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先秦 / 孟子 出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解释: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
先秦 / 孟子 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艾者。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节》 解释:君子教育人的方法有五种:有像及时雨那样化育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先秦 / 孟子 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二节》 解释:天下政治清明的时候,可以为这个道献出自己的生命;天下黑暗的时候,以自己的生命仁者无敌。
先秦 / 孟子 仁者无敌。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五节》 解释:施行仁政的人天下无敌。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
先秦 / 孟子 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七节》 解释:孔子等他不在家的时候前往拜谢。明君制民之产,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先秦 / 孟子 明君制民之产,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先秦 / 孟子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采用象人的土陶踊殉葬,这样的统治者怎么会忍心让它的人民饥而死呢?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先秦 / 孟子 拱把之桐梓,人苟欲生之,皆知所以养之者。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三节》 解释:一两把粗的桐树、梓树,假如人想要它生长起来,都知道怎么才能把它养大。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先秦 / 孟子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解释: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先秦 / 孟子 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虽有恶人,齐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下·第二十五节》 解释:西施虽然美丽,一旦被污秽的东西给玷污,浑身发出臭味,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先秦 / 孟子 教亦多术矣,予不屑之教诲也者,是亦教诲之而已矣。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六节》 解释:教育也有多种方式方法,我不屑于教诲他,本身就是对他的教诲。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先秦 / 孟子 易其田畴,薄其税敛,民可使富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解释:让百姓种好他们的地,减轻他们的赋税,就可以使百姓富足。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先秦 / 孟子 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七节》 解释:眼睛对于颜色,有共同的美的感受。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先秦 / 孟子 仁人之于弟也,不藏怒焉,不宿怨焉,亲爱之而已矣。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三节》 解释:仁人对于弟弟有所忿怒。不藏于心中;有所怨恨,不留在胸内。只是亲他爱他罢了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
先秦 / 孟子 以大事小者,乐天者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解释:以大国身分侍奉小国的,是以天命为乐的人。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先秦 / 孟子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七节》 解释:仁的实质是侍奉父母;义的实质是顺从兄长。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
先秦 / 孟子 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三节》 解释:天降生一般的人,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也替他们降生了师傅,这些君主和师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先秦 / 孟子 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有仁义就会光荣,没有仁义就会耻辱;如今讨厌耻辱却和不仁义在一起,这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先秦 / 孟子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斯孔子受之矣。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解释:他以正当的理由送礼,按礼节规定送礼,这样,便是孔子也会接受的。仁则荣,不仁则辱。
先秦 / 孟子 仁则荣,不仁则辱。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仁就光荣,不仁就耻辱。长幼有序
先秦 / 孟子 长幼有序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年长者和年幼者之间的先后尊卑。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先秦 / 孟子 耻之于人大矣。为机变之巧者,无所用耻焉。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七节》 解释:羞耻对于人关系大极了。玩弄权术诡计的人,是到处不讲羞耻的。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先秦 / 孟子 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解释:上天生育这些民众,使先明理的人启发后明理的人,使先觉悟的人启发后觉悟的人。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先秦 / 孟子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解释:尊重有贤德的人,任用有才能的人,让他们发挥所长,让那些有才能的人常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先秦 / 孟子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解释:执政者如果以顺应民众的快乐为快乐,民众就会为执政者的快乐而快乐。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先秦 / 孟子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解释: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君子要么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先秦 / 孟子 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解释:下棋也是数(计算)的一种,而且是浅易(平常)的。如果不专心致志的来学的话,也是学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先秦 / 孟子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解释:尊重贤能,让他们在其位谋其职,那么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这个朝代效力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先秦 / 孟子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七节》 解释:爱护百姓,推行王道,就没有谁能够阻挡。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先秦 / 孟子 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解释:错误的扭曲自己的看法,是不可能让别人正直的。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
