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孙子兵法

第十七讲、 九变篇:抓住战略重点,不跑题

作者:猴哥孙子兵法[挑错/完善]

第十七讲、 九变篇:抓住战略重点,不跑题

重点金句解析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 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这一讲我们接着讲《九变篇》。 上一讲谈到了这一篇的核心理念是不要让变化发生,特别是不要指望自己能够随机应变。 因为如果任何变化你都能应对的话,前面的兵法我们就全都白学了,你也就根本不需要原则了。

怎么样能够不让变化发生呢?答案就一句话, 有所为并且有所不为。 在这一讲,我们就重点讲《九变篇》的五个不为。

战场上的五个“不为”

第一点“途有所不由”, 途就是路途,意思是有的路可以不走。

第二点“军有所不击”, 不是有一支敌人的军队在那里,你就一定要去攻击他。

第三点“城有所不攻”, 不是有一座敌人的城池在那里,你就一定要去攻下它。

第四个“不为”是“地有所不争”, 与“城有所不攻”同理。

最后第五条,“君命有所不受”, 就是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那么有的路可以不走,有的敌军可以不打,有的敌城可以不攻,有的敌人地盘可以不去争,那要去干什么呢?你要集中你的兵力来聚焦于战略重点,尽快的抵达决胜点,其他的你都不要管。

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抓主要矛盾。 这就是战略重点的思想,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个战略的重点。

英国著名的军事史专家福勒,曾经写过一本书叫《战争指导》。在《战争指导》里面,他讲了两个核心的战略原则:

· 第一个原则,是你要尽量把敌方权力的重量归并成几个极少数的重点,如果能合并成一个则更好。

你要搞清楚敌人到底有哪些兵力和哪些资源,以及他是怎么布局的。你不可能去攻打所有的敌方势力,而是要把敌方权力归并为几个重点,最好是归并为一个重点。

同样,你对于这些重点的攻击也应该尽量地缩减成几个主要的行动,简化成一个行动更好。所有一切次要的行动都应尽量保持附属的地位。

一言以蔽之,第一个原则就是, 无论是敌方还是我方,都要尽可能地做最大的集中,把我方所有力量做最大的集中,然后去攻打一个我选择的敌军战略重点。

· 第二个原则,是要迅速地行动,如果没有足够的理由,不允许做一切延迟和迂回的行动。

要瞄准战略重点和主要目标,迅速行动,一战而定,不要打第二仗。

我们讲两个战例来进一步分析一下。当年的燕王朱棣是怎么成功的?朱棣战略的成功之处恰恰是“城有所不攻”。

他刚开始起兵的时候,兵分两路,主要在河北和山东打。燕军虽然打的胜仗多一些,但损失也很惨重。朱棣毕竟是以一个燕国来跟皇上全国的资源进行对抗,朝廷兵源充足,财源也充足,只要拖下去,他肯定拖不过中央政府。

但是后来朱棣得到他间谍的密报,了解到南京城防空虚,于是他果断改变战略,亲率大军直捣南京。等他攻到扬州的时候,扬州长江的江防都督陈瑄投降了燕国,于是他就有了水军,通过水军渡江就拿下了镇江,从而直逼南京。

这时候另外一个亲王谷王朱橞,和之前因战败被贬的大将军李景隆,直接开了南京的城门投降了燕王,朱棣的造反就成功了。

唐朝的时候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他的谋士劝他直取洛阳,这样的话不服武则天的人还有很多,就可能有人云集响应,这是他造反成功的唯一希望。但徐敬业他不往北边打,他往南边打,他想把扬州、镇江和南京都攻下来,然后划江而治。

这一看他就是一个当地方王的志向,所以就没有人愿意跟着他了。根据当时的形势,战略重心和决胜点都在洛阳而不在南京,徐敬业就是看不懂这一点。他没有遵守“城有所不攻,军有所不击,地有所不争”的兵法原则,所以彻底失败了。

这个原则给我们什么启发呢?我们要牢牢铭记这句话: 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 一个人做事往往就是在做的过程中忘了最终目的,在半途中把手段当成了目的,这就容易跑偏。

