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太平御览

太平御览·天部·卷一

作者:李昉、李穆、徐铉太平御览[挑错/完善]

○元气

《三五历记》曰:未有天地之时,混沌状如鸡子,溟涬始牙,濛(莫孔切。)鸿(胡孔切。)滋萌,岁在摄提,元气肇始。

又曰:清轻者上为天,浊重者下为地,冲和气者为人。故天地含精,万物化生。

《河图》曰:元气闿(音开)阳为天。

又曰:元气无形,汹汹蒙蒙,偃者为地,伏者为天也。

《礼统》曰: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所自焉。

孝经左契》曰:元气混沌,孝在其中。

汉书·律历志》曰:黄锺,黄者,中之色。故阳气施於下泉,孳萌万物,为六气元也。故以黄色名元气焉。

又曰:太极运三辰五星於上,元气转三统五行於下。

《家语》曰:夫礼必本之太一,太一分为天地,转为阴阳,变为四时,列为鬼神。(太一,谓元气也。)

淮南子》曰:道始生虚廓,虚廓生宇宙,宇宙生元气,无有涯垠。清阳者,薄(音博。)劘(音摩。)而为天。

又曰: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幽幽冥冥,茫茫昧昧,幕幕闵闵,鸿濛澒洞,莫知其门。有二神混沌生。(高诱注曰:二神,经天营地之神。)经天营地,孔(深也。)乎莫知其终,滔乎莫知其所止息。於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

《遁甲开山图》曰:有巨灵者,遍得元神之道,故与元气一时生混沌。

又曰:南溟之山,金堂玉室,上无元气,实滋神化。

又曰:丽山氏分布元气,各生次序,产生山谷。

《帝系谱》曰:天地初起,溟涬濛鸿,即生天皇,始万八千岁,以木德王。

《十洲记》曰:昆陵,昆仑山也。上有金台玉阙,亦元气之所合,天帝之居治处。

六韬》曰:天之为天远矣,地之为地久矣。万物在其间,各自利,何世莫之有乎?夫使世俗皆能顺其有,是乃溟涬濛鸿之时,为王故莫之能有。七十六圣发起,其所系天下而有之,岂一日哉!

杨泉《物理论》曰:扬雄非浑天而作盖天,圆其盖左转,日月星辰随而东西。桓谭难之,雄不解。此盖天者,复难知也。元气皓大,则称皓天。皓天,元气也,皓然而已,无他物焉。

扬雄《檄灵赋》曰:自今推古,至於元气始化,古不览今,名号迭毁,请以《诗》《春秋》言之。

又《解嘲》曰:《太玄》五千文,支叶扶疏,独说十馀万言,深者入地底,高者出苍天,大者涵元气,纤者入无伦。(等也。)

班固《东都赋》曰:万乐备,百礼暨,皇情浃,群臣醉,降烟煴,调元气。

又《汉颂论功歌诗》曰:后土化育兮四时行,修灵液养兮元气覆。冬同云兮春霡霂,膏泽洽兮殖嘉穀。

张衡《玄图》曰:玄者,包含道德,构掩乾坤,橐籥元气,禀受无原。

陈思王《魏德论》曰:元气否塞,玄黄渍薄,星辰逆行,阴阳舛错,国无完邑,陵无掩椁,四海鼎沸,萧条沙漠。

又《七启》曰:有形必朽,有端必穷,茫茫元气,谁知其终。

孙楚《石人铭》曰:大象无形,元气为母,杳兮冥兮,陶冶众有。

陆机《云赋》曰:摅神景於八幽,合洪化於烟煴,充宇宙以播象,协元气而齐勋。

潘岳《西征赋》曰:古往今来,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气而甄三才。

○太易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易乾凿度》曰:夫有形者,生於无形;故有太易者,未见气也。

《帝王世纪》曰:天地未分,谓之太易。

列子》曰:夫有形者生於无形,则天地安从生?(自然而生。)故有太易、太初、太始、太素。(此有物之始,自微至著,变化自相因袭)太易者未见气也(易者,不穷滞之称,凝寂于太虚之域,将何见乎?即如《易系》之太极、老氏之混成。)太初者气之始也,(阴阳未判。下句所谓浑沦。)太始者形之始也,(阴阳既判,品物流形。)太素者质之始也。(质,性也。既为物矣。则方圆刚柔静躁各有其性。)气质具,未相离,(此直论气之形质,不复说太易,为三者宗本。下句别自明之。)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沦而未相离也。(虽浑然一气不相离袭,而三才之道实潜兆乎其中。沦,语助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畔,(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曰希而曰易。易,简之别称也。太易之义如此而已,故能为万物宗,性真一而不变也。)易变而为一,(所谓易者,窈冥忽恍,不可变也。一气持之而化变,故寄名变也。)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变者之究也,(究,穷也。一变而为七九,不足以次数者全,举阳数顾其都会也。)乃复变而为一。一者,形变之始。(既涉於有形之域,理数既终,乃复反而为一。反而为一,归形变之始也。此盖明变化往复无极)

