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善不逾其美,贬恶不溢其过。
两汉 / 王充 采善不逾其美,贬恶不溢其过。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十八·感类篇》 解释:赞赏一个人,不夸大他的优点;贬斥一个人,不夸大他的缺点。不目见口问,不能尽知也。
两汉 / 王充 不目见口问,不能尽知也。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十六·实知篇》 解释:不亲眼观察亲口询问,那对世间事物就无法全部了解。豆麦之种,与稻梁殊,然食能去饥。
两汉 / 王充 豆麦之种,与稻梁殊,然食能去饥。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率性篇》 解释:豆麦的果实与稻谷小米虽然不同,但吃了都能消除饥饿。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
两汉 / 王充 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一·逢遇篇》 解释:人品好不好,是才能和操行问题;而被不被重用,是时运问题。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
两汉 / 王充 凿不休则沟深,斧不止则薪多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一·命禄篇》 解释:不停地开凿沟渠,沟渠就会变得越来越深;不停地去砍伐树木,就会有很多的柴。志有所存,顾不见泰山;思有所至,有身不暇徇也。
两汉 / 王充 志有所存,顾不见泰山;思有所至,有身不暇徇也。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 解释:心中存有远大的志向,就会连泰山也看不见;思想达到了某种境地,自己就没有空闲来马效千里,不必骥;人期贤知,不必孔、墨。
两汉 / 王充 马效千里,不必骥;人期贤知,不必孔、墨。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十九·案书篇》 解释:能够行走千里的马不一定是千里马,人们期望成为的圣贤,不一定非要成为像孔子和墨子一样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位卑在下,未必愚,不遇也。
两汉 / 王充 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位卑在下,未必愚,不遇也。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一·逢遇篇》 解释:处于尊贵显赫地位,未必贤能,只不过受到重用;地位卑贱低下,未必愚笨,只不过不死人无知,厚葬无益
两汉 / 王充 死人无知,厚葬无益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十三·薄葬篇》 解释:人死后没有意识,厚葬没有好处。物之相胜,或以筋力,或以气势,或以巧便。
两汉 / 王充 物之相胜,或以筋力,或以气势,或以巧便。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三·物势篇》 解释:万物相互争斗取胜,有的靠身体力量,有的靠气焰声势,有的靠动作灵巧敏捷。经传之文,贤圣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
两汉 / 王充 经传之文,贤圣之语,古今言殊,四方谈异也。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三十·自纪篇》 解释:经传上的文章,圣贤的语言之所以不容易懂,是由于古今的语言不一样,各地的方言不相同的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也。
两汉 / 王充 大器晚成,宝货难售也。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十四·状留篇》 解释:珍贵的器物形成总是缓慢,宝贵的货物销售总是困难。不清不见尘,不高不见危,不广不见削,不盈不见亏。
两汉 / 王充 不清不见尘,不高不见危,不广不见削,不盈不见亏。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三十·自纪篇》 解释:不清洁的东西就不存在被污染的问题,地位不高就不会被人危害,面积不宽就不会被削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
两汉 / 王充 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五·感虚篇》 解释:如果不是日日都积累寒冷,是不会有霜雪降临的;如果不是长久保持温热,冰雪是不会融化的。物有华而不实,有实而不华者。
两汉 / 王充 物有华而不实,有实而不华者。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 解释:有的东西外表华丽而实质不好,有的东西实质很好而外表并不华丽。人间之水污浊,在野外者清洁,俱为一水,源从天涯,或浊或清,所在之势使之
两汉 / 王充 人间之水污浊,在野外者清洁,俱为一水,源从天涯,或浊或清,所在之势使之然也。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率性篇》 解释:同样是一种水,来源于天边,有的污浊,有的清洁,这是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
两汉 / 王充 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人弥明。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 解释:好品德越多的人文章越有文采,好品德越显著的人越明智。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
两汉 / 王充 譬犹练丝,染之蓝则青,染之丹则赤。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率性篇》 解释:好像白色的丝一样,放到蓝色的染缸中,就成为青色;放到红色的染缸中,就成为赤色。比不应事,未可谓喻;文不称实,未可谓是也。
两汉 / 王充 比不应事,未可谓喻;文不称实,未可谓是也。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三·物势篇》 解释:打比方与事实不相应,不能算讲清楚了;写文章与事实不符合,也不能说是正确的。外内表里,自相副称。
两汉 / 王充 外内表里,自相副称。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十三·超奇篇》 解释:外表与内里应相符相称,即表里如一,名实相符。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銛,则割不深。
两汉 / 王充 足不强则迹不远,锋不銛,则割不深。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十三·超奇篇》 解释:脚力不强劲,行程就不会远;刀刃不锋利,割东西就不会深。太平之世多长寿人。
两汉 / 王充 太平之世多长寿人。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一·气寿篇》 解释:世道太平,长寿人就多。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两汉 / 王充 为世用者,百篇无害;不为用者,一章无补。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三十·自纪篇》 解释:对社会有用的,创作百篇也没有害处;对社会无用的,写一章也没有好处。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
