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
先秦 / 荀子 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天论》 解释:老子只知道抱朴守拙等这些道理,只知道委曲求全,不知道积极进取。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先秦 / 荀子 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非十二子》 解释: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一定的根据和道理。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
先秦 / 荀子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儒效》 解释:在意志上能够抑制私欲然后才能为公,在行为上能抑制感情然后才能有好的品质,聪明并且善于请教别人然后才良医之门多病人
先秦 / 荀子 良医之门多病人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法行》 解释:好医生门前总是有很多来求医看病的人。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
先秦 / 荀子 贱礼义而贵勇力,贫则为盗,富则为贼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乐论》 解释:轻视礼制与道义而崇尚勇敢与武力,贫穷的就盗窃,富裕的就贼害他人。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先秦 / 荀子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荣辱》 解释:饥饿了就想吃饭,寒冷了就想温暖,疲劳了就想休息,爱好利益而厌恶祸害,这是人生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
先秦 / 荀子 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闇于大理。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解蔽》 解释:人的通病往往都是被局部的现象所蒙蔽,而看不清全面的正确的道理。警戒人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要拘泥于片面的成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先秦 / 荀子 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修身》 解释:劳累辛苦的事就争先去做,致富快乐的事就让给别人。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而不过也。
先秦 / 荀子 君子安礼乐利,谨慎而无斗怒,是以百举而不过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臣道》 解释:君子喜爱礼节、音乐、利益,谨慎小心而不斗殴发怒,因此各种行动都不会失误。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先秦 / 荀子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大略》 解释:国家兴旺发达的征兆是尊师重道。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
先秦 / 荀子 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王制》 解释:两个同样高贵的人不能互相侍奉,两个同样卑贱的人不能互相役使,这是合乎自然的道理。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先秦 / 荀子 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天论》 解释:小人却放弃自己的努力,而专去幻想天的恩赐。恶之者众则危。
先秦 / 荀子 恶之者众则危。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正论》 解释:憎恨他的人众多,他就危险了。务本节用财无极。
先秦 / 荀子 务本节用财无极。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成相》 解释:一方面致力于生财的根本,努力创造财富;一方面有计划地合理消费,节约开支。这样,财富就会不断积累,无限丰富。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先秦 / 荀子 夫师,以身为正仪而贵自安者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修身》 解释:老师是身正仪端,并重视情感礼仪的人。真积力久则入。
先秦 / 荀子 真积力久则入。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劝学》 解释:学问是从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先秦 / 荀子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天论》 解释:如果能够加强农业生产,厉行节约,就算是上天也不能使人贫困。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先秦 / 荀子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天论》 解释:与其尊崇天而思慕它,哪里比得上把天当作物一样蓄养起来而控制着它呢?与其顺从天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先秦 / 荀子 肉腐出虫,鱼枯生蠹。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劝学》 解释:肉腐了生蛆,鱼枯死了生虫。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
先秦 / 荀子 人不能不乐,乐则不能无形,形而不为道,则不能无乱。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乐论》 解释:人不可能没有快乐,有快乐就不能不有所表现,有所表现而不去引导,就会流于乱。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
先秦 / 荀子 不足于行者,说过;不足于信者,诚言。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大略》 解释:行为不实在的人,说话一定夸夸其谈;不诚实守信的人,往往装成诚恳的样子来说话。好女之色,恶者之孽也;公正之士,众人之痤也;修道之人,污邪之贼也。
先秦 / 荀子 好女之色,恶者之孽也;公正之士,众人之痤也;修道之人,污邪之贼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君道》 解释:美女的姿色,是丑陋者的灾祸。公正的贤士,是众人的疖子。遵循道义的人,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
先秦 / 荀子 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大略》 解释:读书人不一定都要做官,但为官者必须坚持学习以不负平生所学。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不慎取友。
先秦 / 荀子 君人者不可以不慎取臣,匹夫不可不慎取友。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大略》 解释:做君主的不能不谨慎地选择臣子,平民百姓(匹夫)不能不慎重地选择朋友。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先秦 / 荀子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大略》 解释:大事不会做,小事不去做,这是亡国灭身的道路。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先秦 / 荀子 田野荒而仓廪实,百姓虚而府库满,夫是之谓国蹶。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富国》 解释:田野荒芜而仓廪充实,百姓空虚而国库满盈,这就是即将倾覆的国家。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
