很广大,田地很多。所以鲁国的很多这些税收,可以说大部分都由这三家给夺去了,三家中饱私囊,所以鲁君的收入反而很少。所以,纵然向农民征税征得再多,鲁哀公的收入也不见得会增加多少,因为这些税收都是到了三家手中。所以有若这里讲的,「百姓不足,君孰与足」,也是暗指这个事实。所以与其是这样,让民众增加税收而贫困,你也得不到什么好处,那不如干脆把税率降低,让人民丰足一点。人民丰足了,感你的恩,对你就更加效力,那你也会慢慢丰足起来,你有民心。这样的话,三家的势力就会削弱,你可以把政权慢慢收回来。当时,孔子也曾经帮助过鲁君收复三家的权力,但是不能成功,孔子曾经提出堕都,就是把三家的城墙给堕掉,就是为了把这个权力收复到国君手上,但是后来失败。降低税率,这也是一个很好的政策,所以有若这样跟他建议,实际上,那都是为国着想。
底下我们再看雪公引姚鼐先生他的一个评论,「姚氏鼐」,姚是姓,所以叫姚氏,名字就叫鼐。姚鼐是清朝安徽桐城人,他跟方苞、刘大櫆三个人创立了桐城派,这是我们恩师的故乡,桐城派,庐江、舒城、桐城这三个城,就是桐城派的发源地。这位姚鼐先生他也是很有才学,他在批注《论语》的时候,他这样讲,他是在《惜抱轩经》说的,这是《惜抱轩全集》里头的,因为姚鼐自己号惜抱先生,他的住所叫惜抱轩。他在批注当中说,「与,犹谓也,周人语多如此」。这个与是君孰与不足、君孰与足这个与,这个与就是当谓,这是周朝人很多是这样讲话,也就是说孰谓足、孰谓不足。底下说,「有若言百姓足,即当谓之君足,君用小乏,亦不害其可谓足也」。有若这里讲百姓足,这就可以说是君也足了,国君跟百姓是一体的,百姓丰足起来了,国君不也就水涨船高了吗?所以也可以说君足。可是,如果百姓不足,那就真正可以说君不足了。
所以君用小乏,稍微少一点费用,也不害其可谓足也。像鲁哀公他抱怨自己费用少了,那是他自私自利的考虑。他要是站在民众的立场上考虑,他就不会说这个话。即使自己费用减少一点,人民富足了,那自己不也就富足了?而且这种富足是可持续性的,人民对你更有信心了,更拥戴这个政府了,那你可以长久的丰足。这就是我们讲的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鲁哀公没有科学发展观。所以有若给他提醒。我们现在看到国家已经取消了农民的赋税,这种做法,要是遇到有若了,有若一定会拍手称快,他会讲百姓足了,也就是党和政府的足。即使财政收入少一点,「君用小乏,亦不害其可谓足也」。
蕅益大师《批注》当中说,「格言良策,万古不刊,当与去食去兵章,刻于宫殿」。这一段话,有若讲的这个话,可谓是格言良策,格言就是真理,可以传世的言语;良策是优良的政策,国家要是真正用这个政策,那一定是安定繁荣。万古不刊,这个应该是万古不易的真理。这一章应该与「去食去兵」章,就是前面子贡问政,孔子告诉他这个回答的问题这一章,两章应该都刻于宫殿。宫殿是国家,国君办事的地方,也就是现在我们讲的中南海、美国的白宫,应该刻在这些地方,使国家领导来借鉴。这是第九章讲到这。
【评析】
这一章反映了儒家学派的经济思想,其核心是“富民”思想。鲁国所征的田税是十分之二的税率,即使如此,国家的财政仍然是十分紧张的。这里,有若的观点是,削减田税的税率,改行“彻税”即什一税率,使百姓减轻经济负担。只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可能贫穷。反之,如果对百姓征收过甚,这种短期行为必将使民不聊生,国家经济也就随之衰退了。这种以“富民”为核心的经济思想有其值得借鉴的价值。
盍彻乎:盍,何不。彻,西周奴隶主国家的一种田税制度。旧注曰:“什一而税谓之彻。”
二:抽取十分之二的税。
83年猪女40岁后命运开始好,40岁的猪命最好
4-2983属猪的人十年大运
4-2983属猪的一生婚姻外遇
4-291947年的猪寿终是哪年
4-291959年属猪的是什么命,属猪人运势好不好
4-291971年猪十年大运预测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