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针灸大成

针灸大成·卷七·任脉

作者:杨继洲针灸大成[挑错/完善]

任脉经穴歌

任脉三八起会阴,曲骨中极关元锐,石门气海阴交仍,神阙水分下脘配。建里中上脘相连,巨阙鸠尾蔽骨下,中庭膻中慕玉堂,紫宫华盖璇玑夜,天突结喉是廉泉,唇下宛宛承浆舍(二十四穴)。

此经不取井荥俞合也。

脉起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喉咙,属阴脉之海,以人之脉络,周流于诸阴之分,譬犹水也,而任脉则为之总会,故名曰阴脉之海焉。用药当分男女,月事多主冲任,是任之为言妊也。乃夫人生养之本,调摄之源,督则由会阴而行背,任则由会阴而行腹,人身之有任督,犹天地之有子午也。人身之任督,以腹背言,天地之子午,以南北言,可以分,可以合者也。分之以见阴阳之不杂,合之以见浑沦之无间,一而二,二而一也。但在僧道,不明此脉,各执所尚,禁食、禁足、禁语、断臂、燃指、烧身,枯坐而亡,良可悲夫!间有存中黄一事,而待神气凝聚者;有运三华五气之精,而洗骨伐毛者;有搬运周天火候者;有日运脐,夜运泥丸炼体者;有呼九灵,注三精而归灵府者;有倒斗柄而运化机者;有默朝上帝者;有服气吞霞者;有闭息存神者;有采炼日精月华者;有吐纳导引者;有单运气行火候者;有投胎夺舍者;有旁门九品渐法三乘者,种种不同,岂离任督。盖明任督以保其身,亦犹明君能爱民以安其国也。民毙国亡,任衰身谢,是以上人哲士,先依前注,导引各经,调养纯熟,即仙家之能筑基是也。然后扫除妄念,以静定为基本,而收视返听。含光默默,调息绵绵,握固内守,注意玄关,顷刻水中火发,雪里花开,两肾如汤煎,膀胱似火热,任督犹车轮,四肢若山石,一饮之间,天机自动,于是轻轻然运,默默然举,微以意定,则金水自然混融,水火自然升降,如桔槔之呼水,稻花之凝露,忽然一粒大如黍米,落于黄庭之中。此采铅投汞之真秘,子不揣鄙陋,扫却旁蹊曲径,指出一条大路,使人人可行也。到此之时,意不可散,意散则丹不成矣。紫阳真人曰:“真汞生于离,其用却在坎,姹女过南园,手持玉橄榄。”正此谓也。日日行之无间断,无毫发之差,如是炼之一刻,则一刻之周天;炼之一时,则一时之周天;炼之一日,则一日之周天;炼之百日,则百日之周天,谓之立基。炼之十月,谓之胎仙。功夫至此,身心混沌,与虚空等,不知身之为我,我之为身,亦不知神之为气,气之为神,不规中而自规中,不胎息而自胎息,水不求而自生,火不求而自出,虚室生白,黑地引针,不知其所以然而然,亦不知任之为督,督之为任也。至于六害不除,十少不存,五要不调,虽为小节之常,终为大道之累。何名六害?一曰薄名利,二曰禁声色,三曰廉货财,四曰损滋味,五曰屏虚妄,六曰除嫉妒,六者有一,卫生之道远,而未见其有得也。虽心希妙理,口念真经,咀嚼英华,呼吸景象,不能补其失也。何名十少?一曰少思,二曰少念,三曰少笑,四曰少言,五曰少饮,六曰少怒,七曰少乐,八曰少愁,九曰少好,十曰少机。夫多思则神散,多念则心劳,多笑则肺腑翻,多言则气血虚耗,多饮则伤神损寿,多怒则腠理奔浮,多乐则心神邪荡,多愁则头面焦枯,多好则志气溃散,多机则志虑沉迷。兹乃伐人之生,甚于斤斧;蚀人之性,猛于豺狼也。卫生者,戒之哉!

