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孙子兵法

第十四讲、 军争篇:怎样运用行军调动敌人

作者:猴哥孙子兵法[挑错/完善]

第十四讲、 军争篇:怎样运用行军调动敌人

重点解析金句

孙子曰:“故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 此知迂直之计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 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 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 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第十四讲、 军争篇:怎样运用行军调动敌人上一讲,我们讲了《虚实篇》的做实和做专,这是一些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基本原则。 如果你能够从小事情上识别出兵法的原则,并且始终坚持按原则去做,你就掌握了《孙子兵法》。 我希望在整个课程里面,你都能反复地去体会这一点。

这一讲,我们开始进入第七篇《军争篇》,这一篇其实讲了四个层次内容:

· 第一层,是提出用兵要“以迂为直”,但这件事很难?这是由于行军特点决定的,孙子介绍了行军的特别来强调“以迂为直”的难,但是它又是很重要的用兵之法。

· 第二层,孙子重点讲了“形名”,就是战争当中军队的指挥系统。

· 第三层,讲了如何治理现场军队的士气。

· 第四层,孙子讲了用兵的八条禁忌。

这一篇,我会分为两讲来给你讲解其中的要点。

要我说军事活动里第一重要的就是等待;第二重要的就是今天咱们要讲的行军。 我们这一讲,主要就讲行军的原理。

行军的原理

《军争篇》说:

“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

这就是行军的基本原理了。

“举军而争利”就是全军冲上去争利。 但冲锋是少部分人才能冲,大部队只能慢慢走。如果“举军而争利”,全军开拔,“则不及”,你到不了。

“委军而争利”,什么叫委军呢? 委军就是走得快不用照顾走得慢的人,先锋部队先冲上去跟他打。 “则辎重捐”,那你的装备都得扔掉,你就不能带着走了。

所以《孙子兵法》接着就讲了,“是故卷甲而趋及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卷甲而趋”就是你穿着盔甲的时候走得很慢,你要轻装前进的话,盔甲都得卷起来,就穿着里面的汗衫跑得最快了。“日夜倍道兼行”,就是昼夜兼行不休息,一天一夜能走一百里。

如果以这样的速度去争利,“则擒三将军”,就是上中下三军的将军全部都会被别人活捉。 为什么呢?因为“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因为体力最好的跑在最前面,体力最差的跑在最后面,“其法十一而至”,就是当你以百里行军的速度去行军的时候,只有十分之一的人先到战场。

比如说:

· 对方是一万人,你也是一万人,本来大家是势均力敌的,由于你百里而争利,你先到了一千人,人家一万人很轻松就把你吃掉了。吃掉这一千人之后,人家歇会儿休息好了,第二个一千人又来了,又吃掉了。最后这一万人会被人家分为十口,一口一口全部吃掉。 你的大部队变成了小部队,敌人就以佚(今用逸)待劳,在那一口一口地等着你喂上去,这叫“百里而争利”。

· 那么我们把速度放慢一点,“五十里而争利,则蹶上将军,其法半至”。现在我把速度减慢一半,一天我只走五十里,但是五十里也超过了正常的行军速度,还是有一半士卒跟不上。“其法半至”, 你只有一半的人先抵达战场,那你的上将军还是要被人家灭了。

· 那么“三十里而争利”,现在我把行军的速度放到更慢,放到三十里,那也只能三分之二先到,还有三分之一在后面。“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 所以说没有粮食草料,没有后勤装备,军队是没办法生存的。

在上一讲,我们讲围魏救赵,庞涓就对应上了“举军而争利则不及”的情况。 孙膑要去攻打他的首都大梁,如果把大部队全部撤回来跟他打,等他的大部队全到的时候,孙膑可能已经把大梁给攻破了。所以他就必须“委军而争利”。当他“委军而争利”的时候,他就把小股部队送到了马陵,被孙膑一口就吃掉了。所以,这都是战争的规律。

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兵法就说,“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什么意思呢?在两者之间也不是直线最短,表面上迂回的道路,实际上往往是最便利的。

“迂其途,而诱之以利”,在迂回的过程当中,我想点办法再来引诱调动他。别老是我走,让他也走一走,这样我就能做到“后发先至”。 我故意远远地迂回,让对方感觉我不会过去,再用假动作,用小利益来牵制对方,然后突然插进去,这就是“后发先至”。

赵奢救韩国

这么好的办法,我讲一个赵奢的例子。赵括纸上谈兵,赵奢就是赵括的爸爸,他才是真正的名将。赵括只是将二代,不是真将。

赵奢打这一仗也是跟秦国打,秦国攻打韩国,驻军在阏与。 赵惠文王要去救韩国,就问廉颇,廉颇说:“不行,这个道路又远又险,救不了。”然后问乐乘,“乐将军,您去行吗?”他的看法跟廉颇一样,不行。再问赵奢,赵奢说,“路窄不怕,狭路相逢勇者胜,我去”,就派赵奢去。

