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子曰:“孰谓微生高(1)直?或乞醯(2)焉,乞诸其邻而与之。”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这一段孔子讲,『孰谓微生高直』,「微生高」是个人,这是讲谁说微生高是一个正直的人?这个「直」,底下有讲法的,我们等一下跟大家一起分享,先讲微生高其人。《雪公讲要》里面,有讲到他的一个故事,说「微生高,鲁人,姓微生,名高」,他复姓微生。「《国策》、《庄子》、《汉书》,《古今人表》」,这里面都有记载,这些都是历史上记载的。这些书当中,「微皆作尾」,所以也叫尾生。「高有直名」,微生高他以他的耿直著名,人家都知道他是一个很耿直的人。这底下讲了他一个事,「如与女子约会于桥下」,可能他跟一个女孩子谈恋爱,跟这个女孩子约会于桥下。结果「女子未至,大雨,水至」,女孩子没来,大水来了,下大雨,冲来了。结果微生高「高守其信,抱桥柱不去,溺死」,这个人也了不得,守信。跟这个女孩子约会,女孩子没来,人家可能想,下大雨了,他也不会来了,就没去。没想到微生高他来真的,看到女子不来,他也不走,抱着桥柱,大水就淹,宁愿淹死,他(也)不走。所以「时人以为信既如是,直亦可知」,当时的人都对微生高挺赞叹的,以为他真正是守信的好榜样,以为信就应该是这样。这是一种误解,这个不是真信。这个直,亦可知,直比信来讲应该是更进一步,他要是正直。大概也有人讲微生高这个人很正直,守信和正直是连成一体的,所以都很赞叹他。

  当然,这种人也是很难得,该不该这样?当然不必,可是他也是做绝了。所以「孔子不以为然」,不认为他是个正直的人,就举了一个例子,说「举转乞酰而与或人之事」,酰就是醋,他举了一个事,就是有人来向他要一瓶醋。大概是邻居,做饭的时候需要醋,就问他要,跟他乞请醋。『乞诸其邻而与之』,结果这个人当时他就,微生高他自己家没醋,他就跟别人要了个醋,跟邻居家要了醋,转送给他,这等于是借花献佛。这是什么?这个事情证明他不是一个正直的人,所以「证其非直。古注或谓微生乞诸其邻,冒为己物以与人,然孔子只说直,未说其它」,有的古注来了一个诠释,说微生这个人当时就向邻居家去乞求醋,要那个醋,「冒以己物」,说这个醋就是自己的,然后给向他要醋的人,那等于是说,这是撒谎了,有古注这种说法。

  但是雪公认为,这个没有根据,没有事实根据,只是先儒一个猜测。这里讲,说「然孔子只说直,未说其它」,孔子是就事论事,就说微生不属于直,他没有那种正直,他没有说其它,没有说他骗人。或许微生当时没有冒认自己的醋,只是转手借给人,送给别人。但是这里面已经有一些不实在的味道,如果真正是你没有醋,他为什么不直截了当告诉对方,说我没有醋,就行了。那你愿意帮他,可以帮他去别人那里要醋。这个心,我们看孔子观察得很细腻,细微的那个心里头带着虚假的念头。虽然他未必是冒认,说出来这个醋是自己的,但是难免有这种念头。那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自己,平日跟人交往,对自己的心念观察有没有这么细致?所以想要成就仁的境界,那真得要一丝不苟才行。

  下面我们来看雪公的诠译,「直心是德,直者真心」。能有这种直心,直心是不弯曲,没有任何委曲、欺诈的心,这是德,这个心是真心。真心里面没有带丝毫的妄,没有带丝毫的假,完全是纯真。我们来看雪公引了几个人,历史上的几个故事做为例子,让我们体会什么叫直心。佛法里面也很注重这个直心,所谓「直心是道场」。菩提心有一个定义,是说什么?直心、深心、大悲心。第一个就是直心,直心就是真诚心,诚到极处,没有丝毫的虚妄,这叫直心。有了直心,就能够得到仁的境界。

  底下雪公说,「春秋卫大夫史鱼尸谏灵公」,史鱼这个人是春秋时候卫国的大夫。当时卫公,卫灵公,他的叔子设家宴招待灵公。史鱼告诫说,「你富贵,但是国君很贫乏,必遭祸殃」。这是什么?叔子他家里是非常富贵,但是卫国的国君反而比较贫穷,这等于什么?臣子富贵超过了国君,这不是好事,这会招来殃祸。所以免祸的办法只有什么?「富而不骄,谨守臣道」,这是史鱼告诫叔子要守本分,不能够富贵超过自己国君。这是说明他怎么?对朋友能够直心劝谏。