任脉经考正穴法

会阴(一名屏翳):

两阴间、任、督、冲三脉所起。督由会阴而行背,任由会阴而行腹,冲由会阴而行足少阴。《铜人》灸三壮。《指微》禁针。

主阴汗,阴头痛,阴中诸病,前后相引痛,不得大小便,男子阴端寒冲心,窍中热,皮疼痛,谷道瘙痒,久痔相通,女子经水不通,阴门肿痛。卒死者,针一寸补之。溺死者,令人倒拖出水,针补,尿屎出则活,余不可针。

曲骨:

横骨上,中极下一寸,毛际陷中,动脉应手。足厥阴、任脉之会。《铜人》灸七壮、至七七壮。针二寸。《素注》针六分,留七呼。又云:“针一寸。”

主失精,五脏虚弱,虚乏冷极,小腹胀满,小便淋涩不通,颓疝,小腹痛,妇人赤白带下。

中极(一名玉泉,一名气原):

关元下一寸,脐下四寸。膀胱之募。足三阴,任脉之会。《铜人》针八分,留十呼,得气即泻,灸百壮,至三百壮止。《明堂》灸不及针,日三七壮。《下经》灸五壮。

主冷气积聚,时上冲心,腹中热,脐下结块,贲豚抢心,阴汗水肿,阳气虚惫,小便频数,失精绝子,疝瘕,妇人产后恶露不行,胎衣不下,月事不调,血结成块,子门肿痛不端,小腹苦寒,阴痒而热,阴痛,恍惚尸厥,饥不能食,临经行房羸瘦,寒热,转脬不得尿,妇人断绪,四度针即有子。

关元:

脐下三寸。小肠之募。足三阴,任脉之会。下纪者,关元也。《素注》针一寸二分,留七呼,灸七壮。又云:“针二寸。”《铜人》针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灸百壮,止三百壮。《明堂》娠妇禁针,若针而落胎,胎多不出,针外昆仑立出。

主积冷虚乏,脐下绞痛,渐入阴中,发作无时,冷气结块痛;寒气入腹痛,失精白浊,溺血七疝,风眩头痛,转脬闭塞,小便不通,黄赤,劳热,石淋五淋,泄利,贲豚抢心,脐下结血,状如覆杯,妇人带下,月经不通,绝嗣不生,胞门闭塞,胎漏下血,产后恶露不止。

石门(一名利机,一名精露,一名丹田,一名命门):

脐下二寸。三焦募也。《铜人》灸二七壮,止一百壮。《甲乙》针八分,留三呼,得气即泻,《千金》针五分。《下经》灸七壮。《素注》针六分,留七呼,妇人禁针、禁灸,犯之绝子。

主伤寒,小便不利,泄利不禁,小腹绞痛,阴囊入小腹,贲豚抢心,腹痛坚硬,卒疝绕脐,气淋血淋,小便黄,呕吐血不食谷,谷不化,水肿,水气行皮肤,小腹皮敦敦然,气满,妇人因产恶露不止,结成块,崩中漏下。

气海(一名脖胦,一名下盲):

脐下一寸半宛宛中。男子生气之海。《铜人》针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之。可灸百壮。《明下》灸七壮。

主伤寒,饮水过多,腹胀肿,气喘心下痛,冷病面赤,脏虚气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肌体羸瘦,四肢力弱,贲豚七疝,小肠膀胱肾余,症瘕结块,状如覆杯,腹暴胀,按之不下,脐下冷气痛,中恶脱阳欲死,阴症卵缩,四肢厥冷,大便不通,小便赤,卒心痛,妇人临经行房羸瘦,崩中,赤白带下,

月事不调,产后恶露不止,绕脐疞痛,闪着腰痛,小儿遗尿。

浦江郑义宗患滞下昏仆,目上视,溲注汗泄,脉大,此阴虚阳暴绝,得之病后酒色。丹溪为灸气海渐苏,服人参膏数斤愈。

阴交(一名横户):

脐下一寸,当膀胱上际。三焦之募,任脉、少阴、冲脉之会。《铜人》针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灸百壮。《明堂》灸不及针,日三七壮,止百壮。

主气痛如刀搅,腹(月真)坚痛,下引阴中,不得小便,两丸骞,疝痛,阴汗湿痒,腰膝拘挛,脐下热,鬼击,鼻出血,妇人血崩,月事不绝,带下,产后恶露不止,绕脐冷痛,绝子、阴痒,贲豚上腹,小儿陷囟。

神阙(一名气舍):

当脐中。《素注》禁针,针之使人脐中恶疡溃,屎出者死。灸三壮。《铜人》灸百壮。

主中风不省人事,腹中虚冷,伤败脏腑,泄利不止,水肿鼓胀,肠鸣状如流水声,腹痛绕脐,小儿奶利不绝,脱肛,风痫,角弓反张。徐平仲中风不苏。桃源簿为灸脐中百壮始苏,不起,再灸百壮。

