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
清代 / 王永彬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二一九则》 解释:只能见到小小的利益,就不能立下大的功绩。心中存着自私的心,就不能为公众谋事。成大事功,全仗着秤心斗胆,有真气节,才算得铁面铜头。
清代 / 王永彬 成大事功,全仗着秤心斗胆,有真气节,才算得铁面铜头。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八四则》 解释:能够成大事立大功的人,完全依靠的是坚定的心志,以及远大的胆识。真正有气节王者不令人放生,而无故却不杀生,则物命可惜也
清代 / 王永彬 王者不令人放生,而无故却不杀生,则物命可惜也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二四则》 解释:为人君王的,虽然不至于下令叫人多多放生,但是也不会无缘无故地滥杀生灵,因为这样至逞奸谋事,事难必其稳重,可惜他徒自坏心。
清代 / 王永彬 逞奸谋事,事难必其稳重,可惜他徒自坏心。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五一则》 解释:使用奸计,费尽心力去图谋,事情也未必就能稳当便利,只可惜他奸计不成,徒然拥有坏心肠。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清代 / 王永彬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六四则》 解释:指人们对事物的感受大致是相同的。道本足于身,切实求来,则常若不足矣
清代 / 王永彬 道本足于身,切实求来,则常若不足矣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一一三则》 解释:真理原本就存在我们的自性之中,充实而无所缺乏,如果还不断地追求,仍然会感不足。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清代 / 王永彬 教子弟于幼时,便当有正大光明气象;检身心于平日,不可无忧勤惕厉工夫。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一则》 解释:教导晚辈要从幼年时开始,便培养他们凡事应有正直、宽大、无所善谋生者,但令长幼内外,勤修恒业,而不必富其家
清代 / 王永彬 善谋生者,但令长幼内外,勤修恒业,而不必富其家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九则》 解释:长于维持生计的人,并不是有什么新奇的花招,只是使家中年纪无论大小,事情无分内外,打算精明,自谓自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
清代 / 王永彬 打算精明,自谓自计,然败祖父之家声者,必此人也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十九则》 解释:凡事都斤斤计较、毫不吃亏的人,自以为很成功,但是败坏祖宗的良好名声的,必定是这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
清代 / 王永彬 父兄有善行,子弟学之或不肖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三三则》 解释:父辈兄长有好的行为,晚辈学来可能学不像,也比不上。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
清代 / 王永彬 士君子立言,贵平正,尤贵精详。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二五则》 解释:读书人在写文章或是著书立说的时候,最重要的是立论要公平公正,若能更进一步去要求精要详尽,那就更守身必谨严,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
清代 / 王永彬 守身必谨严,凡足以戕吾身者宜戒之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九八则》 解释:持守节操必须十分谨慎严格,凡是足以损害自己操守的行为,都应该戒除。子贡之无谄,原思之坐弦,是贤人守贫穷之法。
清代 / 王永彬 子贡之无谄,原思之坐弦,是贤人守贫穷之法。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四九则》 解释:在贫贱时,子贡不去阿谀富者,子思则依然弹琴自娱,完全不把贫困放在心上,这是君子在贫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
清代 / 王永彬 一信字是立身之本,所以人不可无也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六则》 解释:一个“信”字是吾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如果失去了信用,任何人都不会接受他,所以只要是人,都不日用必须简省,杜奢端,即以昭俭德。
清代 / 王永彬 日用必须简省,杜奢端,即以昭俭德。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八三则》 解释:平常花费必须简单节省,杜绝奢侈的习性,正可以昭明节俭的美德。富贵易生祸端,必忠厚谦恭,才无大患
清代 / 王永彬 富贵易生祸端,必忠厚谦恭,才无大患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六三则》 解释:财富与显贵,都容易招来祸害,一定要诚实宽厚地待人,谦虚恭敬地自处,才不会发生灾祸。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惭矣。
清代 / 王永彬 常思某人德业胜于我,某人学问胜于我,则可以自惭矣。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六一则》 解释:常想到某人的品德比我高尚,某人的学问也比我渊博,便应该感到惭愧。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
清代 / 王永彬 行善济人,人遂得以安全,即在我亦为快意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五一则》 解释:做好事帮助他人,他人因此而得到安逸保全,自己也会感到十分愉快。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
清代 / 王永彬 人皆欲多积财,石崇乃因多积财而丧命。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七则》 解释:人人都希望自己能积存很多财富,然而晋代的石崇就是因为财富太多,遭人嫉妒,才惹来杀身之祸。善处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审定章程,而不必利于己。
清代 / 王永彬 善处事者,但就是非可否,审定章程,而不必利于己。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九则》 解释:长于办理事务的人,不一定有奇特的才能,只是就事情如何才能完成,在可行与不可行处奢侈之败家,犹出常情;而悭吝之败家,必遭奇祸。
