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古籍整理书籍

廿二史札记(江苏文库精华编)(套装共2册)(曹光甫 点校;赵 翼(清) 撰)简介、价格

作者:佚名古籍整理书籍

廿二史札记(江苏文库精华编)(套装共2册)

廿二史札记(江苏文库精华编)(套装共2册)

作者: 曹光甫点校;赵 翼 (清)

出版社: 凤凰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11

版次: 1

ISBN: 9787550628427

定价: 140.00

装帧: 精装

开本: 16

纸张: 纯质纸

页数: 792页

分类: 国学古籍>文学

内容简介:

又名《二十二史札记》,清代赵翼 著,三十六卷,补遗一卷,总计条目约六百余条,内容以研究历代正史为主,其中涉及《旧唐书》及《旧五代史》,虽书言二十二史,但实涉及二十四部正史,书中对各朝历史的编撰得失作了系统的论述,考辨订正了重要史实。本书与钱大昕《二十二史考异》、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并称清代三大史学名 著。

作者简介:

赵翼(1727-1814),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三半老人。阳湖(今江苏常州)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镇安、广州知府,官至贵西兵备道。乾隆三十八年(1773)辞官家居,主讲扬州安定书院。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论诗主“du创”,是“乾嘉三大家”、“清代性灵派三大家”之一。 著有《瓯北诗话》《廿二史札记》《陔余丛考》《檐曝杂记》等。

目录:

廿二史劄记目録

前言(一)

廿二史劄记序(一)

序(三)

廿二史劄记小引(四)

卷一史记汉书

司马迁作史年岁(一)

班固作史年岁(二)

各史例目異同(二)

史记编次(六)

褚少孙补史记不止十篇(七)

史记有後人竄入处(九)

史记律书即兵书(一〇)

史记变体(一〇)

汉王父母妻子(一一)

五世相韩(一二)

过秦论三处引用(一二)

史记自相歧互处(一三)

史汉不同处(一四)

史汉互有得失(一八)

卷二史记汉书

汉书移置史记文(二〇)

汉书多载有用之文(二一)

汉书增传(二三)

汉书增事蹟(二三)

汉书书恒山王(二五)

汉书武帝纪赞不言武功(二五)

汉帝多自立庙(二六)

汉初布衣将相之局(二七)

汉初诸侯王自置官属(二八)

武帝年号係元狩以後追建(二八)

汉儒言災異(二九)

汉重日食(三一)

汉诏多惧词(三二)

汉时以经义断事(三三)

贤良方正茂材直言多举现任官(三四)

汉时诸王国各自纪年(三五)

三老孝悌力田皆乡官名(三五)

汉三公官(三五)

災異策免三公(三七)

上书无忌讳(三八)

上书召见(三八)

汉武用将(三九)

武帝三大将皆由女宠(四〇)

苏武同出使者(四一)

卷三史记汉书

汉使立功绝域(四二)

武帝时刑罚之滥(四四)

两帝捕盜法不同(四四)

吕武不当並称(四五)

汉初妃后多出微贱(四六)

婚娶不论行辈(四六)

皇子繫母姓(四六)

汉公主不讳私夫(四七)

汉诸王荒乱(四七)

上尊养牛(四八)

两汉多凤凰(四八)

汉多黄金(四九)

先生或只称一字(五〇)

汉外戚辅政(五〇)

两汉外戚之祸(五一)

两汉丧服无定制(五二)

长官丧服(五四)

王莽之败(五五)

王莽时起兵者皆称汉後(五六)

王莽自杀子孙(五七)

王莽引经义以文其奸(五八)

卷四後漢書

後汉书编次订正(六〇)

後汉书间有疏漏处(六二)

汉帝多自作诏(六五)

光武信谶书(六六)

光武多免奴婢(六八)

东汉功臣多近儒(六九)

东汉四亲庙别祭(七〇)

东汉诸帝多不永年(七一)

东汉多母后临朝外藩入继(七二)

外藩入继追尊本生(七二)

夫在称太(七三)

