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子曰:“道不行,乘桴(1)浮于海,从(2)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这一章,我们看《雪公讲要》。先是文字上的训诂,先释词。这个『桴』,木字旁这个桴,按马融的批注,马融是汉朝的大儒,是郑康成的老师。他批注,他也是经学家,批注《论语》,说桴叫「编竹木也」,就是一种竹编起来的,「大者曰筏,小者曰桴」。这个我们就懂了,像过河、渡河用的竹筏。竹子编得很大,比较宽的那叫筏,小的叫桴。所以小的那个筏就叫桴。「材,郑注为桴之材」,这是讲『无所取材』最后一个字「材」,郑康成的批注,这是讲做桴的那个材料。「皇疏又训哉字」,这个说法不一样,皇侃对这个文字的训诂,他说这个材实际上通那个哉字,所以「无所取材」应该念成无所取哉,因为材哉古字是相同。朱子的批注,朱熹他《四书集注》中说「材,裁也」,这是裁剪的裁,是当动词讲,所以取材就是做裁剪。这三个意思都讲得通。

  我们看雪公的《讲要》,说「孔子不能行道于鲁,乃周游列国,亦不能行,遂有此言」。这是解释『子曰:道不行』。这个「道」就是我们通常讲夫子之道,夫子之道就是圣人之道。圣人之道不是夫子自己发明的,夫子自己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所以夫子圣人之道,实际上就是本性中自然流露出来的道,每个人原来具足的。你跟孔子、跟圣人一样,这就是刚才讲的理即圣,在理上讲你跟圣人是一样,你也有自性,你也有本性。所以,不是说圣人发明一套东西让你去遵守,不是。你成了圣人,你跟孔子做的、说的都是一样的。我们具体来讲,这个道,孔子当时推行周公之道。周公之道也是自性自然流露,圣人之道。孔子希望在自己的家乡鲁国来推行周礼、周公之道,但是得不到当政者的认同,孔子最后只好出行了,周游列国。我们晓得,他周游列国十四年。到每一个国家,都带着这样的政治理想,希望有国家能够采用它,有国君任用他,使他能够施展这个抱负,但是也办不到。所以最后行道不能,就有这个感叹,说「道不行」,这个道没办法推行。

  『乘桴浮于海』,这个什么意思?「意谓乘桴于海虽危险,然为行道,无所顾虑。」行道,这不是一桩容易的事,有时候是很危险的。夫子也是在周游列国当中,你看他有「陈蔡绝粮」,挨饿,差不多要饿死;路过宋国的时候也差点被司马桓魋给杀害,确实也是历尽沧桑。所以孔子感叹,行道就好像脚踏着小的竹筏去过海一样,这是一个很危险的事情。然而为了行道,无所顾虑,将生死置之度外。君子能够舍身取义,杀身成仁。为了仁义,身命可以放下,没有什么顾虑。更何况,圣贤都明白,这一身不是我,这只是我的,像一件衣服一样。他拿来用,做为工具可以,那把它杀掉了,杀掉了可以换一个衣服、换一个工具,生命是永恒的,灵性是不灭的,所以更无所顾虑了。真是像孔子讲的,「朝闻道,夕死可矣」,早上听到了道,马上死了都可以。那我们闻了道还没死,就得行道。行道怎么行?真正按圣贤人的教诲去力行,用我们的身行做为大众的榜样,让大家也都跟着来行道修德,这是我们行道。

  下面讲,「门人中有能从我之勇者,其为仲由与」。这是孔子嘉许子路。《论语》中这个话讲,「从我者」,从就是跟我、跟从的意思。『从我者,其由与』,由是子路的名。这个意思就是说,在门人当中,就是自己的弟子里头,跟着我周游列国,推行圣人之道的勇士里头,子路就是一位。仲由是子路,这是孔子对子路的赞叹。刚才我们讲到的,勇者不惧,子路是很勇敢,他没有畏惧,死都不害怕,那还害怕什么?所以跟着孔子去周游列国。当然,跟随孔子的还有很多弟子。孔子到每一个国家,其实他讲什么?不外乎都是劝告这些国家的领导人,推行伦理、道德、仁爱的教育。他不主张用武力的手段,他主张仁政,所以孔子当年实际上是做和谐世界的工作。当时因为交通不发达,从一个国家到一个国家只能靠走路和马车,所以走的地方并不大,都是没有离开中原地带。

