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先秦 / 资治通鉴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摘自先秦资治通鉴的《资治通鉴·汉纪·汉纪四十二》 解释:尊敬自家的长辈,推广开去也尊敬人家的长辈;爱抚自家的儿女,推广开也去爱抚人家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先秦 / 孟子 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九节》 解释:有作为的人(实际是指有志成为仁人的人),就比如挖井一样,贵在持之以恒,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先秦 / 孟子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解说诗的人,不要拘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于词句而误解原意。用自己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先秦 / 孟子 说大人,则藐之,勿视其巍巍然。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四节》 解释:劝说地位高的人,就要轻视他,不把他的显赫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先秦 / 孟子 惟顺于父母,可以解忧。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一节》 解释:只有孝顺父母,才可以排解忧愁。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先秦 / 孟子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八节》 解释:吟咏他们作的诗,读他们著的书,不知道他们的为人行吗?因此要研究他们所处的时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先秦 / 孟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解释:执政者如果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为执政者的快乐而快乐;如果把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先秦 / 孟子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解释:(君主)光有善心却不去施行,是不可能达到仁政的目的;仅有法律而不想办法推广,书面上法律是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先秦 / 孟子 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三节》 解释:有固定产业的人会有稳定不变的思想,没有固定产业的就不会有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先秦 / 孟子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四节》 解释:好的政令能够得到百姓的财富,好的教育能够得到百姓的心。志,气之帅也
先秦 / 孟子 志,气之帅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解释:一个人的心志直接影响个人的气节,而气节是支撑一个身体的东西。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先秦 / 孟子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九节》 解释:眼中没有父母、目无君上的人,犹如畜生豺狼。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先秦 / 孟子 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解释:杨朱主张为自己,即使拔一根毫毛而有利于天下,他都不肯。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先秦 / 孟子 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如果得到了必要的滋养,什么东西都可以生长;如果失去了必要的滋养,什么东西都可能消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先秦 / 孟子 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解释:即使是自然界容易生长的生物,如果只经阳光温暖照射一天,却让它寒冻十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先秦 / 孟子 不挟长,不挟贵,不挟兄弟而友。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解释:不倚仗年纪大,不仗恃地位高,不倚仗家里富贵来交友。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先秦 / 孟子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用秤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什么东西都是这样,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先秦 / 孟子 为高必因丘陵,为下必因川泽。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解释:要想高耸,必须凭借山川丘陵;要想低下,必须凭借江河湖泊。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先秦 / 孟子 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解释:君子仁义,有让他终生无法忘记的忧心之事,却没有短暂的忧心之事!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先秦 / 孟子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就高兴。谓虚心接受意见。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先秦 / 孟子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解释:生命本是我喜欢的,(可我)喜欢的东西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所以(我)不肯干苟且偷生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先秦 / 孟子 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解释:不以赶不上别人为羞耻,怎么能赶上别人呢?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先秦 / 孟子 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解释:君子的操守,是从修养自身开始,进而使天下太平。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
先秦 / 孟子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解释:诚是天赋予人的本性;追求诚,是做人的根本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先秦 / 孟子 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解释:耸起肩膀,故作恭敬的样子,满脸堆笑,向人讨好,听这种人说话,比酷热的夏天在田间劳作还要疲惫。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先秦 / 孟子 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五节》 解释:听一个人讲话的时侯,注意观察他的眼神,这个人(内心的美与丑)怎么能够隐匿起来呢?人皆可以为尧舜
先秦 / 孟子 人皆可以为尧舜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告子章句下·第二节》 解释:人人都可以做尧舜那样的贤人。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先秦 / 孟子 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不要拘泥于文字而误解词句,也不要拘泥于个别词句而误解作品完整的意思;能以自己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先秦 / 孟子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解释:仁慈的人爱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人,爱别人的人,别人也爱他,尊敬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先秦 / 孟子 贤者在位,能者在职。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贤德的人居于掌权的地位,有才干的人担当合适的职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先秦 / 孟子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父亲与儿子之间有亲情、君王与臣子之间有节义、夫妻间有区别、年长与年幼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先秦 / 孟子 顺天者存,逆天者亡。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七节》 解释:顺从天道的就生存,违背天道的则灭亡。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先秦 / 孟子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六节》 解释:同情心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本性。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先秦 / 孟子 有不虞之誉,有求全之毁。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一节》 解释:有意想不到荣誉,有追求完美而受到诽谤。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
先秦 / 孟子 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三节》 解释:君主看待臣下如同自己的手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先秦 / 孟子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五节》 解释: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个人。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先秦 / 孟子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二节》 解释:在上位的人有什么爱好,在下面的人一定爱好得更厉害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先秦 / 孟子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三节》 解释:靠武力使人服从,不是真心服从,只是力量不够(反抗)罢了;靠道德使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先秦 / 孟子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解释:如果不用圆规和角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圆形和方形。以五十步笑百步
