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周之德,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舜有五位贤臣,就能治理好天下。周武王也说过:“我有十个帮助我治理国家的臣子。”孔子说:“人才难得,难道不是这样吗?唐尧和虞舜之间及周武王这个时期,人才是最盛了。但十个大臣当中有一个是妇女,实际上只有九个人而已。周文王得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仍然事奉殷朝,周朝的德,可以说是最高的了。”

  这一章是需要解释解释,要不然很难明白。『舜有臣五人』,这是讲舜王他有五位主要的大臣,而使天下大治。这是他有人来辅佐他,靠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必须有人辅佐。说老实话,自己要有德行才能有人辅佐你,自己是关键,感得有贤臣来辅佐,那就能够使天下大治。这五个人,根据《集解》孔安国所说,《论语集解》引用孔安国的话说到,「五人是禹、稷、契、皋陶、伯益」,这五人。那我们稍微解释一下这五个人是谁。禹,大家比较熟悉,他是继承舜的帝业。我们知道大禹治水,黄河当时发大水。禹的父亲叫鲧,治理黄河没有成功,结果他的儿子禹继父亲之事业治理水患,治理得很成功。而且他又把中国,当时中原的那个国土分为九州岛,所以现在我们讲九州岛就是指中国,是大禹那时候分的。大禹的大就是伟大,是尊称禹的,他自己名字,他是姓姒,名文命,号禹。

  第二位臣子是稷,这是指后稷。后稷就是周朝周家的始祖,那时候是在舜禹的时代。后稷相传他的母亲叫姜嫄,到郊外祭祀的时候,踩到巨人的脚印,就感得身孕,后来生下了后稷。因为这种生育是好像非常的异常,所以就觉得不祥,就把他遗弃掉。结果遗弃掉他怎么都不死,牛马避他,不踩他;把他放到山林里头,结果他也没死;放到沟渠冻冰之上,飞鸟居然飞下来用翅膀把他保护着。姜嫄就觉得这个孩子非同小可,有神人保护,就把他收养了。因为整天想要把他遗弃掉,所以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弃。弃从小就很喜欢植物,所以他长大了,他就学着种植。他酷好农耕,从他开始就等于学会了种植五谷,很多的农民跟着效法。后来尧帝知道了就请他出来做农师,教导人民去种植,所以他可以说是种植业的始祖。舜继承帝位之后,就给弃一个封号叫后稷,他是一个农官。后稷之后,他的第三十四代孙就是周武王,叫姬发。武王灭商朝,建立了周朝,后稷是他的始祖。

  第三位是契。契是姓子,名契,叫子契。他是尧帝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他和尧的父亲是帝喾,帝喾之子,子契辅佐尧、辅佐舜。子契是商汤的祖先,子契第十四代孙就是商汤,商汤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所以子契跟后稷,一个是商朝的祖先,一个是周朝的祖先。皋陶,这个是念遥。皋陶,相传他是在舜禹的时候是大理官,就是司法的长官,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法官,他长得清脸鸟嘴,嘴像鸟一样,铁面无私这么一个人。还有伯益,伯益是在舜的时代,是东夷部落的首领。相传伯益帮助大禹治水,很有功绩。当时禹就想让位给伯益,但是伯益他不愿意接受,这些都是很难得的圣贤。结果就隐居深山,所以最后启就继承禹的帝业,开始了夏朝。所以我们看到夏商周三代的祖先,这里都有了,禹是夏朝的祖先,后稷是周朝的祖先,子契是商朝的祖先,伯益是辅佐禹治水的,而且给禹很多的建议,当时禹也是非常器重他。这是舜的五位臣子,都是圣贤。

  下面,『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周武王讲这乱臣十人,这是出自于《尚书·泰誓篇》。「泰誓」是周武王伐纣的时候,要征伐、讨伐纣王的时候,他立下的盟誓,讨伐纣王,这是泰誓。在这一篇里面武王讲到,「予有乱臣十人」。予,就是代表周家,不完全是指武王本人,当然主要是武王,他当时已经做了王,就是那时候的国君。这个「乱」,实际上它不是混乱的那个乱字。在《朱子集注》里面讲,「乱本作乿」,这「乿」在古代那个写法,是我们现在字幕看到的那个写法,是古代的「治」字。这个乱,实际上就是治理的治。所以乱臣就是帮助武王治理天下的贤臣,它是指贤臣,不是乱臣。根据何晏《论语集解》马融所说,这十人是指哪些十人?「十人是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这里他讲南宫适,实际上是南宫括),其余一人是文母」。这十个人,我们也简单介绍一下。