  时至今天,我们想到我们的恩师,他不也是周游列国吗?你看他现在周游列国坐飞机,不是坐马车。这个工具比过去先进,可是从事的事业是一样的,不就是从事孔老夫子的事业?到处去接触这些国家领导人、宗教的领袖,都是劝告他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要推动教育,要弘扬伦理、道德、因果的教育。唯有靠教育,才能够转化民心,才能使人民改恶修善、破迷开悟,这是构建和谐世界的根本。我们也有幸跟随着恩师周游列国,真的是跑了不少地方。看到子路跟随自己的恩师孔老夫子去周游列国,真是勇者无惧,这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当然,老师的意思不是让做弟子的只是跟随而已,跟随着是学习,学会了,将来你要把接力棒接下来,继续往下干。同时培养下一代接力棒的人,让这个圣贤之道能够一代代传下去。老人家现在,他跟我们大家也讲,现在年纪大了,八十四高龄,远远超过孔子的年岁。孔子回到自己家乡六十八岁,他就不再周游了。现在我们老人家八十四,然后他才说,现在也不希望老是出门,逐渐逐渐的希望把这些工作移交给年轻人去办。这都是鼓励年轻人要承担起这个使命。

  像上一次,这是上一个月,师父老人家就让我代表他,到日本参加国际和平论坛,江本胜博士主持的。让我去代表他老人家发表演讲,这是我们尝试着,也开始独立的去承担这一点工作。当然,我们的力度,我弘扬的效果远远比不上我们的恩师。什么原因?自己德不够,这德望不够,德和望,德行名望都不够,但是要一点点去做、一点点去积累经验。过去真的不敢,没有信心,现在逐渐逐渐把信心培养起来。也是希望有更多发心的年轻人走出来,正如古人讲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要有这分担当。要想到什么?现在世界不和平,天灾人祸频繁,是我的责任,所以我要勇于站出来,要有那分救度世间苦难众生、舍我其谁这样的一种气概。志要高远,但是我们的气要谦下、谦卑,其志如钢,气如绵,你不能有傲气,但是要有那分志气。

  所以孔子在这里赞叹子路那种勇于担当,赞叹子路,我们要知道孔子绝对不是赞叹某一个人。他说这个话,实际上也是鼓励子路,鼓励这些弟子们勇于去承当,将夫子之道传下去。夫子虽然不周游列国了,不能够再做推行、弘扬的工作了,弟子们要去弘扬。这是《中庸》上讲的,「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要继承先辈的志向和他的事业。所以孔子这里主要是鼓励,不是说要去赞子路。但是子路他听了这个话,『子路闻之喜』,他听到这个话很欢喜了,这就错了,你没有真正体会老师的意思。老师说这个话,不是说你怎么好,而是说希望大家要去承当,鼓励的意思。所以他这一欢喜,「孔子乃曰」,孔子就说话了,「由也勇过于我,不合中道」,这是底下讲的『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立刻就给他批评,所以刚刚尾巴翘起来,就给他打下去。

  孔子真的是非常懂得机会教育,一看到苗头不对,立刻打压,把弟子们的这些习气给它打压下去。所以他讲说「由也勇过于我」,子路他虽然是很骁勇。我们知道子路也是一个大将,上阵杀敌是无人能及的,是非常骁勇。但是「不合中道」,这是有勇无谋,不懂得中道。圣人善用中道,行中道,所以子路远远不及。「然而,再取如子路此种人材亦无矣」,雪公在这里的批注他是讲到这一层意思,也是很好的。他说「无所取材」意思讲,虽然子路不合中道,但是再找一个像子路的人也都没有办法找到,难找。说这个话,还是鼓励大家发心,希望大家勇于去承当,要至少学子路,最好能超过子路。这一层意思讲得很好。