秦国知道赵国发兵来救,就再派出一支军队驻扎在武安城的西边,和阏与成为犄角之势,准备围点打援。 这个仗就难打了,本来道路又窄又险,大部队展开不了,你得排成一条直线过去,不就正应了刚才我们说的,一口一口给人吃掉嘛。 人家还在旁边又驻扎了一支军队,就更可以找个地方埋伏。“以佚(今用逸)待劳”,围点打援,以实击虚,都符合《孙子兵法》。

赵奢现在要把兵法上面明明白白讲过,最不符合他的形势转变过来,怎么办呢? 他授命出军,离开邯郸城只有三十里,便扎下大营不走了。他传下军令,“有来妄言军事者,斩”。

赵军里面有一个小将,看到主帅赵将军按兵不动,忧心如焚,冒死进谏,“请战,救武安,希望即刻出战。”

赵奢知道他是个好人,但是现在就正等着他这样的好人来送人头一用,就把他推出去斩首示众了:谁还敢来说“请出战”的,跟他的下场一样。 赵奢这一驻军,就驻了28天,还在加固营垒,根本就没有出战的意思。

这时候秦军就派了间谍来探这边的虚实。赵奢知道他是间谍,更加倾情演出,让他死心塌地地相信赵军不会出战。那边秦朝大将一接到汇报,大喜,他认为赵国只是应付一下韩国的求救。这就把秦军骗了。

赵奢这边前脚刚刚送走了秦国的间谍,后脚他就卷甲而去,轻装急行军两天一夜,没有遇到任何埋伏和抵抗,安全到达了阏与。

他跑了两天一夜,不是累得要死吗?人家不是就“以佚(今用逸)待劳”了,他还是虚啊,怎么办?赵奢有办法,他没有直接到阏与城,在离城还有五十里的地方就停下来扎营。什么意思?留五十里给秦军跑,所以你看他多狡猾。

这边秦军将领听说赵奢已经到了阏与,大惊失色,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来了多少人不知道,有什么兵不知道。秦军就连忙把武安的军队撤回来救阏与。赵奢就占据了有利地形,这一仗大破秦军,阏与的包围就解除了。

这一仗打得非常的有味道。我们说了,“卷甲而趋”是很危险的,两天一夜的急行军远离后方,辎重也没有了,士卒疲惫。如果这么冲到阏与城下,和秦军直接遭遇,那赵奢恐怕也就“蹶上将军”,被人擒了。 妙就妙在他离城五十里就扎营,工事阵地都弄好了,再等秦军来。

这也就符合了前面《虚实篇》所说的“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敌者劳”,他成了“以佚(今用逸)待劳”,秦军成了“趋敌者”。 致人而不致于人,调动别人,不要被别人调动。秦军本来都给他安排好了,就是要调动赵奢过来围点打援。结果,他以迂为直,神兵天降,没逮着他。而他摆好战场之后,变成了秦军被他调动。他请客,秦军来吃饭了。

但是有一个问题,如果秦军不来怎么办呢? 知道赵奢到了,秦将其实可以多想一想:你到了就到了呗,我算一算你一支孤军,没有粮草辎重,你又能怎么样?观察观察再说啊。但是秦将慌了神,因为事情出乎预料,他不知道赵奢还有什么动作,就条件反射式慌忙地扑了过来。这一打就大败而回了。

别人不中计,这是个问题。所以套路来来回回都是一样的,但是每次的情况都不一样,双方的判断不一样,结果就不一样。这就是兵法的魅力。

本讲小结

在这一讲,我们学到了《孙子兵法》中《军争篇》的第一个关键,其实也就是在《虚实篇》里面提到过的,“故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 通过行军而调动敌人,主动选择时间、地点来争。

下一讲,我们就要讲第二个军争的关键点,两军对垒争的是气势,下一讲我们就来讲这口气怎么争。

划重点

1.行军的原理有两条: 第一,“举军而争利则不及”,全军行进速度必然慢,军队往往无法按时到达战场。 第二,“委军而争利则辎重捐”,先锋部队先冲上去和敌人打,粮草、后勤跟不上,最终必定会被打败。 2.用兵要“以迂为直”,通过行军调动敌人,主动选择时间、地点来制造胜机。

孙子兵法
阅读全文
《第十四讲、 军争篇:怎样运用行军调动敌人》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第十四讲、 军争篇:怎样运用行军调动敌人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