清代 / 王永彬 奢侈之败家,犹出常情;而悭吝之败家,必遭奇祸。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五九则》 解释:浪费而败家,有常理可循,往往可以预料;而吝啬的败家,却常常是遭受了意想不到的灾教子弟求显荣,不如教子弟立品行。
清代 / 王永彬 教子弟求显荣,不如教子弟立品行。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四五则》 解释:教自己的孩子求得荣华富贵,倒不如教导他们做人应有的品格和行为。大家渐及消亡,难期其复振,势成于因循也。
清代 / 王永彬 大家渐及消亡,难期其复振,势成于因循也。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三七则》 解释:如果是一群人或是一个团体逐渐衰败,就很难指望会再重新振作起来,因为一些墨守成规的习性常人突遭祸患,可决其再兴,心动于警励也。
清代 / 王永彬 常人突遭祸患,可决其再兴,心动于警励也。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三七则》 解释:若是一个平常人,突然遭受了灾祸忧患的打击,一定可以再重整旗鼓,因为突来的灾害使他产生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清代 / 王永彬 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六则》 解释:一个“恕”字,是与他人交往时最重要的品德,因为恕即是推己及人的意思,人能推己及人,便不会做出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清代 / 王永彬 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二则》 解释:对于古圣先贤所留下的话,一定要在平常生活中依循做到,才算是真正体味到到书中的言语。创业还须深虑,恐贻害于子孙。
清代 / 王永彬 创业还须深虑,恐贻害于子孙。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三四则》 解释:开始创立事业时,更要深思熟虑,仔细选择,以免将来危害子孙。何谓享福之才,能读书者便是;何谓创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
清代 / 王永彬 何谓享福之才,能读书者便是;何谓创家之人,能教子者便是。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一O四则》 解释:什么叫做能享福的人呢?有书读且能从中得到慰藉的人就是。什么叫做关于与朋友交游,须将他们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
清代 / 王永彬 与朋友交游,须将他们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二则》 解释:和朋友交往共游,必须仔细观察他的优点和长处,用心地学习,才能领受到朋友的益处。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
清代 / 王永彬 奸邪之辈,即平地亦起风波,岂知神鬼有灵,不肯听其颠倒。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二二则》 解释:就像烟散云消一般容易。奸险邪恶之徒,即使在太平无事的日子里,也会为非作讲性命之学者,不可无经济之才。
清代 / 王永彬 讲性命之学者,不可无经济之才。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二六则》 解释:讲求生命形而上境界的学者,不能没有经世济民的才学。严近乎矜,然严是正气,矜是乖气;故持身贵严,而不可矜。
清代 / 王永彬 严近乎矜,然严是正气,矜是乖气;故持身贵严,而不可矜。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四三则》 解释:庄重有时看来像是傲慢,然而庄重是正直之气;傲慢却是一种乖僻的习气,所以圣人不责人无过,唯多方诱之改过,庶人心可回也。
清代 / 王永彬 圣人不责人无过,唯多方诱之改过,庶人心可回也。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二四则》 解释:圣人不会要求人一定不犯错,只是用各种方法,引导众人改正错误的行为,因为如此,才高或入于虚,华或入于浮,而虚浮之士,究难指为高华。
清代 / 王永彬 高或入于虚,华或入于浮,而虚浮之士,究难指为高华。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一一O则》 解释:理想太高有时会成为空想,重视华美有时会成为不实,这两种人到底不能成为真正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
清代 / 王永彬 人心统耳目官骸,而于百体为君,必随处见神明之宰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十二则》 解释:心统治着人的五官及全身,可以说是身体的主宰,一定要随时保有清楚明白的心思,才能庸愚足以覆事;精明亦足以覆事。
清代 / 王永彬 庸愚足以覆事;精明亦足以覆事。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五九则》 解释:愚笨足以使事情失败,而太过精明能干亦足以使事情失败。财不患其不得,患财得,而不能善用其财
清代 / 王永彬 财不患其不得,患财得,而不能善用其财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四四则》 解释:不要忧虑得不到钱财,只怕得到财富后不能好好地使用。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
清代 / 王永彬 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三三则》 解释:但是如果长辈有不好的行为,晚辈倒是一学就会,没有不像的。境难足于心,尽行放下,则未有不足矣。
清代 / 王永彬 境难足于心,尽行放下,则未有不足矣。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一一三则》 解释:外在的事物很难令人心中的欲念满足,倒不如全然放下,那么也就不会觉得不足了。奢侈足以败家;悭吝亦足以败家。
清代 / 王永彬 奢侈足以败家;悭吝亦足以败家。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五九则》 解释:浪费足以使家道颓败,吝啬也一样会使家道颓败。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清代 / 王永彬 朴实浑厚,初无甚奇,然培子孙之元气者,必此人也。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十九则》 解释:诚实俭朴而又敦厚待人的人,刚开始虽然不见他有什么奇特的表现,然而使子孙能够有谦似乎谄,然谦是虚心,谄是媚心;故处世贵谦,而不可谄。
清代 / 王永彬 谦似乎谄,然谦是虚心,谄是媚心;故处世贵谦,而不可谄。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四三则》 解释:谦虚有时看来像是谄媚,然而谦虚是待人有礼不自满;谄媚却是因为有所求而讨一行足以玷终身,故古人饬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