  我们再看朱熹《朱子集注》当中的意思。他讲的意思不一样,也是讲得通。朱子解释说,「材,与裁同」,跟那个裁剪的裁一样,「古字借用」,这是通假字。然后引他的私淑老师程子,「程子曰」。程子应该是指程颐或者程颢,这兄弟两个人,都是朱熹的私淑老师。这就是说,程子跟朱子没有见过面,程子是北宋人,朱子是南宋人,但是朱子学程子,专学这家的,所以成为程子门下的私淑弟子。他学到这些学问,确实比程子的弟子更优秀。譬如说我们讲到的,朱子也引用的,像谢良佐等等这些弟子,名气都不如朱子大。朱子学得超过了程子自己的弟子。可见得,要像老师学,不一定说天天跟着老师身边。你真正学老师的著作,你也能够成就非凡。你要不真正去学,天天跟着老师身边,也不管用。

  程子这里讲,「浮海之叹,伤天下之无贤君也」。这是孔子的感叹,说我行道就好像乘着小竹筏过海一样,太难、太危险了,这是感伤。感伤什么?天下没有贤君,没有人能够真正赏识孔子、任用孔子。「子路勇于义,故谓其能从己,皆假设之言耳。」子路勇,他勇于义,因为做推行圣人之道的工作这是义,道义,应该做,圣人应该做,所以子路勇于担当,是夫子所赞叹。所以说他能够从己,就是跟从着夫子去行道。当然这是假设之言,孔子的意思不在于赞叹子路,而是在鼓励后学去推行圣人之道。只是假藉子路来传达这个意思,就不要听错。结果「子路以为实然」,子路把它听实了,以为真的是夫子在赞叹自己了,「而喜夫子之与己」,与就是赞叹、赞许自己。他就欢喜了。结果夫子就批评他,「故夫子美其勇,而讥其不能裁度事理,以适于义也」。孔老夫子赞叹他勇,马上就批评他,这讥是批评,批评他不能够裁度事理。

  所以「无所取材」,这个材是批评子路的话,你不懂得裁度事理。就是你听话都听不出这个理来,听都不会听。当然,他这是有勇无谋,所以不懂得。虽然有担当的勇气,但是不懂得怎么去担当。勇于义,但是他不能「适于义」。适是去落实了,他不懂怎么做,有勇无谋。这个道理也讲得通,这是朱夫子《集注》当中的意思,就把「无所取材」解释为不能裁度事理。雪公讲「无所取材」,就是说像子路这种人才也没有了,就这个意思,两种说法都讲得通。

  我们再看蕅益大师批注,「正为点醒子路而发,非是叹道不行」。这是直截了当把孔子的意思给我们揭发出来。所以夫子讲这个话,赞叹子路,说他好勇而已,实际上是点醒子路。所以孔子在这里是教学,先提起一个话头,说自己不能行道,这个道没办法推行,是你子路一直跟着我,很勇敢。做老师的非常了解弟子的程度,知道做弟子的他会有什么反应,这都在他意料当中。所以子路听了这话很欢喜,早在夫子意料当中。正好用这个话头来点醒子路,说你只有好勇,「无所取材」。这个材,蕅益大师也是沿用朱子的意思,就是你不懂得裁度事理。所以这句话不是「叹道不行」,而是用说自己没办法弘扬道,来借着这个话头子,来教化子路。这是圣人教学的善巧方便,真叫循循善诱。蕅益大师的解释是第三层意思,这三个意思都讲得通。但是如果我们深深去体会,我觉得应该还是蕅益大师的意思讲得好。

  【评析】

  孔子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极力推行他的礼制、德政主张。但他也担心自己的主张行不通,打算适当的时候乘筏到海外去。他认为子路有勇,可以跟随他一同前去,但同时又指出子路的不足乃在于仅有勇而已。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1)桴:音fū,用来过河的木筏子。

  (2)从:跟随、随从。

论语,公冶长第五
阅读全文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原文解释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