先秦 / 孟子 以五十步笑百步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解释:作战时后退了五十步的人讥笑后退了百步的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先秦 / 孟子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解释:不孝的表现很多,但以不尽后辈的本分为最。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先秦 / 孟子 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你的表现和所做所为,永远得不到你想要得到的东西。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先秦 / 孟子 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二节》 解释:伟大的人,不偏离他的纯洁、善良的心。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先秦 / 孟子 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二节》 解释:一个品行高尚,能力出众的君子,辛辛苦苦成就了事业,留给后代的恩惠福禄,经过几代人就消耗殆尽了。居移气,养移体
先秦 / 孟子 居移气,养移体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六节》 解释:地位和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修养或涵养可以改变人的素质。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先秦 / 孟子 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解释:如果想使天下太平,在当今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还有谁呢?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先秦 / 孟子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八节》 解释: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只有放弃一些事情不做,才能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做出成绩。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先秦 / 孟子 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人必先有自取侮辱的行为,别人才侮辱他;家必先有自取毁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
先秦 / 孟子 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之难。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 解释:道理很近却到很远的地方去寻求,事情很容易却按困难的方法去解决。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先秦 / 孟子 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四节》 解释:积累得深厚,用起来就能够左右逢源。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先秦 / 孟子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解释:在享受安逸中衰亡,在忧愁祸患的环境中生存。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先秦 /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四节》 解释:人民放在第一位,国家其次,君在最后,这是因为,有了人民,才需要建立国家;有了国家,才需要有个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先秦 / 孟子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解释: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先秦 / 孟子 出于其类,拔乎其萃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解释:人的品德才能超出同类之上。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先秦 / 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解释: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困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先秦 / 孟子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解释:我长于修养我的浩然之气。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先秦 / 孟子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先秦 / 孟子 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称一称,这样才能知道是轻还是重;量一量,这样才能知道是长还是短。原来是孟子劝齐宣王权衡登泰山而小天下。
先秦 / 孟子 登泰山而小天下。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解释: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览无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实际指人的眼界。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先秦 / 孟子 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七节》 解释:行仁德的人好比赛箭的人一样: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态然其进锐者,其退速。
先秦 / 孟子 其进锐者,其退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四节》 解释:前进太猛的人,后退也会快。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先秦 / 孟子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解释: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羞耻心就是施行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先秦 / 孟子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六节》 解释:谦逊有礼貌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抢夺别人。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先秦 / 孟子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六节》 解释:人不可以没有羞耻,不知羞耻的那种羞耻,真是不知羞耻呀!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先秦 / 孟子 古之人,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解释:古代的人,获得成就,则将恩惠恩泽给老百姓,而没有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先秦 / 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解释: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先秦 / 孟子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八节》 解释: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有所不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先秦 / 孟子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解释: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爱他;尊敬别人的人,别人也永远尊敬他。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先秦 / 孟子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解释:人穷的时候不丧失道德的标准,而发达的时候也不可以背弃自己做人的原则。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先秦 / 孟子 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节》 解释:贤人先使自己明白,然后才去使别人明白;今天的人则是自己都没有搞清楚,却想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先秦 / 孟子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节》 解释:读书时应该加以分析,不能盲目地迷信书本,不能完全相信它,应当辨证地去看问题。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先秦 / 孟子 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十三节》 解释: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事不抱怨老天,也不抱怨他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先秦 / 孟子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二节》 解释: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先秦 / 孟子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脑力劳动者统治人,体力劳动者被人统治。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先秦 / 孟子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解释: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出有价值的言语;自己抛弃自己(对自己极不负责任)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先秦 / 孟子 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解释:人们的毛病,在于总喜欢充当别人的老师。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
先秦 / 孟子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解释: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必定要先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先秦 / 孟子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十七节》 解释:不做那些自己不该做的事,不要贪图那些自己不该要的东西。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先秦 / 孟子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九节》 解释:不得志的时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养,得志的时候就要努力让天下人都能得到好处。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先秦 / 孟子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凡是行为得不到预期的效果,都应该反过来检查自己,自身行为端正了,天下的人自然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