东汉废太子皆保全(七四)

卷五後漢書

累世经学(七五)

四世三公(七六)

东汉尚名节(七七)

曹娥叔先雄(七九)

召用不论资格(七九)

擅去官者无禁(七九)

籍没财产代民租(八〇)

倩代文字(八〇)

党禁之起(八一)

东汉宦官(八三)

宦官之害民(八五)

汉末诸臣劾治宦官(八六)

宦官亦有贤者(八八)

卷六三国志

後汉书三国志书法不同处(九〇)

三国志书法(九二)

三国志多迴护(九三)

三国志书事得实处(九六)

三国志立传繁简不同处(九七)

三国志误处(九八)

荀彧传(一〇〇)

荀彧郭嘉二传附会处(一〇一)

陈寿论诸葛亮(一〇一)

裴松之三国志註(一〇二)

卷七三国志晉书

汉复古九州(一〇四)

关张之勇(一〇四)

借荆州之非(一〇五)

三国之主用人各不同(一〇七)

禅代(一〇九)

魏晉禅代不同(一一三)

九锡文(一一四)

一人二史各传(一一五)

晉书(一一六)

晉书二(一一八)

王导陶侃二传褒贬失当(一一九)

卷八晉书

八王之乱(一二二)

晉书所记怪異(一二三)

东晉多幼主(一二四)

晉帝多兄终弟及(一二五)

愍元二帝即位(一二五)

僭伪诸君有文学(一二五)

九品中正(一二六)

六朝清谈之习(一二八)

清谈用麈尾(一三一)

驺虞幡(一三二)

建业有三城(一三二)

南朝多以寒人掌机要(一三三)

相墓(一三四)

唐人避讳之法(一三六)

卷九宋齐梁陈书

宋书多徐爰旧本(一三七)

宋书书晉宋革易之际(一三八)

宋书书宋齐革易之际(一三九)

宋书本纪书法(一四一)

宋齐书带叙法(一四二)

宋书纪魏事多误(一四三)

宋书南史俱无沈田子沈林子传(一四四)

齐书旧本(一四五)

齐书缺一卷(一四五)

齐书书法用意处(一四六)

齐书类叙法*善(一四八)

梁书悉据国史立传(一四九)

梁书编传失检处(一五〇)

梁书多载饰终之诏(一五一)

梁书有止足传无方伎传(一五一)

古文自姚察始(一五二)

陈书多避讳(一五二)

萧子显姚思廉皆为父作传入正史

(一五四)

八朝史至宋始行(一五四)

卷十宋齐梁陈书南史

南史彷陈寿三国志体例(一五六)

北史子孙附传之例(一五六)

南史删宋书*多(一五八)

南史过求简浄之失(一五九)

南史误处(一六一)

南史增齐书处(一六一)

南史与齐书互異处(一六六)

南史增删梁书处(一六七)

南史删梁书处(一六七)

南史增梁书有关係处(一六九)

卷十一宋齐梁陈书南史

南史增梁书琐言碎事(一七三)

梁南二史歧互处(一七七)

南史于陈书无甚增删(一七八)

南史与陈书歧互处(一七九)

宋齐多荒主(一八〇)

宋世闺门无礼(一八六)

宋子孙屠戮之惨(一八七)

卷十二宋齐梁陈书南史

人君即位冠白纱帽(一九〇)

齐梁之君多才学(一九〇)

齐明帝杀高武子孙(一九三)

齐制典籤之权太重(一九五)

南朝以射雉为猎(一九七)

江左世族无功臣(一九七)

梁武存齐室子孙(一九八)

陈武帝多用敌将(一九九)

齐梁台使之害(二〇〇)

六朝多以反语作谶(二〇一)

哀策文(二〇一)

南朝陈地*小(二〇二)

卷十三魏齐周隋书北史

魏书多曲笔(二〇五)

魏书纪传互異处(二〇六)

尔朱荣传(二〇六)

西魏书(二〇七)

附答书谢启昆(二〇八)

答谢蕴山藩伯书(二〇九)