两汉 / 王充 精诚由中,故其文语感动人深。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十三·超奇篇》 解释:所表达的都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情,因而他的文章能深深地感动人。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两汉 / 王充 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十九·案书篇》 解释:用两把刀子割东西,就知道哪一把锋利,哪一把不锋利;两种不同的观点经过交锋,是非曲直闭心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两汉 / 王充 闭心塞意,不高瞻览者,死人之徒也哉!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十三·别通篇》 解释:闭目塞听,不思不想,不登高博览远望的人,和死人是一类的啊!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屠牛。
两汉 / 王充 牛刀可以割鸡,鸡刀难以屠牛。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十二·程材篇》 解释:宰牛的刀可以杀鸡,杀鸡的刀难以宰牛。屋漏在上,知者在下。
两汉 / 王充 屋漏在上,知者在下。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十一·答佞篇》 解释:屋顶漏水,住在屋下的人最容易察觉到。美色不同面,皆佳於目;悲音不共声,皆快於耳。
两汉 / 王充 美色不同面,皆佳於目;悲音不共声,皆快於耳。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三十·自纪篇》 解释:美丽的面容各不相同,看起来都很美好;动听的乐声各不相同,听起来都很快意。事莫明於有效,论莫定於有证。
两汉 / 王充 事莫明於有效,论莫定於有证。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十三·薄葬篇》 解释:对事物最好的证明是看看他是否有效,对理论最好的检验是看他有没有证据。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两汉 / 王充 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十六·实知篇》 解释:不用学习天生就知道,不用求教于人什么都明白,自古至今,这样的事从未有过啊。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两汉 / 王充 文人之笔,劝善惩恶也。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十·佚文篇》 解释:文人的笔,是用来劝人为善,惩戒恶行的。誉人不增其美
两汉 / 王充 誉人不增其美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八·艺增篇》 解释:赞美别人的时候不要言过其实,凭空增加他的长处。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两汉 / 王充 学之乃知,不问不识。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十六·实知篇》 解释:只有学习才能懂得世间的道理;如果耻于向人求教,许多东西就会永不知晓。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然则儒生,所谓陆沉者也。
两汉 / 王充 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然则儒生,所谓陆沉者也。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十二·谢短篇》 解释:了解古代不了解现在,称为愚昧无知,那么儒生就只能称作愚昧无知的人了。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两汉 / 王充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十三·别通篇》 解释:品德不优秀的人,不会胸怀远大理想;才能不大的人,不会具有渊博的见识。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两汉 / 王充 君子不畏虎,独畏谗夫之口。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十三·言毒篇》 解释:君子害怕的并不是老虎,而是诽谤者的那张嘴。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两汉 / 王充 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十四·状留篇》 解释:河冰的冻结,不是一日的寒冷所致;积土成为高山,不是一会儿的工夫就能完成。处颠者危,势丰者亏
两汉 / 王充 处颠者危,势丰者亏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一·累害篇》 解释:处在顶端的东西易生危险,状态丰满的东西容易亏缺。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
两汉 / 王充 人有所优,固有所劣;人有所工,固有所拙。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 解释:人有优点,也必有缺点;人的技能有巧的一面,也必然有笨拙的一面。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两汉 / 王充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十八·书解篇》 解释:知道房屋漏雨的人在房屋下,知道政治有过失的人在民间。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
两汉 / 王充 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十五·解除篇》 解释:没落的时代喜好相信鬼魅,愚蠢的人们喜好祈求福分。曲妙人不能尽和,言是人不能皆信。
两汉 / 王充 曲妙人不能尽和,言是人不能皆信。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十七·定贤篇》 解释:曲子高妙,不是人人都能和唱;说出真相,不是人人都能相信。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两汉 / 王充 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十三·别通篇》 解释:人不博览群书,不了解古今情况,不能识别世间事物,不知道是与才有浅深,无有古今;文有伪真,无有故新。
两汉 / 王充 才有浅深,无有古今;文有伪真,无有故新。 摘自两汉王充的《论衡·卷二十九·案书篇》 解释:才华有高下之分,没有古今之别;文章有真实、虚伪之差,没有新旧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