先秦 / 孟子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此所谓率土地而食人肉,罪不容于死。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四节》 解释:在争夺土地的战争中,被杀死的人布满战场之地;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先秦 / 孟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解释:得到天下的优秀人才并把他们培养教育成真正的栋梁。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先秦 / 孟子 上无礼,下无学,贼民兴,丧无日矣。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解释:上面(当官的)没有了礼法,下面(老百姓)又没有很好的教育,就会导致贼人多,国家灭亡就快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先秦 / 孟子 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孝子行孝的极点,没有超过尊奉双亲的。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先秦 / 孟子 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四节》 解释:国家的君王崇尚仁德,在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敌人啊!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先秦 / 孟子 吾未闻枉己而正人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解释:我没有听说过自己都立脚不正,却还要去纠正别人,更何况侮辱自己来纠正天下的人。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先秦 / 孟子 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解释:人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先秦 / 孟子 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告子章句上·第九节》 解释:却一心以为有大雁天鹅要飞来,想要拉弓箭去把它射下来。虽然和前一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
先秦 / 孟子 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节》 解释:要做国君,就应尽国君之道;要做臣子,就应尽臣子之道。食之以时,用之以礼
先秦 / 孟子 食之以时,用之以礼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三节》 解释:按一定时节使用,按礼的规定使用。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先秦 / 孟子 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五节》 解释:能工巧匠能够教会别人规矩法则,但不能够教会别人巧。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先秦 / 孟子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解释:用同情怜悯他人的心,实施同情怜悯他人的政策,治理天下就会像在手掌心里运转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先秦 / 孟子 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解释:有了至诚的心意而没有感动别人,是没有的。不真心诚意,要感动别人也是不可能。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先秦 / 孟子 巨屦小屦同贾,人岂为之哉?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滕文公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做工粗糙的鞋与做工精细的鞋一样的价钱,谁还愿意做精细的鞋呢?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先秦 / 孟子 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三节》 解释:指夏、商、周。夏、商、周能够得到天下,是因为推行仁政;后来失去天下,是因为不实行仁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先秦 / 孟子 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六节》 解释:只要对天下人有利,就是把自己从头到脚磨成粉末都在所不辞。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先秦 / 孟子 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八节》 解释:孟诸侯有三样宝:土地、人民和政事。如果错以珍珠美玉为宝,灾祸必定落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先秦 / 孟子 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万章章句上·第七节》 解释:圣人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有的远避,有的亲近,有的离去,有的不离去;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先秦 / 孟子 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八节》 解释:只听说诛杀了叫纣的人,没有听闻弑君谋反之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秦 / 孟子 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六节》 解释: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先秦 / 孟子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三节》 解释: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先秦 / 孟子 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八节》 解释:儿子与父母亲的关系相处得不好,不可以做人;儿子不能事事顺从父母亲的心意,‘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先秦 / 孟子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眼光敏锐足以看到秋天鸟兽生长的细毛的末端,却看不见一车子的柴草,大王会相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先秦 / 孟子 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五节》 解释:心这个器官职在思考,思考才能获得,不思考便不能获得。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先秦 / 孟子 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三节》 解释:哪有真正的君子被人家用金钱收买的呢?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
先秦 / 孟子 其交也以道,其接也以礼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万章章句下·第四节》 解释:人与人的交往有一定的道路,人与人的相互接受也要遵循社会行为规范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先秦 / 孟子 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一节》 解释:可以做出跃跃欲试的样子,以便让别人观察和体会。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先秦 / 孟子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四节》 解释:如果把民众的忧苦当做自己的忧苦,民众也会为执政者的忧苦而忧苦。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先秦 / 孟子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下·第十六节》 解释:仁就是做人的原则。仁和人合起来讲就是人生正道。王顾左右而言他。
先秦 / 孟子 王顾左右而言他。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下·第六节》 解释:齐宣王环顾左右的人,把话题扯到别的事情上了。指扯开话题,回避难以答复的问题。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先秦 / 孟子 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五节》 解释:广博地学习,详细地阐述,是要由此返回到能说出其要点的境地。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先秦 / 孟子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六节》 解释:天上出现浓厚的云层,哗啦啦下起大雨来,禾苗便猛然茂盛地生长起来了。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先秦 / 孟子 人之易其言也,无责耳矣。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二节》 解释:人们常轻易说一些话,就是因为没有遭到失言的责备呀!惟仁者宜在高位。
先秦 / 孟子 惟仁者宜在高位。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解释:一个有仁者情怀的人,有仁者德性的人,才能处在这样一个管理者的位置。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先秦 / 孟子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一节》 解释:如果人人爱自己的亲人,尊重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就会和睦安宁。天下殆哉,岌岌乎!
