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桑⑴采尽绿阴稀,芦箔⑵蚕成密茧肥。
聊⑶向村家问风俗:如何勤苦尚凶饥⑷?
嫩嫩的桑叶采完了,绿色的树荫渐渐稀疏,芒箔上的蚕茧结得又密又肥。暂且向村民们问问今年的收成,(你们养蚕人)这样勤劳辛苦,为什么还闹饥荒呢?
⑴柔桑:嫩桑。
⑵芦箔:用芦苇或芦竹编的养蚕工具。
⑶聊:暂且。风俗:这里指年景、收成。
⑷凶饥:凶年饥岁。
《郊行》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在至和年间(1054-1056)所创作的一首讽刺诗。全诗通过描写蚕农勤劳辛苦还闹饥荒的现实,暗示苛捐杂税猛于虎,讽刺统治者民不聊生。
宋仁宗至和元年(1054),王安石舒州任满赴阙,除群牧司判官。嘉佑元年(1056)十二月,安石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第二年五月,安石离京,就任知常州军州事。根据当时情况推测,此诗当系至和年间(1054-1056)所作。时年三十四、五岁。
本诗先写桑叶采尽,蚕茧肥密,这是蚕农大获丰收的喜悦之景。这本是令人欣喜的,诗人也欲借
此机会与蚕农分享收获时的快乐心情。于是他随便问了问农家的生活,结果却让世人困惑惊异:农人长年勤苦,生活却一贫如洗,如同遭遇荒年饥岁。
诗人在作品中并未写出疑惑的答案,但是他一定也和作者一样心知肚明:正是统治者的残酷盘剥,让百姓愈劳愈贫,最终民不聊生。
本诗首联“稀”字用法巧妙,写出了桑叶被采摘后树阴稀疏的特点,与后文“尽”、“密”、“肥”互相照应,暗示了蚕农的丰收。颔联中“密茧肥”连用两个形容词修饰蚕茧,更突显蚕农丰收的场景,为后文的疑问埋下伏笔。后两联主要运用对比(反衬)手法,将养蚕农民的辛苦劳动、丰硕的劳动成果与他们依然像荒年一样凄 苦的生活形做出鲜明对比,在如闲话家常般的语句中,在只问不答,而答案尽在问中的含蓄技巧下,体现作者对对劳动农民深深的同情、对统治阶级剥削的不满及作为封建官员的自责。
这首诗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寓深刻的社会现象于朴素平实的语言中,反映作者对民生的关心之情。
本诗印证了颜习斋对王安石的如下评论:“荆公廉洁高尚,浩然有古人正己以正天下之意。及既出也,慨然欲尧舜三代其君。”
王安石 :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
83年猪女40岁后命运开始好,40岁的猪命最好
4-2983属猪的人十年大运
4-2983属猪的一生婚姻外遇
4-291947年的猪寿终是哪年
4-291959年属猪的是什么命,属猪人运势好不好
4-291971年猪十年大运预测
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