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如何?”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即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翻译:
永州的野外生长一种奇特的蛇,黑色的身子上有白色的花纹;它碰到草木,草木全都枯死;如果咬了人,没有抵御蛇毒的办法。然而捉住它,把它晾干,制成药饵,可以用来治好麻风病、手脚弯曲不能伸展的病、肿脖子病和恶疮,除去坏死的肌肉,杀死各种寄生虫。起初,太医用皇帝的命令征集这种蛇,每年征收两次,招募能够捕蛇的人,(准许用蛇)抵他的赋税。永州的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去干(捕蛇)这个差事了。
有个姓蒋的人,独占这种(捕蛇而不纳税)的好处已经三代了。问他,他却说:“我的祖父死在捕蛇上,我的父亲也死在捕蛇上,现在我接替干这件事已有十二年,险些送命也有好几次了。”他说这些话,脸上好像很忧伤的样子。我同情他,并且说:“你怨恨这个差事吗?我打算告诉管政事的地方官,更换你的差事,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呢?”
姓蒋的人十分悲伤,眼泪汪汪,夺眶而出,说道:“你要哀怜我使我活下去吗?然而我干这个差事的不幸,还比不上恢复我赋税不幸那么厉害呢。假使我不干这个差事,就早已困苦不堪了。自从我家三代住在这个乡里,一年一年算到现在已经六十年了,可是乡邻们的生活一天天窘迫,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了,把他们家里的收入也都拿出去了,(被苛捐所迫)大家哭着喊着辗转迁移,又饥又渴,(劳累得)跌倒在地,顶着狂风暴雨,冒着严寒酷暑,呼吸着时疫的毒气,处处是死人成堆。从前和我祖父住在一起的,那些人家现在十家剩不到一家了;和我父亲住在一起的,现在十家剩不到二三家;同我一起住了十二年的,现在十家剩不到四五家了。(那些人家)不是人死光,就是逃荒去了。可是我靠着捕蛇单独活了下来。凶暴的官吏来到我们乡里,就到处吵嚷叫喊,到处骚扰。那种喧闹着使人害怕的情形,即使是鸡狗也不得安宁啊。这时我小心翼翼地起来看看自己的瓦罐,见我的蛇还在,才放心地睡。我小心地喂养它,到规定的时间把它献上去,回家来就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的东西,来过完我的岁月。我一年中冒死亡威胁只有两次,其余时间,就快快活活地过安乐的日子。哪里像我的乡邻们那样天天都有死亡的威胁呢!现在我即使死在捕蛇这个差事上,比起我的乡邻来,就已经(死)在后了,我又怎么敢怨恨(这差使)呢?”
我听了更加悲痛。孔子说:“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啊。”我曾经怀疑过这句话,现在从蒋家的遭遇来看,还真是真实可信的。唉!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比这毒蛇更厉害呢!因此我写了这篇“说”,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得到它。
相关试题及答案
一:
1、本文的中心句: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蛇“异”在哪些方面?
[答]形异(黑质而白章)、毒异(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药效异(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3、作者向蒋氏提出了什么建议,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更若役,复若赋。同情。
4、蒋氏的回答揭示了什么?
[答]赋敛之毒比毒蛇更毒。
5、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并表现了他的什么情感?
[答]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6、文中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答]①对当时苛酷的赋敛表示不满。②有力的证明论点。
7、“余闻而欲悲”的原因:蒋氏以为恢复赋税到来的灾难比捕蛇的危害更可怕。
8、文中写蒋氏的自述,始终采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蒋氏从各个角度将捕蛇的不幸和赋税带来的不幸加以对比:以他“捕蛇独存”和乡邻“之生日蹙”相对比;以他“熙熙而乐”和乡邻的“鸡狗不得宁”相对比;以他的“一岁之犯死者二”和乡邻“旦旦有是哉”相对比;以他的“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和乡邻的“先死”说明捕蛇的不幸。
9、你是怎样理解文段中蒋氏“专其利”中的“利”的?
[答]所谓的“利”是用蒋氏祖父和父亲的生命以及自己的九死一生换来的,其实是更大的不幸,进一步说明了当时封建统治的残暴。
二:
1.《捕蛇者说》一文作者_______,_____朝著名文学家;他与韩愈,宋代的王安石等人,并称为“_______”。
2.解释加点的词
(1)涕 (2)生 (3)蹙 (4)食
(5)曩 (6)戚 (7)病 (8)齿
(9)毒 (10)徙 (11)殚 (12)东西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1)( )A.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B.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不知木兰是女郎
C.谨食之/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D.则熙熙而乐/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2)( )A.号呼而转徙/盗起而不知御也
B.今其室十无一焉/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而吾以捕蛇独存/属予作文以记之
D.吾斯役之不幸/吾欲之南海
4.翻译下列句子:(用现代汉语表达下列句子的意思)
(1)群将衷而生之乎?
(2)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这死则后矣,又安敢毒耶?
(3)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4)号呼而转徙。
(5)以尽吾齿。
(6)退而甘食土之有。
(7)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5.与“以尽吾齿”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顶是()
A.固以怪之矣
B.以俟夹观人风者得焉
C.以残年余力
D.策之不以其道
6.选出与“吾恂恂而起”的“而”字用法相同的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广起,夺而杀慰
C.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D.面山而居
7.用原文填空:
(1)文中是怎样描写悍吏来乡索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段内容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段中以乡邻们被悍吏来乡逼索租赋闹得不得安宁,跟蒋氏“__________”作对比,突出了文章主旨。
8.“斯役”和“吾赋”分别指什么?蒋氏不愿更役复赋的原因是什么?
