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论语名句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作者:佚名论语名句[挑错/完善]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5)。君子务本(6),本立而道生(7)。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8)?”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有子说:”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

  『有子』是孔子的弟子,姓有,名若,有若。在这里称呼有子,想必是有子的学生把这句话写下来的,所以称呼老师叫有子。『孝弟』在《朱子集注》里面解释说:「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这个解释非常的浅显易懂。对父母有爱心这就是孝,心必有其事,对父母一定要尽心竭力的去侍奉。对兄长,还是用这个爱心,善事兄长也是尽心竭力的奉侍。这个心对父母叫孝,对兄长叫悌,实际上同是一个仁心。这个仁心在五伦关系里面的运用就有不同的德,。对父母叫孝,对儿女叫慈,父慈子孝。对兄长就是恭敬,对弟弟就是友爱,兄友弟恭。对领导是忠心,对下级是仁爱,爱护他、关怀他,君仁臣忠,君是领导,臣是被领导。在夫妇来讲,夫义妇听,义就是讲道义、恩义、情义,听是温顺和谐。跟朋友之间,跟一切的亲友,做到长惠幼顺,互相的要有恩惠,长一辈的,或者是年长的,对年幼的要有爱护、恩惠;年幼的对年长的,要顺服、要尊重。你看五伦里面讲的十义,就是十种义务,都是同一个仁心的体现。这个仁心,我们现在讲爱心,仁者爱人。

  一个人能够有孝悌,他就很少会犯上。『犯上』是敢犯在上的人。譬如说被领导的(下级的),对于领导敢犯、冒犯。这个『鲜』就是少的意思。『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未之有也是没有的事。这个作乱就是悖逆争斗的事情,叛乱。这句话《朱子集注》当中他解释说:「此言人能孝弟,则其心和顺,少好犯上,必不好作乱也」,这是非常直接的解释。一个人能够有孝心、悌心,能够孝敬父母、尊重兄长,他的心是和顺的,这个和顺的心怎么可能有犯上!犯上是一种悖逆的心,现在我们讲逆反心理。有逆反心理不是好事,现在有逆反心理,将来就会犯上作乱。不犯上,也就不可能会作乱。

  这句话有子讲,为人孝悌,不好犯上,不好作乱,是承接着前面一章,学而时习之这章接下来讲的,这里面也有一点连带的关系。前面讲的学,学什么?大学之道就是讲什么?明明德,讲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是对内的,内心里的学问。在外的学问,新民,也可以叫亲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亲民就是爱护关怀大众,让民众也能跟我一样明明德。还有修、齐、治、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在外。内是体,外是用。这个体是仁,仁爱的仁,外面这个用是行仁,也就是为仁。这里讲的『其为仁之本与』,这个「为仁」就是行仁的意思,就是仁之体的运用。夫子的学问就是仁学,所以待人处世接物无不是仁。因为他已经恢复仁之体,就是明明德,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体恢复了,用出来的无不是仁。

  这里举出孝悌,这是行仁,这也是修身的含义。「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物,你是什么样的阶层、福报,你都要修身,修身是根本。这里举出孝悌来做例子,孝悌是德之本,修身就是孝悌,孝悌是具体落实。《中庸》上讲,「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所以修身具体而言,在这里讲孝悌,孝悌就是仁的落实,仁的运用。一个人有孝悌,他不会犯上,不会犯上,这一家就齐了。像儿女对父母绝对没有冒犯,没有逆反心理,这叫齐家,家里和谐了。家齐而国治,不好作乱,这就是国治,就国家和谐了。所以和谐社会,从我家做起。《大学》里讲,「一家仁,一国兴仁」,就是这个道理。讲来讲去还是依仁而修。