○太初

《易乾凿度》曰:太初者,气之始也。

《帝王世纪》曰:元气始萌,谓之太初。

《诗推度灾》曰:阳本为雄,阴本为雌,物本为魂。(宋均注曰:本即原也,变阴阳为雌雄魂也。亦言未有形也。皆无兆朕,故谓之气。)雄生八月仲节,号曰太初,行三节。(节犹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必知生八月仲者,据此时荠夌生以为验也。阳生物行三节者,须雌俱行物乃著也。)

《广雅》曰:太初,气之始也。清浊未分。

庄子》曰:太初有无,(言太古之初,上下未形,所有者无。)无有无名。(既无有形,人无有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一谓道也。)物得以生,谓之德。

《淮南子》曰:稽古太初,人生於无,(当太初天地之始,人生於无形,无形生有形也。)成形於有,有形而制於物。(为物所制。)

扬雄《檄灵赋》曰:太易之始,太初之先,冯冯沉沉,奋搏无端。

王阜《老子圣母碑》曰:老子者,道也。乃生於无形之先,起於太初之前,行於太素之元,浮游六虚,出入幽冥,观混合之未别,窥清浊之未分。

陈思王《魏德论》曰:在昔太初,玄黄混并,浑沌濛鸿,兆朕未形。

阮籍《孔子诔》曰:养徒三千,升堂七十,潜神演思,因史作书,考混元於无形,本造化於太初。

又《大人先生传》曰:太初真人,惟太之根,专气一志,万物以存。

又曰:驰骛乎太初之中,休息乎无为之宫。太初何始,无后无先。

○太始

《易乾凿度》曰:太始者,形之始也。

又曰:雌生戌仲,号曰太始,雄雌俱行三节。(俱行,起自戌仲至亥。)

《帝王世纪》曰:气,形之初,谓之太始。

《楚辞·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王逸注曰:初,始也。太始之元,虚廓无形,神物未生,谁传此道。)上下未形,何由考之?(言天地未分,混沌无根,谁考述而知也。)

张衡《玄图》曰:玄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於太始,莫之与先。

阮籍《大人先生传》曰:登乎太始之前,览乎忽漠之初,虑周旋於无外,志浩荡而遂舒。

○太素

《易乾凿度》曰:太素,质之始也。

又曰:雄含物魂,号曰太素。(雌雄俱行,故能含物魂而生物也。独言雄雌,主於阳故也。)

《帝王世纪》曰:形变有质,谓之太素。太素之前,幽清寂寞,不可为象,惟虚惟无,盖道之根。道根既建,犹无生有,太素始萌,萌而未兆,谓之庞洪,盖道之幹。道幹既育,万物成体,於是刚柔始分,清浊始位,天成於外,而体阳故圆以动,盖道之实。

《礼斗威仪》曰:二十九万一千八百四十岁而反太素冥茎,盖乃道之根也。

《礼含文嘉》曰:推之以上元为始,起十一月甲子朔旦,夜半冬至,日月五星俱起牵牛之初。(郑玄注:上元,太素已来至所求年。)

《广雅》曰:太素,质之始也,已有素朴而未散也。

《乐动声仪》曰:作乐制礼时,有五音始於上元,戊辰夜半冬至,北方子。(郑玄注曰:戊辰土位,土为宫,宫为君,故作乐尚之以为始也。夜半子,亦天时之始。礼稽命微起於太素,十一月阏逢之,曰岁在摄提格之纪,是云作乐制礼,盖作乐则有礼,通其文耳。)

张衡《灵宪注》曰:太素之前,幽清玄静,寂寞冥默,不可为象,厥中惟灵,如是者永久焉,斯谓冥茎,盖乃道根,道根既建,由无生有,太素始萌,萌而未兆,并体同色,坤屯不分。(坤屯,音浑沌。)

