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孟氏任命阳肤做典狱官,阳肤向曾子请教。曾子说:“在上位的人离开了正道,百姓早就离心离德了。你如果能弄清他们的情况,就应当怜悯他们,而不要自鸣得意。”

  阳肤是曾子的弟子,孟氏是鲁国的下卿,一个大夫。孟氏在这里让『阳肤为士师』,就是任命他做「士师」,士师是典狱官,就是掌管刑狱的,跟我们现在说的检察院、司法院院长这样的一个职务。『问于曾子』,阳肤来请示老师曾子。『曾子曰』,曾子说在上位的人已失其为政之道,民心离散已经很久了。『如得其情』,你如果获得人民犯罪的情实,抓住他,找出证据了,则须『哀矜而勿喜』。「哀矜」是替犯人觉得哀伤,矜是同情、怜悯犯人,不能因得到实情,好像破了这个案子而感到欢喜。为什么?因为人民百姓他犯罪是不得已。一个社会如果缺乏了伦理道德因果教育,这就是失其道。『上失其道』,在上位的人(领导者),自己不学伦理道德因果,也不去推动这些教育,那就天下无道,大乱了。因此老百姓也就不辨善恶、不辨是非,为所欲为,这犯罪的人就多。

  那我们看看现在的这个社会,是不是这个样子?我听说英国现在监牢狱人满为患,政府现在不断的拨出财政款项拼命的盖监狱,为什么?犯罪的人太多了,装不过来了。那小案子没时间管了,你说杀人放火那些大案子才去管,小案子不管了,管不过来,监狱都没地方住,英国现在是这个状况。那我相信许多国家也是这个状况,为什么?「上失其道」。你看在位的人他心里想什么?是想仁义,还是想功利、想名利?你从哪个地方看?看他的行为,你能知道他的心。古人讲看一片树叶能够知秋,知道秋天来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看那豹子,从管里头看只能看到那一个斑,就知道那是豹子。英国现在监狱人满为患,我们知道上失其道。一定在位的人他会想功利,不是想仁义,所以他会出兵打别人。

  那么要让社会安定,人民不犯罪,不是要靠法律。法律只是事后去制裁,是能起到一点警戒的作用,但是它不究竟。究竟的解决方法是靠教育,道德伦理的教育,而教育最重要的,在上位的人先带头,这个重要!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在上位的人自己做得正,个个是君子,老百姓全都成为有德行的君子,不用去教他们,他就自然跟着做了,身教。如果在上位的人不肯这么去行仁义,那么底下的人肯定都是不仁不义,有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民散了,民心涣散。民心涣散,这个国家就脆弱,搞得不好甚至有亡国的危险。

  国家是否强大,不是看你有多少的武器,也不看你的经济实力,看什么?看民心。如果民心团结,这个国家是强大的。这孔子在《论语》当中说的,看一个国家看三桩事,第一,足食,第二足兵,第三民信之矣。一个国家足食,就是丰衣足食,经济发展。第二足兵,武器、军队、国家机器很强大。还有民信之矣,人民百姓对政府的信心,这是凝聚力。这三者要去其一去哪一个?去兵,这个国家机器不是重要问题,老百姓有的吃,老百姓对政府有信心,这个更重要!那剩下这两条再去其一,去哪一条?孔子说去食,然后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人总是要死,没得吃就会死,对,没错。可是如果人民百姓对政府没有信心了,这比没得吃更可怕!如果人民百姓对政府有信心,没得吃,他们能挨饿挨着,一样拥护领导、拥护政府。

  过去共产党打天下就是这样打下来的,跟着共产党打天下的人都是没得吃的,过的最艰苦的这个日子,而且身命都舍掉了,他能打得下天下来,小米加步枪,打得过国民党的飞机大炮。为什么?国民党是足食足兵,共产党只有一个,民信之矣,这是个客观的历史事实。在这一点上,蒋介石确实没有毛泽东高明,毛泽东他懂得聚拢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所以这个是真理,也是亘古不变的,孔子那个时代是如此,现在也是如此。

  如果有人犯罪了,这当典狱官的,做司法工作的,当法官的,「如得其情」,得到了这个犯罪的情实,不能高兴,你看我判罪多高明,一下子抓拿住他,我得狠狠的惩罚他!用这种心态违背了仁慈,要对犯人哀愍。曾子当时说这个话的时候是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末年了,那时候是天下大乱,上失其道。一九七0年代,英国的著名历史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过,说我们当今这个世界局面跟中国春秋时期没什么两样,也不就是诸侯国割据吗?各国大国小国各自想着私利,符合自己利益的,可以损害别国的利益,为了自己利益,可以去打别的国家,春秋时期就是这样。所以春秋无义战,没有是正义的战争,战争都不正义。我们现在这个时代不也是无义战吗?所以曾子这个话现在非常适用,他说出这个话出于一片仁心,难能可贵!给做司法部门工作的人很好的提醒。