清代 / 王永彬 一行足以玷终身,故古人饬躬若璧,惟恐有瑕疵也。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四八则》 解释:一件错事足以使一生清白的言行受到污辱,所以古人守身如玉,行事非常小心,惟恐做错古人忠孝,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
清代 / 王永彬 古人忠孝,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二三则》 解释:古代的人,常常将忠孝二字放在心上,不敢忘记要去实践它。现在的人,虽不如庸愚之覆事,犹为小咎;而精明之覆事,必见大凶。
清代 / 王永彬 庸愚之覆事,犹为小咎;而精明之覆事,必见大凶。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五九则》 解释:愚笨的人坏事,只是个小过失;精明的人坏事,事情就很严重了。和平处事,勿矫俗为高;正直居心,勿设机以为智。
清代 / 王永彬 和平处事,勿矫俗为高;正直居心,勿设机以为智。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六五则》 解释:为人处世要心平气和,不要故意违背习俗,自鸣清高;平日存心要公正刚直,不要设计机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
清代 / 王永彬 立业无论大小,总要此身做得来。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三九则》 解释:创立事业的时候,无论从事哪一种行业,最重要的是自己要有能力应付。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
清代 / 王永彬 愁烦中具潇洒襟怀,满抱皆春风和气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七八则》 解释:在愁闷烦恼中,要具有豁达而无拘无束的胸怀,那么,心情便能如徐徐春风般一团和气。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
清代 / 王永彬 莲朝开而暮合,至不能合,则将落矣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六九则》 解释:莲花早晨开放,到夜晚便合起来,到了不能再合起来时,就是要凋落的时候了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
清代 / 王永彬 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三一则》 解释:富贵也不是什么十分光荣的事,光荣的是富贵而能够帮助他人,有利于世。守身不敢妄为,恐贻羞于父母
清代 / 王永彬 守身不敢妄为,恐贻羞于父母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三四则》 解释:一个人洁身自爱而不敢胡作非为,是怕自己做了不好的行为,会使父母蒙羞。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
清代 / 王永彬 气性不和平,则文章事功,俱无足取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四十则》 解释:如果一个人不能平心静气地处世待人,那么,就可以断定他在学问和做事上,都不可能有什么值得效法之与朋友交游,须将他们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
清代 / 王永彬 与朋友交游,须将他们好处留心学来,方能受益;对圣贤言语,必要我平时照样行去,才算读书。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二则》 解释:和朋友交往共游,必须仔细观察他的优点和长凡事谨守规模,必不大错;一生但足衣食,便称小康。
清代 / 王永彬 凡事谨守规模,必不大错;一生但足衣食,便称小康。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五三则》 解释:凡事只要谨慎地守着一定的规则与模式,总不致于出什么大的差错。一辈子只要衣食无颜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贤人处横逆之方
清代 / 王永彬 颜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贤人处横逆之方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四九则》 解释:遇到有人冒犯时,颜渊不与人计较,孟子则自我反省,这是君子在遇人蛮横不讲理时的自处之道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清代 / 王永彬 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八五则》 解释: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人,是做事情失败的主要原因。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清代 / 王永彬 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一六三则》 解释:处世的道理何止千百,只要做到一个“敬”字,就能使所有的事情整顿起来。禄不患其不来,患禄来,而不能无愧其禄。
清代 / 王永彬 禄不患其不来,患禄来,而不能无愧其禄。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四四则》 解释:官禄、福分也是如此,不要担忧它不降临,而应该担心能不能无愧于心地得到它。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
清代 / 王永彬 为人全无好处,欲邀福庆,从何得来?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一一四则》 解释:做人对他人毫无一点好处,却妄想得到福分和喜事,问题是没有付出,这些福分根本无处生起,又能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
清代 / 王永彬 衣禄原有定数,必节俭简省,乃可久延。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六三则》 解释:个人一生的福禄都有定数,一定要节用俭省,才能使福禄更长久。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
清代 / 王永彬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三一则》 解释:贫穷与地位卑下,并不是可耻的事,可耻的是因为贫穷或卑下,便去谄媚奉承别人,想求得一些卑策的施舍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
清代 / 王永彬 肯救人坑坎中,便是活菩萨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二八则》 解释:肯费心费力去救助陷于苦难中的人,便如同菩萨再世。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