陈思王《髑髅说》曰:昔太素氏不仁,劳我以体,苦我以生,今也幸变而之死,是反吾真也。

又《魏德论》曰:不能贯道义之精英,穷混元于太素,亦以明矣。

又《魏文帝诔》曰:皓皓太素,两仪始分,冲和产物,肇有人伦。

又《大暑赋》曰:壮皇居之瑰玮兮,步八闳而为宇。节四运之常气兮,逾太素之仪矩。

阮籍《通老论》曰:圣人明於天人之理,达於自然之分,通於治化之体,审於大慎之训,故君臣垂拱完太素之朴,百姓熙怡保性命之和。

又《诗》曰:焉得松乔,熙神太素,逍遥区外,登我年祚。

又《老子赞》曰:阴阳不测,变化无伦,飘飖太素,归虚反真。

陆机《孙权诔》曰:皇圣应期,有命太素,承乱下萌,清难天步。

又《浮云赋》曰:集轻浮之众采,厕五色之藻气。贯元虚於太素,薄紫微而竦戾。

又《诗》曰:太素卜令宅,希微启奥基。玄冲纂懿文,虚无承先师。

又《诗》曰:澄神玄漠流,栖心太素域。弭节欣高视,俟我大梦觉。

《顾公直答陆机》曰:恢恢太素,万物初基。在昔哲人,观众济时。

○太极

《易·系辞》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汉书·律历志》曰:太极元气,函三为一。

又曰:太极中央元气,故为黄锺。

又曰:元以统始。易,太极之首也。

《帝王世纪》曰:质形已具,谓之太极。

《乐动声仪》曰:神守於心,游於目,穷於耳,往乎万里而至疾,故不得而不速。从胸臆之中而彻太极,援引无题,人神皆感,神明之应,音声相和。

班固《典引》曰:太极之先,两仪始分,烟烟煴煴,有沉而奥,有浮而清。

陈思王《七启》曰:夫太极之初,混沌未分,万物纯纯,与道俱运。

又《赞叙》曰:上形太极混元之前,却列将来未萌之事。

阮籍《通老论》曰:道者法自然而为化,侯王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易》谓之太极,《春秋》谓之元,老子谓之道。

陆机《云赋》曰:览太极之初化,判玄黄於乾坤,考天壤之灵变,莫稽美乎庆云。

傅玄《风赋》曰:嘉太极之开元,美天地之定位。乐雷风之相薄,悦山泽之通气。

张华《诗》曰:混沌无形气,奚从生两仪?元一是能分,太极焉得离?玄为谁翁子,道是谁家儿?天行自西回,日月曷东驰?

陆士龙《答士衡诗》曰:伊我世族,太极降精,昔在上代,轩虞笃生。

○天部上

《释名》曰:天,显也,在上高显也。天,坦也,坦然高而远也。

《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则之。

又曰: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又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

又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又曰: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

又曰:天地之道,贞观者也。

又曰:天道亏盈而益谦。

又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

又曰:乾为天。

又曰:时乘六龙以御天。

又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又曰:在天成象,在地成形。

又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

《书》曰:高明柔克,沉潜刚克。(高明,谓天也。)

又曰:乃命羲和,钦若昊天。

又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又曰:皇天震怒,命我文考,肃将天威。

《诗》曰:敬天之威,不敢驰驱。

又曰:天步艰难,之子不犹。

又曰: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又曰:谓天盖高,不敢不跼;谓地盖厚,不敢不蹐。(跼,曲也。蹐,累足也。《笺》云:跼蹐者,天高而有雷电,地厚而有沦陷,此民疾苦,王政上下皆可畏怖之言。)

《礼》曰: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焉,万物覆焉。

又曰:天则不言而信,天无私覆,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

又曰:天秉阳,垂日星。(秉,持也。)

又曰:天不爱其道,故天降甘露。

又曰:天有四时,春夏秋冬,风雨霜露,无非教也。

又曰:著不息者,天也。圣人作乐以应天。

又曰:燔柴於泰坛,以祭天也。

又曰:孟冬之月,天气上腾,地气下降。

又曰:祭天於南郊,就阳之义也。祭天扫地,而祭於其质而已矣。

又曰:清明象天。

《传》曰: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六气者,阴阳风雨晦明。)

又曰:叔孙穆子梦天压己,弗胜。

又曰:公孙归父会楚子於宋,宋人告急於晋,晋侯欲杀之。伯宗曰:"不可。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

又曰:晋侯赐毕万魏。卜偃曰:"毕万之后必大。万,盈数也;魏,大名也。以是始赏,天启之矣。"

尔雅》曰:穹苍,苍天也。(天形穹隆,其色苍苍,因以名云。)春为苍天,(万物苍苍生也。)夏为昊天,(言气皓旰。)秋为旻天,(旻犹愍也。愍,万物凋落也。)冬为上天。(言时无事,在上临下而已。)

