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国学知识

人生九气(建议收藏)

作者:佚名国学知识

道德经》上讲:

“道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变幻,九九八十一后又再循环归一。”

“九”在道家思想里,是大之极致。

而人的一生当中,也有九气。

这九气,是真正属于你的内在智慧。

唯有悟透它,人生方能更上一层楼。

01

闲时多读书,聚才气

曾国藩曾在家信中写到:

“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读书可以变换骨相。”

一个人的气质,不在于拥有惊人的财富,不在于出众的外貌,也不在于显赫的地位。

而是来自内在的学识修养、丰盈的精神世界。

莫言在12岁时辍学,之后一直在生产队干活。

不管体力劳动多累,他都会抽空闲时间阅读。

有时遇到精彩的书,中午都不会午休,甚至晚上会坐在门槛上就着昏暗的小油灯看。

多年的阅读习惯,让他逐渐沉淀才气,写出了《蛙》《红高粱》《丰乳肥臀》等一部部巨著,并于2012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可以说,莫言的成就,离不开他的勤奋读书。

当你博览群书后,这些知识会内化为你的精神内核,让你变得更加智慧。

要知道,一个才气超然的人,必定是一个嗜书如命之人。

腹有诗书气自华,知识沉淀于骨子里,表现在气质中。

有空多读书,你的气质自然就能得到提升。

02

众前慎言行,凝清气

说话,是一门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我们在生活中的不少争执与矛盾,皆是来源于口舌之争。

任何一个不分场合就随意说话的人,往往只会给人留下不良印象,令人厌恶。

更有甚者,还会得罪他人,给自己招来飞来横祸。

“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都不同,与其强行把自己的诸多想法强加于人,倒不如保持沉默。

只有管好自己的嘴,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也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良方。

论语》有言:“仁者,其言也讱。”

一个真正聪明的人,往往都懂得低调做人,谨言慎行。

学会克制自己的言行,才能过好人生。

03

交友重情义,有人气

庄子》中说:“真者,精诚之至也。”

做人一辈子,真诚不可少。

与人相处,留颗诚心,重情重义,彼此的感情才会经营得越来越好。

美术大师徐悲鸿,在经历经济拮据、亲人离世后,一度对人生感到十分绝望,他准备在上海外滩结束生命。

他的朋友黄警顽知道他的窘境后,不仅让他住在自己家里,还四处奔波,帮他找新工作。

渐渐地,徐悲鸿在黄警顽的帮助下,终于在美术圈站稳了脚跟。

多年后,当黄警顽因故被逮捕入狱,出狱后情绪低落,意志消沉。

徐悲鸿得知后,马上把他接到北平,给他安排了一份出纳员的工作,还常常邀他一起回家吃饭。

古语云:“日久见人心,患难见真情。”

这世上,锦上添花者易得,但雪中送炭者难寻。

以真情示人,以诚心谅人,如此方可聚人心。

交友重情义,将心比心,你才能收获人生知己。

04

困中善负重,存志气


人这一辈子,不可能永远顺风顺水。

命运无常,挫折、苦难,总在不经意间向你袭来。

如果你在困境时一蹶不振,那么人生再无翻盘的可能。

唯有困中蓄志气,才能在风雨过后,挺起胸膛,大步前行。

周文王在被拘禁的情况下,仍潜心研究《周易》,把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

孔子在周游列国时,受到欺辱、围攻、绝粮等困厄,因道不得行还能作《春秋》;

左丘明晚年双目失明,可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使他振作起来,著成了著作《国语》;

司马迁被贬入狱,遭受腐刑,仍不失修史的远大志向。

真正有志气的人,并不会因屡屡碰壁的现实,就放弃对理想的追求。

身处低谷,心存志气,才能熬过无尽的黑夜,迎来黎明。

05

处事宜平易,添和气

弘一法师曾说:“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

处事焦灼、情绪失控,只会让事情往坏处发展。

唯有静下心来,从容处事,方能让事态明晰起来。

一代名臣林则徐,年轻时脾气狂躁,时常为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动怒,得罪了不受人。