  所以底下讲,『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个务本的「务」字是专力的意思,就是专在这上下功夫。「本」就是根本,君子修身立德抓住根本。「本立而道生」,这个根本立了,这个道自己就自然生了。什么道?具体而言是大学之道、圣人之道。所以圣人之道,它的根本在哪里?孝悌!可以说整个圣贤之道就是孝悌的圆满落实。因此这里讲孝悌是「为仁之本」,这是抓到了根本,能够孝悌,仁道自然而生。所以《朱子集注》里面引程子的话说,「孝弟,顺德也,故不好犯上,岂复有逆理乱常之事。德有本,本立则其道充大。孝弟行于家,而后仁爱及于物,所谓亲亲而仁民也。故为仁以孝弟为本。论性,则以仁为孝弟之本」。程子讲孝悌是顺德。这个顺德是什么?随顺自性的德行,也就是性德的意思。有顺的德就不好犯上,那怎么会有悖逆伦理、坏乱伦常的事情发生?所以德有它的根本,根本立了,所修之道也就能够发扬光大了。像一棵树,根深则叶茂。所以孝悌在一家当中能够落实。谁落实?我落实,不能要求别人,要从我做起。这个孝心扩展出去,对于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用孝悌之心,这就是仁爱,仁爱及于万物。所以孟子讲到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孝悌之心的发扬光大。所以圣人没有别的,孟子讲的,「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尧舜是圣人,圣人讲什么?就是孝悌的圆满落实,他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像对自己的父母兄长一样的去尽孝悌,这就是圣人。所以为仁是以孝悌为根本,这是从修德上来讲。

  底下说性,论性是性德上来讲,仁是孝悌的根本。刚才讲的,仁是爱心。这个爱心,对父母就是孝,对兄长是悌,对不同的关系,就体现不同的德行而已,都是同一个爱心。所以论性,仁是孝悌之本;论修,孝悌是为仁之本。讲修德和性德,从这两方面讲。性德是本有的,仁义礼智这是性德,人人本来具足的,一个都不会欠缺,每个人一点都不会欠缺,圣人如此,我也如此,你也如此,他也如此。但是我们现在迷失了性德,就是《大学》讲的,没有明明德,是迷了我们的明德。那怎么办?要靠修德。修德是什么?孝悌,为仁,去行仁就是孝悌,这是修德。所谓修德有功,性德方显,你不去修,虽然你有性德,你也没有办法回归自性让性德显发出来,所以一定要修,修身为本。

  实在讲知行是合一的,你觉悟了,自己有性德,你就必定会努力的修身,所修的还是修在你的性上,所谓全性起修,全修在性,性修是不二的。从体上讲是性德,从用上讲是修德。我们也不必在这些文字上面去分别执着,更重要的是要去落实。只要我今天行孝悌,我今天就是在修德,我今天就是在回归我的自性、彰显我的性德。《中庸》里面讲,「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这个仁,你看人字旁一个二字,二人。所以人就是讲人民那个人,就是讲你做人,实实在在。怎么做?先从孝悌做起,亲亲为大,亲亲就是孝敬双亲。因此这里也正说明了行仁以孝悌为本,以孝悌为大。所以行仁,这里讲的为仁就是做人。如果我们不仁,没有仁爱心,那就不可做人了,不是人了。不是人的人会怎么样?犯上、作乱。作乱之本是由于他好犯上,犯上之本是由于他不孝悌,不孝悌,这就甘心去做禽兽了,他没有做人的资格了。所以不肯去做衣冠禽兽,那我们必定要修孝悌,这是做人。你真正做一个从圆满意义上来讲的人,你就具足了仁义礼智的性德,那不正是使你的性德彰显吗?所以孝悌就是仁义礼智之本,这是从心上讲。从性上讲,孝悌便是我们的性德。王守仁先生讲的良知良能。

  我们现在希望构建和谐世界,但是举目这个世间,天天都看到有天灾人祸,原因到底出在哪里?根源在哪里?就是这里讲到的天下乱,它的根源就是不孝悌。当人都不孝敬父母、不尊敬长上,那天下就大乱了。所以要救这个世间,要恢复世界的和谐,最重要的就是提倡孝悌。孝悌一提倡,这个仁爱也就兴起来,仁爱一兴起来,这个乱也就平息了。所以我们在四处的演讲当中,都在大力的提倡孝道,孝道是和谐社会的法宝。你看《孝经》里讲的,这是先王的「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这不就讲和谐社会吗?要用孝道。