  周公旦是姓姬,名旦,他就是周公,他是武王的弟弟,这是很有名的,制礼作乐,辅佐武王。武王死了以后,他又辅佐武王的儿子成王。第二位是召公奭,召公是武王和周公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一位圣贤,他也辅佐武王灭了商朝。在《诗经》里面就有两篇,一个是「周南」,一个是「召南」。「周南」是记录周公在南方治理国家的时候的那种业绩,还有当时那些地区的那些诗歌。「召南」是对召公,召公奭,姬奭,他们姓姬,女字旁那个姬。第三位太公望,这就是有名的姜太公,他叫吕尚,姓姜,字子牙,姜子牙。他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辅佐文王、武王平定天下。相传他是到了八十岁才出山。他出山也很有味道,他到了西伯文王所在地,找一条河流旁边,叫渭河,钓鱼,他是直钩钓鱼。这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他钓了谁?钓了文王来,文王来请他出山,拜他做大将军,结果辅佐文王、武王得到天下。武王封给他的地,就是齐国,就是他的封地。鲁国,就是孔子的故乡,就是周公所封的地。齐、鲁是相接壤的。

  毕公,他也是姓姬,他是武王的同父异母的弟弟,也是一位贤者。他这个公,不是爵位,那个公侯伯子男的公,不是。它是指什么?在成王继位以后,他是做为成王的老师,属于天子三公之一,所以叫毕公。荣公也是三公之一。太颠属于文王属下四位亲信大臣之一,这四位分别是太颠、闳夭、散宜生和南宫括。闳夭曾经在文王姬昌被纣王囚禁的时候,解救过文王。因为纣王他是好色,闳夭当时献给纣王美女、宝物,就把文王营救出来。当时跟他一起做这个事情,有散宜生,还有姜太公。南宫括,在这里写成南宫适,这个就错误。因为南宫适是孔子时代的人,当时孔子把他哥哥的女儿就嫁给南宫适,其实应该是南宫括,提手旁,括号的括。他也是辅佐周文王兴国,而最后帮助武王灭纣。这是九位臣子。第十位是文母,文母是位女性。当然古注当中有各种说法,有的说是武王的母亲,就是文王的夫人,太姒;有的说是武王的妻子,邑姜。根据这个说法,「武王有乱臣十人」,文母也算他臣子之一,那就不应该是他的母亲。所以文母应该来讲是武王的夫人,叫邑姜。

  《朱子集注》里面就讲到,「九人治外,邑姜治内」。这里朱熹朱夫子他也是认为邑姜,就是武王的妻子是属于文母,第十位。这十人属于武王的臣子,九个人是治外的,男主外,女主内,邑姜是他夫人,帮他治理内院、后宫。主内的很重要,为什么?主内的负责是相夫教子,她护理武王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为武王教养后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最大的不孝就是没有后代、没有传人。周朝能传八百年,最重要的依我看来,不是这些天子他有很好的臣民,最重要的是他们有好的夫人。你看文王的祖母太姜,生王季,王季还有他的两位哥哥,泰伯、仲雍都是圣人。王季娶太任,太任生文王,都是圣人。文王娶太姒,生武王、周公,这都是圣人。为什么她们能生圣人?因为这些女性她们自己就是圣人。

  在记载中说,太任怀文王的时候,就很注重胎教。她是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说傲言。眼睛,不好的不看,能让人产生邪思邪念的绝对不接触。眼不看,耳不听,连心里都不想,口不出傲言。身口意三业都是纯净纯善,所以能孕育出一代圣人。胎教是给他奠定先天之本,再加上生出来以后,后天的教养,母亲做好样子。孩子跟母亲的时间多,特别像文王,他要治理国家,他不可能老是陪着孩子,所以教养孩子的任务落在母亲身上。母亲能教养出武王、周公这样的圣人,那她自己必须要真正有圣德。文王娶太姒,你看《诗经》「关雎」一诗,就是赞美文王的夫人太姒,后妃之德。周朝八百年基业,真是全靠这几位女性。

  武王的夫人也是,邑姜一样也是圣女。根据《大戴礼记·保傅》篇里面的话,「周后妃任成王于身」,周后妃就是邑姜,任就是怀孕,怀成王的时候,武王的儿子是成王。「立而不跂」,跂就是把脚跟抬起来,这样不庄严。站立的时候,两脚稳稳的站在地上,不会翘脚,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差就是把腿分开,坐没有坐相。「独处而不倨」,不倨是把脚伸长,这叫倨,那是放肆的样子。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还能够谨谨慎慎而不放肆,慎独,你看她的德行。「虽怒而不詈」,有使她不高兴的事情,她绝对不会骂人,就是她的口业很清净,口不出傲言。「胎教之谓也」,你看《大戴礼记》里面就讲到胎教,中国古人重视胎教,从周朝初年就开始,三千多年的历史,所以中国人是最懂教育。你看《五种遗规》里面,专门有《养正遗规》、《教女遗规》,这都是教育,教童蒙的,实在讲教育从怀孕第一天开始的。

