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老子道德经

道经·第十六章

作者:李耳老子道德经[挑错/完善]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zhì xū jí , shǒu jìng dǔ , wàn wù bìng zuò , wú yǐ guān fù 。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fū wù yún yún , gè guī qí gēn 。

夫物芸芸,各归其根。

guī gēn yuē jìng , jìng yuē fù mìng 。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fù mìng yuē cháng , zhī cháng yuē míng , bù zhī cháng , wàng zuò , xiōng 。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zhī cháng róng , róng nǎi gōng , gōng nǎi wáng , wáng nǎi tiān , tiān nǎi dào , dào nǎi jiǔ 。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méi shēn bù dài 。

没身不殆。

解释翻译
[挑错/完善]

尽力使心灵的虚寂达到极点,使生活清静坚守不变。万物都一齐蓬勃生长,我从而考察其往复的道理。那万物纷纷芸芸,各自返回它的本根。返回到它的本根就叫做清静,清静就叫做复归于生命。复归于生命就叫自然,认识了自然规律就叫做聪明,不认识自然规律的轻妄举止,往往会出乱子和灾凶。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是无所不包的,无所不包就会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遭到危险。

“致虚极,守静笃”

人的心本来就是虚名。宁静的。(人之初性本善就像这句话一样人出生的时候就是虚名、宁静的。)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但是人往往会被欲望所控制,因此观察其物而不得其正(就是不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老子能看到很多面而常人之观察到事物的表面),因为观察期物不得其正所以行事的时候也是失其常。有句话说得好叫做先做人后做事,人要想做好事就要先学会做人,这里的“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的意思就是我们要努力回到内心虚明、宁静的状态。就因为这样咱才能看清万物蓬勃生长,看出往复循环的道理。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为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万事万物纷纷芸芸,各自回到它们的根本。归根叫做静,静则复命,既恢复到了不生不灭的状态,保持在常态,因而又叫做“常”了解了“常”的道理叫做“明”

“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不了解“常”的道理而轻举妄动就会有祸害。了解“常”的人是包容万物,能够坦然大公,就能做到公正,就能顺气自然,就能合于道,因此就能长久不殆。

本章里,老子特别强调致虚守静的功夫。他主张人们应当用虚寂沉静的发境,去面对宇宙万物的运动变化。在他看来,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有其自身的规律,从生长到死亡、再生长到再死亡,生生不息,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都遵循着这个运动规律。老子希望人们能够了解、认识这个规律,并且把它应用到社会生活之中。在这里,他提出“归根”、“复命”的概念,主张回归到一切存在的根源,这里是完全虚静的状态,这是一切存在的本性。

[长篇大论]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述了“顺其自然”下面的故事大家看看~

禅院的草地上一片枯黄,小和尚看在眼里,对师父说:“师父,快撒点草籽吧!这草地太难看了。”

师父说:“不着急,什么时候有空了,我去买一些草籽。什么时候都能撒,急什么呢?随时!”

中秋的时候,师父把草籽买回来,交给小和尚,对他说:“去吧,把草籽撒在地上。”起风了,小和尚一边撒,草籽一边飘。

“不好,许多草籽都被吹走了!”

师父说:“没关系,吹走的多半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担什么心呢?随性!”

草籽撒上了,许多麻雀飞来,在地上专挑饱满的草籽吃。小和尚看见了,惊慌的说:“不好,草籽都被小鸟吃了!这下完了,明年这片地就没有小草了。”

师父说:“没关系,草籽多,小鸟是吃不玩的,你就放心吧,明年这里一定会有小草的!”

夜里下起了大雨,小和尚一直不能入睡,他心里暗暗担心草籽被冲走。第二天早上,他早早跑出了禅房,果然地上的草籽都不见了。于是他马上跑进师父的禅房说:“师父,昨晚一场大雨把地上的草籽都冲走了,怎么办呀?”

师父不慌不忙的说:“不用着急,草籽被冲到哪里就在哪里发芽。随缘!”

不久,许多青翠的草苗果然破土而出,原来没有撒到的一些角落里居然也长出了许多青翠的小苗。

小和尚高兴的对师父说:“师父,太好了,我种的草长出来了!”

师父点点头说:“随喜!”

这位师父真是位懂得人生乐趣之人。凡是顺其自然,不必刻意强求,反倒能有一番收获。

为求一份尽善尽美,人们绞尽脑汁,殚精竭虑。而每遇关系重大、情形复杂的状况,更是为之寝食难安。

其实,就如我们遇上难越的坎儿,与其百般思量,不如顺其自然,反倒能够柳暗花明又一村。

通过这个故事大家可以看出人要懂得“顺其自然”这样人才会自在不去烦恼~

注释出处
[请记住我们 国学梦 www.guoxuemeng.com]

①致虚极,守静笃:虚和静都是形容人的心境是空明宁静状态,但由于外界的干扰、诱惑,人的私欲开始活动。因此心灵蔽塞不安,所以必须注意"致虚"和"守静",以期恢复心灵的清明。极、笃,意为极度、顶点。

②作:生长、发展、活动。

③复:循环往复。

④芸芸:茂盛、纷杂、繁多。

⑤归根:根指道,归根即复归于道。

⑥静曰:一本作"是谓"。

⑦复命:复归本性,重新孕育新的生命。

⑧常:指万物运动变化的永恒规律,即守常不变的规则。

⑨明:明白、了解。

⑩容:宽容、包容。

⑾全:周到、周遍。

⑿天:指自然的天,或为自然界的代称。

老子,道德经
阅读全文
《道经·第十六章》相关阅读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先秦诗人古诗词考题古诗十九首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古诗大全魏晋诗人小学文言文大全南北朝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初中古诗大全隋代诗人初中文言文大全唐代诗人楚辞乐府

道经·第十六章原文解释翻译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