  我们曾经多次的在演讲中提出建议,希望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能够评选孝子。在孝子评选的活动当中,就把民众的注意力吸引到孝道的学习上。大家都在关注孝道,讲孝道,想孝道,效法那些孝子。像我们看到的山东电视台「天下父母」这个纪录片,非常感动。这些纪录片,希望能够在全中国每家电视台都播放,这当然需要政府来推动。《大学》里面讲,「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上就是在上位的人,我们现在讲政府,国家领导人。上老老就是这些领导人能够尊敬老人,提倡孝道,民众也就能够提倡孝道。

  所以我们也建议,这是我们恩师提出来的,在各地都能够办老人乐园,使老有所养、老有所乐。那这老人院,不仅是在物质条件上满足老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使老人家觉得很充实,他真正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老人也要学习。孔子为什么能做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因为他学,活到老学到老。所以老人乐园也是老人的大学。学什么?最好就是学古圣先贤的文化,当然也有艺术文化、宗教等等,让老人家真正过着幸福充实的晚年。上老老,民就兴孝,民兴孝就社会和谐。上长长,领导人能够对长辈们、年长者能够尊敬,民众也跟着学习,百姓都是学领导的。上恤孤,这是关怀孤儿,广义上讲,关心我们下一代。

  我们的下一代,现在受了西方的物质主义的思潮影响,如何能够帮助我们下一代,重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回归传统。这个传统是什么?真正老祖宗文化的精华。假如我们民族的下一代,长的是黄皮肤黑头发,但里头的心都是西方思潮,那现在有个比喻叫香蕉,黄皮里头芯是白的,这是民族的悲哀。不能让我们五千年的道统到我们这一代就断掉了。所以最重要的是把孝悌的精神落实,传给我们下一代,这民就不悖,他就不会犯上作乱。所以最重要的是领导人有这个意识。首先领导人要是孝悌之人才行,如果让不孝不悌之人居于上位,那天下必定大乱,只有孝悌的人居上位,天下才大治,社会才和谐。好,现在我们第一堂课的时间到了,我们先讲到此地。谢谢大家!

  【评析】

  有若认为,人们如果能够在家中对父母尽孝,对兄长顺服,那么他在外就可以对国家尽忠,忠是以孝弟为前提,孝弟以忠为目的。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以下也是如此。整个社会从天子、诸侯到大夫这样一种政治结构,其基础是封建的宗法血缘关系,而孝、悌说正反映了当时宗法制社会的道德要求。

  孝悌与社会的安定有直接关系。孔子看到了这一点,所以他的全部思想主张都是由此出发的,他认为人孝悌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之事,这点上说明孝悌即为仁的根本这个道理。自春秋战国以后的历代封建统治者和文人,都继承了孔子的孝悌说,主张“以孝治天下”,汉代即是一个显例。他们把道德教化作为实行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把老百姓禁锢在纲常名教、伦理道德的桎梏之中,对民众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产生了极大影响,也对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刻影响。孝悌说是为封建统治和宗法家族制度服务的,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判别,抛弃封建毒素,继承其合理的内容,充分发挥道德在社会安定方面所应有的作用。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1)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比孔子小13岁,一说小33岁。后一说较为可信。在《论语》书中,记载的孔子学生,一般都称字,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许多人认为《论语》即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

  (2)孝弟:孝,奴隶社会时期所认为的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悌”(音tì)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孝、弟是孔子和儒家特别提倡的两个基本道德规范。旧注说: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论语》书中的“鲜”字,都是如此用法。

  (5)未之有也:此为“未有之也”的倒装句型。古代汉语的句法有一条规律,否定句的宾语若为代词,一般置于动词之前。

  (6)务本:务,专心、致力于。本,根本。

  (7)道:在中国古代思想里,道有多种含义。此处的道,指孔子提倡的仁道,即以仁为核心的整个道德思想体系及其在实际生活的体现。简单讲,就是治国做人的基本原则。

  (8)为仁之本:仁是孔子哲学思想的最高范畴,又是伦理道德准则。为仁之本,即以孝悌作为仁的根本。还有一种解释,认为古代的“仁”就是“人”字,为仁之本即做人的根本。

论语,学而第一
阅读全文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全唐诗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全宋词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原文解释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皖ICP备1601100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