北史魏书多以魏收书为本(二一一)

北史改编各传(二一二)

北史全用隋书(二一三)

南北史两国交兵不详载(二一四)

北史与魏齐周隋书歧互处(二一六)

北史书法与周隋书不同处(二一七)

北史纪传互異处(二一八)

大业十四年(二一八)

太上皇帝(二一八)

卷十四魏齐周隋书北史

皇太孙(二二三)

皇太弟(二二四)

帝王行三年之丧(二二五)

女后之贤(二二六)

南北朝通好以使命为重(二二七)

後魏追谥之滥(二三〇)

保太后(二三一)

異姓封王之滥自後魏始(二三二)

後魏以铸像卜休咎(二三三)

後魏百官无禄(二三四)

後魏刑杀太过(二三五)

魏以奄人为外吏(二三七)

魏孝文迁洛(二三八)

魏孝文帝文学(二三九)

卷十五魏齐周隋书北史

北朝经学(二四一)

南朝经学(二四三)

後魏多家庭之变(二四四)

魏齐诸帝皆早生子(二四五)

魏诸帝多幼年即位(二四五)

元魏时人多以神将为名(二四五)

财婚(二四六)

高门士女(二四六)

魏齐斗秤(二四六)

假官(二四七)

周隋唐皆出自武川(二四八)

北齐以厮役为县令(二四八)

齐文宣帝能预知(二四九)

北齐宫闱之醜(二四九)

北齐百官无妾(二五一)

北齐有贤阉(二五二)

诵经获报(二五二)

後周诏诰用尚书体(二五四)

魏末周初无年号(二五七)

隋书志(二五八)

一帝数后(二五八)

隋文帝杀宇文氏子孙(二五九)

隋独孤后妬及臣子(二六〇)

卷十六新旧唐书

旧唐书源委(二六二)

新唐书(二六三)

唐实录国史凡两次散失(二六四)

旧唐书前半全用实录国史旧本(二六七)

新唐书本纪书法(二七〇)

新书本纪书安史之乱(二七一)

新书改编各传(二七二)

卷十七新旧唐书

新书增旧书处(二七六)

新书增旧书有关係处(二七六)

新书增旧书琐言碎事(二八四)

新书立传独详处(二八七)

新书删旧书处(二八八)

卷十八新旧唐书

新书改旧书文义处(二九一)

新书尽删骈体旧文(二九三)

新书好用韩柳文(二九四)

新书详载章疏(二九五)

新旧书互異处(二九六)

新旧书各有纪传互異处(三〇〇)

新旧书误处(三〇一)

新旧书刻本各有脱误处(三〇二)

卷十九新旧唐书

贞观中直谏者不止魏徵(三〇四)

时政记(三〇六)

天子不观起居 注(三〇七)

唐诸帝多饵丹药(三〇八)

玄宗五代一堂(三〇九)

唐有两上元年号(三一〇)

德宗好为诗(三一〇)

褒贬前代忠奸(三一一)

谥兼美恶(三一二)

唐追赠太子之滥(三一三)

帝号标后谥(三一四)

皇后哀册尊称(三一五)

祔葬变礼(三一五)

谥后于庙(三一七)

两太后並称(三一七)

皇太后不祔葬(三一七)

建成元吉之子被诛(三一八)

没入掖廷(三一八)

唐女祸(三一九)

武后之忍(三二〇)

武后纳谏知人(三二二)

改恶人姓名(三二四)

朝贺近臣先行礼(三二五)

大臣搜檢(三二五)

度牒(三二六)

卷二十新旧唐书

唐代宦官之祸(三二七)

中官出使及监军之弊(三三〇)

唐宦官多闽广人(三三一)

唐节度使之祸(三三二)

方镇兵出境即仰度支供餽(三三三)

方镇骄兵(三三三)

盜杀宰相有二事(三三四)

六等定罪三日除服之论(三三六)

间架除陌宫市五坊小使之病民(三三七)

豪宴(三三八)

名父之子多败德(三三九)

李勣子孙(三三九)