清代 / 王永彬 权势之徒,虽至亲亦作威福,岂知烟云过眼,已立见其消亡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二二则》 解释:有权有势的人,虽然在至亲好友的面前,也要卖弄他的权势作威作福,哪里知道权不蹶于山,而蹶于垤,则细微宜防也。
清代 / 王永彬 不蹶于山,而蹶于垤,则细微宜防也。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五二则》 解释:在高山上不易跌倒,在小土堆上却易跌倒,由此可知,愈是细微小事,愈要谨慎小心。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子,无庸徒事言词也。
清代 / 王永彬 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子,无庸徒事言词也。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三三则》 解释:长辈教晚辈,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行为来率领他们,这样他们才能学得好,而不是只在言辞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知足矣
清代 / 王永彬 常思某人境界不及我,某人命运不及我,则可以知足矣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六一则》 解释:常想到有些人的环境还不如自己,有些人的命运也比自己差,就应该知足。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接物
清代 / 王永彬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接物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一五九则》 解释:追求完备的之心,可以用在自身修养上,不可用在待人接物上。种田人,改习尘市生涯,定为败路;读书人,干与衙门词讼,便入下流。
清代 / 王永彬 种田人,改习尘市生涯,定为败路;读书人,干与衙门词讼,便入下流。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六十则》 解释:种田的人,改学做生意,一定会失败;读书人,若是成了专门替人打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
清代 / 王永彬 稳当话,却是平常话,所以听稳当话者不多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四则》 解释:既安稳又妥当的言语,经常是既不吸引人也不令人惊奇的,所以喜欢听这种话的人并不多。知道自家是何等身份,则不敢虚骄矣
清代 / 王永彬 知道自家是何等身份,则不敢虚骄矣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三六则》 解释:明白自己有多少内容,就不敢妄自尊大。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
清代 / 王永彬 无论习何等业,总不可有粗浮心。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三五则》 解释:不论从事哪一种事业,总是不可有轻率不定的心思。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
清代 / 王永彬 养心须淡泊,凡足以累吾心者勿为也。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九八则》 解释:要以宁静寡欲涵养自己的心胸,凡是会使我们心灵疲累不堪的事,都不要去做。一言足以召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坠也
清代 / 王永彬 一言足以召大祸,故古人守口如瓶,惟恐其覆坠也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四八则》 解释:一句话就可以招来大祸,所以古人言谈十分谨慎,不胡乱讲话,以免招来杀身毁家的大祸。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清代 / 王永彬 存为善之心,不必邀为善之名。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五五则》 解释:抱着做善事之心的人,不必要求得“善人”的名声。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
清代 / 王永彬 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九九则》 解释:一个人值得为人所称道,在于他有高尚的德性,而不在于他有高贵的地位。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
清代 / 王永彬 立身不嫌家世贫贱,但能忠厚老成,所行无一毫苟且处,便为乡党仰望之人。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十七则》 解释:在社会上立身处世,不怕自己出身贫穷低微的家庭,只要为人忠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清代 / 王永彬 本分人,即是快活人,无奈做本分人者甚少。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四则》 解释:一个人能安守本分,不希求越分的事,便是最愉快的人了。只可惜能够安分守己不妄求的人,也是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
清代 / 王永彬 存科名之心者,未必有琴书之乐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二六则》 解释:存着追求功名利禄之心的人,无法享受到琴棋书画的乐趣。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而杀身
清代 / 王永彬 人皆欲会说话,苏秦乃因会说而杀身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七则》 解释:人都希望自己有极佳的口才,但是战国的苏秦就是因为口才太好,才会被齐大夫派人暗杀。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
清代 / 王永彬 能脱身牢笼外,便是大英雄。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二八则》 解释:能不受社会人情的束缚,超然于俗务之外的人,便足以称之为最杰出的人。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
清代 / 王永彬 教小儿宜严,严气足以平躁气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八则》 解释:最好以严格的态度教导小孩子,因为小孩心思顽皮毛躁,不能定下心来,严格的态度可以压抑他们浮动的心,使他末俗以繁华相尚,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清代 / 王永彬 末俗以繁华相尚,终觉冷淡处趣味弥长。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八九则》 解释:近世的习俗愈来愈崇尚奢侈浮华,不过,还是寂静平淡的日子,更耐人寻味。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
