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道(1)千乘之国(2),敬事(3)而信,节用而爱人(4),使民以时(5)。”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

  这章是讲治国之道。孔子告诉我们治理大国,这个『千乘之国』,「乘」是兵车,一个诸侯国有一千辆兵车这是属于大国,这是讲治大国的方法。这个方法主要有五个关键点。第一是『敬事』,「事」就是国事,「敬」就是恭敬、谨慎的意思,处理国事要恭敬、要谨慎,这是敬事。前面说的「道千乘之国」这个道,不念道,是念第三声导,是治理的意思。治理一个大国,第一重要的就是恭敬谨慎。其实治家和治国都是要恭敬,有恭敬和谨慎才不会有过失,才不会犯大错误。

  第二个是『信』,「信」是诚信。治国者,这是讲到国家的领导人,除了对国事要恭敬、谨慎以外,对人民要诚信,使老百姓对领导人、对政府有信心。你看这真的是治国的根本,假如民众对政府没有信心,那这个国家就危在旦夕。孔子曾经说过,治理国家最重要的是「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足食就是粮食充足;足兵就是国防,国家机器要强大,防御能力强;民信之矣就是人民百姓要对国家政府有信心。这三个比起来,信比兵和食更重要。孔子说,国家可以没有国防机器,没有兵,没有问题;可以没有食,老百姓可能吃都吃不上,还可能维持得下去;但是如果没有了对国家、对政府的信心,那这个国家也就要灭亡。民无信则不立,所以信是立国之根本。民众何以对政府有信心?必须政府领导人他要敬事,他才不会有过失,才能够使老百姓有信心。因此这是要反求诸己,自己能够修身、敬事,自然别人就对我们有信心。

  第三讲『节用』,「节用」就是节约,对财物的节约。一个国家政府,它的收入来自于百姓的税收,财物是来自于民间,假如政府领导人花费太大,这就会给人民百姓造成很大的负担。你看清朝为什么会亡国?这跟慈禧太后有直接关系。慈禧太后把建北洋舰队的军费挪来用,做为建圆明园的费用,为了自己的享受,浪费奢侈,给人民百姓增加了很大的负担,而且又使国防的力量削弱,所以才遭到八国联军入侵的屈辱。《大学》里面讲,「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这是讲治国之道。生之者众是生产得多;食之者寡是消费得少;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就是生产出来的东西,我们效率很高、快速,但是花费用度方面缓慢,这样财富就能够保持充足,这是生财的一个要诀。所以节用很重要,一国如是,其实一个企业不也如是!

  底下说『爱人』,这是第四个。「爱人」就是爱民,在上位的人知民之疾苦,爱护老百姓,将老百姓看作自己的儿女一样的爱护关怀。所以做官的,古时候称父母官。父母官是什么意思?做民之父母,人民百姓需要什么、爱好什么,你能够满足他们,对老百姓不利的,你帮助去除掉。《大学》里讲到的,「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这就是民之父母。所以做领导要有爱心,爱民如子。

  最后第五个是『使民以时』。「使民」就是使人民去工作。士农工商,其中农工商都是在生产和流通货物的。在古时候是农耕社会为主,农业占主导地位,一年四季的季节就非常重要,要按照时节领导人民去从事生产,不能够不按照季节,那是违天时而作,是很难丰收的。我们现在来讲就是在看着这个季节,还有经济的周期,看时运、时节因缘做适当的调控。经济的调控,能使事半而功倍。这五条,一个是敬事,一个是信,一个是节用,一个是爱人,还有使民以时,这是治国之大道。其中敬事而信就是讲到的信,节用就能够足食,爱人、使民以时就能足兵。所以孔子说的「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详细来说就是这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治国之道,它是治国的根本。

  在《朱子集注》里面,他引程子的话说:「此言至浅,然当时诸侯果能此,亦足以治其国矣。圣人言虽至近,上下皆通。此三言者,若推其极,尧舜之治亦不过此。」程子是朱子的私淑老师。二程,程颐、程颢,朱夫子把他们俩都称为程子。程子说,这一章孔子的话看起来好像很浅近,治国之道,讲了这五桩事情,并不是很深,不难懂。但是如果当时,这是讲到孔子的那个时代,周朝末年,八百诸侯国,这些诸侯国果然能够做到这五桩事情,当然国家就大治了。所以圣人讲的话听起来虽然很浅近,可是这里面贯通,上下贯通,下可以治家,上可以治国、治天下。现在我们讲到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领导人果然能做到这五桩事情,这不难达到。所以,果然能够把这五桩事情做到极处、做到究竟圆满,那不就是尧舜之治吗?尧王、舜王当时治理天下,真是无为而治,世界和谐。