先秦 / 孟子 天下殆哉,岌岌乎!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万章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天下岌岌乎危险得很呀!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先秦 / 孟子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子路,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他就高兴。禹,听到善言,就拜谢。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先秦 / 孟子 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 解释:言语浅近而含义深远,这是善言。把握住的十分简要,而施行时效用广大,这是善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先秦 / 孟子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一个正人君子所能做到最大的事情,或是所要祈求的最大事情,就是与人为善。古之君子,过则改之
先秦 / 孟子 古之君子,过则改之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 解释:古代的君子贤士,有了过错就去改正。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先秦 / 孟子 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解释:替深池把鱼赶来的是水獭,替森林把鸟雀赶来的是鹞鹰。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先秦 / 孟子 为政不难,不得罪于巨室。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六节》 解释:理国政并不难,不要得罪世家大族。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先秦 / 孟子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厨房里有肥美的肉食,马厩里有膘肥的马匹,(可是)百姓却面有饥色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先秦 / 孟子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解释:寻求就能得到它,舍弃就会失掉它;这样寻求就有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存在于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先秦 / 孟子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二十节》 解释:国君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全国莫不能建立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国君能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先秦 / 孟子 用下敬上,谓之贵贵;用上敬下,谓之尊贤。贵贵、尊贤,其义一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万章章句下·第三节》 解释:地位低的人尊敬地位高的人,叫尊敬贵人;地位高的人尊敬地位低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先秦 / 孟子 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解释: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先秦 / 孟子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八节》 解释:声誉超过了实际的才德,君子就会对此感到屈辱。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先秦 / 孟子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解释:君子有三件乐事,但称王天下不包括在内。颜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贤人处横逆之方
清代 / 王永彬 颜子之不校,孟子之自反,是贤人处横逆之方 摘自清代王永彬的《围炉夜话·第四九则》 解释:遇到有人冒犯时,颜渊不与人计较,孟子则自我反省,这是君子在遇人蛮横不讲理时的自处之道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先秦 / 孟子 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十三节》 解释:杀一个无罪的人就是不仁,不是自己的东西拿走就是不义。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先秦 / 孟子 养其小者为小人,养其大者为大人。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四节》 解释:一个注重品德修养的人是识大之人,一个只注重对身体的保养却忽略了品德修养的人是识小之人。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
先秦 / 孟子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节》 解释:自己损害自己的人,不能和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先秦 / 孟子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告子章句上·第十节》 解释:我讨厌死亡,但是有比死亡还让我厌恶的事情,因此,虽然有的事可能让我死亡,但不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先秦 / 孟子 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解释:一个人的心志直接影响个人的气节,而气节是支撑一个身体的东西。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先秦 / 孟子 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家必先有自取毁坏的因素,别人才毁坏它。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先秦 / 孟子 士无事而食,不可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四节》 解释:士无所事事,吃人白食是不可以的。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
先秦 / 孟子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一节》 解释: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先秦 / 孟子 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一节》 解释:有志之士不怕弃尸山沟,勇敢的人不怕丢掉脑袋。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先秦 / 孟子 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六节》 解释:人不可以不知羞耻。从不知羞耻到知道羞耻,就可以免于羞耻了。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先秦 / 孟子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滕文公章句下·第八节》 解释:如果知道是不义的事情,就应该马上停止,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先秦 / 孟子 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九节》 解释: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先秦 / 孟子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梁惠王章句上·第八节》 解释: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却有固定的道德观念,只有读书人才能做到。祸褔无不自己求之者。
先秦 / 孟子 祸褔无不自己求之者。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四节》 解释:君子不抱怨天,不责怪人。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先秦 / 孟子 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五节》 解释:尊重贤能,让他们在其位谋其职,那么天下有才能的人都愿意为这个朝代效力。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
先秦 / 孟子 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上·第二节》 解释:可以做官的时候你就做官,可以停歇的时候就停歇。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先秦 / 孟子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离娄章句上·第十二节》 解释: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先秦 / 孟子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解释:支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先秦 / 孟子 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 解释:寻求它有方法,得到它靠命运,这样寻求无益于得到,因为所寻求的在我本身之外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先秦 / 孟子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摘自先秦孟子的《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 解释:得到天下优秀的人才进行教育,这是第三大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