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古诗词考题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作者:佚名古诗词考题

《游褒禅山记》是北宋的政治家、思想家王安石在辞职回家的归途中游览了褒禅山后,以追忆形式写下的一篇游记。该篇游记因事见理,夹叙夹议,其中阐述的诸多思想,不仅在当时难能可贵,在当今社会也具有极其深远的现实意义。“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险远”更成为世人常用的名言。

该文是王安石34岁时(1054年)从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在回家的路上游览了褒禅山,三个月后以追忆的形式写下的。四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12年后(1070年)罢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行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与本文的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原文: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相关试题及答案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舍:房舍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相:帮助

10.C/舍:筑舍定居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记

A. B.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C. D.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11.A/以:均作连词,表因果,因为。B而:连词,上句表顺承;下句表修饰,不译。C其:上句语气助词,不译;下句代词,他。D于:介词,上句译为“在……方面”;下句译为“到”。

12.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后洞“游历艰难”的一组是( )(3分)

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③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④然视其左右,而记之者已少

⑤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⑥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⑥

12.B/②写前洞;⑤写“我”还有力量游历,火把还足够照明;⑥写华山洞命名的原因。

13.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3分)

A. 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

B. 文章指出探求事物只要尽了“志”与“力”,即使不能到达“险远”之境,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C. 作者赞美了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浅尝辄止、浮泛不实的学风。

D. 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了学人治学的道理。

13.C/“批评了当时浅尝辄止的浮泛不实的学风”,文中没有依据。

14.把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3分)

⑵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分)

⑶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3分)

14.⑴探询洞的深度,就是那些喜好游历的人也不能穷尽。(计分点:问、深、穷、)

⑵我也后悔自己跟随他们(出)因而没能穷尽游洞的快乐。(计分点:亦、随、极)

⑶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计分点:以、求、无不在)

二:

18、上文节选自课文《________》,作者王安石,号_____,世称_____(2分)(三空中任何一空出错即扣1分,扣完为止)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①.则或咎其欲出者()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③.何可胜道也哉()④.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20、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

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21、翻译下列语句:(5分)

①、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②、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22、作者由古人“求思之深而无不在”才能有所得的事实,引起了深入思考。他认为“求思”应具备一些条件。请结合实际,谈谈你认为这些条件中哪个条件起决定作用?(3分)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18、游褒禅山记半山王荆公(写王临川、王文公亦可)(2分)(三空中任何一空出错即扣1分,扣完为止)

19、①责怪②辅助③尽④说出名字(4分)

20、D(例句中的“其”与D项中的“其”都用作副词,表反诘语气。其他三项中的“其”都用作代词。)

21、①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3分然、焉、为、通顺)②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取舍的原因啊。(2分所以、慎取、通顺)22、古人观于山川、草木、虫鱼往往有得,是因为“求思之深无不在也”,是他们苦心探索,务求深入的结果。王安石游褒禅山之所得,是由游山的经过所见获得的启示。他认为,要观赏到“非常之观”,首先要定立志向,因为非常之观常在险远,定立了志向,还要有能力、毅力,还要有所凭借和帮助。在有能力、有物力的情况下半途而废,会徒然让人讥讪,也给自己留下无穷遗憾。游山如此,个人修养、做学问、干事业无不如此。在客观条件具备的情况下,事情成败的关键往往在于主观的认识和努力。王安石的一番感慨,自然与他的改革事业的理想和后来百折不挠的经历紧密相连。由此,学生可以谈志向,谈毅力,谈机遇,也可以谈志、力与客观条件的联系,也可以由文章的观点,评论王安石的变法的成败、教训等。(3分)

三:

8.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文漫灭文:碑文

B.盖音谬也谬:错误

C.有怠而欲出者怠:懈怠

D.火尚足以明也明:明亮

9.对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距其院东五里②既其出

③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④四人拥火以入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不同。D.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10.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3分)

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A.大概我走过的路程,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已达到十分之一。

B.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还不到十分之一。

C.大概我走到的地方,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不到百分之十一。

D.大概我走过的路程,比起那些喜欢游览的人来说,不到百分之十一。

11.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选文第一段紧扣题目,从山名由来写起到考证山名结束。

B.选文第二段既详写前洞的景色,又着重写游后洞的过程。

C.作者在领略后洞奇景时,因听了别人的话从洞中退出来。

D.作者没能极尽游赏之乐,一个“悔”字概括了他的心情。

参考答案

8.D 9.C 10.B 11.B

参考译文

褒禅山也称为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里筑室居住,死后又葬在那里;因为这个缘故,后人就称此山为褒禅山。如今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的墓舍。距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南面而这样命名。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损坏近乎磨灭,只有从勉强能认得出的地方还可以辨识出“花山”的字样。如今将“华”读为“华实”的“华”,是(因字同而产生的)读音上的错误。

由此向下的那个山洞平坦而空阔,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在这里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叫做“前洞”。经由山路向上五六里,有个洞穴,一派幽深的样子,进去便(感到)寒气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险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是人们所说的“后洞”。我与四个人打着火把走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而所见到的景象越奇妙。有个懈怠而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只好都跟他退出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游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看左右的石壁,来此而题记的人已经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到的游人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时,我的体力还足够前进,火把还能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

对于这件事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而使人感到模糊迷惑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难道谁能讥笑他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对于那座倒地的石碑,又感叹古代刻写的文献未能存留,后世讹传而无人弄清其真相的事,哪能说得完呢?这就是学者不可不深入思考而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是:庐陵人萧君圭,字君玉;长乐人王回,字深甫;我的弟弟王安国,字平甫;王安上,字纯甫。至和元年七月,临川人王安石记。

游褒禅山记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成语字数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周易起名三字成语先秦诗人立春古诗词考题属鼠元旦祝福语春天诗句搬家吉日古诗十九首五行缺什么四字成语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雨水属牛小年祝福语柳树诗句战争诗句读书诗句惜时诗句婉约诗句山水诗句写山诗句写水诗句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