  蕅益大师批注当中说,「惟至孝者,方能至慈,堪为万世士师座右铭」。曾子是至孝者,孝到了极致,只有至孝的人,方能有至慈,慈是仁慈,孝和慈前面加个至,这个就广大无边。小孝是对父母,小慈是对儿女,父慈子孝。为什么说小?因为只想到自己一身一家,心量小。大孝呢?范围大了,他想着一国,爱一国的人民,用对父母一样的心对一切的长者去孝敬,用对自己儿女那样的慈心对待所有的晚辈,这是孟子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大孝大慈。那到了至孝至慈,不得了了,那更广泛,不是一国,讲的是天下万世,不仅爱自己本国人民,还爱天下人民,就是全世界人民都爱,没有国界,没有界限。既没有空间的界限,也没有时间的界限,不是只爱现代的人,还爱后世、万世天下人,这是至孝至慈。曾子堪称是如此之人,那是圣人。

  那么佛的这个境界就更高,不仅爱天下人,一天下还是小,一个地球而已,宇宙里面像地球这样的星球多得不得了,每一个星球都有众生。爱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十方三世,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过去无量劫,未来无量劫,现在遍法界虚空界,每一个众生都爱,这叫至孝至慈,达到圆满。所以可见得圣贤之道不外乎就是孝慈的圆满。那么曾子这个话堪为万世士师座右铭,座右铭是自己要放在案头常常提醒。士师就是司法部门的人,那泛指公务员,泛指国家领导、各级领导。当我们抓住底下的人的毛病,譬如说一个老板抓住员工的毛病,员工犯错误了,那你要什么样的心,是很欢喜吗?我终于抓到你了,你看我怎么惩罚你!这种心态不仁,仁心是什么?看到他犯法,看到他犯错误,自己要自责,我没把他教好,哀矜勿喜,我怜悯他,同时也要自己责备自己,自我批评。

  古代的帝王都是这样,真正圣贤君王譬如说遇到大的灾难,他会怎么做?沐浴斋戒,然后对天祈祷,请求上天怜悯,恕国家人民之罪,恕自己之罪,然后自己大赦天下,用仁恕之心感格上苍,化解灾难,这是仁君!自己如果有错误了,下罪己诏。罪己诏是自己认罪,不责怪底下的人,像底下什么贪污受贿的,不再责怪他,是我没做好,我失了道,所以民心涣散。要责怪,我责怪我自己。就像商朝汤王所说的,「万方有罪,罪在朕躬」。你看汤王当时是九年大旱,这是天灾,那我们学习圣贤经典的人知道,其实没有天灾,只有人祸。灾害怎么来的?都是人造业所感召的。你说我们现在全球气候变暖,这是天灾吗?是人祸,人为的因素,那实质上就是人造作恶业感得这个灾难,那怎么化解?要回头,要改邪归正,断恶修善,要忏悔。

  所以汤王当时遇到这个旱情,有人建议说,我们应该找一个活人做牺牲,祭祀上苍,请求上天恕罪。汤王说,不要找别人,要找就找我。于是他就命人把柴堆起来,自己坐到柴上,让人点火,自己做牺牲。人民百姓没有罪,有罪是在我一个人身上,我去承当!结果这一声令下,点火,立刻天降大雨。《尚书》上记载的历史事实,至诚感通,这叫圣王。这个人能够救世间,所以要帮助世界消灾免难,没有圣贤出世怎么行!

  谁来做圣贤?我们天天求,上天降个圣贤下来吧!有没有圣贤?恐怕没有。为什么你自己不做圣贤?你这个求圣贤叫心外求法,求不到的,自己做圣贤!怎么做?修仁行义,改过自新,过去的过失毛病改过来,天天反省对照,看看我的心行跟孔子、曾子这些圣贤,在《论语》当中说的,有什么差距?特别是体会圣贤人的那分存心,他为什么会这么做?他为什么会这么说?他的心是什么样的?去体会,然后改自己的心,把不仁的心改成仁,把不义的心改成义,把不忠不恕的心改成忠恕,仁义忠恕做到了,你得到了圣贤心法,你做圣人,你就能够救世。古人讲得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我们是平民老百姓,我们也有责任,天下灾难,我们也有责任。我们去先做一个好榜样,身教,进而用言教帮助这个世间人回头,帮助他们改邪归正,就能够离苦得乐,灾难自然化除,自然就能够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世界和谐。所以万世士师座右铭,我们也应该把曾子这个话当作座右铭,曾子这个就是讲到一切要用仁恕之心对待万物。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阳肤:曾子的学生。

  矜:怜悯。

论语,子张第十九
阅读全文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问于曾子。曾子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原文解释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