先秦 / 荀子 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强国》 解释:一个国家当它灭亡了的时候,才知道灭亡的原因,正像一个人,临死时才知道他为什么而死。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先秦 / 荀子 无稽之言,不见之行,不闻之谋,君子慎之。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正名》 解释:没有根据的言论,没有见过的做法,没有听过的计谋,君子都应该谨慎对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先秦 / 荀子 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劝学》 解释: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
先秦 / 荀子 精于物者以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解蔽》 解释:精通于某种具体事物的人,可以让他来治理这一类事物,精通于道的人,却可以治理各种事物。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先秦 / 荀子 出自先秦荀子的《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先秦 / 荀子 尊严而惮,可以为师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致士》 解释:教师除了有渊博学问之外还要有尊严的威信。一物失称,乱之端也。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
先秦 / 荀子 一物失称,乱之端也。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正论》 解释:一件事情赏罚失当,那就是祸乱的开端。德行和地位不相称,能力和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先秦 / 荀子 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王制》 解释:人有气、有生命、有知觉,而且讲究道义,所以人最为天下所贵重。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先秦 / 荀子 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强,得百姓之誉者荣。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王霸》 解释:治理国家的君主,得到百姓出力种地的就富足,得到百姓拼死作战的就强大,得到百姓称赞颂扬的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先秦 / 荀子 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天论》 解释:天有时令变化,地有丰富资源,人能治理并利用天时地利体现了事物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人们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先秦 / 荀子 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劝学》 解释:螣蛇是一种龙,虽没有脚,但仅凭力大无穷这一强项,就能腾云驾雾,遨游太空。鼫鼠虽有五样技能:会飞、会跑、会打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先秦 / 荀子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大略》 解释:国家想要振兴,必须尊敬教师,重视传授专长技术的师傅,教师受尊重,国家的法律制度就能得到保存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 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
先秦 / 荀子 小人者其未得也,则忧不得; 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子道》 解释:话说小人这种人呢,在还没有得到的时候,就担心不能得到,而等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
先秦 / 荀子 身劳而心安,为之;利少而义多,为之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修身》 解释:作为君子(拥有良好品德的人),有些事情即使做了后会身体劳累,但只要能够心安,就(应该)去做;有些事情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先秦 / 荀子 虽有戈矛之刺,不如恭俭之利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荣辱》 解释:武器再锋利也比不上恭敬简朴的良好品质对人的影响威力。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
先秦 / 荀子 见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然必以自恶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修身》 解释:看到善良的行为,一定一丝不苟地拿它来对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
先秦 / 荀子 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修身》 解释:优秀的农人不因为水灾旱灾而不耕作,优秀的商人不因为市场上的的跌价而不去做生意。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
先秦 / 荀子 治生乎君子,乱生乎小人。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王制》 解释:国家的安定产生于君子,国家的动乱来源于小人。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
先秦 / 荀子 满则虑嗛,平则虑险,安则虑危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仲尼》 解释:圆满时考虑不足,顺利时考虑艰难,安全时考虑危险。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
先秦 / 荀子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礼论》 解释:天能产生万物,却不能治理它;地能养育人,却不能治理人;世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先秦 / 荀子 乐易者常寿长,忧险者常夭折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荣辱》 解释:和悦乐观的人总能长寿,多愁多虑的人不免早逝。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先秦 / 荀子 祸之所由生也,生自纤纤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大略》 解释:灾祸所产生的根源,都是产生于那些细微而难以觉察的地方,所以君子要及早消除它。有兼听之明,而无矜奋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先秦 / 荀子 有兼听之明,而无矜奋之容;有兼覆之厚,而无伐德之色。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正名》 解释:有全面了解各家学说的明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表情;有无所不包的宽大肚量,却没有自夸美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先秦 / 荀子 声无小而不闻,行无隐而不形。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劝学》 解释:声音即使再小也不会听不到,行为即使再隐蔽也不会不表现出来。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