《语》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

又曰: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又曰: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

《易乾凿度》曰:天动而施曰仁,地静而理曰义。

又曰:轻清者上为天,重浊者下为地。

又曰:天有阴阳,地有柔刚,人有仁义,是谓三才。

京房《易传》曰:地动阴有馀,天裂阳不足。此臣下盛强,害君上之变也。景帝三年,天东北有赤气,广长十馀丈,或曰天裂,其后七国兵起。

《春秋说题辞》曰:天之为言颠也,居高理下,为人经也。(《白虎通》亦云。)群阳,精也。合为太一,分为殊名,故立字"一大"为天。

《礼统》曰: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天之为言镇也,神也,珍也。施生为本,运转精神,功效列陈,其道可珍重也。

尚书考灵耀》曰:中央钧天,其星角亢;东方皋天,(《吕氏春秋》曰苍天,《广雅》曰上天。)其星房心;东北变天,其星斗箕;北方玄天,其星须女;西北幽天,其星奎娄;西方成天,(《吕氏春秋》曰皓天。)其星胃昴;西南朱天,其星参狼;南方赤天,(《吕氏春秋》《广雅》皆曰炎天。)其星舆鬼柳;东南阳天,其星张翼轸。(《吕氏春秋》曰:天有九野,东方曰苍天,西方曰皓天,南方曰炎天,其余皆同。)

周书》曰:神农之时,天雨粟,神农耕而种之。

《尚书中候》曰:天地开辟,甲子冬至。日月若悬璧,五星若编珠。

《诗纪历枢》曰:箕为天口,主出气。

《大戴礼》曰:放勋,其仁如天,其智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

《春秋感精符》曰:人主与日月同明,四时合信,故父天母地,兄日姊月。(父天於圜丘之礼也。母地於方泽之祭也。兄日於东郊,姊月於西郊也。)

《春秋繁露》曰:天有十端:天为一端,地为一端,阳为一端,阴为一端,水为一端,土为一端,人为一端,金为一端,木为一端,火为一端,凡十端。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天人一也。春喜气故生,秋怒气故杀,夏乐气故养,冬哀气故藏,四者天人同有之。

《春秋内事》曰:天有十二分次,日月之所躔也。

《春秋元命包》曰:天不足西北,阳极於九,故周天九九八十一万里。

《孝经援神契》曰:周天七衡六间者,相去万九千八百三十三里三分里之一,合十一万九千里。从内衡以至中衡,从中衡以至外衡,各五万九千五百里。

史记》曰:叔虞母梦天谓武王曰:"余今命汝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有文在手,曰虞,遂因命之。

《汉书·东方朔答难》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岂能考其文理哉?

又曰:汉惠帝二年,天眼开北,广十馀丈。

后汉书》曰:和熹邓皇后尝梦扪天,天体荡荡正青,滑如磄〈石弟〉,有若锺乳状,乃仰嗽饮之。以讯占梦,言尧梦攀天而上,汤梦及天而舐之。此皆圣王之前占,吉不可言。

《蜀志》曰:吴使张温来聘,秦密在诸葛亮座。温曰:"何人?"亮曰:"学者。"温问曰:"天有头乎?"密曰:"有。《诗》曰:'乃眷西顾'。天若无头,何以顾之?"又曰:"有耳乎?"曰:"有。《诗》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无耳,何以闻之天?""有足乎?"曰:"有。《诗》云:'天步艰难'。若无足,何以步?""天有姓乎?"曰:"有。"曰:"何姓?"曰:"姓刘。""何以知之?"曰:"其子姓刘,故以知之。"温大敬之。

晋书》曰:世祖登祚,探策得一,群臣失色。吏部郎中裴楷进曰:"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为天下贞。"上大悦。

又曰:惠帝末,天裂为二,无云,有声如雷。

《晋中兴书·征祥说》曰:大兴二年,天鸣东南,有声,如水相薄。三年,又鸣。后哀帝废。

《后魏书》曰:圣武田於野,见辎軿自天而下,至则见美女,曰:"天使我偶君。"遂寝宿,旦乃还。期周年复会於此。既而以所生男授帝,曰:"善养之,世为帝王。"子即始祖也。

《齐书》曰:王摛史学博闻,永明中,天忽黄色照地,众莫能解。摛云:"是荣光。"世祖大悦,用为永阳郡守。

陈书》曰:高祖梦天开数丈,有一人朱衣捧日,令帝张口纳之。及觉,犹热,后二百日为帝。

太平御览
阅读全文
《太平御览·天部·卷一》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太平御览·天部·卷一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