安禄山执送京师之事(三四〇)

睢阳殉节尚有姚誾(三四〇)

唐初三礼汉书文选之学(三四一)

唐古文不始于韩柳(三四三)

唐前後米价贵贱之数(三四四)

长安地气(三四四)

黄巢李自成(三四六)

卷二十一五代史

薛居正五代史(三四八)

薛史全采各朝实录(三四八)

薛史书法迴护处(三五〇)

薛史失检处(三五三)

薛史亦有直笔(三五四)

薛欧二史体例不同(三五四)

欧史不专据薛史旧本(三五五)

欧史书法谨严(三五六)

欧史传赞不苟作(三五八)

欧史失检处(三五八)

一产三男入史(三五九)

五代诸帝多由军士拥立(三六〇)

卷二十二五代史

五代枢密使之权*重(三六三)

五代姑息藩镇(三六四)

五代藩郡皆用武人(三六五)

五代藩帅劫财之习(三六六)

五代幕僚之祸(三六七)

五代盐麴之禁(三六八)

五代滥刑(三六九)

五代诸侯贡奉多用鞍马器械(三七〇)

魏博牙兵凡两次诛戮(三七二)

一军中有五帝(三七三)

五代诸帝皆无後(三七四)

周祖四娶皆再醮妇(三七五)

宠待功臣改赐乡里名号(三七六)

张全义冯道(三七六)

五代人多以彦为名(三七八)

卷二十三宋辽金史

宋辽金三史(三八一)

宋辽金三史重修〔一〕(三八二)

宋史事*详(三八三)

宋史多国史原本(三八五)

宋史各传迴护处(三八七)

宋史各传附会处(三九二)

卷二十四宋史

宋史数人共事传各专功(三九五)

宋史各传错谬处(三九六)

宋史列传又有遗漏者(三九七)

宋史排次失当处(三九八)

史家一人两传(三九九)

监板宋史脱误处(四〇〇)

赵良嗣不应入奸臣传(四〇一)

王伦(四〇二)

宋初降王子弟布满中外(四〇三)

宋诸帝御集皆建阁藏贮(四〇四)

录名臣後(四〇五)

宋皇后所生太子皆不吉(四〇五)

宋初考古之学(四〇六)

宋初严惩贓吏(四〇七)

卷二十五宋史

宋封王之制(四一〇)

宋待周後之厚(四一一)

宋郊祀之费(四一二)

宋制禄之厚(四一三)

宋祠禄之制(四一四)

宋恩荫之滥(四一五)

宋恩赏之厚(四一六)

宋冗官冗费(四一七)

南宋取民无艺(四一八)

宋军律之弛(四二〇)

宋科场处分之轻(四二一)

定罪归刑部(四二二)

宋辽金夏交际仪(四二三)

卷二十六宋史

岁币(四二六)

和议(四二七)

西夏番盐(四二九)

宋宰相屡改官名(四三〇)

宋节度使(四三一)

继世为相(四三一)

三入相(四三二)

四次入相(四三二)

两次入相(四三三)

王安石之得君(四三四)

青苗钱不始于王安石(四三五)

车蓋亭诗(四三七)

同文馆之狱(四三八)

秦桧文字之祸(四三九)

秦桧史弥远之揽权(四四一)

宋南渡诸将皆北人(四四二)

端平入洛之师(四四二)

宋史缺传(四四四)

张世傑李庭芝姜才(四四五)

夏贵(四四六)

宋四六多用本朝事(四四八)

卷二十七辽史金史

辽史(四五一)

辽史二(四五二)

辽史立表*善(四五四)

辽史疎漏处(四五五)

辽帝皆有简便徽号(四五六)

辽后族皆姓萧氏(四五七)

辽正后所生太子多不吉(四五七)

辽官世选之例(四五八)

辽族多好文学(四五九)

辽燕京(四五九)

金广燕京(四六一)

元筑燕京(四六一)

明南北京营建(四六二)

金史(四六四)

金史失当处(四六六)

辽金二史各有疎漏处(四六八)