先秦 / 荀子 短绠不可以汲深井之泉,知不几者不可与及圣人之言。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荣辱》 解释:短绳不可以用来汲取深井中的泉水,知识不到家的人就不能和他论及圣人的言论。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先秦 / 荀子 出自先秦荀子的《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
先秦 / 荀子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非相》 解释:从近处知道远,从一就知道万,以微小的就能查知到明亮。就是说这个的。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先秦 / 荀子 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此之谓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非相》 解释:从近处知道远,从一就知道万,以微小的就能查知到明亮。就是说这个的。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
先秦 / 荀子 君子以钟鼓道志,以琴瑟乐心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乐论》 解释:君子用钟、鼓来引导人们的志向,用琴、瑟来使人们心情快乐。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先秦 / 荀子 跬步而不休,跛鳖千里;累土而不辍,丘山崇成。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修身》 解释:不停地迈步,瘸腿的鳖也能行程千里;堆土而不停止,高山也能累积而成。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先秦 / 荀子 功被天下,守之以让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宥坐》 解释:功劳再大,也要谦让,才会被认可。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先秦 / 荀子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修身》 解释:批评我批评得正确,他就是我的老师;肯定我肯定得正确,他就是我的朋友。养心莫善于诚
先秦 / 荀子 养心莫善于诚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不苟》 解释:君子保养身心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学不可以已。
先秦 / 荀子 学不可以已。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劝学》 解释:求学不可以让它停止,即学习是无止境的。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先秦 / 荀子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劝学》 解释:我曾经踮起脚向远处望,(却)不如登到高处见得广。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
先秦 / 荀子 君子务修其内而让之于外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儒效》 解释:君子致力于内心的思想修养而对人谦虚辞让。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先秦 / 荀子 是谓是,非谓非曰直。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修身》 解释:正确的就说是正确,错误的就说是错误,这就叫做正直。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先秦 / 荀子 居必择乡,游必就士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劝学》 解释:君子住的地方必然会选择好的邻居,出游必定要接近有学问品行的人(以免染恶习)。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
先秦 / 荀子 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观人以言,美于黼黻、文章;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非相》 解释:拿好话赠给人,比任何珠宝都贵重;拿好话让人看,比任何色彩花纹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先秦 / 荀子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劝学》 解释: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理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先秦 / 荀子 下贫则上贫,下富则上富。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富国》 解释:老百姓贫穷则国家贫穷,老百姓富裕了国家自然就富足。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先秦 / 荀子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议兵》 解释:大凡在各种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一定是非常敬业,把事情认真对待的;那些失败的,一定是因为怠慢了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
先秦 / 荀子 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儒效》 解释: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君子时诎则诎,时伸则伸也。
先秦 / 荀子 君子时诎则诎,时伸则伸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仲尼》 解释:君子顺应时代,该伸就伸,该屈就屈。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先秦 / 荀子 知而好问,然后能才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儒效》 解释:聪明而又虚心请教,然后才能够成才。名声若日月,功绩如天地
先秦 / 荀子 名声若日月,功绩如天地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王霸》 解释:一个人的名声之高如日月高悬,光照寰宇;功劳之大如天广地厚,覆载万物。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先秦 / 荀子 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修身》 解释:认为对的就是对的,认为错的就是错的,这样称为有智慧,而认为对的是错的,认为错的是对的,就成为愚蠢。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先秦 / 荀子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劝学》 解释:太坚硬物体易断裂,太柔弱了又易被束缚。公生明,偏生暗