清代 / 王永彬 生资之高在忠信,非关机巧;学业之美在德行,不仅文章。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十则》 解释:人的资质高低,在于对任何事是否尽心而有信用,并不在于善用机变与心思巧妙。读待人宜宽,惟待子孙不可宽;行礼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
清代 / 王永彬 待人宜宽,惟待子孙不可宽;行礼宜厚,惟行嫁娶不必厚。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一七八则》 解释:对待他人应该宽大,惟有对待子孙不可太宽大。礼节要周到,惟有在办婚事时不讲大经纶,只是实实落落;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
清代 / 王永彬 讲大经纶,只是实实落落;有真学问,决不怪怪奇奇。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三一则》 解释:讲经世治国的学问,应当是实在可行的。真正有学问,决不会高谈怪诞不经的言论。正而过则迂,直而过则拙,故迂拙之人,犹不失为正直。
清代 / 王永彬 正而过则迂,直而过则拙,故迂拙之人,犹不失为正直。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一一O则》 解释:做人太过方正则容易不通世故,行事太过直率则显得有些笨拙,但这两种人还不失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一味学吃亏,是处事良方。
清代 / 王永彬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一味学吃亏,是处事良方。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五四则》 解释:对人对事不能忍受麻烦,是一个人最大的缺点。对任何事情都能抱着宁可吃亏的态度,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清代 / 王永彬 处事要代人作想,读书须切己用功。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五则》 解释:处理事情的时候,要多替别人着想,看看是否会因自己的方便而使人不方便。读书却必须自己切实地用功。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
清代 / 王永彬 读书无论资性高低,但能勤学好问,凡事思一个所以然,自有义理贯通之日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十七则》 解释:读书不无天赋的资质高或是低,只要能够用功,不断地学习,遇有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
清代 / 王永彬 淡中交耐久,静里寿延长。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一一六则》 解释:在平淡之中交往的朋友,往往能维持很久。而在平静中度日,寿命必定绵长。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
清代 / 王永彬 处事有何定凭,但求此心过得去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三九则》 解释:做任何事,是好是坏有时并没有一定的标准和凭据,只求问心无愧。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
清代 / 王永彬 世风之狡诈多端,到底忠厚人颠扑不破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八九则》 解释:世俗的风气愈来愈流于狡猾欺诈,但是,忠厚的人诚恳踏实,他们的稳重质朴,永远是众人行事的横范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
清代 / 王永彬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则同流合污,无足有为矣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三十则》 解释:一个人的志气不能不高,如果志气不高,就容易为不良的环境所影响,不可能有什么大作为。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
清代 / 王永彬 贫贱非辱,贫贱而谄求于人者为辱;富贵非荣,富贵而利济于世者为荣。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三一则》 解释:贫穷与地位卑下并不可耻,可耻的是因为贫穷或卑下便去谄媚奉承别见世人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
清代 / 王永彬 见世人可取者多,则德日进矣。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五六则》 解释:看到他人可学习的地方很多,自己的道德也必定能逐日增进。古今有为之士,皆不轻为之士,乡党好事之人,必非晓事之人。
清代 / 王永彬 古今有为之士,皆不轻为之士,乡党好事之人,必非晓事之人。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一三七则》 解释:自古以来,凡有所作为的人,绝不是那种轻率答应事情的人。在乡里中,凡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
清代 / 王永彬 误用聪明,何若一生守拙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四一则》 解释:把聪明用错了地方,不如一辈子谨守愚拙,至少不会出错。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清代 / 王永彬 但责己,不责人,此远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败之由也。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八五则》 解释:只责备自己,不责备他人,是远离怨恨的最好方法。只相信自己,不相信无论作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
清代 / 王永彬 无论作何等人,总不可有势利气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三五则》 解释:不管做哪一种人,最重要的是不可有嫌贫爱富,以财势来衡量人的习气。草春荣而冬枯,至于极枯,则又生矣
清代 / 王永彬 草春荣而冬枯,至于极枯,则又生矣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六九则》 解释:春天时,草木长得很茂盛,至冬天就干枯了,等枯萎到极处时,又到了草木再度发芽的春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