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苍丁零塞,今古缅荒途。
亭堠何摧兀,暴骨无全躯。
黄沙幕南起,白日隐西隅。
汉甲三十万,曾以事匈奴。
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
苍苍茫茫的丁零族要塞,古往今来道路荒僻遥远。
岗楼哨所多么颓败孤单,暴尸荒野没有完整躯干。
漫天黄沙起于大漠之南,灿烂的太阳隐没在西边。
汉朝排遣了三十万士卒,曾经前来与匈奴族争战。
只见他们纷纷战死沙场,谁来怜悯边疆老幼孤单?
《感遇诗三十八首》是唐代文学家陈子昂的组诗作品。这组诗是作者有感于平生所遇之事而作,涵盖面极广,大都紧扣时事,针对性极强,极富现实意义。其内容充实,形式质朴,是作者自觉摒弃华丽辞藻,实践其诗歌理想的成功范例。
传统说法认为这组诗是陈子昂年轻时期的作品,而近现代学者多认为它们不是一时一地之作,整个作品贯穿于诗人的一生,而作于后期的较多。其中其三、其三十五作于垂拱二年(686),其二十九作于垂拱三年(687)。
《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有感于平生所遇之事而作,涵盖面极广,大都紧扣时事,针对性极强,富有现实意义。各篇所咏之事各异,创作时间也各不相同,应当是诗人在不断探索中有所体会遂加以纪录,积累而成的系列作品。它们继承了阮籍咏怀诗的余脉,反映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对自然社会规律的认识,抨击了武周王朝的腐败统治,同情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抒发自己身逢乱世、忧谗畏讥的恐惧不安,和壮志难酬、理想破灭的愤懑忧伤。
这组诗皆为古体,人生感慨与政治批判是其两项重要内容。三十八首感遇诗依据其思想内容,大致可分成两类,一则抨击时政,揭露世态;一则向往归隐,谈论玄思。两类主题都寄寓了陈子昂对现实问题的深刻思考,流露出他满腔孤愤与苦闷的心绪。沈德潜评价《感遇诗》说:“感于心,困于遇,犹庄子之寓言也,与感知遇之意自别。”(《唐诗别裁》卷一注)。
这组诗里讥刺时弊,同情百姓悲苦的作品,都写得言简意深,锋芒毕露。“但见沙场死,谁怜塞上孤”(其三);“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其二十九);“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其三十七)……批判的矛头直指统治者,并且把统治者的失策与百姓的苦难联系在一起。诗中深挚的哀感,沉郁雄浑的风格,让人想起曹操的《薤露》《蒿里》。至于《感遇诗》里的谈玄论道,归隐山林的内容,有人认为是陈子昂思想太过于消沉的表现,其实这种看法是有些片面的。陈子昂本来怀有经世济时的大志,《感遇诗》其三十五中,他写道,“我本贵公子,平生实爱才。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有如此慷慨报国之志的陈子昂,后来之所以发出“去去行采芝,勿为尘所欺”(其二十),“探元观群化,遗世从云螭”(其三十六)的哀音,实在是那个“逶迤势已久,骨鲠道斯穷”,“谗说相啖食,利害纷疑疑”的浊世,让诗人感到忧心如焚,又无力回天。更兼当时政治恐怖,也让陈子昂产生忧生畏祸的心理,他说:“云海方荡谲,孤鳞安得宁?”所以最后他只能选择一个玄虚清淡的世界。然而,这毕竟是与初衷相违的无耐之举,陈子昂感叹“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就是他凄苦心境的表露。因而,如果我们体察出陈子昂那些归隐的诗篇里,实际寄寓着他对世道的不满,对自己志业未成、理想幻灭的忧伤,那么就不会仅以一个“消沉”去做评定了。
《感遇诗三十八首》是陈子昂的代表作,这些诗批评政治、抒发怀才不遇的悲愤,内容极为充实,形式也非常质朴,是唐诗革新的先驱者陈子昂自觉摒弃华丽辞藻,实践其现实主义的诗歌革新主张的成功范例。但是也正因为陈子昂过分强调“风雅”和“汉魏风骨”,就使他的作品相对地忽视了创新,叶燮说:“子昂古诗,尚蹈袭汉魏蹊径,竟有全似阮籍《咏怀》之作者,失自家体段。”(《原诗》卷一《内篇》上)这是给陈子昂诗作在艺术形式上的不足的批评。
陈子昂 : 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解职归乡后受...
83年猪女40岁后命运开始好,40岁的猪命最好
4-2983属猪的人十年大运
4-2983属猪的一生婚姻外遇
4-291947年的猪寿终是哪年
4-291959年属猪的是什么命,属猪人运势好不好
4-291971年猪十年大运预测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