水分(一名分水):

下脘下一寸,脐上一寸,穴当小肠下口。至是而泌别清浊,水液入膀胱,渣滓入大肠,故曰水分。《素注》针一寸。《铜人》针八分,留三呼,泻五吸。水病灸大良。又云:“禁针。针之水尽即死。”《明堂》水病灸七七壮,止四百壮,针五分,留三呼。《资生》云:“不针为是。”

主水病,腹坚肿如鼓,转筋,不嗜食,肠胃虚胀,绕脐痛冲心,腰脊急强,肠鸣状如雷声,上冲心,鬼击,鼻出血,小儿陷囟。

下脘:

建里下一寸,脐上二寸,穴当胃下口,小肠上口,水谷于是入焉。足太阴、任脉之会。《铜人》针八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二七壮,止二百壮。

主脐下厥气动,腹坚硬,胃胀,羸瘦,腹痛,六腑气寒,谷不转化,不嗜食,小便赤,痞块连脐上厥气动,日渐瘦,脉厥动,翻胃。

建里:

中脘下一寸,脐上三寸。《铜人》针五分,留十呼,灸五壮。《明堂》针一寸二分。

主腹胀,身肿,心痛,上气,肠中疼,呕逆,不嗜食。

中脘(一名太仓):

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心蔽骨与脐之中。手太阳、少阳、足阳明、任脉之会。上纪者,中脘也。胃之募也。《难经》曰:“腑会中脘。”疏曰:“腑病治此。”《铜人》针八分,留七呼,泻五吸,疾出针。灸二七壮,止二百壮。《明堂》日灸二七壮,止四百壮。《素注》针一寸二分,灸七壮。

主五膈,喘息不止,腹暴胀,中恶,脾疼,饮食不进,翻胃,赤白痢,寒癖,气心疼,伏梁,心下如覆杯,心膨胀,面色萎黄,天行伤寒热不已,温疟先腹痛,先泻,霍乱,泻出不知,食饮不化,心痛,身寒,不可俯仰,气发噎。

东垣曰:“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取三里、章门、中脘。”又曰:胃“虚而致太阴无所禀者,于足阳明募穴中引导之。”

上脘(一名胃脘):

巨阙下一寸,脐上五寸。上脘、中脘属胃、络脾。足阳明、手太阳、任脉之会。《素注》、《铜人》针八分,先补后泻。风痫热病,先泻后补,立愈。日灸二七壮,至百壮,未愈倍之。《明下》灸三壮。

主腹中雷鸣相逐,食不化,腹疞刺痛,霍乱吐利,腹痛,身热,汗不出,翻胃呕吐食不下,腹胀气满,心忪惊悸,时呕血,痰多吐涎,贲豚,伏梁,二虫,卒心痛,风痫,热病,马黄,黄疸,积聚坚大如盘,虚劳吐血,五毒疰不能食。

巨阙:

鸠尾下一寸,心之募。《铜人》针六分,留七呼,得气即泻。灸七壮,止七七壮。

主上气咳逆,胸满短气,背痛胸痛,痞塞,数种心痛,冷痛,蛔虫痛,蛊毒猫鬼,胸中痰饮,先心痛,先吐,霍乱不识人,惊悸,腹胀暴痛,恍惚不止,吐逆不食,伤寒烦心,喜呕发狂,少气腹痛,黄疸,急疸,急疫,咳嗽,狐疝,小腹胀噫,烦热,膈中不利,五脏气相干,卒心痛,尸厥。妊娠子上冲心昏闷,刺巨阙,下针令人立苏不闷,次补合谷,泻三阴交,胎应针而落,如子手掬心,生下手有针痕,顶母心向前,人中有针痕,向后枕骨有针痕,是验。

按《十四经发挥》云:“凡人心下有膈膜,前齐鸠尾,后齐十一椎,周围着脊,所以遮隔浊气,不使上熏心肺,是心在膈上也。难产之妇,若子上冲,至膈则止。况儿腹中又有衣胞裹之,岂能破膈掬心哉?心为一身之主,神明出焉。不容小有所犯,岂有被冲掬而不死哉?盖以其上冲近心,故云尔。如胃脘