  当时卫灵公朝中有一位大臣叫蘧伯玉,这是一位贤人。史鱼也多次向卫灵公进谏,让卫灵公重用蘧伯玉。史鱼到临死的时候,还嘱咐家人把他的进谏告知卫灵公。怎么进谏法?停尸,不做丧事,这叫「尸谏」。劝勉灵公要选贤用能,这就是历史上称的尸谏。所以孔子赞叹史鱼,说「直哉史鱼」,这是真正直,直心。「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矢是什么?那个箭,箭都是很直的,不管国家有道还是无道,他能做到直心直行,所以孔子赞叹他。这是讲史鱼尸谏的故事。

  底下雪公又讲,「晋之史官董狐之笔,直书赵盾弒其君」,这是第二个故事。是讲春秋晋国,晋国的史官有一个叫董狐的。因为在晋国的时候,执政大臣赵盾多次劝谏晋灵公,当时的国君叫晋灵公,不要残害臣民。因为这个国君当时聚敛民财,昏庸无道,所以赵盾就多次劝勉、劝谏。但是晋灵公不听,反而更加的肆意妄为。赵盾逼于无奈,只好出逃,逃离了晋国。结果到了晋国边境的时候,就听说自己的族弟,叫赵穿,已经把晋灵公给杀掉了,这是弒君。当时赵盾就返回晋国,继续执政,结果董狐把这个事情就记载为「赵盾弒其君」。董狐是个史官,记载历史,说晋灵公应该是赵盾杀的。为什么这么说?赵盾当时他辩解,「国君是赵穿杀的,不是我杀,这怎么是我的罪?」结果董狐这个理由是说,你是国家重臣,你逃亡还没离开国境,你返回来,居然没有去讨伐弒君的人,你的族弟把国君杀了,你没有去惩罚他,那不就等于你也杀了国君一样?所以你这个罪名就得担。这是什么?董狐写历史,那真的是,谁有责任,绝对不放过。赵穿固然有弒君之罪,赵盾也不能逃避。

  所以儒家主张不能够杀害自己的国君,不能够造反,只能是什么?力谏。所谓「文死谏」,做大臣的以死来劝谏自己国君,改恶行善,死而无憾,这才叫忠臣,这个也是真正尽自己忠的本分。在其位,我们就尽到自己的责任;不在其位,我们不谋其政。在其位就得谋其政,死而后已。所以举到史鱼尸谏和董狐之笔,这都是直,「皆是直」,这两个人都是直心。「然有事不直而理直者」,刚才举的这两个人,是理也直、事也直。理和事,这两个人都做到了直。

  当然还有事可能看起来不直,有委曲,但是理是直的,按照道理来讲应该是这样。这里讲到《论语》里面举出的一例,叫「如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这是什么?有一个人叫叶公,是楚国的大夫。有一天跟孔子说,「吾党有直躬者」,这个直躬,直是什么?就是他很正直,说我们的乡党有一个叫躬的人,非常直,很正直。怎么正直法?说「其父攘羊,而子证之」,他的父亲把一个邻居家的羊给偷了,他就去揭发他父亲,给他父亲证实是有罪的。叶公认为这个儿子很直,刚正不阿。结果孔子不以为然,「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说我们乡党的人讲的直,跟你说的不一样,怎么?「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这个话我们好好体会。假如你是那个儿子,你爸爸偷了羊,你是去告官还是干什么?我曾经就把这个问题问过很多人,有的人说告官是不应该,可能我会跟邻居讲,说对不起,我爸爸偷了你家羊,我现在把钱还给你,或者把那个羊还给你。这种情况等于说还是揭发他父亲,让那邻居知道。那怎么办?有的说,我就偷偷的把那羊从我父亲那偷回去,还给那邻居,这好像也不太理想。说来说去,最后有一种说法最令我满意,是什么?假如我是这个儿子,我会怎么样?我会跟邻居说,这个羊是我偷的,我去自首。邻居要把我拉进官府,那我就去受刑罚,替自己的父亲受刑罚。这叫什么?「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做儿子的应该对父亲的这些罪恶加以一些隐含。这是什么?这是一种孝心,心上是直的,但是做的事好像不直。因为确实不是这个儿子偷的,但是他认他偷,事上不直,但是理上是直。这样让他父亲惭愧,是儿子给父亲改过自新的机会。子为父隐是有这个好处,父为子隐也是这样的一个意思。不伤父子之间的亲情,同时又给父亲有改过自新的机会,这叫直。