先秦 / 荀子 公生明,偏生暗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不苟》 解释:公正就能明断是非,偏私必然断事昏庸。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先秦 / 荀子 无德不贵,无能不官,无功不赏,无罪不罚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王制》 解释:没有美德,不能使之富贵;没有才能,不能让他作官;没有功劳,不能给予奖赏;没有罪过,不能给予惩罚。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先秦 / 荀子 凡流言、流说、流事、流谋、流誉、流愬,不官而衡至者,君子慎之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致士》 解释:凡是没有根据的流言、没有根据的学说、没有根据的事情、没有根据的计谋、没有根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先秦 / 荀子 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见之而不知,虽识必妄;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儒效》 解释:只听到它而从未见到它,即使博学却有很多谬误,见到它而不知道它,即使有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先秦 / 荀子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哀公》 解释:君王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可以使船行驶,也可以使船淹没。礼者,人道之极也。
先秦 / 荀子 礼者,人道之极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礼论》 解释:懂得礼节,是做人的最高境界了。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
先秦 / 荀子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不苟》 解释:君子尊崇别人第德行,赞扬别人第优点,并不是出于献媚;依照正义的标准,直接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
先秦 / 荀子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劝学》 解释:君子作学问,是把所学的听入耳中,记在心中。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先秦 / 荀子 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修身》 解释:做人不讲礼,就不能生存;做事不讲礼,就没有成就;国家不讲礼,就不得安宁。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先秦 / 荀子 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富国》 解释:不进行教育而光杀人,这样虽然刑罚多但压不下歪风邪气;光教育而不实行刑罚,这样做坏事的人就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先秦 / 荀子 言而当,知也;默而当,亦知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非十二子》 解释:说话说的得当,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不该说话的时候能沉默的得当,也是明理和智慧的表现。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
先秦 / 荀子 知莫大乎弃疑,行莫大乎无过,事莫大乎无悔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议兵》 解释:智慧莫过于放弃疑虑,行为莫过于不出错误,做事莫过于没有后悔,事情做到没有后悔就行了。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先秦 / 荀子 习俗移志,安久移质。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儒效》 解释:习俗风尚能改变人的志向,长期安居能转变人的气质。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先秦 / 荀子 凡斗者,必自以为是而以人为非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荣辱》 解释:凡是斗殴的人,一定认为自己是对的而认为别人是错的。巧而好度,必节;勇而好同,必胜;知而好谦,必贤。
先秦 / 荀子 巧而好度,必节;勇而好同,必胜;知而好谦,必贤。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仲尼》 解释:机智而又遵守法度,就一定能做得恰到好处;勇敢而又善于跟别人合作,就一定能胜利;学识渊博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先秦 / 荀子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不苟》 解释:君子保养身心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先秦 / 荀子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荣辱》 解释:饥饿了就想吃饭,寒冷了就想温暖,疲劳了就想休息,爱好利益而厌恶祸害,这是人生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先秦 / 荀子 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大略》 解释:善于学习的人能透辟地认识事物的道理;善于实践的人能把事物中的疑难探究清楚。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
先秦 / 荀子 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王制》 解释:天地生养君子,君子治理天地。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先秦 / 荀子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劝学》 解释:所以木材经墨线比量过就变得笔直,金属制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就能变得笃志而体,君子也
先秦 / 荀子 笃志而体,君子也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修身》 解释:有坚定的意志,为事业奋斗的人,就叫作君子。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先秦 / 荀子 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非十二子》 解释:君子以不修德行为耻辱,不以发现不足为羞耻。人之生不能无群
先秦 / 荀子 人之生不能无群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富国》 解释:人要通过交往、通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过社会生活。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先秦 / 荀子 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劝学》 解释: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先秦 / 荀子 怒不过夺,喜不过予。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修身》 解释:不能因为自己生气就对别人过分的处罚,高兴了也不给别人过多的奖赏。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先秦 / 荀子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摘自先秦荀子的《荀子·荣辱》 解释:有自知之明的人不抱怨别人,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不抱怨天;抱怨别人的人则穷途而不得志,抱怨上天的人就不会立志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