他的父亲为此送了一块牌匾给他,上面写了两个大字:制怒。

此后,他谨遵父亲的教诲,逐渐收敛脾气。

在被贬新疆后,即使地处荒芜之地,他也仍能平静处事,修水利,撂荒地,惠民生,颇有成就。

没过几年,林则徐被召回,再次受到朝廷的重用。

正如《昭德新编》有言:“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心平,气才和。

遇事不急不躁,是真正高明的处事方法。

怒气不常有,和气不可忘,人生之路才会越走越稳。

余生,守住脾气,少一点浮躁,多一分淡定。

06

对己讲原则,守底气

一个人的身上,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作家冯骥才,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一个人只有守住底线,才能获得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做人之道,莫过于“底线”二字。

一个做事不讲原则的人,眼中只有蝇头小利,丧失了尊严和人格。

他们会为了谋利,而去做弄虚作假、背信弃义之事。

殊不知,凡事有度,过犹不及。

这些丢掉底线的行为,最终只会让他们“作茧自缚”的困境,人生也会逐渐走下坡路。

不管身处何处何境,唯有守住原则,才能守住人生的边界。

踏实做事,坦荡做人,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

07

淡薄且致远,立正气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非淡泊无明志,非宁静无致远。”

名利,如同一个巨大的陷阱。你若不能看破,最终只会受它羁绊。

与其终日汲汲营营,倒不如淡泊名利,守住正气。

南朝时的“山中宰相”陶弘景,就深谙此道。

他博学多才,曾官至左卫殿中将军。

可他深知名利乃过眼烟云,于是毅然辞官归隐。

梁武帝数次想请他出山为官,可他仍不为所动。

了一幅《二牛图》,用来表明心迹。

在画里,有一头牛正在水边的草地上悠闲地吃草,而另一头牛却被人用枷锁所缚,驱使着向前行。

梁武帝由此明白了他的心志,打消了念头。

菜根谭》里有句话:“物质尽管丰富,拥有的层面有限,精神大可淡泊,享有的乐趣无穷。”

宠辱不惊,淡泊明志,才是我们应追求的人生境界。

08

居低少卑怯,见骨气

《道德经》中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人本无贵贱之分,不因位高而自作聪明,不因位卑而随意贬损自己。

骨气,是一个人立世的脊梁。

身处低位,不卑怯之人,宛如披上一层厚厚的盔甲,针扎不穿,水泼不进。

他们带着一身傲骨,行走在天地之间,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

有句话说:“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那些心中坚守骨气的人,无论遇到什么境遇,也会从容不迫地走好自己的路。

有骨者,则“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有气者,则“不为穷变节,不为贱易志”。

人生是一场修行,携一身正气,向内寻找力量,才算不负此生。

09

卓而能合群,养浩气

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三观和学识也会参差不齐。

一个真正有格局的人,从不把身份感写在脸上。

他们即使出类拔萃,也懂得尊重彼此的差异。

北宋时期,王安石主张用变法来改变“积贫积弱”的社会困局,可司马光却不赞同,他认为此举弊大于利。

但两人即使政治主张不同,却也没有因此争吵不休,反而互相欣赏彼此的为人。

司马光称王安石胸怀坦荡,是挚友;

而王安石则对司马光的人品、能力等大为称赞。

周国平说:

“一个人如何对待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比他自己持有何种观点更能反映他的文明程度。”

真正见过世面的人,都懂得把尊重根植于心。

不以自我为中心,用“和而不同”的态度与人交往,才是真正的君子之风。

人生很长,愿你我都能修一身见识,养一身浩气。

人活一辈子,走的是一条修心养德之路。

人生九气,安身之本。

一个善于养气之人,必定能塑造出优秀的品性,走向圆融的人生。

余生,愿你养好这“九气”之道,成就大器人生。

国学智慧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成语字数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周易起名三字成语先秦诗人立春古诗词考题属鼠元旦祝福语春天诗句搬家吉日古诗十九首五行缺什么四字成语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雨水属牛小年祝福语柳树诗句战争诗句读书诗句惜时诗句婉约诗句山水诗句写山诗句写水诗句

人生九气(建议收藏)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