现在不是很流行一句话叫不忘初心吗?初心是什么?初心就是当初你的目的。这个初心在军事上,叫做本谋,意即我本来是怎么谋划的。我们一定要记住: 不要忘了初心,不要忘了本谋。

将领的五种性格弱点

在《九变篇》里面,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将领的五种性格缺陷,《孙子兵法》原文是这么讲的:

“故将有五危。”

说将领有五种危险,而这五种危险都是因为将领的性格而带来的。

第一条“必死可杀也”。 如果你特别不怕死,那你就会蛮干,最后你就真会死。

黄石公——传说中把《太公兵法》送给张良的那位神仙,他说过一句话:

“勇者好行其志,愚者不顾其死。”

勇敢的人喜欢按自己的意愿行事,而不愿意因为危险而放弃自己的计划。如果他正好又愚蠢,他就看不到死亡的危险。

第二条“必生可虏也”。 如果你特别怕死,那你就没有血性和斗志,你就只能做俘虏了。有的国家就是已经到了一个人都不能死的地步,那么谁跟他打,他都只能投降了。所以我们一个民族,永远都要保持一点不怕死的血性,这个文明才能生存,否则就一定会灭亡。

第三条“忿速可辱也”。 什么叫忿速?就是刚急易怒,像火药桶一样,一点就着。这会使你非常容易中敌人的激将法。

第四条“廉洁可辱也”。 这个廉洁不是指贪污,而是指特别爱惜自己的名声,容不得自己身上有一点污点。你一坏他名声,他就要找你拼命,他就是宁死也要证明自己的清白,所以他就会乖乖地中计,送上门来。甚至他明知是计,也甘愿来上当。

第五条“爱民可烦也”。 字面意思是你热爱人民,你就会被搞得很烦。比如说刘邦,项羽捉了他的父亲和他的妻子吕后,把他爸爸剥光了衣服捆在案板上,旁边架一口大锅,逼刘邦出来交战。项羽说你如果不出战,我就把你爹给烹了,煮成肉汤来喝,然后把你老婆也杀了。

刘邦站在城墙上面大声地回应说,咱俩在怀王面前约为兄弟,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把咱爹煮成肉汤,也要分一碗汤给我喝。至于我老婆,你要杀便杀,无所谓。

项羽一看他这副流嘴脸,气得脸色铁青,最终也觉得伤害他的家人也没有什么意义,于是就放了刘邦的父亲和妻子。你说刘邦是不是算到了项羽不会杀他爸爸和老婆才这样的?不是,他真就是那样的人。

所以像刘邦这样的人,是不必生也不必死,不忿速不廉洁也不爱民,这叫什么?这叫人至贱则无敌。我们就用“人至贱则无敌”来结束我们的《九变篇》吧。

本讲小结

前面我们用两讲来讲解了《九变篇》,下面用四句话来概括一下这两讲所讲的内容。

· 第一, 不要指望小概率事件,不要指望自己能随机应变。 最好是一切事情都有计划,有程序,不要有变,不要生变。

· 第二,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找到它的战略重心,抓住重心和主要矛盾 ,最好把这个重心再缩小为一个决胜点,在一个点上,集中所有的资源去击碎这一个点,而且动作一定要少,要一战而定。你要注意减少自己的动作,因为动作越多,成本就越大,变数就越多,那真是会有九变。我们不要九变,我们要不变。

· 第三, 记住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 ,在理想上要不忘初心,在战略上要不忘本谋,在做人和价值观上要本分。

· 第四句就没有前面三句那么高大上了,六个字, 人至贱则无敌。

我还是在文稿末尾给你准备了《孙子兵法·九变篇》的原文,你可以打开文稿查看。

下一讲,我们将进入《孙子兵法》的第九篇《行军篇》,我们下一讲再见。

《九变篇》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途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是故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故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故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

划重点

1.有所为并且有所不为。做任何一件事情都要找到它的战略重心,抓住重心和主要矛盾。 2.做任何事都要始终服务于最终目的。 3.人至“贱”则无敌。

孙子兵法
阅读全文
《第十七讲、 九变篇:抓住战略重点,不跑题》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第十七讲、 九变篇:抓住战略重点,不跑题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