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国学经典 养育华夏儿女
go
成语故事大全

春秋战国的十二个历史典故!贯穿了春秋战国500年历史!

作者:佚名成语故事大全

春秋战国的十二个历史典故!贯穿了春秋战国500年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公元前770年,西周覆灭,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春秋战国时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历史典故,这些历史典故,形成了一个脉络,清晰记录了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和最后走向统一的过程。今天通过12个典故,来了解一下春秋战国的历史进程。

春秋战国形势图

1、烽火戏诸侯:西周最后一任君主周幽王,罔顾祖训,废黜王后申氏和太子宜臼,册封褒姒为后。为博美人褒姒一笑,在无外敌入侵的情况下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前来勤王的各地诸侯。褒姒看到被玩弄的诸侯开心大笑。其后不久,申侯联合犬戎攻打镐京,幽王此时再点烽火,已无诸侯前来。周幽王被杀,褒姒被掳。周平王即位,迁都洛邑,西周灭亡,东周开始,春秋战国时期拉开了序幕。

烽火戏诸侯

2、箭射周天子:因郑国在平犬戎之乱和护送周平王迁都过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郑国权利和地位得到迅速提高,郑武公已经权倾天下,郑庄公更是飞扬跋扈,不把周王放在眼里。周桓王终于不堪忍受,罢掉了郑庄公的卿士之位。郑庄公不但不加收敛,反而处处挑起事端,周桓王忍无可忍,亲率大军讨伐郑庄公。没想到实力不济,王军溃败过程中被郑国大将祝聃一箭射中左肩。这就是春秋历史上有名的“祝聃箭射周天子”的典故,自此以后,周王室在诸侯当中丧失了威严,其影响力大大削弱,并逐步沦为了傀儡。

箭射周天子

3、楚武王僭号:周武王建立西周之后,自己以“上天之子”的身份统领天下,称为“天子”,其他诸侯被分为公、侯、伯、子、男五个等级。诸侯等级不同,称谓也就不同。而王作为天子的专属称谓,任何诸侯都不得滥用,一旦诸侯自称为王,就是僭越行为。楚国第六代君主熊渠就曾僭号称王,但很快又自行取消了。春秋时期,王室衰微,礼崩乐坏。周王在诸侯心中的地位大不如前,于是楚武王便打算僭号。他先进行了一系列的讨伐战争,向外界宣扬实力,后向周王室提出加封自己为天王的要求,遭到拒绝后,他竟然于公元前704年,自行僭号称王。这就是历史上“楚武王僭号”的典故,楚武王也由此开创了诸侯僭号的先河,比第二个成功僭号的魏惠王早了三百年。

楚武王伐随

4、尊王攘夷:周天子的地位一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一些强大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桓公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使齐国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5、问鼎中原:继齐桓公之后,各实力强大的诸侯国纷纷起来争霸,楚庄王就是霸主之一。据说楚庄王在推行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邑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鼎的大小轻重。鼎象征王权,庄王问鼎,表明夺权之心。

问鼎中原

6、退避三舍:晋文公重耳成为霸主之前,曾经在外流亡十九年。在流亡到楚国时,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于是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执政。晋国与楚国发生了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实现诺言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又经过一系列征战,晋文公成为一代霸主。

7、卧薪尝胆:春秋末年,南方的吴、越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前一阶段,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勾践表面臣服,给夫差当了三年的马夫,受尽折磨和屈辱。三年后被放回国。勾践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雪耻,他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卧薪尝胆

8、三家分晋:公元前633年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此后六卿一直把握着晋国的军政大权。到晋平公时,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后来赵氏把范、中行氏灭掉后,公元前453年又联合韩﹑魏灭掉了智氏,晋国公室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命韩虔、赵籍﹑魏斯为诸侯。到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韩哀侯﹑赵敬侯瓜分了晋国王室,一个强大的诸侯国被分成了韩、赵、魏三家。在历史上,“三家分晋”被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

三家分晋前的晋国

9、胡服骑射:战国初期,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励行改革,改变了中国军队中宽袖的最初正规军装,以后逐渐演变改进为后来的盔甲装备。赵国所用的“胡服”,因为衣短袖窄,类似于西北戎狄之服。赵武灵王的改革,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减弱了华夏民族鄙视胡人的心理,增强了胡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依心理,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奠定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服饰融合的基础,进而推进了民族融合。

赵武灵王

10、围魏救赵:战国时期,战乱纷争不断,公元前353年,魏军围困赵国京城邯郸。赵国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赵国的邯郸,孙膑主张引兵去围攻魏国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这样,不但能解除赵国的围困,还能使魏军疲劳不堪。田忌采纳了孙膑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军闻讯急忙撤回围攻邯郸的部队,星夜回军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齐军以逸待劳迎击魏军。魏军大败,几乎全军覆没。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削弱了各自的力量,客观上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围魏救赵

11、合纵连横: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而张仪却针锋相对地提出了破解合纵的方法,即连横政策。通常认为,苏秦、张仪同为鬼谷子的学生,是合纵、连横的倡始者,二人同时是政敌关系。合纵连横政策的出现,证明秦国已经进入了统一六国的实质阶段。

合纵连横

12、图穷匕见:战国末年,燕国太子丹物色荆轲与秦舞阳去行刺秦王嬴政,他把樊于期的人头及燕国的地图让荆轲他们进献给秦王,秦王十分高兴。荆轲展开燕国地图,露出锋利的匕首,立即抓住匕首行刺秦王,秦王拔剑抵抗,卫兵乘机上前杀了荆轲。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正如这个典故的意思一样,荆轲刺秦王,图穷匕见,战国已经走到了尽头,六国已处于垂死挣扎阶段。

成语典故
阅读全文
猜您喜欢
国学推荐
唐诗三百首成语字数古诗词鉴赏大全古诗三百首大全宋词三百首周易起名三字成语先秦诗人立春古诗词考题属鼠元旦祝福语春天诗句搬家吉日古诗十九首五行缺什么四字成语两汉诗人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雨水属牛小年祝福语柳树诗句战争诗句读书诗句惜时诗句婉约诗句山水诗句写山诗句写水诗句

春秋战国的十二个历史典故!贯穿了春秋战国500年历史!

国学梦手机版

Copyright © 2016-2023 国学梦 M.GuoXueMeng.Com

桂ICP备2021001830号