痛,曰心痛之类是也。学者,不可以辞害意。”

鸠尾(一名尾翳,一名?骭):

在两歧骨下一寸。曰鸠尾者,言其骨垂下如鸠尾形。任脉之别。《铜人》禁灸,灸之令人少心力,大妙手方针,不然针取气多,令人夭。针三分,留三呼,泻五吸,肥人倍之。《明堂》灸三壮。《素注》不可刺灸。

主息贲,热病,偏头痛引目外眦,噫喘,喉鸣,胸满咳呕,喉痹咽肿,水浆不下,癫痫狂走,不择言语,心中气闷,不喜闻人语,咳唾血,心惊悸,精神耗散,少年房劳,短气少气。

又《灵枢经》云:“膏之原,出于鸠尾。”

中庭:

膻中下一寸六分陷中。《铜人》灸五壮。针三分。《明堂》灸三壮。

主胸胁支满,噎塞,食饮不下,呕吐食出,小儿呕奶。

膻中(一名元见):

玉堂下一寸六分,横量两乳间陷中,仰而取之。足太阴、少阴、手太阳、少阳、任脉之会。《难经》曰:“气会膻中。”疏曰:“气病治此。”灸五壮。《明堂》灸七壮,止二七壮,禁针。

主上气短气,咳逆,噎气,膈气,喉鸣喘嗽,不下食,胸中如塞,心胸痛,风痛,咳嗽、肺痈唾脓,呕吐涎沫,妇人乳汁少。

玉堂(一名玉英):

紫宫下一寸六分陷中。《铜人》灸五壮,针三分。

主胸膺疼痛,心烦咳逆,上气,胸满不得息,喘急,呕吐寒痰。

紫宫:

华盖下一寸六分陷中,仰面取之。《铜人》灸五壮,针三分。《明下》灸七壮。

主胸胁支满,胸膺骨痛,饮食不下,呕逆上气,烦心,咳逆吐血,唾如白胶。

华盖:

璇玑下一寸六分陷中,仰面取之。《铜人》针三分,灸五壮。《明下》灸三壮。

主喘急上气,咳逆哮嗽,喉痹咽肿,水浆不下,胸胁支满痛。

璇玑:

天突下一寸六分陷中,仰头取之。《铜人》灸五壮,针三分。

主胸胁支满痛,咳逆上气,喉鸣喘不能言,喉痹咽痈,水浆不下,胃中有积。

天突(一名天瞿):

在颈结喉下四寸宛宛中。阴维、任脉之会。《铜人》针五分,留三呼,得气即泻,灸亦得,不及针。若下针当直下,不得低手即五脏之气,伤人短寿。《明堂》灸五壮,针一分。《素注》针一寸,留七呼,灸三壮。

主面皮热,上气咳逆,气暴喘,咽肿咽冷,声破,喉中生疮,喉猜猜喀脓血,喑不能言,身寒热,颈肿,哮喘,喉中翕翕如水鸡声,胸中气梗梗,侠舌缝青脉,舌下急,心与背相控而痛,五噎,黄疸,醋心,多唾,呕吐,瘿瘤。

许氏曰:“此穴一针四效。凡下针后良久,先脾磨食,觉针动为一效;次针破病根,腹中作声为二效;次觉流入膀胱为三效;然后觉气流行,入腰背肾堂间为四效矣。”

廉泉(一名舌本):

颈下结喉上中央,仰面取之。阴维、任脉之会。《素注》低针取之,针一寸,留七呼。《铜人》灸三壮,针三分,得气即泻,《明堂》针二分。

主咳嗽上气,喘息,呕沫,舌下肿难言,舌根缩急不食,舌纵涎出,口疮。

承浆(一名悬浆):

唇棱下陷中,开口取之。大肠脉、胃脉、督脉、任脉之会。《素注》针二分,留五呼,灸三壮,《铜人》灸七壮,止七七壮。《明堂》针三分,得气即泻,留三呼,徐徐引气而出。日灸七壮,过七七停四五日后,灸七七壮。若一向不灸,恐足阳明脉断,其病不愈,停息复灸,令血脉通宣,其病立愈。

主偏风,半身不遂,口眼喎斜,面肿消渴,口齿疳蚀生疮,暴喑不能言。

针灸大成
阅读全文
《针灸大成·卷七·任脉》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针灸大成·卷七·任脉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