  这一章讲到「才难」,『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根据《集解》,「孔曰」,就是孔安国说的,「人才难得,岂不然乎」这样解释,就是人才难得,不是这样吗?还反问一句,更加的加重语气。『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唐虞」是唐尧和虞舜,尧帝和舜帝。「之际」的际字,是当后字讲,就是唐尧和虞舜两位圣人之后。「于斯为盛」,于斯,斯是讲周家,以周家所得的人才为最胜。为什么?这里讲周家有十个人。舜只有五个人来帮助他,而武王他有十个人来帮助他,但是其中还有一个妇人,『有妇人焉』,十个人,九个是男的,主外;一个是文母,就是邑姜是女的,所以实为『九人而已』。所谓盛,也就是真正有九位臣子来帮助他,还有一位是自己的太太,所以这显得人才确实不容易得,连周朝武王,历史上最难得的,他只有九个人帮助他,再加上他太太。『三分天下有其二』,这是当时文王他属于商朝的诸侯,他是事奉纣王,但是纣王没有德性,为人暴虐、贪淫,所以这天下三分之二都归附于文王,但是文王还是率领着各国诸侯来服事纣王。「殷」,就是殷商,商朝就是称为殷,服事纣王,而没有要推翻他。文王没有推翻他,到武王,实在是纣王变本加厉,忍无可忍,这时候武王才把他推翻,所以周家的德可以说已到了极处,『可谓至德也已矣』。这是文王至德。

  所以他有这样的德,才有这样的人来帮助他。《礼记·大学》篇里面讲,「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文王、武王之所以有这么多的良臣来辅佐他,因为他自己有德。你看有德,他就有疆土,三分之二当时归附于文王,后来武王伐纣,整个天下都得到了,所以有土。有土就有财,有财就有用,用什么?用财来照顾百姓。现代人他不求德而求财,这叫做舍本逐末,「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所以我们只要求德,财是自然的。

  蕅益大师在批注中说,「叹才难而赞至德,正因德难,故才难耳。倘纣有圣德,则武王并九人,方将同为纣之良臣,又何至以乱臣称哉。亢龙有悔,武王之不幸也甚矣。」蕅益大师他这里讲,孔子这里是叹息人才难得,而赞叹这些圣王的至德,他们有德所以感召人才。为什么说人才难得?实际上「正因德难」,有真正的德行难,所以才会有才难。与其是叹息自己没有人才来帮助我,不如自己好好修德,有德就有人。倘若纣王当时有圣德的话,那武王和他的九位臣民、臣子,一定是同为纣之良臣,为纣来服务,不会想着推翻他。「何至以乱臣称哉」,这个乱臣,我们估计蕅益大师把这个「乿」,还当「乱」字讲。这乱臣是什么?也就是武王跟这几位臣子一起推翻商纣王,所以自己有一种所谓的遗憾,称自己是乱臣。实际上他们不是乱臣,他们是替天行道。

  在《孟子》里面,我们看到有人问过孟子,说「武王伐纣,这不就是臣弒君吗?」但孟子讲过,《孟子·梁惠王》篇说,「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弒君也」。他说纣王只是一夫,一介愚夫、一介恶人,把他给杀了,只是杀一夫,没有说臣弒君,所以「闻诛一夫纣矣」,纣王只是一夫,他没有资格当王,「未闻弒君也」。但是武王有这种遗憾,这里讲的是不幸,「亢龙有悔,武王之不幸」,这是什么?因为纣王太不象样了,所以武王要伐纣,所以落了杀伐的这么一个遗憾,这属于不幸。这个是什么?「亢龙有悔」,这是《周易》里面六十四卦当中首卦干,干卦,每一卦有六爻,干卦第六爻叫「亢龙有悔」。因为爻卦就都是阳的、阳爻,就是一横的,两横的是阴爻。那么六爻都是阳爻,这是代表什么?到了第六爻,这个阳已经发展到极点了,欲进已经无路,而欲退又无门,所以就是有悔。「亢龙有悔」是讲运气到了极点,就要衰落,这是指纣王,夏朝到他那里气数已尽,那是自己暴虐、荒淫而导致的。

  【评析】

  这段当中,孔子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治理天下,必须有人才,而人才是十分难得的。有了人才,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天下就可以太平。当然,这并不就证明孔子的“英雄史观”,因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杰出人物的确发挥了不可低估的巨大作用,这与人民群众的作用,都应该是不可忽视的。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舜有臣五人:传说是禹、稷、契、皋陶、伯益等人。契:音xiè;陶:音yáo。

  乱臣:据《说文》:“乱,治也。”此处所说的“乱臣”,应为“治国之臣”。

  唐虞之际:传说尧在位的时代叫唐,舜在位的时代叫虞。

  斯:指周武王时期。

  有妇人焉:指武王的乱臣十人中有武王之妻邑姜。

  三分天下有其二:《逸周书·程典篇》说:“文王令九州之侯,奉勤于商”。相传当时分九州,文王得六州,是三分之二。

论语,泰伯第八
阅读全文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孔子曰:“才难,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有妇人焉,九人而已。三分天下原文解释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