9.(1)依据选文,把下列选项按对比的内容两两组合,将它们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A.蒋氏以捕蛇独存 B.乡邻之旦旦有余
C.乡邻鸡犬不宁 D.乡邻非死则徙
E.蒋氏弛然而卧 F.蒋氏一岁之犯死者二
( )( )()
(2)以上三组对比是围绕选文的哪一句话展开的?通过对比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10.请写出一个带“蛇”字的成语,并解释
11.下列对本段有关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捕蛇者以乡邻们在悍吏逼租时“虽鸡狗不得宁焉”与自己因捕蛇能“弛然而卧”相对比,反衬出“斯役之不……甚也”。
B.“又安敢毒耶”这句话既回应了前文,回答了作者“若毒之乎”的询问。又为下文“赋敛之毒有甚是蛇”提供了实证。
C.“叫……北”句中的“东西”和“南北”都是“到处”的意思,整句意思为:到处吵嚷叫喊,骚骚扰。
D.蒋氏的“弛然而卧”,“熙熙而乐”虽是用“犯死者二”的代价换来的,但生活的现状还是让他感到轻松快乐的。
二.余闻而愈悲……人风者得焉。
1.解释加点的词。
(1)观:
(2)之:
(3)焉:
(4)是:
2.翻译
(1)苛政猛于虎也
(2)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3)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3.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故为之说/公问其故
B.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C.谨食之/食之不能尽其材
D.今以蒋氏观之/比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4.根据全文分析,“余闻而愈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先说“余闻而愈悲”,后又“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表现了作怎样的思想感情?
6.“苛政猛于虎”一句出自_____________,作者引用这句话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点明文章主旨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站在今天新时代的角度,你怎么认识“赋”呢?
三.读《苛政猛于虎》做题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子之哭也 (2)然,昔者吾舅死于虎
(3)何为不去也 (4)小子识之
2.翻译下列句子
(1)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2)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3.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妇人为何在墓前痛哭?
(2)妇人不原离开此地的原因是什么?
4.文段的内容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
一.
1. 柳宗元,2. 唐,3. 唐宋八大家
4. (1)眼泪 (2)使……活 (3)窘迫(4)喂 (5)从前 (6)悲伤
(7)困苦不堪(8)年龄,岁月(9)怨恨(10)迁移(11)尽(12)到处
3.(1)C (2)B
4.(1)你要可怜我,让我活下去吗?
(2)如今即使死在捕蛇(这件事)上,比起我那些乡邻的死已经晚多了,又怎么敢怨恨(这件事)呢?
(3)一年里冒死亡威胁的只有二次。
(4)(被苛税所迫)哭喊着辗转迁移。
(5)来过完我的岁月。
(6)(献蛇)回来就可以很有味地吃着那土地上生产出来的东西。
(7)把他们土地上生产出来的都拿出去,把家里的收入都拿出来。
5.B
6.D
7.(1)叫嚣乎东西 ,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2)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3)驰然而卧
8.斯役:捕蛇 吾赋:同样缴税
原因:赋税重于捕蛇(或赋比役更为不幸)
9.(1)(AD)(BF)(CE)
(2)①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②赋敛毒于蛇(或苛政猛于虎)
10.画蛇添足:比喻做多余的事,反而不恰当.
杯弓蛇影:比喻为疑神疑鬼,妄自惊慌.
11.D
二.
1.(1)①看 ②考察
(2)①捕蛇这件事 ②的 ③《捕蛇者说》变篇文章
(3)于此,从这里
(4)这种说法
2.(1)残酷的统治比老虎还要凶啊!
(2)谁知道搜刮老百姓的毒害有比这毒蛇更厉害的呢?
(3)以期待那些考察民情的人从这里得到一些百姓的实情.
3.C
4.关心人民疾苦,对劳动者(捕蛇人)的不幸深表同情.
5.答:反映了作者对人民的困苦生活的深切同情,但他又无力解决,只好希望统治者能体察民
情,改革弊政让人民活下去.
6.《礼记·檀 》,在对当时苛酷的赋敛表示不满
7.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8.①依法纳税,利国利民,现在我国的经济还不十分发达。顾炎武有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作者为社会一分了,我们应该积极为国家献计献策,依法纳税也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何况。只有国家富裕了,每个人才能富裕。纳税也是支援国家的建设。所以依法纳税利国利民。
②偷税漏税,行为可耻
三.
1.(1)你 (2)(是)这样 (3)离开 (4)指子路
2.(1)有一个妇人在墓前哭泣。而且哭得很悲伤
(2)小子们记住,苛酷的政治比老虎还 害啊!
3.(1)昔者。吾舅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2)“无苛政”
4.赋税繁重,民不聊生
赏析:
《捕蛇者说》写于作者被贬到永州(现在湖南零陵)时,是柳宗元的散文名篇。柳宗元的贬地永州,在当时是相当荒僻落后的地区。司马是刺史的助手,有职无权。柳宗元在这里住了将近10年,到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才被改派到柳州当刺史。在刺史任上,他“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取得显著政绩。但因长期内心抑郁,健康状况恶化,终于病死在柳州,年仅47岁。文章通过捕蛇者蒋氏对其祖孙三代为免交赋税而宁愿冒着死亡威胁捕捉毒蛇的自述,反映了中唐时期我国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反映了当时“苛政猛于虎”的税收情况。
83年猪女40岁后命运开始好,40岁的猪命最好
4-2983属猪的人十年大运
4-2983属猪的一生婚姻外遇
4-291947年的猪寿终是哪年
4-291959年属猪的是什么命,属猪人运势好不好
4-291971年猪十年大运预测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