  下面朱子也引用了当时宋朝一位学者杨时的解释,原文我就不念了,杨时也是二程的弟子,可以说是朱夫子的老师。杨时说如果在上位的人不能敬事,那在下位的人就会生怠慢,这是自然而然,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在上位的人没有诚信,下位的人就会生疑心。他怀疑什么?我这个领导到底可不可靠?会不会出现危机?他要为自己做打算,他自然就很难忠诚。在下位的人,又怠慢,又有疑虑,那就不能办事了。所以敬事而信,先要上位的领导自己先做到。这上位的领导,不一定是国家领导人而已,凡是一个团体,公司、企业、机关、学校等等,领导人都要先做到敬事而信,这才能够治理好自己的团体单位。

  《易经》上说,「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这是讲节用,节用本身也是爱人。你想想领导要是不能节俭,奢侈浪费,这伤财也伤民。一个政府如果致力于很多不必要的工程,不是真正为人民来服务的,只是要好看的样子,用个好点的说法是形象工程。譬如说一个地方的政府,为了扩充自己的门面,要有一个所谓的好形象,花了很多税收的钱建政府大楼。政府的公务员,工作的环境要求得非常高,跟当地的经济水平不相应,这就会伤民。所以节用这种出发心就是爱民的心。使民以时也是爱民,如果使民不以时,逆着天时来运作,或者现在我们讲的经济周期,一个政府领导如果他不懂得经济周期性的规律,该收紧银根的时候没有收紧,该放松银根刺激生产的时候又没有做到,那就往往会禁锢经济发展。所以领导人需要懂,需要有一定的知识,过去农耕时代需要有农业知识,现在工商时代也要懂得相关的知识,否则即使是有爱人之心,但是他因为不懂,人民百姓也得不到他的恩惠。

  这五桩事情当中,最主要的还是第一桩敬事,以敬为主。因为人能够敬事,他自然就能够谨慎,他就会有诚信,他就能够节用,就会懂得使民以时。如果怠慢心一生,懈怠、放逸了,恭敬心没有了,后头都没有了。当然,这五者它不是独立的,它是相辅相成。朱夫子讲的,这五者是「反复相因,各有次第」。反复相因就是互为因果。譬如说敬事是因,信是果,节用是果,爱人是果,使民以时也是果。讲究诚信是因,他必定也会敬事、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又譬如说,爱人是因,他必定也会敬事而信、节用、使民以时。我们学者要细细的去揣摩,最关键的是内化成自己的人格。虽然现在未必做领导,但这是做人应有的德行,用你的德行来影响他人,你怎么知道没有机会去影响国家的领导人?古人讲到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为本。孔老夫子也是一介常人(平常人),一介凡夫,他并没有出身高贵,不是贵族,更不是王室,平民。可是他就是通过自己的修身,他也能影响家、国、天下,乃至后世。

  【评析】

  孔子在本章中所说的话,主要是对国家的执政者而言的,是关于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他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即要求统治者严肃认真地办理国家各方面事务,恪守信用;节约用度,爱护官吏;役使百姓应注意不误农时等。这是治国安邦的基本点。

  康有为说,孔子的学说是“爱人”,泛爱一切人。但本章里所说的“爱人”则非此意。他所说的“人”不是百姓,而是官吏,是有地位的人;而“民”才是百姓,是被治者役使的对象。可见,“爱人”不是爱一切人,而只是爱统治集团中的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是合理的,反映了孔子的社会思想。但这与“爱人”与否则无太大干系。从另一个角度说,孔子这里是为统治者治理国家、统治百姓出谋划策。

  鲁迅曾经指出:“孔夫子曾经计划过出色的治国的方法,但那都是为了治民众者,即权势者设想的方法,为民众本身的,却一点也没有。”(《且介亭杂文二集·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这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看待孔子治国方略的。因而颇具尖锐性。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1)道:一本作“导”,作动词用。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2)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在孔子时代,千乘之国已经不是大国。

  (3)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4)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5)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要役使百姓按照农时耕作与收获。

论语,学而第一
阅读全文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原文解释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