  底下又有,「又如孔子不见阳货,择其它适而回访之,此皆是直,是权变之直,微生高不直也」。这又举了孔子一个例子,孔子不见阳货,阳货是当时鲁国季氏的家臣阳虎。这个人也是非常蛮横,但是他很厉害,他控制了季氏家的整个家族的军政大权。孔子以为阳虎是一个小人,不与他为伍。阳虎很想让他出来服务,孔子就是不出来,甚至不跟他相见。所以孔子不见阳货,阳货很想见孔子,就怎么想?他有一天看孔子不在家,于是给他送了一只蒸熟的小猪。按照礼来讲,孔子家里接受了阳虎的礼物,不能不受,而且不能不回拜,一定要回访。怎么办?孔子也想了一个计策,趁着阳虎出门的时候,然后他再去阳虎家回访。但是很不巧,他回访回来之后,在路上碰到阳虎了。这冤家路窄,逃不掉的。这个是什么?是讲的这个故事,孔子不见阳货。那是什么?他做的这个事,我们看起来好像有点不直,不想见就不见,为什么还趁着阳虎不在家还回访一次。

  那我们现代人都很多是这样的,不见就不见,管他。这样按着《周礼》来讲,就不符合礼。孔子这是什么?他要事事循礼,他用心是直的,他要恢复礼治,那自己一举一动都要符合礼,否则你推行礼,你都不讲礼,那等于落给阳货一个把柄,所以孔子做得非常的周到。这是什么?事不直,但是理是直的,这是要有智慧,这叫权变,权巧方便。「此皆是直,是权变之直」。这个直不是微生高所知也。微生高没这个智慧,他跟女孩子约会,女孩子不来,他就抱着柱子死了,这没有任何权变,说老实话,也不符合礼。你这不等于自杀,自杀就大不孝。《孝经》上讲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微生高等于在历史上开创了为情自杀的先河,所以现在我们看到不少的年轻人,谈恋爱失败就跳楼、就割腕,这就是不直!这就是什么?不孝,大不孝!父母养我们,生我们、养我们一场,那真不容易!上了大学,谈恋爱,遇到感情纠葛就跳楼、自杀了,这真的是非常不对。所以孔子对微生高没有赞叹,说「孰谓微生高直」,谁说微生高是直?他心不直!他守的是小信,大信就没有了。

  好,我们来看蕅益大师批注中说,「卓吾云:维直道也,非讥议微生高也。」李卓吾这里说,孔子讲这一章「维直道也」,为的是让我们体会什么叫直心,是就这个而说,就事论事,让我们学会用直心,而且这个直心也要懂得权巧方便。在这里孔子不是在骂微生高,不是在讥讽微生高,也不是评议他,是为了教学,用他做例子,教学方便。君子绝对不会讥讽人,绝对不会骂人,一切人都是好人。君子只学人优点,见贤思齐,见不贤即内省。微生高这一点不贤,不贤,我们内省,我们想想该怎么个直法,该怎么样守信,这就学到了。

  孔子他就懂得权巧方便,你看他在卫国的时候,遇到一个叛臣想要造反,他知道了。结果那叛臣用兵把孔子一行围住,不让孔子回到卫国的国都报告国君,不让他走,非得让他发誓。说你孔子这天下闻名的圣贤,你要在我面前发誓,对天发誓,说我放了你,你不能够回卫国国都。结果孔子就发誓,说我不回卫国国都。这些叛臣的军队就放了他们,知道孔子是很守信的,发了誓哪里会改变?结果这些军队一走,孔子说,「我们现在回卫国国都,立刻报告卫国国君,有人造反」。这是什么?非信之信。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信用,但是这才是真正的信,对大众、对百姓有信。一个国家造反了、乱了,那你国家生灵涂炭,这个是有负于国民。所以孔子这时候完全不想自己,就想天下万民,宁愿自己背着不守信用的骂名,他也要帮助这个国家安定团结。从这里我们去体会,这个信跟微生高那个信,那真的是不可同日而语。

  【评析】

  微生高从邻居家讨醋给来讨醋的人,并不直说自己没有,对此,孔子认为他并不直率。但在另外的篇章里孔子却提出“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而且加以提倡,这在他看来,就不是什么“不直”了。对于这种“不直”,孔子只能用父慈子孝来加以解释了。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1)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鲁国人。当时人认为他为直率。

  (2)醯:音xī,即醋。

论语,公冶长第五
阅读全文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全唐诗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全宋词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原文解释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