金史避讳处(四六九)

金史误处(四七〇)

金史纪传不相符处(四七一)

金史氏名不一(四七一)

宋史金人名多与金史不符(四七一)

宋金二史不符处(四七三)

宗弼渡江宋金二史互異(四七五)

宋金二史传闻之误(四七六)

宋金用兵须参观二史(四七六)

卷二十八金史

辽金之祖皆能先知(四八〇)

金制追谥帝后之滥(四八一)

金初父子兄弟同志(四八二)

金代文物远胜辽元(四八三)

金一人二名(四八四)

金记 注官*得职(四八五)

大定中乱民独多(四八六)

金考察官吏(四八六)

金推排物力之制(四八七)

明安穆昆散处中原(四八九)

金元俱有汉人南人之名(四八九)

宋金齐交割地界守土官随地

为属(四九〇)

衍庆宫图画功臣(四九一)

金用兵先後强弱不同(四九二)

金初汉人宰相(四九三)

金俗重马(四九四)

金以坏和议而亡(四九四)

九公十郡王(四九五)

金末赐姓之例(四九六)

通惠河不始于郭守敬(四九七)

海陵荒淫(四九七)

海陵兼齐文宣隋炀帝之恶(四九九)

金中叶以後宰相不与兵事(五〇一)

悯忠寺故事(五〇一)

日行千里(五〇二)

避孔圣讳(五〇二)

金末种人被害之惨〔二〕(五〇二)

卷二十九元史

元史(五〇四)

金元二史不符处(五〇七)

宋元二史不符处(五〇八)

金史当参观元史(五〇八)

元史自相歧互处(五〇九)

元史列传详记月日(五一一)

元史迴护处(五一三)

元史附传有得失(五一五)

元史补见夏金宋殉节诸臣(五一六)

元人译诏旨雅俗不同(五一九)

元史人名不画一(五一九)

蒙古官名(五二〇)

金义宗(五二二)

元建国号始用文义(五二二)

元诸帝多由大臣拥立(五二三)

元宫中称皇后者不一(五二四)

元帝子称太子者不一(五二六)

元帝后皆不讳名(五二七)

元封子弟驸马于各部(五二八)

元代叛王(五二九)

各朝国书(五三〇)

卷三十元史

元初用兵多有天助(五三二)

元世祖嗜利黩武(五三二)

元诸帝多不习汉文(五三四)

元初郊庙不亲祀(五三五)

元制百官皆蒙古人为之长(五三六)

元初州县官多世袭(五三八)

元州县官多在外铨选(五三九)

元代专用交钞(五三九)

金元二朝待宋後厚薄不同(五四二)

元时选秀女之制(五四四)

元代以江南田赐臣下(五四五)

色目人随便居住(五四七)

元汉人多作蒙古名(五四八)

元初诸将多掠人为私户(五四九)

元杖罪以七为断(五五〇)

元季风雅相尚(五五一)

元末殉难者多进士(五五二)

一母生数帝(五五二)

金元二代立皇太子皆不吉(五五三)

弟为皇太子叔母为太皇太后(五五四)

庚申帝(五五四)

守节绝域(五五六)

郝经昔班帖木儿(五五六)

元初用两国状元(五五七)

纵囚(五五七)

元封乳母及其夫(五五八)

安南王居汉阳(五五八)

老爷同寅臬司(五五九)

牛腹疗重伤(五五九)

忍痛(五六〇)

牛皮船(五六〇)

弥勒佛谣言(五六〇)

贾鲁治河无久计(五六一)

卷三十一明史

明史(五六三)......

古籍整理书籍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成语字数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周易起名三字成语先秦诗人立春古诗词考题属鼠元旦祝福语春天诗句搬家吉日古诗十九首五行缺什么四字成语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雨水属牛小年祝福语柳树诗句战争诗句读书诗句惜时诗句婉约诗句山水诗句写山诗句写水诗句

廿二史札记(江苏文库精华编)(套装共2册)(曹光甫 点校;赵 翼(清) 撰)简介、价格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